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旁。

    “将大明宫南苑的太液池缩小一倍如何?建造一方水池,恐抵宫殿一顷,花费太大了。”李世民轻轻敲着那幅图纸。

    袁天罡上前探头看了看,思忖了片刻这才道:“陛下,‘山环挡风,气不散,有水为界,气方止’,这太液池乃是聚气之所,微臣已和工部的大人们反复确认和修改过了,这已是最简方案,实在不易改动了。”

    大明宫啊,是李世民的另一块儿心病。

    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李世民费尽心思为老爹李渊修了这间避暑的宫殿,想要借此向全天下人彰显自己的孝心,可是这间宫殿刚刚动工不久,天灾人祸便频繁不绝,世界上或许有些事用钱办不到,但有些事想要办成却一定离不开钱,比如这件事,刀剑和皇威都已失去了作用,缺钱的李世民忽然觉得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上心头。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皇帝也不例外。

    或许有人会说,没钱还建什么呀?停了不就行了吗!

    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为了让老爹在有生之年及时入住,大明宫的修建足足调集了数万名民夫,这些民夫抛家舍业放弃农耕的跑来给你建屋子,结果你一句没钱不建了就把人家给打发了,那人家回家对着光秃秃的地吃什么?况且近几年地里收成不好,你就算赶人家回去,人家也未必乐意。

    所以说,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当个好皇帝就更不容易了,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任性。

    看着桌案上大明宫辉宏的图纸,李世民心里却升不起任何自豪之感,皇帝不好当,任何一砖一瓦下所花的银子都让李世民感到一阵肉痛,心里一阵懊悔,你说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

    “为了修这大明宫,朕召集了四万多名民夫,征了十五州的税款,这是朕这些年干的最奢侈的事了,可现如今南方闹水灾,中原干旱,北边的薛延陀虎视眈眈,处处需要用钱,这大明宫的修建又停不下来,简直就是骑虎难下,朕不管什么风水不风水了,尔等速速从新修改一番图纸。”李世民眉毛一横,径直下了命令。

    天下英雄,唯世民与操耳。

    这是李世民展露性格的一句话,他是曹操,不是刘备,“计将安在”从来不是他的口头禅,他是一个果敢且坚毅的决策者。

    袁天罡立在一旁不说话了,他也深知李世民的性格,况且和天下民生、军国大计相比,区区一个大明宫的确不值得花那么多的银子。

    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一旁的石子路上回荡着,李世民心头愈发沉重,他的感觉向来很敏锐,在皇庭内院,如此急切的脚步声,必然又是什么大事。

    一道身影快步走上前来,战战兢兢的跪下,是一名宦官。

    “启奏陛下,房相和长孙大人携尚书省急奏禀报。”

    “哦?这两个老家伙大晌午的跑来找朕何事?殿里闷热,宣他们来这儿吧。”李世民微微有些狐疑。

    不一会儿,房乔和长孙无忌迈着轻快的步履,踩着松软的草地就来到了李世民面前。

    待两人参拜行礼过后,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二人平身,笑道:“又有什么要紧事儿吗?不能明天早朝汇报,非敢在这大晌午的过来,大热天的闷出不少汗了吧。”

    房乔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两人是老搭档了,房乔这才往前迈了一步,缓缓道:“陛下,尚书省上午接到洛阳府折冲都尉屈突寿急报,言称有人可以在盐土中提炼出精盐,现已附上了详细的制盐方法。”

    “什么?”李世民呆坐片刻,一时间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但李世民并不是不识人间五谷的富贵皇帝,也不是愚昧无知问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李世民忽然一顿,接着神情怔忪起来,两眼渐渐放出骇人的光亮,呼吸也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从盐土中取盐?取出不会令人中毒的盐?”李世民激动地问道。

    “是的陛下,不仅不会使人中毒,而且是精盐是好盐,要比百姓平日里食用的青盐还要好上几分。”

    “那我大唐岂不凭添盐田万顷!”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兴奋之下振臂大喊,陡然提高了好几个分贝。

    长孙无忌这时笑意盈盈地走上前来,拱手说道:“臣和房相粗略估计,若此法能够推广,我大唐的盐产量可以提高数十倍不止,北方百姓和辽东将士再也不用受贫盐之苦。”

    “不不,陡然开这么多盐田并非良策,若是如此,对于南方产盐业必会造成致命打击,引起不必要的动荡,况且还会影响税收,于国于民无益,开盐田一事,你俩和尚书省好好商议一番,再做定夺。”李世民冷峻道。

    他不仅仅是个果断的决策者,同样也是个冷静的决策者。

    在逆境和冲击中保持冷静不容易,在顺境和天降好事时能保持冷静的分析却更为难得。

    李世民在松软的草地上踱了几步,这才慨叹道:“此法既成,不仅仅能解决百姓和将士们的贫盐之苦啊,若是开了盐田,不仅不用占用耕地,而且可以解决饥荒百姓的无田可耕的情况,于北边军中,我们还可以就地制盐,然后转而重再卖给胡人,等他们吃惯了好盐了,一旦作战,就立刻断了供货,如此一来……”

