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振岳差不多是大明最穷的钦差了,也许天启帝觉得自己已经给了张振岳很大的权力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张振岳破釜沉舟去江南捞银子了。所以,他居然连路费都不给,反正一路下去都有驿站,估计怎么也饿不死拿着尚方宝剑的张振岳一行。

    正是夏季酷暑的时候,张振岳并不是很急着去江南上任,所以出了京城,张振岳居然没去通州坐船,而是一行人纵马南下。这样倒是一举两得,这个时候快马奔驰可没冬季那般寒风刺骨,夏季跑马的感觉和后世盛夏打摩的是一样的,一个字,爽。二来还可以借机参看一下祖国的大好山河,张振岳也没让七月初五才刚刚大婚的萧严闲着,这小子后世时跟军人出身的父亲学过测绘,为了避免新婚不久的萧严胡思乱想,张振岳一边让乌云其其格跟布木布泰在一起互相照应,一边让萧严路上好好测绘。张振岳当时一脸严肃对萧严说:“二弟,如果咱们改变不了历史,满清依然入主中原,那么现在测绘的资料对咱们光复大好河山肯定有用!”

    这下萧严到是不想乌云其其格了,他满心思都用在为了大明,为了民族画地图上了。

    而随行的三个武将带着五百京营精锐,分前中后三队,军阵齐整,气势威严,沿途所至,宵小远遁。

    至于张振岳通过刘时敏亲自挑来的三个文官,除了范景文抱着“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外”。

    孙传庭和卢象升已经开始为张振岳出谋划策了。。。

第016章总督江南(一)() 
第016章总督江南(一)

    等到张振岳一行从京师出发的时候,整个江南的官场已经炸锅了。

    曹文诏和宋小鲁带领的一千军士都是经历了关外三场血战(东海、耀州、宁远)的精锐汉子,千里奔袭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个什么事情。所以一人双马,仅仅八日就如旋风一般出现在了扬州。要知道这个时候就算是六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从南京到京师至少也需要六日的功夫。所以这支军队的出现,让整个南京都轰动了。

    诏书是七月一日下的,七月初七被加急送到南京,留守太监和勋臣立刻聚集在诚意伯府接诏。

    这一代诚意伯虽然不是留守勋臣,却因为诚意伯为勋臣之首的缘故,一直是沟通两京的桥梁所在。大家都很吃惊于张振岳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儿,怎么在一夜之间突然就变成了江南地区最有权力的存在。

    巧合的是,第十四世诚意伯刘孔昭恰好还就认识这个张振岳,而且自认是存在合作关系的。为了避免张振岳这个还没上任的“三合一”总督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刘孔昭宣称,这个“三合一”总督管江南而不管南京,管卫所而不管操江,所以大家安心回去,洗洗睡吧!

    就是刘孔昭这么一句话,张振岳南下任职最大的障碍就消失了。事实上,如果南京的留守太监和勋臣合力对抗的话,张振岳这个“三合一”总督在江南必然是一事无成。

    刘孔昭的好意随后传到了张振岳的耳中,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诚意伯府一直是睦邻友好关系。并且张振岳在接到宋小鲁转来的刘孔昭书信后,还特的把自己的总督治府放在了南京之外。

    虽然张振岳在刘孔昭的示意下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打算,但是曹文诏、宋小鲁的行军神速还是震惊了江南官场。至少在了解到这支军队是七月初二才从京师出发之后,南直隶直属的49卫的官佐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绝对在己方之上的,大家都被这样的实力给震住了。而在计划之外,不知不觉中,这次快速行军的举动十分意外的为张振岳后来的顺利整军铺平了道路。

    南京的王公贵戚可以不把张振岳放在眼里,不代表地方士绅也会如此。单单从制度上来说,明代的绝对是封建帝王时代制度最好的存在,但是在“士农工商”这个国本问题上,明代进步不明显,唯一的进步可能来自于商在富裕之后可以通过良好的私塾教育让自己的后代进入到士的阶层。

    这本来没有什么,一个制度如果发展到不能让底层进入上层的时候,那么这个制度差不多就也就该完蛋了。可偏偏我们中国最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他们通过的门给关上,然后不让别人再通过了。明朝发展到了万历年间,当初通过科举跃龙门的贫寒士子已经成功形成了强大的文官集团,他们通过左右朝局来谋取私利。于是,看似公平的科举在他们的努力下失去了原本的积极意义。东林党的出现就等于关上了这扇门,所谓党同伐异,在东林党的眼中,官场上只有二种人,一种是我的人,一种就都不是人。

    所有非东林党的分子统统被划定为邪党恶人,东林党的成员贪污腐败是不拘小节,聚众嫖妓则是才华风流,总之怎么都行。非东林就不行了,反正没一个清廉的,都是秽语秽行,就算你通过科举考进来,我也要把你踢出去。

