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锬芽奥穑

    媚娘环顾这满朝窃笑之人,心中暗忖——不错!你们确实不再公然逼我交权了,却阳奉阴违应付差事,更加可恶!你们心中还不是同情裴炎?还不是官官相护?还不是仅仅视我为李家之妇,想耗到我老迈垂朽拱手让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咱走着瞧,倒看看谁耗得过谁!戏弄我武媚娘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要让你们这些悖逆之徒全都人头落地!

第73章 媚娘大兴告密之风,朝堂风声鹤唳() 
一、宫门立匦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十一月,媚娘一边和她的闺中良伴风流快活、一边冷眼监视朝局之际,驻守河源军的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获得确凿情报——前番吐蕃大军突然撤退的真相终于大白。

    自从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军政大权一直操纵于噶尔氏家族之手。禄东赞以宰相身份掌国十六年,去世后五个儿子继续把持大权,其中长子赞悉若为大相,次子钦陵统率军队,现今的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年仅九岁,不过是个傀儡,一切官员酋长皆听命于噶尔氏家族。然而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随着噶尔氏权力的日益壮大,家族内部出现分歧,赞悉若的同族兄弟芒辗达乍布忌恨其大权独揽,私自召集一些部落首领举行会盟,俨然有分庭抗礼之势。赞悉若鉴于连年与唐征战,又顾念同族之情,对此采取了安抚政策,并没有对芒辗达乍布动武,只是要求他们继续尊崇赞普,服从自己指挥。

    哪知芒辗达乍布野心不死,就在钦陵率领大军进攻唐朝之际,他趁后方空虚发动奇袭,攻克了赞悉若的领地苏毗(今西藏日喀则),将赞悉若杀死,自封为大相。噶尔钦陵惊闻兄长遇害、老巢丢失,哪还顾得上跟大唐拼命?故而半路收兵,赶回苏毗戡乱。

    对吐蕃而言这场家族仇杀无疑是巨大灾难,可对大唐而言却是大喜讯。媚娘一直盼着建立武功,焉能错过良机?她立刻从温柔乡里走出来,任命天官尚书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率王杲、阎温古、王孝杰等将大举出兵,表面宣称征讨吐蕃,实则兵锋直指西域。

    西突厥自贞观十六年被唐朝收复,李世民、李治父子都对其采取羁縻之策,将其两大首领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封为可汗,而且特意以“兴昔亡”“继往绝”命名,就是想扶植起他们,充当大唐在西域的战略屏障。但自从弥射、步真相继死后,两大首领统辖下的十部陷入混乱,许多部落被吐蕃拉拢,掉转刀尖与大唐为敌,先后爆发了阿史那都支、阿史那车薄两次叛乱。车薄虽被王方翼平定,可是十部群龙无首的局面并未改变,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如今东突厥实际已经复国了,吐蕃又一直对西域有野心,倘若西突厥被这两方任何一方吞并或利用,都会对大唐造成重大危害,甚至隔断大唐对西域的控制。现在吐蕃内乱无暇东顾,正是解决这一隐患的最佳时机。韦待价虽非能征惯战之人,但作为六官尚书之首又身兼宰相,代表朝廷威望崇高,这一路未受到任何抵御,西突厥各部纷纷归顺,很快就兵抵西域。此时噶尔钦陵正与芒辗达乍布在后方恶战,滞留西域的吐蕃部队人心已乱,哪还抵挡得了唐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大唐与吐蕃在西域持续十多年的拉锯战总算落下帷幕,西域四镇全部重回大唐手中。

    这场胜利与其说是媚娘争取来的,还不如说是老天赐予她的,若非吐蕃内乱,绝不会这么容易,但也足以让媚娘在天下臣民面前风光一把了。很快她就重新设立安西大都护府,以王杲为都护,阎温古为副;册封留居长安的弥射之子阿史那元庆为左玉铃将军,兼崐陵都护,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承袭兴昔亡可汗之位,继续统辖西突厥左厢五部;又封步真之子阿史那斛瑟罗为右玉铃将军,兼濛池都护,治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托克马克市),承袭继往绝可汗,统辖右厢五部。一切都恢复到显庆五年的状态,然后她做出一项大胆的决定,命令除安西大都护府的官员以外,所有身在西域的汉人兵将一律撤回中原!

    媚娘这样做当然不是想放弃西域,而是有鉴于李治统治后期唐军连年纠缠于战争造成的损失,反其道而行之。其实早在当年李敬玄被吐蕃大败时,北门学士之一的刘祎之就曾进言:“吐蕃时扰边隅,有同禽兽,得其土地,不可攸居,被其凭凌,未足为耻。愿戢万乘之威,且宽百姓之役。”这也大体代表了媚娘的观点。在她看来吐蕃的内乱可能会持续很久,现在她把西域的统治交还西突厥两大可汗,让他们自身适当壮大,将来便可以夷制夷,把战火隔绝于中原之外。就在韦待价回师之日,媚娘把河源军经略使的职位转授给娄师德,让他组织西北的第二道防线,把当世第一名将黑齿常之调回朝廷,负责北方各州防务,专门对付东突厥。

    至此,大唐北部边境有了全面的防御部署,媚娘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行啦!边关战事暂时不用操心了,终于能腾出手来收拾那帮阳奉阴违的大臣啦!

