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场合就会发作一通。这这种人就是嘴巴上的本事,你真的要他想办法则百无一能。

    但是更多的官员已经开始关注联省的各种事物,细心的琢磨,他们觉得天下似乎要变了!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筹划筹划呢?这种暗流从个别人私下交流变成半公开的议论。

    别以为封建文人对朱家王朝都是那么“愚忠”。历史上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京城里有大批的官员,绝大多数官员立刻就投靠过去,试图做改朝换代的第一批功臣。只是由于李自成太愚蠢,他依然抱着造反派的观点大肆的整治这些旧官僚,压榨他们的私人财物。

    没过多久,清兵赶跑了李自成进了北京,九死一生的残存官员一转身,就投靠了满清。

    所以说,眼下的官员“心向联省”那是很自然的。至死不渝忠于崇祯同志的是极少数。

    巡抚宋贤也不例外,他早就存了要实地考察一番的心思,现在也找到了知音,也串联了几个官员,他真的要考察一番了。但是一省的巡抚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他是山西的一把手,定然是公务繁忙,也不可能长时间离职,因此只能做短期的打算。

    崇祯十年的正月里,刚刚过完年,宋贤召集山西的一干大员们搞团拜,就是过完年了,该上班干正事了,聚在一起,集体拜年,借机会搓一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贤站起来说道:“诸位官僚,去年本省灾害严重,全赖各位同心协力,赈灾救济,我山西总算平安渡过了灾荒,眼见得春暖花开,今年恢复农耕,盼望着能有一个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本官决心到灾区走一遭,微服私访,实地查看民情,地点就选在重灾之地:保德。本抚不在职期间,还望各位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以报当今圣上。”

    “应该的,应该的!”

    “巡抚大人不辞劳苦,体察民情,实在令人敬佩!”

    “。。。。。。”

    一党的官僚们赶紧的捧臭屁,一片赞扬之声。

    到了二月底,估计河道已经开了,可以渡河了,他会同两名官员,乔装扮作行商,带上一队亲兵扮作伙计,骑着马,带着车,一队人沿着汾河向西北而去。

    他的计划就是在保德过黄河,对岸就是陕北的重灾区,神木煤矿也在那里。过去查看一番,尽快返回。作为巡抚还是不敢离职太久。

    我们长话短说。

    这一路也是四百里的行程,一行人晓行夜宿,赶时间,赶路程。沿途之上也看到了灾区的残破景象,趁着春暖,大地上四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仔细的一问,才知道那是挖野菜的大军。干枯的大地上能有几颗草,可以说,见到一点绿色都被挖走了,耕田的反而不多。宋贤一行人心中很是凄凉,一路艰难,用了八天才到了保德。

    保德的民情也不必看了,一路上都看够了。他们直奔码头。

    码头是繁忙的,这倒是少有的兴旺景象。这里最大量的就是煤炭的运输,山西所用煤炭大部分都是从此而来。

    山西煤资源很多,那是现代的事情,眼下联省开的神木煤矿是现代化的生产,产量很大,临近的山西自然会进口煤炭。

    其次就是返乡的山西农民,开春了,河开了,他们该回到家乡种田了。仔细的查看,这些人倒是没有饥色,显然在那边混的不错。

    宋贤即将过河,他在陕西能看到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453章完………

第454章:天堑变通途() 
这里的黄河渡口可不一般,这个渡口是陕西省建设的,渡船是联省之内普遍使用的蒸汽机渡船,车马都可以渡过。这里的煤炭运输量大,因此渡船分为客货两种,货船运煤炭,客船摆渡旅客。

    过了河,宋贤果然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大地同样是干旱的,同样的萧条,但是民无饥色,人们也都是很忙碌,他们可不是忙着挖野菜,忙忙碌碌的不知道做什么?

    如果问一问,不是店铺的伙计,就是工场的雇工,也有到处寻找商机的商人,他们在忙自己的活计,集镇上更是一片的繁忙,茶楼酒肆,人来人往,店铺的伙计在招揽客人,小商小贩在兜售商品。

    宋贤一行人没有在集镇停留,而是找到路边的村庄,搭讪着找几处民居安歇,为的是看看农民的生活,这才是最根本的实情。

    这一行有三十多人,号了五六家的房子才算勉强住下。宋贤住的一家,从外观上看家境殷实,很大的院子有三孔窑(陕北多窑洞)。家中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女人们忙着给客人做饭,宋贤等几人就与这家的家长——一位老汉,坐在炕头上说话。在陕西,四十岁以上的男人称为“老汉儿”。

    “老人家高寿啊?”宋贤问道。

    老汉笑答:“客官你客气了,老汉儿我才五十六,算不的老人家啊,哈哈!”

    农民风吹日晒,辛苦劳作,面像就显老。宋贤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年龄差不多,所以老汉的话令他有点尴尬。

    “呵呵!”宋贤干笑了两声。

    “是我冒昧了,老哥有几个孩子呀?”

