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戈一击了,就是按兵不动山西也完蛋了。

    杨嗣昌与崇祯的关系绝不一般,杨嗣昌到山海关赴任巡抚之职时(山海、永平巡抚),崇祯皇帝亲自送到城门处,赐酒赐锦袍!还没有哪一位大员能有此荣耀。因此,宋贤不得不小心。

    鉴于来自北边的压力,宋贤亲笔写一封信,盖上巡抚的大印,差特使快马送往阳泉,交给国防军的驻军。他知道国防军的通信快速便捷。

    信中说:山西决定改制投靠联省,后续之事可以慢慢商议,当务之急是恳请国防军快速出兵北上神池和代县,守住边界阻挡边军入晋,同时派兵进驻太原,保护山西的官员以防不测。

    这个决策是对的,宣大对山西的威胁很大,同时也向联省表明了山西改制的决心。

    对于联省来说,事情来的突然,但是不能耽搁时间。大都督府和陆军总监发出命令:第九师师长魏四虎带领第一团(驻地安阳)一日之内必须出发,快速赶往神池和代县设防,限时三日内必须到达;第二团两日之内随后出发,目标同样是山西北部的吕山、五台山一带设防;命令驻阳泉的一个连(那里只有一个连)即刻出发,到太原城外驻防,与巡抚衙门建立联系,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巡抚衙门,第九师教官朱长泰随后赶往太原坐镇。

    此时的时间是崇祯十年五月初九。

    只要部队布防到位,其他的就可以慢慢的谈,从容的解决。

    山西的形势有点紧张,宋贤不敢轻易离开,因此,联省衙门组成使团赶往太原,使团由执政副官、兵部尚书朱万武为正使,吏部主事马斌为副使,带领五百人的使团前往太原,就地解决山西改制的谈判和后续事务。

    大明的行省改制,投靠联省已经不是第一家了,其谈判、改制的步骤都大同小异,事务性的内容我们就略过不表了。

    山西的官员安排仿照四川改制的办法,主要官员全部原职留任,宋贤依旧任巡抚,府县一级官员全国调配。

    国防军在山西组建第十一师,这个师组建训练完毕后将负担起宣大边军的职责,用兵方向为察哈尔、绥远蒙古,这是收复北部领土的又一支力量。

    从经济上说,山西最紧要的是水利工程和公路建设。山西的几个盆地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利用起来作用不小。山西的山地也不少,但是主要的繁华地区都在几个盆地里,并且各个主要的盆地之间都有通道,修建公路的难度不大。历史上阎锡山在山西修的铁路网可是领先于全国的,这也说明山西的地形对于交通建设阻碍不大。

    何腾蛟回来的还很快,他带着朝廷的旨意,抱着圣旨和尚方宝剑,沿着运河北上,在北直隶境内转道娘子关,时间是六月底,可是他进不了山西了,不得不返回南京复命。

    到八月初,历时三个月,山西改制完成,联省的行政命令在中华日报上刊登出来,向全国宣布,山西改制走宪政之路,归于联省的体制。至此,大明在北方,就剩下了北直隶和北京城。其余全部归于联省。

    宣大的杨嗣昌得知山西事变消息时,为时已晚,即便他想出兵干预也不可能了。他是最早接触过国防军的人,对于联省的制度是了解的,他也是明白人,未必会想到出兵干预。

    但是,现在的宣大边军处境尴尬了,正面是蒙古人,侧背是国防军,国防军像是友军,但毕竟不是一家人,一旦发生摩擦,就是前后被夹击的局面。宣大边军就是为了保卫北方而设置的,现在还保护谁?他们失去了作用,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为此,他只好上奏朝廷,把部队撤到北京。

    杨嗣昌还是明事理的,国家的边防不能废。因此,他与国防军打了招呼,大明的边军一撤,国防军九师的两个团则立即北上填补空白,占据了大同、宣化(张家口)一线,负担起边军的职责。这条防线也不短,有三四百里,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有点像是换防,两方面配合的很默契。官军则撤到涿鹿、怀来一线设防,这是北京城北方的最后防线了。

    到第十一师形成战斗力之后,边关的防务将移交给第十一师。

    。。。。。。

    在崇祯十年的年初,为了加强对各边远省份的控制,联省衙门决定:各个行省的巡抚,分批到开封述职。没有执行宪政,挂在联省之下的几个省也不能放任自流,现在到了该管一管他们的时候了。除了西疆的罗汝才实在是来不了,赵率教刚刚上任之外,对其他的所有巡抚都发出通知,给定时间,到开封述职。

    这些人都相当于独立王国的国王了,他们能来吗?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455章完………

