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辽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麻绳。

    可火盆还是老样子,楚凡一想到当时火盆被雨浇灭的情形,后脊梁仍旧一阵寒意。

    他让人把火盆拿过来后,开始研究如何才能让火盆在风雨中仍能燃烧,最后确定了将火盆改造成长颈瓶子模样——用薄铁皮打制出瓶子的大肚子,上部开出鱼鳃状的通气孔;一上一下各开一道小门,方便加入钢炭以及排出余烬;最重要的是瓶子上方的长达半米的烟囱,既保证了热气直通气球,又能防止风雨倒灌。

    改造完火盆,已近正午,楚凡在烟场的食堂吃过午饭后,便动身离开了牛岛。

    下午他准备去几个定居点看看,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定居点会有什么变化呢?(。)

第三百五十六章 巡视(下)() 
日升半岛一号定居点。

    出了大码头向西,一条宽2米的青石板路一直向前延伸,走出二百多米后,便来到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上,广场四周到处是用石灰画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方块——那是为官衙、戏台子乃至商铺预留出来的地块。

    广场上现在搭起了三排整整齐齐的牛皮帐篷,帐篷顶上还堆着几天前的残雪,不过不少残雪之下到处是斑驳的水渍,显而易见是被帐篷里的火盆融化了。

    帐篷前的空地上,三三两两坐着的、身穿统一棉袍的老人们正唠着嗑,不少老人的怀里还抱着个小孩儿。

    这便是从苦海中挣扎出来那批广鹿岛流民了,楚凡背着手从帐篷间穿过,看到那一张张重新红润起来的脸庞纷纷朝自己点头致谢,他心里顿时有了种非常充实的感觉。

    广场的正中央有顶特别大的帐篷,那是专门负责安置流民的临时办公室;掀开门帘进去后,楚凡看到了他指定的罗大麻子正坐在椅子上写着什么,木拐杖倚在书案旁。

    罗大麻子是复辽军第一次扩编时招来的,老甲字营的兵,宁远乱兵之役时膝盖中箭,治愈后腿却再伸不直了,走路都得靠拐杖,自然没法再留在部队里;不过许是他年纪大比较成熟的缘故,在甲字营时学习认字儿非常刻苦,短短半年的时间不仅识字达到了三千,简单的四则运算也都相当熟练了;这还不算,自从到了牛岛,每天晚上专为工匠开设的学习班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这么勤奋刻苦,自然引起了楚凡的注意,广鹿岛这批流民来了后。需要一个能写会算的人负责安置以及分发各种物资,所以楚凡便想起了他,把他任命为流民安置的负责人。

    “哟!公子爷您来啦?”看到楚凡和陈尚仁进来,罗大麻子赶紧夹着拐杖站起来招呼。

    “你忙你的,我就顺便看看。”楚凡制止了他,随手拿过他面前的账簿看了看。只见最上面一页记录着明天要分发给流民们的柴炭。

    虽然楚凡这么说,罗大麻子到底还是拄着拐杖拉了张条凳过来,用袖子拂了拂道,“公子爷、陈总管,俺这帐篷太简陋,您二位将就坐坐。”

    放下账簿后,楚凡和陈尚仁并肩坐下,问罗大麻子道,“上次让你做的统计可做好了?”

    罗大麻子点点头。从书案上一堆账册翻出一本打开道,“已经统计完毕……这批流民总计271人……夫妻止得5对,连孩子一块共计18人……年50以上夫妻3对,鳏寡112人……年15以下129人,其中孤儿124人……年15至50之间夫妻2对、5口,其余18人俱为鳏寡。”

    说到这里罗大麻子合上了账簿,“昨日营造组的谢组长已经来了一趟,说是奉公子爷您的命令。要在终达里那边的四号定居点安置这些人,却不知如何安置法。是以来寻俺商议……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做不来工却又多是单身一人,是安置到一个大宅里还是分散开?还请公子爷示下。”

    楚凡听完他的汇报,却没急着说如何安置,而是同陈尚仁对视了一眼后笑道,“这尚可喜还真是个人精。送来的全是老弱病残!……我估摸着那几个壮丁只怕也是残疾吧?”

    罗大麻子苦着脸点了点头,“公子爷圣明,那几位还真是缺胳膊少腿的!”

    陈尚仁恨声道,“尚可喜确乎过分了,竟是利用亦仙你的好意。把这些包袱全塞过来了!”

    楚凡微微一笑,站起身在帐篷中踱起步来,“世叔不必萦怀,所谓‘千金市马骨’,我们就是要通过接纳这些老幼病残向辽东流民们传达一个讯息:啥都干不了尚且能在济州岛容身,有一技傍身者那日子还会差了?”

    说到这儿他站住脚,笑容更盛,“何况这些人我觉得也不是全无用处,但凡分一小块地给他们,种点儿蔬菜养点鸡鸭总还是可以的嘛……而这些孩子就更是宝贝了,咱们复辽军乃至东印度公司的未来,可都全在他们身上!”