    垂拱二年正月,媚娘下诏,公开宣称要还政于皇帝。李旦岂不知母亲是惺惺作态?连忙上表辞让,坚称自己见识浅薄、无德无才,还要在母亲治理下继续学习。媚娘将这份表章向满朝文武展示一番,也就“无可奈何”地继续听政,这次索性连隔挡在御座前的那道纱帐也撤去了。

    一个月后,平定徐敬业叛乱的大功臣李孝逸被媚娘遣出洛阳,改任施州(今湖北建始)刺史——让你这个李唐宗室风光一年了,该给我躲开啦!

    紧接着她下令在两京城门设登闻鼓,在皇宫朝堂前设肺石,凡有击鼓、立石以求诉冤陈情者,肃政台立刻受理其案,不得拖延隐瞒。此项举措颇值得玩味,击鼓鸣冤之法魏晋都曾施行,然而肺石之法却是很久远的事。所谓“肺石”就是红色的大石头,据《周礼》所载“以肺石远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既然与登闻鼓用途一致,何以两者兼用?媚娘似乎是刻意模仿周朝的制度。

    但是这在媚娘看来还远远不够,为了刺探更多朝野的隐情、消灭那些潜在的敌人,她决定做出一项古所未有的创举。为此她特意命索元礼从洛阳牧院带出了那个倒霉蛋鱼保家,召至武成殿,开言便道:“结交叛臣乃重罪,最轻也是流放,连你父也要牵连贬官。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可愿立功赎罪?”

    鱼保家本就甚感委屈,泪流满面当即叩首:“太后开自新之途,臣求之不得,必肝脑涂地,却不知有何犬马之劳?”

    媚娘嫣然一笑:“听说你颇善工艺营造之术,四方巧匠皆不及,朕想叫你制造一件东西……”

    垂拱二年三月,一件奇特的东西在皇宫天街之上矗立起来,此物以铜打造,四四方方、高有九尺,四面涂以不同颜色,各有开孔可以塞入信笺,箱体有锁,若无钥匙没法打开——这件东西名曰“铜匦”,便是媚娘命鱼保家制造之物,专供接纳奏疏之用。

    为打造此物,鱼保家颇费一番心思,不仅援引五行学说精心设计,还亲自监工、亲自安置。铜匦东面色青,象征春天,以亭育为本,题曰“延恩”,自荐求仕者投之;南面色红,象征夏天,以风化为本,题曰“招谏”,谏言时政者投之;西面色白,象征秋天,以决断为本,题曰“伸冤”,有冤屈者投之;北面色黑,象征冬天,以谋虑为本,题曰“通玄”,有言灾祸异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

    铜匦竖立之后,媚娘又订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知匦使”,由正谏大夫、补阙、拾遗轮流担任,日以继夜分班守候在匦旁,检识并记录投书者身份,接受投书;又设“理匦使”,由御史中丞、侍御史轮流担任,掌管铜匦钥匙,每日分拣奏疏,呈交太后乃至有司。凡大唐子民,无论士农工商、僧道胡汉,皆可至铜匦投书,文武百僚敢阻拦者重罪论处。

    此令一下满朝哗然,虚怀纳谏固然是好事,但从古至今哪有这般广开言路的?倘若随便哪个小民都有满腹治国安邦之策,都能洞悉朝廷隐秘,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做什么?铜匦设立七日,并无一人投书,官员例行上疏自有渠道,又心怀抵制之意,遂不屑遵行此道;百姓小吏初闻此制,未知真假信否,也不敢贸然尝试。

    直至第八天,通玄匦内终于出现了第一份文书。媚娘郑重其事,命御史在朝堂当众宣读,原来是一名普通百姓上交的告密文书。状告鱼保家结交叛逆,将制造弓弩、兵车之法传授徐敬业,致使叛军广为运用,杀伤官军无数,其罪当诛。文武百官闻听此状,无不大笑——鱼保家为太后督造铜匦,第一份奏疏却是告他的,这不知是谁吃饱了没事干,故意弄个小民来揶揄太后!

    哪知媚娘毫无愠色,反而跟群臣一起开怀大笑——别得意!告谁都无所谓。你们既然肯告,我就当真事办,让天下人都看看!

    她连审都不再审,当即下令将鱼保家腰斩示众,其父鱼承晔连同家眷流放岭南。结交叛党成了协助叛逆,意欲“保家”反贻害满门。天津桥头一刀两断,暴尸于市宣告万民,然后媚娘煞有介事地重赏了那名不知谁鼓动来的告密者,赐物百段,授从五品游击将军的散官。

    那名告密者根本没料到会受到如此优待,连叩头谢恩都忘了,像木头一样呆立在朝堂下。比他更震惊的则是那些见识长远的官员——先者得利,后必慕之,太后为除异己不惜千金买古,此例一开只怕天下欲求富贵者要蜂拥而至啦!

    二、怀义法师

    鱼保家无疑是个悲剧人物,他身为铜匦的制造者,反而成了这个东西的祭品。然而自从他血祭之后,铜匦仿佛真的拥有了灵性,它虽无声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