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冬天,猎物踪迹难寻,李元吉为此闷闷不乐了许久,有善于溜须拍马的人立即明白了他的心思,向李元吉建言道:“雁门郡灵丘县以北,多有南附突厥人的牛羊,不也可以当成猎物来打吗?”

    李元吉听后,大为高兴,立即带了数百人直往雁门郡而去。

    然而,当李元吉带人走到雁门关的时候,却发现关门紧闭,叫喊许久后,也没见人来开门,顿时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此时镇守雁门关的守将是周安,李隐带兵随李渊进军关中时,将自己的地盘全都交给了周安打理,并留下张亮、苏定方之父苏邕等人协助他。

    李元吉那时虽在名义上也能管雁门郡,但雁门郡是李隐的自留地,周安可不会听他李元吉的。

    而且李隐离开雁门郡的时候,还特别嘱咐过周安:李元吉此人行事不带头脑,周大哥为我镇守雁门等地,定要好生防范李元吉这家伙才是。

    所以当探子回报周安,说李元吉带人前往雁门而来的时候,周安立即便让人将雁门关给关闭了。李元吉要想去灵丘县以北打猎,必须经过雁门关,否则他就要经过刘武周的地盘才能到达。

    李元吉自然是没有胆量去刘武周的地盘的,当他在雁门关外面喊得嗓子都快哑了的时候,周安才带着人慢悠悠的出现在城墙上,向李元吉道:“我得知情报,刘武周将要来攻打雁门关,故而紧闭城门,李留守这是要来相助我防御刘武周吗?”

    李元吉听后,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带着人逃回了晋阳城。但他很快又知道了刘武周并没有要攻打雁门关,立即暴跳如雷,扬言要带兵让周安给个说法,还是在其他官员的苦劝之下,才心怀不甘的打消了念头。

    猎没打成,又碰了一鼻子的灰,李元吉那时的郁闷可想而知了。之前那个向李元吉建议去灵丘县打猎的人见此又向李元吉提议道:“离石郡的稽胡也多有牛羊,那里可没有雄关阻拦,殿下何不去那里打猎?”

    李元吉大赞此计甚好,于是立即召集人马,往离石郡而去。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了,整整带了两千多人同往。

    李元吉到了离石郡后,叫人将稽胡人的羊圈、马圈打开,将牲畜放走后,便开始纵马射杀,弄得离石郡一阵天怒人怨。

    离石郡的稽胡人可都是桀骜不驯的主,即便是在开皇盛世的时候,也是愤然造过反的,所以当李元吉随意射杀自己的牛羊的时候,不少稽胡人都拼死保护自己的财产,进而演变成了流血冲突。

    当事情越演越烈之后,稽胡人终于忍无可忍,再次起兵,驱逐了李渊派遣的离石郡太守,并将祸害离石百姓的李元吉一直赶到了太原郡内的汾河边上,才收兵返回。

    不过因为离石稽胡,在李靖攻占离石郡的时候,才被李靖平叛过一次,元气尚未恢复,故而没有公然宣布反叛,李元吉见此,便有心隐瞒下去,没有将这事向长安的李渊禀报。

    然而现在,经过大半年的恢复,离石稽胡的实力稍微有所恢复,听到李渊任命大仇人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太原道十五郡诸军事的消息后,顿时就不乐意了,于是向外宣布造反,并派兵四处劫掠,太原道诸郡纷纷向长安告急。

    李元吉见事情再也瞒不住之后,立即写了封信向李渊告急,说他亲自带兵上万与稽胡人浴血奋战,但仍是有所不敌,请李渊调派大将前去平叛。

    晋阳城中的兵力也不少,但李元吉可不想带兵平叛,甚至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也不想让手下的将领带兵离开晋阳城,而如果李渊能派人前去平叛,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渊得到李元吉的求援信后,十分的重视。太原道是他的起兵之地,现在李唐势力的许多大将、基层将领,都是来自太原道,太原道若大乱,对李唐的军队士气会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因为李建成、李世民两人带走了十几万人去攻略洛阳,使得长安的兵力有些吃紧,所以思索一番后,李渊最终决定让在河东郡驻守的李隐前去平定稽胡之乱。

    李隐得到李渊的调令时,已是三月中旬,中原的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河东郡则一片安宁,陌田之上,百姓忙碌而喜悦的春耕着,一如和平年代的时候。

    李隐看过李渊的调令后,将信给了一旁的房玄龄,“房先生,你对此事怎么看?”对于宋正本与房玄龄两人,李隐一直都是以先生尊称的,待之十分尊敬,故而宋正本和房玄龄两人心中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

    房玄龄道:“离石稽胡,兵不过五六千,要将叛乱扑灭并不难,晋公应该考虑的,是应该如何在此次平叛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李隐沉吟了一会后,“我打算一路北上的时候,一路收买人心,并借机安插亲信,以扩大我在太原道的影响力,先生以为如何?”

