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九日,隋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领兵抵御李密,段达一见李密军势强盛,心中害怕,于是竟撇下大部队率先往东都逃去了,李密纵兵追击,一脸懵逼的隋军随即溃败,民部尚书韦津死。

    于是隋偃师、柏谷及河阳都尉独孤武都、检校河内郡丞柳燮、职方郎柳续等各自率领部下投降了李密。

    连续两次大败隋军之后,李密的声威,更为显赫了。

    鉴于李密此时浩大的声势,尊李密为主的各方势力,如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都派人奉表劝李密称帝,李密属下裴仁基等也上表请正位号。

    但李密却一口拒绝了,他回答道:“东都一日未攻克,称帝之事勿要再提。”

    李密有着属于他的骄傲,他不愿像那些阿猫阿狗那样,随便找个地就登基称帝,他李密若是称帝,必要在隋朝的都城之中,这才算是真正的取隋而代之。

    这时,东都缺粮,隋太府卿元文都等人召募守城人,不吃公粮的进散官二品,这一来,手持象牙笏板上朝的商人,不计其数。

    李密既知东都缺粮困境,便不愿强攻,继续围困洛阳,企图通过粮食拖垮洛阳的军队。

    随后,李密派房彦藻、郑颋等人东行出黎阳,分别招慰各州县,以增强己方实力。又以梁郡太守杨汪为上柱国、宋州总管,给杨汪的亲笔信写道:“过去我在雍丘曾遭您追捕,古人射钩斩袂的不计前嫌,我愿仿效之!”

    杨汪于是也派人与李密联系,李密对其极尽笼络,羁縻待之。

    房彦藻致书窦建德,请他来见李密,窦建德复信虽然言辞很谦卑、礼数很周全,但推托罗艺南下,请求守北边,不见李密。

    然而,房彦藻回程走到卫州时,却被贼帅王德仁截杀了。王德仁有数万人,占据林虑山,四处抢劫,是几个州县的祸患,李密虽对其大恨,但一时间却无法兼顾。

第178章 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江都。

    茂苑城如画,闾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杨广初到江都城之时,江都仍不失为繁华之所,然而此时,江都城的街道上,早已不复当初的热闹之景,不过江都皇宫之内,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君臣相醉,似乎外面纷乱的世界,都与之无关一样。

    杨广到江都后,更加荒淫,宫中一百多间房,每间摆设都极尽豪华,内住美女,每天以一房的美女作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负责供应美酒饮食,杨广与萧后以及宠幸的美女吃遍了宴会,酒杯不离口,随从的一千多美女也经常喝醉。

    不过杨广其实心中也知天下大乱,心情常忧虑不安,但却已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只能选择摒绝视听,以酒色麻醉自己。下朝后常头戴幅巾,身穿短衣,柱杖散步,走遍行宫的楼台馆舍,不到晚上不止步,不停地观赏四周景色,唯恐没有看够。

    这天大醉过后,有个官员找到一个机会向杨广禀报道:“跟从陛下到江都的骁果兵,有很多逃跑了,再不采取措施,只怕江都就没有兵防守贼盗了!”

    杨广当时虽未作答,酒醒之后却对这件事感到有些忧虑,于是找来裴矩,问他该如何办。

    裴矩回答道:“从人情上讲,没有配偶,就难以久待,请听任军士们在此成家吧。”

    杨广听从了裴矩的建议,于是将江都境内的寡妇、未嫁之人都召集到宫下,任凭将士们娶走,有些原来就有奸情的人,任凭他们自首,然后即将此女配给他为妻。

    然而江都的骁果有十数万人,能成功娶妻安家的,不过数千人罢了,这个措施并不能从根本是将问题解决。

    杨广眼见中原已乱,返回洛阳无望,便不想再北方,打算把国都迁到丹阳(即建康,今南京),保据江东之地,下令群臣在朝堂上议论迁都之事,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都赞同迁都丹阳;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说明不可取,请杨广御驾回洛阳,并与虞世基忿然争论而下殿。

    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说:“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地域狭小,对内要奉养朝廷,对外要供奉三军,百姓承受不起,恐怕最终要起来造反的。”

    御史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于是公卿都曲意阿奉杨广之意道:“江东百姓渴望陛下临幸已经很久了,陛下过江抚慰统治百姓,这是大禹那样的作为。”

    于是杨广下令修建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

    当时江都的粮食吃完了,随杨广南来的骁果大多是关中人,长期在外,思恋故乡,特别是得知关中被李家占据之后,更是思乡心切了。

    他们见杨广准备迁都丹阳后,知道杨广丝毫没有回长安的意思,于是都策划逃回乡。以前的逃亡,规模都比较小,现在则是整支成建制的队伍一起逃亡了。

    郎将窦贤便带领部下西逃。杨广派骑兵追赶,将窦贤捉住,并砍下他的头领,悬挂在城门上,以示警告。但仍然不断有人逃跑,令杨广颇感束手无策。

    虎贲郎将、扶风人司马德戡一向得杨广信任,杨广派他统领骁果,驻扎在东城,司马德戡与平时要好的虎贲郎将元礼、直裴虔通商量:“现在骁果人人想逃跑,我想说,又怕说早了被杀头;不说,事情真发生了,也逃不了族灭,怎么办?又听说关内沦陷,李孝常以华阴反叛,皇上囚禁了他的两个弟弟,准备杀掉,我们这些人的家属都在西边,能不担心这事吗?”