    这种非此即彼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政治的基本原则,但是东林党却偏偏因此壮大了,归根到底,就是东林党站到了“人民”的一边,士绅阶层的利益得到了东林党的忠实捍卫,当然,护着这头那头就必然会受损。受损的就是大明,受损的就是国家。

    如今,经过大明天启五年的阉党风暴,东林党在朝中的势力几乎是被一网打尽了。不过不要误会,被打尽的不过是首要,东林历经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就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了。魏忠贤折腾来折腾去,不过是换掉了一些官员,而大明的官场早就是布满了东林党成员的了。而且还不单单是官场,皇宫大内的太监也有不少是为东林党收买了的。

    所以皇帝任命张振岳的诏书还没到南京,京师早就有人飞鸽传书到了江南,江南的士绅们已经知道张振岳这个“三合一”总督是来捞银子的了。于是和南京不同,江南一片狼来了的呼喊声。

    不过这个时候东林党刚受了重创,所以一时半会因为没有人挑头,所以还没办法拿张振岳怎么办,但是已经在私下串联,暗流涌动了。

    与此同时,不仅仅是江南士绅,江南一地的官场对于张振岳的到来可没王公贵戚那么无所谓。他们对于自己头上突然空降下来的这么一个领导可是很不爽的,更何况这个领导还是军政兼顾,这不等于皇帝跑到眼前指手画脚吗?这下天高皇帝远的优势没了不说,这个不世出的钦差总督很可能还要刮地皮。

    别得不说了,听闻钦差总督是打陆路来的,所以大家算了算日子,南直隶十四府的知府们决定七月二十五日左右集体到凤阳去迎接。大家还派人不断去沿途驿站打探消息,谁也不愿意得罪大明开国以来最奇葩的“三合一”总督。现在这个局面,地方官员是什么心思都有,有戒备的,也有想巴结的。。。

    谁也不知道,张振岳根本不按照规矩出牌,钦差的车队还在山东境内缓行,而张振岳自己则已经在德州换乘运河的粮船南下先一步到了扬州。按照他的命令,他的一千嫡系军队目前就驻扎在扬州。

    在听了宋小鲁通过南京锦衣卫拿到了南京官场的情报汇总之后,萧严很是不爽的问道:“大哥,你一向冷静,怎么会想起想皇上提出来江南的建议啊?这可真是个麻烦的地方。”

    张振岳摇摇头道:“我跟皇上提的建议是整肃官场,谁想皇上却把我们派到江南捞银子的。既来之则安之,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仪仗车队八月初一才回到,我们有半个月时间在这江南逛一逛。。。”

第017章总督江南(二)() 
第017章总督江南(二)

    到扬州的次日,对于嫖妓兴趣不大的张振岳换了一身便衣就从军营中溜达出来了,他想好好体验一下这江南的市井生活。

    一身便服的张振岳只带了萧严、吴六一两个大力士跟随,其余的人则忙着在替他打听消息。

    这扬州城早已经不是唐代那个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扬州了,而是明代嘉靖年间由时任扬州知府,后任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的吴桂芳所造的新城。由于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运输条件,因此自汉代以来,这里就是大都会的存在。吴桂芳造扬州新城到今天不过是七十年的时间,扬州城的人口就已经达百万之巨,和帝国首都北京不相上下了。

    当张振岳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心里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扬州十日”。根据史书记载,虽然当时史可法的气节值得鼓励,但是守城战并不激烈,不然以扬州人丁百万计算,凑出几十万男丁跟满清巷战怕也不至于4月24日攻城,25日就城破的道理。更不会城破之后,仅有刘肇基率部400人与清兵死战的情况!再加上考虑到此战后清军的表现,继续势如破竹拿下了南京,可见势力并未受损太多。所以张振岳分析,清军主帅多铎下令屠城的根本原因恐怕和当年蒙古人在成都屠城一样,觉得自己还要继续南下,身后放着这么多汉人太可怕了,所以干脆杀了才算省事。

    其实这真的是误会啊,多铎这个打小就不好好念书的,怎么可以用他们满人的标准来衡量汉人呢?他们满人都是光脚的,汉人都是穿鞋的,这穿鞋的会跟光脚的一样吗?对于他们来说,什么尊严不重要,重要的保住自己的鞋,反正换谁来统治都是一样交税当差。可惜多铎爹妈死得早,所以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按照他长期在抢劫集团生活的逻辑,估计能力这玩意是跟砍下多少人头划等号的,所以扬州人民就悲剧了,毫无反抗准备的他们被八旗勇士和汉奸好奴才给杀了个干干净净。从这一历史悲剧我们可以得出,重视青少年的教育是多么必要的一项工作,义务教育必须推广到每一个学龄儿童,就算他爹是努尔哈赤也不能省。

    想多了想乱了,回过神来的张振岳不由的自嘲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