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慕容氏的兴起

    元康四年(294年),鲜卑慕容率部众自徒河(在今辽宁锦县西北)徙居大棘城(在今辽宁义县西南)。慕容是鲜卑之一支,曹魏初迁居于辽西,部落首领莫护跋跟随司马懿,征战有功,封率义王,建国于棘城之北。慕容祖父慕容梃为左贤王;父慕容涉归,拜鲜卑单于。慕容继位初期,每年劫掠西晋边界,后投降,被封为鲜卑都督。

    永嘉元年(307年)十二月,慕容自称鲜卑大单于。其后,辽东鲜卑素喜连、木津二部攻掠西晋郡县,劫杀士民,连年为寇。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投奔慕容。慕容之子慕容翰建议讨伐二部,以兴复辽东,合并部众,既表明忠义于西晋,又可以得到很大利益,就此建立霸王基业,慕容遂帅众击杀素喜连、木津,并其部众。至西晋愍帝时,天下大乱,人民流徙,慕容居于北方,局部形势稳定,又政事清明,虚心纳谏,注意拉拢世家大族人物,所以,北迁的百姓逐渐都投靠到慕容治下,人口因此而剧增十倍。慕容因而设置侨郡县,用以安置流民。并任用许多世家大族人物,或为股肱谋主,或者位居权要,或者设教授徙,充分发挥其作用。

    建武元年(317年),慕容遣使至江东劝进。次年,晋平州刺史崔毖怨恨流民多归慕容,煽动高句丽及鲜卑段氏、宇文氏共击慕容。慕容用离间计退去高句丽、段氏军队,大败宇文氏,乘胜赶走崔毖,占据辽东(今辽宁襄平)。以后慕容屡遣使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授予其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拜辽东公。慕容又约西晋太尉陶侃,劝其兴兵北伐,清定中原,但没有结果。

    咸和八年(333年)五月,慕容死,其子慕容皝继位,用法严明,其兄弟慕容翰、慕容仁等起兵谋反。慕容皝先后平定叛乱。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称燕王,设置百官,正式建立前燕。因为段氏屡次侵扰后赵,又收容前燕叛臣慕容翰,进攻前燕,慕容皝遂派使者向后赵称臣,约后赵共击段氏。后赵皇帝石虎大悦,约定明年攻段。次年,后赵践约进攻段辽,势如破竹,连下四十余城,段辽不敌而逃。后赵石虎既取得对段辽的胜利,怨恨慕容皝不会合后赵攻段,移师进攻前燕。面对后赵强大的军事攻势,前燕36城一起投降,五月,后赵军队到达棘城,慕容皝率众固守,两军对峙十多天,后赵兵撤退,前燕军队乘势出击,大获全胜后赵,斩获三万余人。十二月,前燕又与段辽设计,伏击后赵军队,大胜,段辽部众也全部归入慕容皝麾下。

    咸康七年(341年),前燕使者至建康,为慕容皝请封燕王。东晋遣使封慕容皝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燕王。又封其功臣百余人。次年,慕容皝迁都到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帅众分两路攻高句丽,掠夺其男女五万余人而还。此后,慕容皝又进攻鲜卑宇文部,三路并进,取得胜利,宇文部首领逸豆归逃入大漠,宇文部自此灭亡。慕容皝得其牲畜、财宝,迁其部众五万余到昌黎(治龙城),开辟地方一千余里。永和二年(346年),前燕又出兵攻夫余,俘虏夫余王及其众五万余人而归。对外战争取得一些胜利后,慕容皝开始注意治理境内,他下令设置屯田,与农民六四分成,废除园囿,让无地百姓耕种。赤贫无法生存者则赐牛一头。并下令在境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又将以前设置的侨郡县部取消,而改为县,广大流民都成为国家的编户。此外,慕容皝很重视教育,在境内设立学校,学生达千余人,慕容皝每月视察,测试优劣,甚至亲自讲授。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亻隽即位,称燕王。次年,后赵大乱,前燕发兵二十多万,乘机进攻中原。三四年间,主要与冉闵相互攻战。永和八年(352年),前燕军队俘斩冉闵,攻克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慕容亻隽即皇帝位,年号元玺,定都于蓟城(今北京市),后又造都于邺城。前燕进入极盛时期,其疆域南面以淮水为界,北边以昌黎、辽东为根据地,东边直抵渤海,西面以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渑池(在今河南省)为界,占有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之全部或大部,以及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