    问到这里,老汉很自豪,他说:“三个男娃,一个女娃,女娃找婆家了,两个男娃也讨了婆姨,孙子都有了。”

    “老哥好福气呀!怎么没见你儿子?”

    “天旱,庄稼不保靠,地不敢多种了,就老汉我一个人将就着种了十几亩地,娃儿们都出民工了,很远,不再家里。”

    官府的徭役叫做出民工,他儿子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老人也分不清,统统的叫出民工。山西、陕西是近邻,这个话宋贤还能听懂,那就是老汉的三个儿子都有工作。

    “有工钱吗?”

    看得出来,说这个事情老汉很高兴,他笑着说道:“老大带着老三在修路,一天三顿管饱饭,还有一套新衣服,一个月头关一两银子,两个娃一个月头就捎回二两银票。老二在矿上出民工,他辛苦,一个月头能关二两银字。”

    新衣服是工作装,他把领薪水叫做“关”银子。他们的工钱对于农户的确不少,稻谷一两三钱一石(120斤),这些银子足以养家了,难怪看起来家境不错。

    晚饭端上来了,竟然是白面馍馍小米粥,只是菜差一点:大罗卜咸菜。冬季里,难得有新鲜蔬菜。

    这个生活水平可不低,也有可能是待客的饭,客人们给了银子,不能让人家吃的太差。即便如此,也要家中有米有面才行,这也就说明了他们家中有粮,不用饿肚子了。与家无隔夜粮的山西相比可就是天上地下了。

    这一家人应该算是中上等的人家了,三个壮劳力,条件优越。不过也说明问题了,只要有力气,就能养家。

    陕北的煤矿他们是知道的,就不必去看了,集镇上的商铺、作坊还是设法看了几家,也就有了一些印象。总之就是以工代赈,人人有事做,能够养家糊口。要点是官府、士绅要有钱拿出来做工程。联省之内做到了,可是山西做不到,原因是没有这个财力,朝廷也不下这种功夫。

    短暂的考察,他们在陕西已经过了五日,基本的民情已经了解,宋贤就打算回去了,他不能在外耽搁太长的时间。可是一个偶然的情况让他又改变了行程。

    他们深入陕西境内也有两百多里了,来的时候是考察,七拐八拐的没有固定路线,返回就要走大道,快速的赶路了。这一问,让他们知道了陕西还有驿车(长途客运),并且四通八达,速度也不慢。联省之内有驿车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首次到陕西居然碰上了。宋贤派人到驿站去问,经榆林、延安到韩城全程八百里,四天可以到达,如果包车直达只要三天,每辆车乘十人,十两银子,包食宿(夜间停车住宿)。

    这倒是可以选择的,一来贯穿了陕西北部,哪怕是走马观花也能有个印象。另一方面,从河津渡返回山西,可以顺便考察临汾,这也等于是考察山西全省了。难得的是速度快,并不耽误时间。

    于是他们派几个人把自己的车马送回保德,在驿站定了三辆包车直奔韩城的河津渡。

    胶轮马车宋贤见过,这种驿车还是头一次看到。

    做驿车用的马车是六轮车,前面两个是导向轮,后面的四个是载重轮,车的长度有一丈六尺(五米),车体宽敞,两侧临窗各有五个座位,可乘坐十人。因为是长途,座位是活动的,放倒就是躺椅,可以半躺着休息睡觉,行李放在车顶上。车下有弹簧缓冲,行走平稳,前面是三匹马拉车。

    这一行人舒舒服服的坐了上去,车夫一挥马鞭子,就出发了。

    马车上路是要收费的,关键的路段都要收费,这种稀罕的景致宋贤也看到了。

    马车一上路,乘客们就感觉到不同于他们以往乘坐的马车了。现在胶轮车到处都是,他们也坐过,关键是道路不同。从车窗就可以看到,马路平整笔直,没有那些坑坑洼洼的,难怪走的快,三匹马都是一路小跑,半日就可以走一百多里。乘坐平稳舒适,就不会觉得劳累。中午会停下来吃饭,马匹也要休息吃草料,晚间会在驿馆住下。

    马路是双车道,对面不时的驶过各种车辆,最多的还是货运马车,这种车形体更大,上面堆满了货物,货车没有驿车快,走的慢悠悠的,所以他们的驿车总是不时的超越货车,快速行进。

    宋贤明白了,这就是官府和民间出资修的马路,动用了大量的劳工,耗费了大量的银两,上路收费就是收回投资,宽敞的公路带来了交通的便利,货物通达天下,人们出行方便。难怪中华日报上说:“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山西做的到吗?

    宋贤有了结论:联省富,无论灾荒年还是丰年都应对自如,这些办法山西学不了。要想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入联省,否则就凑合着过吧!跟着朝廷就只能是混吃等死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