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秦国,被吕不韦留下来当了客卿。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驱逐的份儿,心里挺不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大王手里,却把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敌国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卖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韩王安看到这形势,害怕起来,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韩非也是荀况的学生,跟李斯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削弱,几次三番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说:“如果我能和这个人见见面,该多好啊。”

    这一回,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想打发人把韩非放出来,可是已经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恼。正在这时候,有个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找他一谈,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用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34章 春秋战国(26)() 
鲁仲连是齐国人,战国末期著名辩士,喜欢出奇伟傥的计谋,却不肯仕宦为官,而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他往来四方,而经常居住在赵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大战,赵军全军覆没。第二年,秦军进围邯郸。诸侯军之救赵者,皆畏秦军而不敢前。魏安釐王遣将军晋鄙救赵,而止于荡阴(今河南汤阴)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化妆成平民,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求见赵王,对赵王说:“秦军所以急围邯郸,是因为以前和齐缗王争强为帝,后来又去掉帝号。如今齐国已经衰弱,只有秦国称雄于天下。这并非贪于得到邯郸,是想重新得到帝号。赵国若能派使者尊秦昭王为帝,秦国必定喜而罢兵。”平原君和赵王听后,犹豫不决。此时,鲁仲连恰好在赵国,赶上秦军包围邯郸,鲁仲连也被围在城中。他听说魏国想让赵国尊秦王为帝,便去找平原君,问道:“你打算怎么办?”平原君说:“我还能说什么呢?前面在外丧亡赵军四十多万,如今邯郸又被包围,而又不能解围,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秦为帝。他人还在这里。我又能说什么呢?”鲁仲连说:“以前我还认为你是天下的贤公子,如今才知道你不是。辛垣衍在哪里?我给你说让他走。”平原君遂引见辛垣衍于鲁仲连,辛垣衍听说鲁仲连来了,不愿意见,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之高士。而我只是个人臣,有我自己的职务和责任。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说过了。”辛垣衍不得已,才答应见。鲁仲连见了辛垣衍后,看着他不说话。辛垣衍说:“我看在这座被包围的城中的人,都有求于平原君。可我看先生您的玉貌,不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您为什么老在这座城中呆着不走呢?”鲁仲连说:“世人都认为周代的介士鲍焦的死,是不能自我宽容而取死。他们都错了。众人不知真情,都认为他只是为了自己。秦国是抛弃礼义而崇尚首功之国,以权诈使其战士,把人民当奴虏驱使。秦国若得肆其志而为帝,将其恶政遍布天下,那我还不如跳到东海中死去,绝不做秦国的臣民。我所以想见将军,是为了帮助赵国。”辛垣衍说:“先生将怎样帮助呢?”鲁仲连说:“我将让魏国和燕国帮助赵国。齐国和楚国则本来已经在帮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燕国我没有把握,至于魏国,我自己就是魏国人。先生怎样让魏国助赵呢?”鲁仲连说:“魏不助赵,是因魏国未看到秦国称帝的害处。如果魏国看到这一点,则必然助赵。”辛坦衍说:“秦国称帝之害怎样呢?”鲁仲连说:“过去,齐威王曾经施行仁义,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王室贫穷而弱小,诸侯都不去朝见,而齐国却去朝见。