    元、裴二人都慌了,问:“既然如此,有什么好办法吗?”

    司马德戡道:“如果骁果逃亡,我们不如和他们一齐跑。”

    元、裴二人都道:“好主意!”于是相互联络,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人都参与同谋,他们日夜联系,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商议逃跑的事,毫无顾忌。

    有一位宫女告诉萧后:“外面人人想造反。”萧后道:“由你去报告陛下吧。”

    宫女便对杨广说了,杨广很生气,认为这不是宫女该过问的事,杀了这个宫女。后来又有人对萧后说起,萧后道:“天下局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法挽救了,不用说了,免得白让皇上担心!”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说起外面的情况。

    杨广略懂占卜相面,喜欢对萧后说江南话,这天半夜摆酒,抬头看星象,对萧后道:“外间有不少人算计侬,不过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叔宝,卿也不失为沈后。我们姑且只管享乐饮酒吧!”然后倒满杯喝得烂醉。

    谋划带兵逃跑的人中,虎牙郎将赵行枢与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历来很要好,勋侍杨士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赵、杨二人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听后,立即变得兴奋无比,两眼闪烁不定,似是在考虑着什么诡计。

    司马德戡等人定于三月月圆那天结伴西逃,宇文智及道:“皇上虽然无道,可是威令还在,你们逃跑,和窦贤一样是找死,现在实在是老天爷要隋灭亡,英雄并起,同样心思想反叛的已有数万人,何不乘此机会诛杀昏君杨广,起大事,成就帝王之业?”

    宇文智及以前数次因犯了王法,被杨广下令关进大牢,虽然最后都被杨广念着他爹宇文述的功劳给放了出来,但宇文智及却早就对杨广心怀恨意了。

    自从宇文述死后,宇文智及总算是谋得了个将作少监的肥差,狠狠的贪污了几个月,最近还一时贪心作祟,胆大包天的将原本修建丹阳宫的银子给挪走了不少。

    在那之后,宇文智及夜夜被惊醒,害怕东窗事发,被杨广砍了脑袋,所以在得知司马德戡等人要叛逃之时,心中一恨,索性教唆司马德戡等人将杨广杀了,一了百了。

第179章 江都之乱(上)() 
司马德戡等人都从未想过要杀杨广,只是一门心思想逃回关中而已,这时听了宇文智及之言后,都是大惊。

    但司马德戡等人细细一想,觉得宇文智及说的也不无道理,毕竟如果就这么逃跑的话,窦贤的前车之鉴可就近在眼前,他们可不想像窦贤那样,让杨广将头颅挂在城墙上。

    于是,在思虑再三后,司马德戡等人都同意了宇文智及的意见。

    赵行枢、薛世良要求由右屯卫将军许公宇文化及为首领,因为宇文述的关系,宇文家在军中素有威望,其他人也都同意了,他们这些人协商定了之后,才一切前去告诉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性听说后,脸色顿时大变,直冒冷汗,他在江都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要什么有什么,可不想造杨广的反,不过他虽有心拒绝,但见司马德戡等人都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他要是敢说半个“不”字,只怕会被他们给乱刀砍死。

    宇文化及不敢不答应,最后只好选择了听从司马德戡等人的安排。

    司马德戡让许弘仁、张恺等人去备身府,对认识的人散布谣言道:“陛下听说骁果想反叛,酿了很多毒酒,准备利用宴会,把骁果都毒死,打算只和南方人留在江都。”

    骁果兵听后,都很恐慌,互相转告之下,许多人都有了反叛之心。若是一般的士兵,出于对皇权的敬畏之心,或许不会那么容易做出反叛杨广的决定,不过这些骁果兵却有点特殊。

    江都城这十几万骁果兵,大部分的骨干人物都是当年参加雁门关防御战的,那时杨广为了激励士气,在雁门关对众人许下了丰厚的奖励承诺,然而事后却反悔了,一万七千余人拼命换来了战功,却仅仅奖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人。

    一万多人对杨广仇恨的种子,便是在那时埋下的。

    之后,因为在雁门关之战中骁果死伤惨重,所以杨广便以那一万多人为骨干,又招募了十几万骁果,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