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个张扬根本没有想到,景文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所谓的对吏员考核,改变大家学习经史的恶习。唐朝大多数都是学习经学成为官员的,而别的秀才科进士科反而很少。而景文就是希望让那些学子看到当吏员也有机会成为高官的机会,然后让他们可以吧目光投向于从底层做起。景文这个官吏合一的计划很大,其实已经是改变为未来官员来源的格局了。这个让那些靠着明经科入仕的官员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的行政能力明显不行,他们都是一群书呆子。因为明经科考试的科目都是给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准备的,而什么填空题,什么翻译题,还有很多都是死记硬背的题目的鼻祖都是起源于明经科。而且死记硬背那么多的经学,他们的实际能力非常值得怀疑。甚至,景文怀疑这个明经科有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所以,景文打算釜底抽薪,直接实行所谓的吏员考试,这样把天下想要当官的学子的想法扭转过来,这样让他们都去学习那些有实用性的学问。

第534章 543、大唐公务员考试(二)() 
景文推行这个所谓的吏员考试,考试科目自然不可能和是考核什么经史子集,因为那些对于基层工作都没有用处。景文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来拒绝考核经史子集,所以这个是行得通的。而景文的想法其实是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让天下的文化人都去研究别的科目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文理科同时发展。而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越研究也就是越来越是没有用。这些东西,于为官无益处,对自己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景文最无语的就是科举考试科目也就是考核这个,实在是令人吐血的事情。虽然现在进士科是靠策论,可是进士科录取的名额太少了,并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景文想要借助这些吏员考试的机会,推广那些有实际意义的学问的东西。只要当官需要这些,那那些学子肯定会去研究。很多人都以为扭转儒学一家独大的情况很难,可是其实并不难。只要让大家看到研究别的学问也能够当官,甚至当官还能够不会受到歧视的有前途,那恐怕别的学科也都能够有前途。虽然这个考试只是当一个小吏,可是景文却知道一旦这些小吏能够在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官场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半年之后,他们有人成了正式的官员,那些官员将会成为无数小吏的代言人,那这些小吏算是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了。一旦小吏有了前途,那那些学习别的科目的学子热情更是广大,这样各种学科都是可以蓬勃发展了。景文就是希望利用官本位思想,作为推广别的学科的机会。那些学子为了当官,一定会去研究别的科目,这样算是成功的推广别的科目了。

    “景文,那你说,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大家都去考这种小吏了,那谁来考科举,那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李世民问道。

    景文接着说:“皇上,我不是说了吗?明经科等科举是给那些有志于直接为官的人,比如说名门学子,他们肯定是不屑于直接从小吏当起,肯定是要直接当官的。我们科举可以给那些有志于直接当官,深受上古先贤熏陶的人准备的。而通过科举的,可以一开始就直接授予官职,而普通的小吏必须要从小吏做起,而且想要获得官位还要通过和很多小吏竞争才行。这样他们的前途就曲折很多,比起那些科举的优秀人才差很多了。而且,提拔的时候在同等政绩的时候,也要优先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这样如何?”

    那个张扬听到了这话,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张扬听到可以优先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就不会说什么了。因为他自认为自己还是有前途的,所以自然不好反驳。不过,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坑很多啊!

    景文这个可是说在同等政绩的情况下,可是同等政绩怎么衡量,还不是景文提出的考成法吗?考成法是目前最好的衡量政绩的方法,那些埋头研究经学的学子,他们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必须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来熟悉。在几年的时间内,他们是无法真正熟悉工作,获得政绩的。这个过程中,其实那些小吏都已经能够有两批人成为官员了。而且大唐全国三百多个州府,每半年都有一两个成为官员。可是科举每年也就只有三十多个,那这样他们进入官场,在人数方面肯定不是小吏出身的官员的对手。经过大概十多年的发展,恐怕那些小吏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足以把科举出身的官员挤下去。而且小吏出身的官员基层工作经验扎实,比起那些新科进士来说好多了,新课进士恐怕根本不是对手。这样这种底层小吏出身的官员肯定会逐步淘汰科举出身的官员,甚至会逐步淘汰那些官二代通过门荫出身的官员。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理科知识也能够不断的发展,可以让很多人去研究。

