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右贵嫔。刘殷本刘聪近亲,刘聪娶刘殷之女,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怕引起朝廷贵族们的不满,先试探左右大臣,太宰刘延投其所好,替他编了一套谎言说:“臣常听太保刘殷说,他是周刘康公之后,与圣上虽为同姓,但源出不同,联姻无妨”。大鸿胪李弘以魏晋时期的大儒王基曾娶太原王沈之女为例,劝刘聪娶刘殷之女,刘聪遂拜刘殷二女为贵嫔,又封刘殷的四个孙女为贵人,于是六刘之宠倾于后宫。此后,刘聪又封中护军靳准二女为左右贵嫔,大的称月光,小的称月华,又立靳氏二女、樊氏、刘氏为上下、左右四皇后,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又有七人。刘聪沉缅于皇宫之中,不问政事,常常外出打猎、观鱼,或以烛继昼同宫人们游戏于后宫,朝廷有事,由中常侍王沈等纳奏、贵嫔载决,有功之臣不被录用,而奸佞小人数日之间便跃居二千石官,战争连年不断,但对出征将士无钱帛之赏,而对后宫侍僮的赐赏却动辄数千万,中常侍王沈的车服宅居过于诸王,朝廷上下,纲纪败坏,贿赂成风,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时河东发生蝗灾,平阳饥荒,流叛死亡者十有五六。部民逃奔石勒的有二十多万户,逃奔东晋刘琨的有三万余户,氐、羌少数民族叛离者有十万余落。汉国所面临的形势已十分严竣,而汉国内部的权力争夺又愈演愈烈,刘粲与刘旦争夺权位继承,双方互不相让。建武元年(317年),刘粲、靳准、王沈在刘聪面前并称刘旦造反,于是刘聪召来氐羌酋长十余人严刑逼供取证,这些人在严刑烤打之下,诬招刘旦谋反,刘聪遂杀刘旦官属十余人,活埋士卒15000人,废杀刘旦,平阳街巷为之一空。

    大兴元年(318年),刘聪终于死于荒淫,由刘粲继位。刘粲之荒淫更过于刘聪,名义上尊靳准之女为皇太后,实则以靳氏为妻,靳准靠靳氏之宠作了大司空、司隶校尉,军国之事,全决于靳准。靳准斥异己,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朝内重臣大都投奔刘曜,靳准乘机发动叛乱,将刘粲及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于东市,自称大将军,汉天王,称藩于东晋。接着刘渊族子刘曜从长安起兵同进驻汾阳的石勒进为犄角之势,靳攻平阳,平阳守军及巴、羌、羯十余万落投降石勒,石勒将他们迁往自己的管辖地,靳准被部下靳明所杀。石勒之子石虎帅幽冀之兵合同石勒进攻平阳,靳明帅,平阳士女15000人奔刘曜,石勒遂占有平阳和洛阳以东之地。刘曜封石勒为赵王。大兴二年(319年),刘曜被迫迁都于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石勒读汉书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统治,也自称赵王。

第9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4)()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方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机逃走。

    石勒受尽苦难,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以后,石勒投降汉国,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从小没有像刘渊那样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个汉族士人张宾,采取了许多政治措施。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一批谋士帮他出谋划策,石勒的势力更加强大。到了公元328年,终于消灭了刘曜。过了两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是赵。历史上把刘氏的赵国称为“前赵”,把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却十分重视读书人。他做了后赵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读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他听从张宾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就选用他们做官。

    石勒严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为了安抚汉族士人,有时候也没有执行禁令。

    有一次,有个汉族官员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进宫朝见的时候,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石勒吃惊地问他:“你怎么穷到这步田地?”

    樊坦忘记了禁令,回答说:“刚刚碰到一批羯贼,把我的家当都抢走,家里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亏,就安慰他说:“羯贼这样乱抢东西,太不应该!我来替他们赔偿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触犯了禁令,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向石勒请罪。

    石勒笑着说:“我这个禁令,是对付一般百姓的。你们这些老书生,我不怪你们。”

    说着,真的赔给樊坦一些衣服钱财,还赏给他一辆车,一匹马。

    石勒挺喜欢读书。他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读书人把书讲给他听,一边听,一边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历史。他就说:“唉!刘邦采取这样错误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天下呢?”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才对啦。”

    又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宴席上,他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