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辏┲洌葡群蠊テ屏送罗徘拇竽懦呛褪こ恰M罗彩骨牒停又鸪枪鞯呐Γ皆级ɑ崦恕?辏734年),唐派李等人为使与吐蕃在赤岭会盟,分界立碑,在碑文中回顾了双方的舅甥关系,肯定了赤岭以外境地区的界线。唐还同意与吐蕃在赤岭交马、甘松岭互市。

    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唐西北边备空虚占领了州、河州等重要军镇。至德二年(757年)又在“助国讨逆”的口号下请求与唐会盟,通过盟约确定已经占领地区的合法化。肃宗不得已,命郭子仪等人与吐蕃命名者在鸿胪寺会盟,与此同时,吐蕃又攻陷西平、岷州、剑南等地,随后一举控制了陇右。代宗时期,双方又曾在永泰元年(765年)与大历二年(767年)两次会盟于唐长安兴唐寺,迫使唐承认吐蕃占领的土地。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德宗即位,以太常少卿韦伦为使,护送俘获的吐蕃士兵还蕃,墀松德赞也遣使来唐贡献,互相表示和解的意愿。建中二年(781年)唐殿中少监崔汉衡等人携书赴蕃,协商会盟,最后,双方于建中四年(783年)会盟于清水。清水会盟后,双方分别在长安西郊和逻些再次定盟。清水盟约中划定了唐蕃的界线,唐界自泾州至弹筝峡西口(今平凉西一百里),陇州(今陕西陇县)西至清水县,凤州(今陕西凤县)西至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及剑南西山大渡河之东为汉界。吐蕃界自兰、渭、原、会等州西至临洮,东至成州,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大渡河之西南为吐蕃界。同时规定双方守界之间为缓冲地带。

    在清水会盟后的第四年(贞元三年,787年)又发生了吐蕃平凉劫盟事件。这一年五月,双方会盟于平凉川,尚结赞将三万精骑埋伏于盟坛西部,一举捕获唐使唐将,浑混乱中逃出,其余60余人及游骑全部被扣压,军士被杀者达五百余人,被俘1000余人。这次劫盟使双方关系再度恶化,中经几度战争与议和,直至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

    长庆元年,吐蕃以论纳罗等人携带盟文来唐请求会盟,穆宗同意。十月十日,令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等17人与吐蕃使者会盟于长安西郊王会寺,定盟立约。第二年,唐又以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为赴蕃会盟使,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刘师老为副使,一行人民吐蕃赴唐会盟使论纳罗等人赴吐蕃再次会盟。长庆三年(823年)刻石立碑,当时共立三碑,一碑立于唐都长安,一碑立逻些,一碑立于唐蕃交界处。唐蕃会盟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碑文中再次肯定了清水会盟划定的唐蕃的守界,商定了有关通传驿骑、交马互市及捉拿俘虏等事。规定双方按原有的交通驿道来往;交马定在将军谷;双方使差往来的供应,在绥戎栅以东为唐朝供应,清水县以西为吐蕃供给;今后不再捉拿“生口”,对所遇到的“生口”应给予衣食放回原地。盟文还回顾了唐蕃关系发展的历史,重申了永敦和好的愿望,规定了违约的处理办法。唐蕃长庆会盟是唐蕃之间最后一次会盟,基本上结束了双方长期对峙与战争的局面,为汉藏人民的和平友好往来创造了条件。

    神策军中尉的设置

    唐代中晚期,府兵与弓广骑相继废弛,藩镇据土擅兵,中央王朝所能依靠的军事力量只有禁军。所谓天子禁军,即指南北衙兵,南衙是诸卫兵,北衙是禁军,自南衙十六卫衰废,唐王朝就只能倚重、发展北衙禁军。神策军即是禁军中最重要的左右十军中的两军。

    天宝十三载(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攻下吐蕃临洮的西磨环川后,就在那里设置神策军,以成如为军使。安禄山叛乱时,成如派卫伯玉率兵千余人入援京师,驻扎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及山西芮城一带)。此时,神策军原驻地沦陷,朝廷即下诏号卫伯玉所率之军为神策军,并以卫伯玉为节度使。命令他与陕州节度使郭英一起镇守陕州,宦官鱼朝恩监其军。后卫伯玉被罢免,这支神策军就归观军容使朝恩统领。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取得全部的河西、陇右的地盘,宦官程元振隐而不报,致使吐蕃军长驱直入,渡过渭水,又攻下长安附近的,各地节度使由于忌恨、畏惧程元振的权势,迟迟不发兵来援助,代宗为了躲避吐蕃兵锋而来到陕州。鱼朝恩集中全部隘州军队,包括神策军一起去迎护代宗,并统称陕州军队为“神策军”。代宗驻在神策军军营中等,待京师平定,鱼朝恩遂率军与代宗同归京城,卫戍宫禁。鱼朝恩被提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数十万众再次入侵,鱼朝恩率神策军屯守于宫苑中,虽无战功,但从此显赫起来。神策军扩充为左、右厢,势力比北军还大,正式成为天子禁军,鱼朝恩任神策军兵马使。大历四年(769年),京兆府境内的好畤,岐州境内的麟游、普润都归属到神策军名下。第二年,神策军又收管了武功、扶风、兴平、天兴、神策军开始难以控制了。鱼朝恩任其部将刘希暹为神策虞侯,设置北军狱,诬捕京师大姓富户,没收其家财入军。鱼朝恩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兼神军使,内侍监的身份常与代宗共议军国大事,势倾朝野。大历五年(770年),宰相无载测知代宗已不满鱼朝恩的专横,乘间上奏请求除掉他,代宗与之谋划杀了鱼朝恩,不再让宦官典禁军,而任用了鱼朝恩旧部刘希暹、王驾鹤为将。