    李世民没有继续往下说了,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一点就透。

第三十七章 各怀心思() 
三个聪明人又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讨了半天。

    制盐之法简单吗?简单。制盐之法难吗?它也难。牵扯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此法一出,盐政、经济、军事、税收,哪一样的政策不需要随之变化,陆绩和屈突寿不需要考虑这些,不代表这三位巨头不需要。

    袁天罡侍立在一旁听得是云里雾里,头都大了,可李世民没说让他退下,他又哪里敢退下。

    讨论了半天,李世民这才满面笑意的坐了下来,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这才问道:“是何人发现了这制盐之法呀?此人功在千秋,朕要赏他,要重重赏他!”

    长孙无忌愣了愣,求助似的看向了房乔,在他眼里哪里会关注这些啊。

    房乔倒是更为心细,看到长孙无忌无措地样子,笑盈盈的上前道:“奏报上说姓陆名绩,好像还是屈突寿将军的侄子。”

    陆绩?好熟悉的名字啊。

    在旁边一直打瞌睡的袁天罡终于醒了,这不就是那个在山霞镇异相之人嘛!

    李世民浑不在意地挥挥手,多日为钱所困阴霾的心情此刻终于放晴,至于这陆绩是什么人,又是谁的侄子,对一位掌控千万子民的皇帝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谁谁谁侄子的制盐之法,不仅可以帮他解决困扰历朝历代统治者已久的贫盐问题,更能帮他带来巨大的收入,大明宫这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总算是有银子可以堵上了,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多好。

    “哈哈,制盐之法利国利民,实乃造福苍生,焉能不论功而赏?下旨,召吏部官员立刻着手准备,屈突寿久督洛阳,军功彪炳,此次献盐有功,擢为护军,继续兼任洛州折冲都尉,蒋国公屈突通治家有方,近年来劳苦功高,赐万金,帛百匹,玉带一条,至于那个制盐的陆……陆……”

    “陆绩。”房乔躬身提醒道。

    “对,陆绩,此子功劳甚大,非爵而不能赏也,玄龄,他是洛阳哪里人士啊?朕要封他个县男。”李世民神情兴奋的问道。

    “这……”房玄龄也懵了,这他哪儿记得住啊,他比长孙无忌心细不假,可不代表他就比长孙无忌在乎这些不知名的阿猫阿狗。

    不愧是老搭档了,房玄龄这才刚帮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就出来替房乔解了围,拱手说道:“陛下,此子想来年纪不大,贸然封爵殊为不妥,怕是朝中非议颇多,况且我们的制盐之法本就要低调推广,如此大张旗鼓的进爵,势必闹得满城风雨,陛下三思啊。”

    “有功不赏,岂是明君之道。”李世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相视一眼,不说话了,当李世民心里有了决断的时候,除了魏征,还真没有谁敢触他的霉头。

    不过,今天似乎有些例外……

    “陛下,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这陆绩年岁不大,心性必定不够成稳,封爵实在是害了他,徒遭他人嫉妒,不若就赐些封赏罢了,他日若能再立功勋,那便再赏,一步登天殊为不妥。”袁天罡躬身道。

    袁天罡这突然地一番话,倒是让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吓了一跳,心中暗惊。

    这袁天罡是刚从魏征那里吃了豹子胆来的?

    其实袁天罡是非常谨慎的一个人,他向来遵循着薛宝钗式“不言不语,谨慎办差”的行事准则,今天之所以敢说出这番话来,实在是鼓起来很大的勇气。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袁天罡不希望陆绩和李世民见面,自然也就不希望陆绩能涉足朝堂,对于这个异相之人,他始终抱着三分警惕之心,作为一个坚定的“卫道者”,当然这个“道”指的是天道,当陆绩这个有能力蒙蔽天机的异相之人出现时,他心里就种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当李淳风向李世民提出了借助“异相之人”改变大唐命运的时候,这颗种子就开始萌芽,现在这颗树已经长出了第一条新枝,凭借着本能,他现在想做的,就是将这条新枝狠狠地掐断。

    没有人可以违抗天命,我袁天罡决不允许!

    陆绩不能,李淳风不能,李世民也不能!

    当然这些心声,李世民是听不到的,他皱着眉头仔细咀嚼着长孙无忌和袁天罡的劝阻,过了半晌,这才叹了口气,神情不知是遗憾还是喜悦,他终于从失控的狂喜中恢复了冷静,苦笑摇头道:“你们说的确实也有道理,揠苗助长不可取,好吧,改一下旨意,特擢陆绩为洛州府司仓参军,给他个官身,另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