    “好,科举就以策论和经学为主,而这种小吏既然要在最基层做事,那就以那还是以实学为主好了。到时候底下要做什么,那就考核什么,这才是小吏应该能够有的能力。而我大唐不但要有一些能够决策的官员,也要有一批能够完美执行官员命令政策的小吏,这样才能够维持我大唐的盛世。”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同意了对这些基层的小吏进行考试,因为李世民也知道了这些小吏的用处。这些小吏的素质决定了百姓对于大唐的支持程度,对于维持地方稳定有很大的作用。只要有了一批优秀的吏员,那对于国家的政策执行,百姓的安抚工作都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以后必须要对这些吏员进行考试,和科举一样。而李世民也定下了调子,那就是科举的官员主要负责决策,而这些小吏主要负责执行。不过,却没有关闭给那些小吏上升的渠道,这样就等于是默认了官吏合一。以后这些吏也能够为官,那他们有了未来的前途,他们也就能够洁身自好很多。

    “好了,这次考核,谁来负责。这次考核的名目叫什么?”李世民问道。

    景文马上说:“皇上,吏员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那我们不妨就叫公务员好了。这样也好听一些,也能够避免因为过去的称呼,让百姓歧视,或者是那些公务员心理自卑。而这次考试,那就叫做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叫做公务员?这个名字倒也贴切。不过,这些吏员考核什么呢?”李世民问道。

    “皇上,臣以为可以考核他们的算学,语言理解,还有推理能力等等。我们称之为行政能力测试。”景文说道。

    “嗯?这些都是有些什么题目呢?给朕讲两题。”李世民问道。

第535章 544、考前辅导() 
听到李世民想要看看所谓的公务员考试题目是什么,景文马上讲了一些后世的题目给李世民,还有各位宰相大人去听听。结果几位宰相大人马上一脑子浆糊,显然他们都明白那些数据是怎么运算的。至于那些所谓的语言理解,更是让他们感觉有些坑。他们再次感觉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这些后世公务员考试的题目的语言理解题,让他们对感觉有些吃力。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这一种考核,所以自然也就没有经验。不过,他们对于推理模型反而能够很快的理解,因为他们作为高官,那肯定是推理能力很好的。

    李世民和各位宰相看到了这一切,也不得不承认如果都能够做到这几个计算,语言理解,还有推理之类的东西,那能够成为一个基础的“公务员”应该难度应该不大。当然,想要成为一个官员那还是有些不够,必须要有真正的执政经验才行。不过,李世民他们也都同意了这些题目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题目作为基准,让那些准备有志于考核公务员的人参加考核。

    景文回去之后,首先公布了关于这次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而那些已经进入了官府工作的家伙,也都是一阵悲痛,因为他们的饭碗就这么没有了。他们本来靠着各位当官的亲自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成为了衙门里面的吏员,就等着半年之后可以有机会当官。可是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情,现在当一个小吏都要进行考试了,这个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无语的情况。

    而关于考试的科目,居然是要考核语言理解,还有什么算学,甚至是什么所谓的推理了。语言理解,顿时让很多埋头苦学的家伙傻了。他们本来埋头苦学,对外交流不算很广泛,而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词汇量也就很少,对于语言理解可是一个弱项啊!至于那些经常打着游学名义出去交朋友的,他们反而对于这个语言理解非常有自信,他们显然都知道这个科目是自己的强项。

    至于算学,顿时让无数人呜呼哀哉。因为算学在古代根本不是主流,即使唐朝再开放,算学也不是主流。全国研究算学的,也都很少,可是这次公务员考试居然要考核算学,这个让他们十分痛苦,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学过啊!不过,最后的所谓推理题目,大家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推理什么呢?很多人把这个推理当做了探案,所以那些捕快出身的家伙都一个个变得香饽饽,好像推理题真的就是探案一样。

    不过,不管外面怎么想,景文回到了家里面,而程琳马上过来了,好像有好消息了。

    “夫君,我们的印书作坊现在生意很好啊!现在,我们印书作坊的工人都忙活的脚不沾地的,大笔大笔的钱就要来了。”程琳说道。

    “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销量这么多?”景文问道。

    “夫君,现在那些书店采购的都是关于算学的东西,这都是你弄得那个公务员考试出来的。你提议的的公务员考试题目,语言理解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进步,而推理题也不知道是什么题目,所以大家都想着在算学上获得成绩了啊!”程琳说道。

    听到了程琳这么说,景文算是明白了这些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