    德宗即位,以白志贞为神策军使,建中四年(783年),德宗下诏为神策军募兵,鼓励世宦子弟马奴装铠助征。白志贞又暗中用市井之冒名充任,以补不足,这些人名虽入籍,实则仍在军外,以致泾原兵变之时,神策军多戢伏不出,德宗不得已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白志贞被贬,神策军都虞侯李晟等将率兵来援,屯于渭河北岸。德宗回到京师后,为奖赏神策军,其兵将皆号“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饶恕死罪,以后,中书省、御史府及兵部、京兆府都不得检核其军籍。贞元二年(786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特置监句当左右策军之职,以宦官充任。第二年,又下诏府县不得擅处逮捕犯法的神策军将士,必先申报,然后交神策军处理。左右神策军各加将军两名。有鉴于朱泚、李怀光的叛乱,德宗更加疏忌宿将,于是再次任用宦官掌管禁兵。贞元十二年(796年),设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之职,以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分别担任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于神策军得到皇上格外的礼遇,特权日见增多,以至缺少粮的戍边军队纷纷请求遥隶于神策军,一旦成功,得到的供给赏赐立刻三倍于过去。这样,边塞屯防的不少军队都称作神策行营,统属于宦官,神策军多达15万之多。

    顺宗即位后,一度想削弱宦官势力,他任用王叔文、王伾等,并任用范希朝为左右神策军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但这一尝试很快就失败了。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废天威军,将其兵骑分隶左右神策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下潼关,僖宗逃往四川,宦官田令孜招募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分为十军,他自任左右神策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并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设都将,也称作都头。景福二年(893年),昭宗企图讨伐李茂贞,但他的军队不战自溃,李茂贞于是连兵进逼京城,昭宗杀了神策军中尉西门重遂和李周讠童,才使李茂贞退兵。乾宁元年(894年),同州节度使王行实想胁迫神策军中尉骆全、刘景宣挟昭宗到州(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骆全、刘景宣在长安东市纵火,城中大乱,照宗被护送到莎城、石门,一个月后才得返回。收拾神策军散失的数万人,重新设置了安圣、捧宸、保宁、安化四军,被称作“殿后四军”,用宗室亲王将率。乾宁三年(896年),茂贞再次攻打长安,昭宗逃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华阴一带)。第二年,韩建派兵围住了昭宗的行宫,迫令昭宗遣散了各王所统领禁兵,只许殿后四军保留30人,其余两万多全部被遣散。昭宗返回长安后,将神策军恢复到6000人。兴化三年(990年),左右神策军中尉,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率1000兵卒囚禁了昭宗,矫诏让太子即位。昭宗召朱全忠来诛杀宦官,被宦官发觉,昭宗被挟持到凤翔李茂贞军中。朱全忠围困凤翔半年有余,李茂贞请和,昭宗杀了神策军中尉韩全诲、张弘彦等二十余人返回长安,左右神策军从此被废除。

    从肃宗朝李辅国起,宦官开始擅揽军权,先是以监军身份持权,节度反出其下,到后来典掌禁军。神策军的兴衰及神策军中尉的设置,集中反映了从代宗到昭宗时期,唐王朝试图任用宦官典掌军,制约骄兵悍将而最终又受到宦官挟制的历史。

    “二王八司马”事件

第148章 隋唐(36)() 
唐代德宗统治时期,朝廷政治十分腐败。德宗外惧于藩镇,内惧于宦官,在屡次对藩镇作战失败之后,便采取了姑息妥协的态度。与此同时,他在朝廷中有意排斥宰相,大权独揽,并任用裴延龄等一批佞臣,专门为他搜刮聚敛财赋。在德宗的一味横征暴敛之下,当时不仅中央的度支、盐铁、户部诸使都有贡献,而且地方藩镇也纷纷以“税外方圆”或“用度羡余”的名义“进奉市恩”。他们对百姓横征暴敛,割留中央常赋,将所得财赋的十分之一二献给皇帝,其余就都落入自己手中,并用作拥兵自重的资本,使朝廷对他们根本无法控制。此外由于德宗的姑息入纵,使朝廷内宦官的专权现象也日益严重。德宗后期,宦官不仅操纵朝政,还利用权势欺榨百姓。宦官主持的宫市,强买强卖,“置白望数十人,于两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