    房玄龄道:“晋公所言,正是我之所想。不过切记行事要不着痕迹,不能落了他人口实才是。另外离石稽胡既然是被齐国公逼迫而反的,如果能和平让他们归降,并因为外援,就再好不过了。”

    李隐点了点头,全盘接受了房玄龄的意见。

    翌日,李隐带兵离开安邑,沿汾水一路北上。因为稽胡人的兵马并不多,所以李隐此次并没有将所有兵力带上,只带了其中的一万三千人,其余的都留在了安邑,免得无端消耗不必要的兵粮。

    李隐所带的人马虽多为骑兵,但走得并不快,一路晃晃悠悠的,有时还在某些地方待上许久,这样做的目的,自是为了实行执行原定计划,使上一些手段,收买人心,并借机安插亲信了。

第177章 李 王再战中原() 
就在李隐借着平定离石郡的稽胡叛乱的机会,暗中施展手段增加自己在太原道的实力之时,中原的大战仍在进行得如火如荼。

    李密与王世充作战之地,为今河南之地的各郡县,要地为偃师城、偃月城、金镛城、北邙山、洛水以及东都洛阳的西苑等地。李密的作战目标为洛阳,而王世充的作战目标则为回洛仓与洛口仓,其中,洛口仓为李密军的根本所在。

    自从王世充自江都救援东都之后,与李密大战有三场,小站数十场,都是败多赢少,特别是大战的那三场,双方兵马投入各有十多万,但最终都是以王世充的惨败而告终。

    不过王世充意志却十分的坚定,屡败屡战,至今仍未让洛阳陷于李密之手。

    三月十日,王世充在获得东都兵马,补充了兵力,又休整了数月后,便又打算与李密进行第四次大规模的会战了。

    十三日,王世充突然出击,在洛北打败了李密了一支八千余人的部队,小胜一场,然后便驻扎在巩县北面,临洛水布置兵力,并偷入偃月城,与李密军隔水相望。

    李密见王世充此次主动出击,士气甚高,便筑长城、掘地堑周围七十余里,打算先固守一段时间,待王世充军的士气稍有回落再行出战,李密兵锋虽强,但与敌作战,从不缺乏必要的耐心。

    李密耗得起,王世充可耗不起,他所率军队的士气,是他花费了许多金钱、女人,再加上种种承诺,才好不容易鼓舞起来的,如不能取得胜利,时间久了士气必然会回落。

    十五日,王世充命令各军分别搭设浮桥,渡洛水向李密进攻,并下令先搭好桥的军队先攻击,而王世充自己,也与虎贲郎将王辩等人,于洛口仓北面,偷偷渡过洛水,到达南岸。

    十六日,王辩率先攻李密位于石窟寺东栅,王辩乃河北名将,所部将士都是精锐之兵,又偷渡洛水而来,李密军一时抵挡不住,开始败退。王世充军亦攻破李密军外栅,遂进逼洛口仓仓城之下。

    但此时,王世充各军因渡洛水者前后不一致,因着王辩与王世充的胜利,诸军虽都渡过了洛水,但情形有些混乱不堪。

    李密见此,从中看到了扭转战局的战机,于是精选锐卒数百人,分为三队出城,冲击阵型混乱的那些王世充军队,而李密则亲率大军紧随在后。

    王世充军队遭受到李密数百精选锐卒的袭击后,本就有些混乱的前军立即败却,后军亦随之大乱,遂致全军大败,因争桥渡河而溺死的大半。

    王世充诸军大败之时,虎贲郎将王辩已率军突破到了李密军的外层营墙,李密军营之中一片惊恐混乱,眼看就要溃败,连李密也慌了神。可王世充并不了解这一情况,于是吹响号角收兵。

    李密乘机带领敢死者反攻,王辩军在进退失措之际大败,王辩本人也阵亡在其中,洛北各军于是全线崩溃。

    这一战,隋军可谓是伤亡惨重,虎贲郎将王辩、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志通等将帅,皆死于非命,王世充仅与数百骑败奔大通城(大通城具体在何地已失考,疑似在孟津县西)。

    之后,王世充收拢溃兵,得万余人。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天晚上,风狂雨冷,士兵趟水浑身上下都打湿了,而这天夜晚又极其寒冷,所以冻死的又数以万计,所以第二天后,王世充身边的人仅剩几千余人,狼狈之极。

    王世充绑缚自己到附近府衙投狱请求治罪。越王杨侗派人赦免了王世充,召他回东都,赐给他金钱锦缎美女安慰他。王世充再次召集逃散的旧部,得一万多人,驻扎于含嘉城(含嘉城在洛阳城北),不敢再出战。

    李密乘胜进据金墉城,修复城门堞、房屋,住在城内。金墉城在洛阳的东边,邙山南麓,距洛阳仅八十里,李密大军战鼓的声音能由此传到东都,使得官吏百姓常常惊醒。

    不久,李密拥兵三十万,在北邙列战阵,南边逼近东都上春门。

    十九日,隋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领兵抵御李密,段达一见李密军势强盛,心中害怕,于是竟撇下大部队率先往东都逃去了,李密纵兵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