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便领其要。至正初,举进士,授以高安县丞,官至江浙儒学提举。曾经建议剿方国珍,元朝不用,安置在了绍兴。后来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之后刘基乃指乾象说:“此天授,非人力也。”不久,朱元璋下命点制官孙炎派遣使者前去聘请刘基,刘基就决定前往金陵,呈述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高兴地接受了。一日,朱元璋问陶安,“刘基四人之才何如?”陶安答:“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朱元璋很同意他的看法。不久,任宋濂为江西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一同前往,拜他为师。任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只把刘基留在自己身边,参预机谋。

    大明皇帝之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初一,中书省设御座,为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对此)不予理睬。朱元璋召刘基问之。刘基就说自有天命在。朱元璋十分高兴,于是决定征伐,将小明王韩林儿杀掉。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金华苗帅蒋英、刘震等叛乱,杀死了参将胡大海等。李文忠急忙派遣何世明、郭彦仁等率兵讨伐。大海养子胡德济一听到这消息,引兵奔赴,李文忠也率将士至金华,镇压叛乱人民安定。

    二月十一日,处州苗帅李之、贺仁德听说蒋英等杀死胡大海,也举兵叛乱,杀死院判耿再成、分省都事孙炎等。李文忠又调兵镇压叛乱,杀了贺仁德,收复了处州。三月,升同佥李文忠为浙江行中书省左丞,总管严州、衢州、信州、处州、诸全军马。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政府号召将士屯田。当时康茂才督率屯田得谷一万五千石,除军需之外,尚余七千石储存。朱元璋在其占领区实行屯田积谷,设税课司,制定茶法和盐法,经过几年经营,粮有积存,工商贸易发展(迅速),为军队作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李善长、徐达等认为朱元璋功德日盛,乃率诸臣正式奉他为吴王。建置百官,任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等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朱元璋对李善长等说:“卿等为生民计,本应给予推举加冕,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修,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七月初六,克庐州路,徐达、常遇春军戟入庐州,部将吴复首先打败,击溃了庐州骁将楼儿张。左君弼弃城逃到安丰,庐州城破。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徐派遣指挥张彬攻克辰州,傅友德攻克衡州,胡海攻克宝庆路。靖州军民投降。朱文正派遣参政何文烨、指挥薛显讨伐新邓仲谦,他们抓住了邓仲谦并斩之。升薛显为江西行省参考。此时,陈友谅已经削平,荆、襄依次皆下。五月,下令平章常遇春攻取湖、广、湘、汉诸郡。朱元璋曾与徐达、常遇春讨论襄、汉形势,说:“安陆、襄阳跨连荆、蜀,乃南北之襟喉,英雄必争之地。今置不取,将贻后尤。况沔阳新附,城中人民多陈氏旧卒,壤地相邻,易于煽动。比喻为树木,安陆、襄阳为枝,沔阳为干。干若有损,枝叶怎能不受牵连。今应该增兵守沔阳,而出师取安陆、襄阳,庶几不失其宜。”遂命常遇春军前往安陆,攻打之。时安陆让元同佥任亮据守,常遇春遣吴复将先锋从沔阳倍道径扌寿之。傅友德挥师进击,任亮兵大败,而且他身体七处受伤,被生擒,五月二日,安陆被攻克。常遇春兵又至襄阳,五月二十二日,守将弃城而逃。

    七月初一,汤和率师袭击江西剧盗姚本所,并斩首,夺取永新州,戮左丞周安等。又下令汤和还常州。此时,元思州宣慰使田仁派使者使献镇远、吉州二府、婺川等十县、龙泉等三十四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命徐达、韩政等攻取安丰,把衬其四门,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击。不久,安丰被攻克。元将厅君弼逃往汴梁,忻都追奔四十余里才擒位。后元将竹真调兵来救,也被击败,败之而去。接着又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指挥戴德率兵攻取沅州。六月,相国李善长率诸臣劝谏朱元璋即皇帝位,朱元璋不答应。李善长等极力请求,说:“殿下起自濠梁,没有尺土,遂成大业。四方群雄,远近之人,莫不归心,诚见天命所在,愿早正位号,以安臣民之望。”朱元璋说:“我思功未服于天下,德未孚于人心,一统之势未成,四方之徒尚梗,若称大号,夫惬与情。自古帝王之有天下,知天命之有归,人心之无处,犹且谦让未遑,以俟有德。”“若天命在我,因自有时,毋庸汲汲也。”因此暂且不说此事。