    前燕进入中原之后,慕容亻隽志得意满,企图进一步攻灭东晋和前秦,统一中国。升平二年(358年)十二月,慕容亻隽下令在境内各州郡查实户口,每户只能留下一名丁壮,其余全部征发为兵,打算凑足150万大军,在次年春季汇集洛阳,准备出征。后因臣下进谏,说百姓连年征战,不堪负担沉重的赋设,已经非常疲惫。慕容亻隽于是改令三五发兵,以来年冬天汇集邺城。升平三年(359年)十二月,征发的军队已经汇集到邺城,慕容亻隽却因身患重病于次年正月病死,计划也自然流产。

    慕容亻隽死后,其子慕容日韦嗣立,因年纪太小,由其叔父慕容恪辅政。后慕容恪死,慕容之子慕容评接替他执掌前燕朝政。太和四年(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伐,一路胜利,直抵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慕容评惶乱失措,准备逃回龙城。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却力主出战,结果大败晋军,挽回局势。但慕容评妨贤忌能,有功不赏,阴谋害死慕容垂,慕容垂被迫投降前秦。

    慕容评统治后期,前燕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慕容评更是拼命搜刮,财物堆积如山。前燕的国力迅速衰退,军队士气大为涣散。太和五年(370年),前秦苻坚派王猛率六万大军进攻前燕,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很快攻克燕都邺城。慕容评出逃,想回到龙城,途中被前秦所俘,前燕亡。

    冉闵诛胡

第94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5)()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皇帝石虎死,其子石世维位。太保张豺掌权,策划杀死司空李农,李农逃奔上白(在今河北省),帅乞活军数万家自保。当时,石世之兄、彭城王石遵来奔丧,征虏将军冉闵及羌酋姚弋仲、氐酋蒲洪等劝说石遵声讨张豺。五月,石遵率军直趋后赵都城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冉闵为前锋。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其父石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最初加入乞活军,为石勒所俘,被石虎收为养子,改姓名为石瞻。冉闵为石虎养孙,善谋略,勇力过人,后赵胡汉诸将莫不畏惧,封武兴公。

    石遵军队到达邺城,杀死张豺、石世,自立为帝,以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沛王石冲起兵攻石遵,冉闵、李农率军十万迎战,斩杀石冲。十一月,石遵因冉闵专权,密谋诛杀他。冉闵与李农先发制人,杀死石遵,立其弟为石鉴为帝。冉闵任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录尚书事。石鉴虽为冉闵所立,却对冉闵疑惧参半,暗中派兵袭击冉闵、李农,不胜。石虎的儿子新兴王石祗与姚弋仲、蒲洪联合,发布檄文,自襄国(今河北邢台)起兵,共伐冉闵、李农。邺城之内,龙骧将军孙伏都等人率羯人三千挟持石鉴,进攻冉闵、李农,不胜,屯驻在邺城凤阳门。石鉴惧怕冉闵杀死自己,驰召冉闵、李农,命其攻讨孙伏都,以表白自己未和孙伏都等同谋。冉闵、李农率军攻击孙伏都等,邺城中凤阳门至琨华门一线,死尸遍地,血流成河。冉闵害怕胡人造反,下令内外六夷敢持兵器者一律处死。胡人听说后大为害怕,斩关城,纷纷外逃者不计其数。冉闵拘禁石鉴,又下令邺城大开城门,与其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可以随意离开。结果,邺城百里之内的汉族人全都自愿入城,而城中胡人、羯人纷纷出城,城门因此拥挤得水泄不通。冉闵由此知道胡人不拥护依附自己,于是下令大杀胡、羯族人,凡汉人杀死一名胡人,送首级到凤阳门来,文官进位三等,武官都拜为牙门将。命令颁布的一天之内,胡人被杀死达数万人。冉闵还亲自带领汉人斩杀胡、羯,无论贵贱、男女、老少,一律不放过,死者达二十余万人。尸体都抛到城外,任由野狗豺狼叼食。邺城以外地区,也根据冉闵的命令诛杀胡人。当时,鼻高须多、相貌类似胡人的被滥杀掉一半。

    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冉闵诛杀诸胡,又借口谶言有“继赵李”的说法,将后赵国号改为卫,石姓改为李,改元青龙。邺城中公卿将校外逃的人很多,四方州郡也各拥兵数万,占据一方,不听冉闵号令。闰正月,石鉴密谋刺杀冉闵、李农,宦官告密,冉闵杀死石鉴,同时杀死石虎的38个孙子,尽灭石氏。随后,冉闵即皇帝位,复姓冉氏,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后赵亡。二月,前燕幕容亻隽乘中原地区局势大乱,乘机分兵数路进攻冉魏,一路节节胜利。三月,前燕军队攻克蓟城,中原士兵纷纷投降。后赵新兴王石祗称帝于襄国,六夷拥兵据城者都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