过了一年多,周烈王去世,齐国在奔丧的时候去晚了一些,周王室大怒,给齐国发讣告说:‘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若因齐国而来迟,则必斩首。’齐威王勃然大怒说:‘呸!你妈不过是个婢女!’此事被天下人传为笑谈。生的时候去朝见,死了以后去喝斥,连一点要求都不能忍受。周天子本来就是这样,不足奇怪。”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仆人吗?十个人跟随一个人,是力量和智慧胜不过他吗?是害怕。”鲁仲连说:“魏国和秦国相比?难道像仆人吗?”辛垣衍说:“是的。”鲁仲连说:“我将让秦王把魏王给煮了。”辛垣衍听后非常不愉快,说:“噫,先生的话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煮了魏王?”鲁仲连说:“本来就是如此。你听我道来。过去,九侯、鄂侯和周文王是纣的三公。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很好,献给纣,纣认为丑,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为此和纣争辩,被纣杀了做成肉干。文王听说这件事后喟然而叹,就被纣抓到里关了一百天,想让他死掉。前贤尚且如此,为什么本来与别人俱称王而要自己去找死呢?当年乐毅伐齐,齐缗王将要逃到鲁国时,夷维子执鞭跟从,对鲁国人说:‘你们将怎么招待我们的国君?’鲁国人说:‘我们将以十太牢招待’。夷维子说:‘你们从哪里学来的这个办法?我们的国君是天子,天子巡狩四方,诸侯必须避正朝而居外舍,交出,整理衣裳,到堂下去给天子准备饭菜。等天子吃完了,方能退而听朝。’鲁人一听,紧闭关门,不让齐缗王进来。齐缗王只好到薛,向邹国借路。当时恰逢邹国君去世,齐缗王想去吊唁。夷维子对邹君的儿子说:‘天子来吊唁,主人应背对殡棺,在北面设座,然后天子才南面而吊唁。’邹国群臣听了以后说:‘若一定要这样,我们还不如拔剑自刎而死,也不愿你们来吊唁。’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齐缗王却想让他们对他行天子之礼。所以邹、鲁两国不让齐缗王入境。如今,秦国是万乘之国,魏国也是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看到秦国打了一次胜仗,便要顺从它,称它为帝,这样使三晋之大臣,连邹、鲁的妾都不如。而且秦国不仅是要称帝而已,它还要变易诸侯之大臣,剥夺他们不喜欢的人,而支持他们喜欢的人;剥夺他们厌恨的人,支持他们爱的人。他们还要派他们的女子谗姜为诸侯姬妾,住到魏王的后宫里去,那里魏王还能高枕无忧吗?而将军你又怎样保持你目前的地位和权力呢?”辛垣衍听了这些话,起身而拜,道歉说:“开始我以为先生是个庸人,如今才知道先生乃天下之士。我请求离开,不敢再说奉秦为帝之事。”秦军将领听说此事后,为之退军50里。恰在此时,魏国信陵君夺晋鄙之军以救赵,向秦军进攻,击败秦军。秦军撤退,邯郸之围遂解。平原君为答谢鲁仲连,想给鲁仲连一块封地。鲁仲连推辞不受。平原君派人去讲了三次,鲁仲连坚决不受。平原君便摆下酒宴,大会宾客。酒酣,平原君起身走到鲁仲连面前,以千金为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着说:“我之所以为天下之士所贵,是因为我为人排忧解难而不取分文之报。如果收取报酬,那是商贾干的事情,我鲁仲连是不干的。”于是,鲁仲连便辞别了平原君,终身不再见他。

    李牧击匈奴

    战国末年,位于中国北方蒙古高原的匈奴族逐渐强大起来。匈奴部族也有悠久的历史。在商代,中原人称之为“鬼方”;西周时期又称为猃狁,至战国时期始称匈奴。匈奴实际上是蒙古高原许多个部族的总称。他们都是游牧民族,惯于骑马,逐水草放牧牛羊。男子从小骑羊持弓射猎兔、鹿,长大则骑马。当时的匈奴部族还处于奴隶制初期,习于从别的部族抢掠财物。急则上马冲杀,成年男子皆为战士;败则溃散而逃,丝毫不以为耻。而进退神速,来去如风,给中原北方秦、赵、燕等诸侯国造成很大威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仿照胡人习俗,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部队,转而用之进攻匈奴分支之一的林胡等部,开地千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战国末年,各胡人部落在匈奴的旗帜下逐渐统一起来,形成一支巨大的力量,严重威胁赵、秦、燕等国北方边境的安全。因此,这三个诸侯国在北方各自修筑长城的同时,又都驻扎有大量的防御部队,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抗匈奴的名将。赵国的李牧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李牧前半生的生平,由于缺乏史料,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他是赵国北方边境的名将,曾经在赵国的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和雁门郡(治今山西右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