    击败张士诚

    张士诚系泰州白驹场人,曾贩盐为生。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在泰州起兵。在十余年间,转战江淮一带,势力大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他在平江建立东吴,自称吴王。拥兵数十万,占据着江浙、淮南的富庶地带,挖制了东至大海,北至济宁两千余里的地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在应天建立吴(又称西吴),也称吴王。他对诸将曾说,现在江南只有我和张士诚两人。我有几十万大军,等待有利战机等到,把张士诚的势力消灭掉,统一中国就有指望了。张士诚与朱元璋以两吴并存,实力相当,这在朱元璋看来张大诚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统一中国最大的劲敌。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张士诚发兵20万,夺取西吴的诸暨,造庐室,建仓库,分别驻屯精兵数万于城北隅,下定决心要攻克。西吴严州行省右丞李文忠领兵解救诸暨,命部下张左右翼待之,自己亲率精锐中军猛攻大败东吴军。杀死张士诚军数数以万计,俘获同佥韩谦、元帅周遇等600人,军士3000,马800匹,缴获武器铠仗如山。这年十月,朱元璋发布征讨张士诚的文告并,部署自己手下的诸军,向东吴发动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围攻。朱元璋在发兵之前,根据当时双方军事形势,制定了先取通州、泰州诸郡,剪除肘翼,然后再攻浙西的作战计划。

    张士诚有大军数十万,但分散在各地。张士诚自己是个贪官求封的草莽之辈,其部下也喜追逐官位财货,军无纪律,作战能力很差,根本不是西吴军的对手。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师进攻,先后夺取通州、泰州、高邮、淮安。十一月,张士诚犯宜兴,徐达率精兵渡江,攻破宜兴擒张士诚士兵三千余。十二月,张士诚进犯江西吉安,又被朱元璋守将击败。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正月,张士诚率水师数百艘,侵犯江阴,朱元璋亲率大军,水陆并进,前往讨伐,在江阴守将吴良的纵兵夹击下,大败(张土诚部),俘获士卒2000人。四月,命部将攻取濠州。濠州是朱元璋老家,自郭子兴弃城后,多次为他人所据。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张士诚从西吴手中夺去濠州,派守将李济守之。朱元璋命李善长以书招降,李济不理睬。朱元璋说:“濠州吾家乡,今为张士诚窃据,是吾有国而无家也!”随即命韩政等奋起进攻濠州之,韩政督兵以云梯炮石四面并攻,城中不能支持,不久,李济以城投降。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夏,朱元璋派出的西吴军,已全部占领江北之地,迫使张士诚退守长江以南,取得了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

    淮东诸郡已经平定,朱元璋召集中书省、大都督府臣讨论攻伐张士诚的第二个阶段。朱元璋说:“张士诚占据姑苏,多次侵扰吾近地,成为了吾境内之敌寇,不可不讨。诸公其熟计之!”李善长说:“张合适久攻。然以臣愚观之,其势虽屡屈,而兵力未衰,土沃民富,又多积储,恐难猝拔,宜候隙而动。”徐达进言:“张氏骄横,暴殄奢侈,此灭亡之时也。其所任骄将如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惟拥兵将为富贵之娱耳。居中用事,英、蔡、叶三参军辈,迂阔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率精锐之师,声罪致讨,三吴可计日而定。”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对徐达说:“诸人局于所见,独汝合吾意,事必济矣。”于是命诸将检阅士卒,做好一切战争准备,只等择日出师。

    朱元璋攻伐张士诚的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夺取浙西的湖州和杭州等地。

第223章 明朝(3)()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二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0万大军出征讨伐张士诚。在出发之前,朱元璋问徐达、常遇春,在攻取平江、湖州问题上,“尔等此行,用师孰先?”常遇春主张直捣平江。他说:“逐枭者必覆其巢,去鼠者必熏其穴。此行当直捣平江,平江既破,其余诸郡可不劳而下。”徐达朱元璋则说:“不然。士诚起自盐贩,与张天骐、潘原明辈皆强梗之徒,相为手足。士诚穷蹙,天骐辈俱死,必并力救之。今不先分其势,而遽攻姑苏,若天骐出湖州,原明出杭州,援后四合,难以取胜。莫若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披,然后移兵姑苏,取之必矣。”于是下令常遇春攻打湖州,东吴右丞张天骐兵败坚守。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前去支援。又派大将吕珍、朱暹及其五太子(士诚养子,梁姓)率兵六万增援,驻扎在湖州城东之旧馆。当时徐达、常遇春等分兵住扎在东阡镇南姑嫂桥,连筑十垒,用以(断)绝旧馆之援。张士诚知大事不妙,亲自领兵从平江来救,在皂林被徐达军截击,打败。九月,张士诚派遣徐志坚以轻舟出击东阡镇,想攻姑嫂桥,常遇春命勇士乘划舟数百艘以突击之,擒获徐志坚,俘虏2000余人。常遇春纵火焚烧了东吴来援的其他水师船械。十月,徐达攻打升山水寨,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