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忠贤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天下人都不知道还有皇上,只知道有一个九千岁魏公公。
阉党当道,朝纲败坏,东林党人被残酷迫害,正直之士羞与阉党为伍,大多选择了致仕而去。
这场致仕狂潮首先是从内阁开始的,魏忠贤为了争夺内阁的掌控权,诬陷、耍无赖、假传圣旨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内阁首辅叶向高、内阁首辅韩爌、内阁首辅朱国祯相继愤而辞呈,致仕而去,内阁就剩下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等阿姨奉承依附阉党的无耻之徒,正直之士致仕狂潮由此拉开序幕。
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朱延禧致仕;
礼部尚书翁正春致仕;
兵部尚书崔景荣致仕;
工部尚书黄克缵致仕;
刑部尚书王纪致仕;
吏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萧云举致仕;
太常寺卿董其昌致仕;
礼部左侍郎薛三省致仕;
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徐光启致仕;
户部右侍郎毕懋良致仕;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宗延致仕;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彦致仕;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毕懋康致仕。
等等等等,再加上被魏忠贤罢免的东林党人。
吏部尚书赵南星;
礼部尚书孙慎行;
工部尚书冯从吾;
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杨链;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周起元;
吏部左侍郎邹元标;
吏部右侍郎陈于廷;
兵部左侍郎李瑾;
兵部右侍郎李邦华;
户部左侍郎郑三俊;
刑部左侍郎王之寀;
通政使司左通政使刘宗周;
大理寺少卿惠世扬;
太仆寺少卿周朝瑞;
等等等等,朝野上下从内阁到六部、都察院,所有五品以上大员不是被魏忠贤罢免,就是主动辞呈,致仕而去,魏忠贤再狡诏以自己的干儿子、干孙子等阉党中坚代之,整个京城朝堂几成阉党天下。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阉党掌控朝廷大权之后,南都金陵的风云也慢慢开始被搅动了。
一开始,果如杨文忠所言,阉党并没有直接来掌控南都六部,而是一脚把两个朝廷名臣踢到了金陵。
这两个人在明末历史上也是相当有名的,一个是原兵部左侍郎袁可立,另一个是原都察院右都御史、户部左侍郎毕自严。
这两人并非东林党人,但是在朝堂之上一直维护东林党,忤逆魏忠贤,魏忠贤忍无可忍,干脆将他们贬到了金陵,让他们来养老。
毕自严被踢到金陵之后,先是任南都都察院右都御史,而后又被群臣推举为南都户部尚书。
他并不是那种自暴自弃的人,南都户部也并不是无事可做,他原本想好好整顿一下南都户部,将南直隶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赋抓起来,严管漕运和盐引勘合发放,撑起大明税赋的半边天。
但是,他才刚上任不久,魏忠贤便派来亲信宦官崔文升总督漕运,意图贪占漕运所得。
这崔文升是明光宗泰昌年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御药房掌印,正是他给光宗下大黄药,吃的光宗腹泻不止,不能上朝,然后又把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当仙药,给光宗服了,使得光宗暴毙!