第456章:土皇上述职() 
崇祯十年的二月,督军府的会议室。

    春季里乍暖还寒,会议室中却很暖和,暖气在联省衙门中已经比较普遍了。玻璃窗透进来充足的阳光,还要用乳白色的纱帘遮挡一下,避免太刺眼。

    会议室中正在召开联省的官员们的会议,议论边远省份巡抚到开封述职的提议,这个提议是吏部、户部联合提出的。

    官员们大红色的官服与白色的墙壁形成巨大的反差,官员们各个危襟正坐,会场很严肃。这个场景与现代室内会议比较有一点绝对不同,那就是官帽都端端正正的戴在头上,而不是摘下来放到桌子上。在古代,正式的场合官帽要戴在头上,到了家里,官帽摘下来,要端端正正的放在帽筒之上。

    帽筒是一种瓷器,大小类似桌子上的美人瓶,是笔直的圆柱体,上面绘有花纹图案。这说明官帽是很庄重的,不能随便乱放。

    正式的场合,只有罢官的才摘掉官帽子,反过来说摘掉官帽子就意味着罢官,所以在朝堂上官员们都是官帽整齐的戴在头上。

    吏部尚书孙元化正在说话,他说道:“督军大人,热河建省是崇祯五年初,祖大寿的热河巡抚已经做了五年,南交口的郑芝龙也做了三年多了。即便他们是特殊的省份,没有任职的期限,总该到联省衙门述职吧。这么多年他们除了派使者送税银之外,与联省衙门几乎素无来往,这就有些说不过去吧?”

    稍停片刻,户部尚书马士英说道:“督军大人,这些省份有缴纳赋税的,有不交税的,往往是想出一点由头就要求免税。即便缴税也是象征性的,数量多少不说,没有什么依据,像土地多少,产量如何,工商贸易数字都一概没有,就是一笔糊涂账,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我们衙门也应该给他们立个规矩。”

    兵部尚书朱万武说道:“督军大人,现在我们联省的力量已经日益强大,不能总是姑息这些无法无天的土皇上了,即便不撤换,也应该加强管束。我也同意给他们立一些规矩。”

    这种管理宽松的省份是朱万化为了平定全国,收复、保卫边疆的布局而陆续出现的,其深意联省的官员们理解的不一定透彻,因此,官员们陆续的发言都是这个调子。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坐在前面的洪承畴还是不想说话,他很会做官,有督军大人在,轮不着他决定什么。

    于是朱万化说话了,他说道:“各位官僚的意见都很好,我是基本赞成的,但是对于他们还是要有所差别,按各省的情况区别对待才好。

    我们先历数一下这些省份,看看他们形成的过程和作用。北方有热河、外蒙古两个省,三位巡抚。他们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安置关宁军,并且借助他们的力量收复、守卫北方的领土。祖大寿和他的关宁军在抗击后金,守卫边防上战功卓著,在后来收复外蒙古的过程中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现在的察哈尔蒙古、绥远蒙古尚未收复,热河和外蒙古形成了对察绥蒙古人的包围之势,他们今后将继续发挥作用。为了稳定大局,这两个省暂时还是不能改制,不能执行宪政。但是可以逐渐的规范他们的行为,加强管束,例如户部提出的民政、土地、草场、牛羊牲畜数量就要管起来,依此形成赋税的根据。他们省内收多少税,留下几成,都要有规定,从今年起,就按规矩办。我们收税,也要明确的告诉他们:正常的赋税对于他们也有好处,那就是抵御灾害风险。遇到大的灾害,联省衙门就可以伸出援手。还有必要的基本建设,例如公路,联省也可以投资。道路对于军事、经济都有重要意义,他们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

    因此,热河巡抚祖大寿、外蒙古巡抚吴襄、漠北蒙古巡抚阚岱这三位巡抚,可以分别招到开封,到吏部述职,我和执政官也都要约见他们。对于这三位巡抚也要有所区别,例如对于阚岱就要适当的放宽尺度,因为他经常要同罗刹人作战,我们要支持他,支持的办法也包括经济上的宽松。具体的如何区别,放宽到什么程度,由户部牵头,拿出一个细则,交执政官审定。”

    朱万化的意思是还要利用这三位巡抚卖力气,因此,好处还要给保留一些,如果管束过于严厉,激起事变,其损失就大了。保持平稳还是第一位的。

    朱万化继续说道:“西疆的罗汝才是来不了的,路程遥远并且有危险。”

    这时朱万化站起身来,走到地图的前面说到:“说到对于西北罗汝才的联系,我请大家看看这里,这是博斯腾湖,除了巴尔喀什地区之外,它是西北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大水量充足,它的周围都是肥沃的土地和草原,是个好地方啊!”

    朱万化从新坐下来,说道:“诸位觉得我们很强大了,应该给这几匹野马套上龙头了。我说我们还不够强大,兵力,财力还是不够。博斯腾湖距离甘肃的最西端尚有两千里之遥,如果我们有能力,把铁路或者公路修到博斯腾湖,并占领那里,那会是什么局面?那就是准格尔蒙古人将失去立足之地,他们或者归顺大明,或者远遁他乡。我们与罗汝才也就建立了联系,连成一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