    看到陈尚仁和罗大麻子均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楚凡这才把他想了好几天的安置章程说了出来。

    这个章程的核心便是想办法将这些流民组合成一个个小家庭:单人不得立户,不立户者不得分配宅基地;鼓励领养孩子,每个家庭除了一亩的基础菜地外,每领养一个孩子便能多分一亩菜地;所有15岁以下的孩子一律送入小学堂学习,享受小学堂免费提供的午餐;拒绝入学堂者,不仅孩子不核发口粮,家长同样停发。

    所有5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分发口粮,口粮的标准是饿不死人;想要吃饱吃好,就得把菜地伺候好,或是多养家禽家畜,乃至纺纱织布都可以。

    另外楚凡还强调了一点,那便是鼓励这些老人乃至残疾人做买卖儿——不管是摆摊卖吃食还是推磨磨豆腐都可以,所需资金可向罗大麻子的安置办求借,安置办根据情况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用于置办买卖儿的家当或者购买蔬菜种子、家禽家畜的幼崽等等。

    当然,实在是年纪太大或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且又没人愿意赡养的,就只能集中到养老院了。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通后,罗大麻子渐渐明白了楚凡的用意,他是要在保障这些人能活下来的基础上,刺激他们继续努力工作。

    想通了以后,罗大麻子对安置办今后的工作有了方向,望着楚凡离去的背影,他心中不禁感慨:公子爷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得?怎么什么棘手的问题一到他这里便能迎刃而解?

    出了大帐篷的楚凡,径直朝广场四周唯一一个修完的建筑——小学堂快步而去。

    同牛岛上的粗陋不一样,新建成的小学堂用高大的红砖围了起来,里面分为了男女两个校区——男女分开是因为楚凡以及张子玉这个校长实在顶不住工匠们的压力最终做出的决定。

    这也难怪,这个时代男女大防的思想太过根深蒂固,即便是小孩子都要注意,更别说学生中十来岁、正是情窦初开的也有不少了。

    进得男校区一看,楚凡不由得点了点头,只见校门后面便是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操场,青砖铺就的操场上竖立着单杠、双杠、沙坑等等体育器材和设施,操场一角更有个木栅栏围起的靶场,那里面便是学生们学习射箭的所在了。

    围着操场,三面都建起了一水儿青砖黑瓦的校舍,朗朗的读书声正回响在校园里:“人之初、性本善……”

    楚凡正兴致勃勃的四处闲逛,沉浸在这熟悉的校园氛围里时,通往女校区的角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楚凡面前。(。)

第三百五十七章 凯旋() 
“嗵!嗵!嗵!”

    三声炮响后,凌明看到前面那艘二号福船的身影迅速放大,很快便能看清船头一侧红油漆写着大大的两个字“卫青”,他便知道这是水师第三舰队的战舰了,刚才那三炮是在向自己脚下这艘飞燕号致意呢。

    朝鲜王廷对“济州明人海盗”的征剿方案已经明朗,得益于李宪松的全力配合,凌明已经拿到了所有相关文件的誊写版;内容太多,用信鸽就没法传递了,所以凌明决定亲自回来一趟,于是便有了飞燕号的济物浦之行。

    改造后的飞燕号速度确实飞快,从济物浦到济州岛将近500千米的距离,仅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跑完了——一路上都是北风,飞燕号最快时甚至跑出了十五节的惊人速度,让凌明挢舌不下。

    等到了明水洞附近,遇上尚未改装的卫青号以后,有了对比更显出了飞燕号的神速——卫青号还没来得及掉头,飞燕号已经擦着它的身子而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后,卫青号便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了。

    顺着海岸前行,刚刚建好不久的济州北炮台赫然出现,高达五十多米的炮台上,高低错落六门18磅炮清晰可见;炮台上一面红色大旗正左右摇摆着,凌明看到飞燕号桅杆顶端的那面认旗也开始摆动起来,他立刻明白了这是双方在摇旗致意。

    过了济州北炮台,飞燕号紧贴着海岸疾驰,凌明则伏在栏杆上,好奇地看着沿岸景色——他走的时候,四号定居点还没开始建设,现在岸上已经冒出了不少刚刚建好的房屋了。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飞燕号终于稳稳地停在了北码头的三号栈道上,凌明下了船,揉了揉坐的酸软的大腿后,朝迎接他的特情司下属走去。

    特情司来的人不多,只有三人,领头的便是凌明的得意门生屠秋生——一位年仅二十。却极为沉稳老辣、特别擅长观察揣摩人心的年轻人。

    “司长,主公这两天问了你好几次了,”寒暄已毕,屠秋生陪着凌明往码头外面走时说道,“似乎有什么大事要交代。”

    “哦?”凌明有些意外地看了屠秋生一眼,轻声嘀咕道,“难不成是朝鲜征剿一事?……俺不是一直通过信鸽向他汇报吗?”

    说话间四人已经到了马前,屠秋生翻身上了马,摇了摇头道。“应该不是……俺估摸着主公是有新任务要交给你。”

    凌明听他这么说,心中不禁满是疑惑——在他看来,目前复辽军最大的事情便是应对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