这红丸案当时可是轰动朝堂,可因为红丸是内阁首辅浙党首领方从哲建议光宗服用的,所以,作为当事人的崔文升和李可灼得到浙党的极力维护,并未受到严惩,李可灼只是发配边疆,崔文升也只是贬斥到南都就完事了。
崔文升可是害死光宗的罪魁祸首,现在魏忠贤竟然要启用他来总督漕运,毕自严自然恼火异常,坚决抵制,他与阉党关系开始日趋紧张。
这还没完,紧接着,魏忠贤又听说南都太仆寺牧马草场有存银百万余两,便派来干儿子胡良辅前来索要,名义是做皇宫新建的三殿装饰费用。
结果,胡良辅一来,发现这是个谣传,他一两银子都没搜刮到,于是他便回去建议魏忠贤,卖掉南都太仆寺牧马草场,以充费用。
南都太仆寺牧马草场可是给大明的战马提供草料的所在,如果卖掉,大明便养不成战马了,这不是要打断明军的腿嘛,毕自严自然是坚决不同意。
魏忠贤也是恼火异常,他直接狡诏以皇帝的名义将毕自严大骂了一顿,崔文升总督漕运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南都太仆寺牧马草场也卖掉了,毕自严气得直接称病辞归故里。
至于袁可立,被踢到金陵之后,先是任南都户部尚书,后面毕自严上任南都户部尚书,他又被群臣推举为南都兵部尚书,接了杨文忠的位置,成为张斌的顶头上司。
原本张斌以为可以借此机会拉拢这位明末的名臣了,可不曾想,袁可立才刚上任几天,便愤而辞归故里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袁可立在京城把魏忠贤忤逆的太狠了,魏忠贤恨的牙痒痒,把他贬到金陵之后,魏忠贤还不想放过他,竟然派出爪牙天天跟踪监视他,想找出点事情,把他给收拾了。
袁可立察觉之后,自然是气到不行,干脆就辞职不干了,以免被魏忠贤诬陷,抓去诏狱折磨致死。
袁可立刚走,魏忠贤便派来了他的干儿子刘亭元接任南都兵部尚书,这刘亭元就是个酒囊饭袋,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南都兵部倒是比以前还清闲了。
张斌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办法,凭他现在的能耐还掀不翻阉党这个庞然大物,他能做的唯有等待时机。
当然,他这个等并不是坐等,这期间他也没闲着,一直在为今后的崛起做准备。
像曹化淳这个关键人物,他一直都在拉拢示好,两年多时间下来,曹家和张家都差不多亲如一家人了。
像《大明新军操练概论》的编写他也一直没有松懈,两年多时间下来,他终于把初稿给写出来了。
还有大金所屯卫的操练一直在秘密进行,徐光启和毕懋良等致仕名臣他也一直在拉拢,甚至他还参与了《农政全书》的编写。
这期间,他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毕懋康就任南都工部右侍郎之后,他便催促毕懋康将废弃南都兵工厂重新启用,并想尽办法从京城的王恭厂调来了一批熟练的军匠,协助他研制燧发枪。
天启六年,王恭厂轰的一声炸了,大明制造火器的军匠却并未因此死绝,毕懋康在张斌的提点下,“歪打正着”,为大明的军工留下了最后一丝元气。
乱世纭纷,乌云遮天,张斌默默的准备着,准备着,等待那一丝曙光的到来。
终于。
天启七年八月,京城传来消息,皇上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不幸落水,身体每况愈下,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九千岁魏公公正到处寻找仙药为他治病呢!
第二卷 终章 千夫所指东林党()
东林党并非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群有着相同政治主张的文人组成的一个松散团体。
东林党的政治主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
第二,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第三,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第四,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后金的进攻。
总结起来,就是这四点政治主张,那么东林党怎么就成了千夫所指的无耻文人了呢?
第一点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历朝历代因为宦官专权而天下大乱甚至是王国的例子屡见不鲜,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皇宫门口竖了块铁牌,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面王振和刘瑾也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宦官专权乱政有多么可怕。
第三点应该也没错,科举舞弊肯定是不对的,舞弊手法一般都是贿赂考官,以求功名,这样考上来的官员,首先不说他的能力如何,就最基本的廉洁奉公他们都很难做到。
第四点那就更不用说了,后金都打过来了,还不加强防御,难道想亡国吗?
东林党之所以被千夫所指,重点应该就是第二条了,他们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
传闻,东林党反对收矿税和商税,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很明显,这是在断章取义,或者说,实在故意造谣。
他们是反对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不是反对收矿税和商税。
他们为什么反对派遣矿监、税使呢?
这个跟万历朝后期的太监贪腐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矿监、税使其实就是太监,据史料记载,太监充当矿监、税使,贪腐起来吓死人,他们基本上是收九缴一,也就是说,收上来的税赋,他们只上缴一成,其他九成全被他们给贪了!
这个并不是空口说瞎话,《明史》和很多其他史书上都有相关记载。
比如,万历中期的广东税监李凤的贪污冠绝整个万历朝,据揭发,他明取暗索,十不解一,他府中金玉珠宝堆积如山,玲珑异物充塞其门,他贪污的白银达到五千万两之巨,其它珍宝还不计其内。
又比如,陕西税监中官梁永(原皇宫御马监监丞)以钦差自居,假借巡视之名,横行霸道,劫掠各地富裕城镇。荼毒陕西,时梁永将搜刮的金银财宝,以十分之一进贡神宗收用。十分之九派亲信护送至京。由家转接收藏于京郊,其收藏金银财宝的库房多达十余间。
再比如,万历二十九年,内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