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旗就是通知敌人已经到来,举起黄旗就是命令伏兵出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陈友谅自从老仆走后,立刻下令全体水军出发,由他亲自带领,直驶江东桥。哪想到到了约定地点,竟没见木桥,只有石桥。陈友谅的部将们都起了疑心。陈友谅想,别管他是石桥还是木桥,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桥旁边,一连喊了几声“老康”,也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想到自己上了当,急忙命令船队撤退。

    朱元璋发现敌人中计,立刻叫兵士举起黄旗,发动进攻。一霎眼间,战鼓齐鸣,岸上伏兵一起杀出,水港里的水军也加入战斗。

    陈友谅受到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子乱了套,被杀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数也数不清,两万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的将士俘获。陈友谅在部将保护下,抢了一条小船,总算逃了命。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

    元末农民起义军使用的石弹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朱元璋的水军,却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友谅突围的时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刘伯温求雨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

    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

    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不过他懂得天文,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基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

    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刘基严格执法。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但是刘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亲信杀了。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

    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刘基乘机跟明太祖说:“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把这些事办了,说不定能下雨。”

    明太祖一心求雨,当然很快批准了刘基的要求,抚恤了将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刘基虽然办了一件好事,但是靠这种办法劝谏,毕竟靠不住。这一次,他的预测不准,过了十天,还是烈日当空,一滴雨也没下。

    这可使明太祖生了气,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边说坏话,叫刘基不能不害怕。这时候,他妻子在家乡得病死去。刘基请个假回老家了。

    其实,明太祖对刘基是特别器重的。有一次,明太祖要拜刘基为丞相。刘基连忙推辞说:“选丞相好比挑栋梁。要挑个大木材,如果用小木头当梁柱,房屋就有倒坍的危险。”

    后来,明太祖撤了丞相李善长的职,又想请刘基出来当丞相。刘基说:“我性子褊急,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当不了这样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材,希望陛下好好物色。”

第222章 明朝(2)() 
刘基回到青田,过着隐居生活,从来不跟人谈起他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一再求见,都被刘基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便服,装扮个乡下人去拜访刘基。刘基正在洗脚,见来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来人请进屋,热情地留饭。

    刘基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刘基大吃一惊,连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百姓。打那以后,再也不跟县令见面了。

    刘基住在家乡,仍旧很关心明朝的政事。有一次,明太祖派人到青田向刘基问天象吉凶。刘基说:“冬天刚下过严霜冻雪:接下来便是阳春季节。现在国家已经安定,希望陛下施政稍为宽和一点。”

    平定东南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儒士许瑗拜见朱元璋。许瑗自小聪明过人,至正初,在两次乡试中,皆获第一。后会试不中,只得游荡于吴、越之间。许瑗在宁越见到朱元璋说:“方今元祚垂尽,四方鼎沸。夫有雄略者乃可驭雄才,有奇识者乃能知奇士。阁下欲扫除僭乱,平定天下,非收揽英雄,难与成功。”朱元璋说:“今四方纷扰,生民涂炭,对于英雄,有如饥渴,方广揽群议,博收众策,共成康济之功。”许瑗高兴地说:“如此,天下不难定也。”朱元璋非常喜,当即授许瑗为博士,留于帷幄。不久,以太平为股肱郡,任许瑗为知府。

    五月三十日,朱元璋主要从宁越回建康,召胡大海说:“宁越为浙东重地,吾以尔才,故特命尔守。宋伯颜不花在衢,其人多智术。石抹宜孙守处州,善用士。绍兴为张士诚将吕珍所据。数郡与宁越密迩,尔要于同佥常遇春同心协力,俟间取之。此三人皆劲敌,不可忽也。”遂还建康。

    九月,命常遇春率军进攻衢州。常遇春率众部用树栅把(衢州)六门围住,建奉天旗,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汇集到城下,想以此为台阶登城。同时在大西门城下,挖地道攻城。宋伯颜不花全力防御,用苇草洒油,烧吕公车,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常遇春奋力攻之,但是仍攻克不下,他以奇兵出击,突入南门城,捣毁了所架的炮,攻围非常激烈。元朝院判张斌认为已无力支撑,遣使请求投降,在晚上出了出小西门,迎常遇春大军入城,擒宋伯颜不花。遇春回到宁越,不久,改宁越为金华府。

    十一月,胡大海、耿再成进攻处州。元处州守将参政石抹宜孙遣元帅叶琛驻扎在桃花岭,参谋林彬祖住扎在葛渡,镇抚陈仲真等住扎在樊岭,元帅胡深守龙泉,以抵抗胡大海的军队。由于士卒斗志低落,胡深丢下军队投降胡大海,并处州兵力空虚容易攻破。胡大海知此军情,立即出军樊岭,与耿再成合攻之,连续攻下桃花、葛渡二寨,遂至城下。十三日,石抹宜孙(又)战败,弃城逃走。建宁七邑都攻克,由耿再成统兵镇守。不久,石抹宜孙收集散兵,妄图收复处州,进攻庆元,耿再成又击败了他,石抹宜孙战死。

    十二月,胡大海推荐浙江四贤人:青田刘基、浦江宋濂、龙泉章溢、丽水叶琛。时李文忠亦推荐三儒士:王、许元、黄天锡。朱元璋皆用之。

    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封冯国胜为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三月,四贤人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建康,入见朱元璋。朱元璋甚喜,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之后,与他们从容论述经史,谈论时事。并命有司创建礼贤馆以待他们。刘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便领其要。至正初,举进士,授以高安县丞,官至江浙儒学提举。曾经建议剿方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