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怀义也有自知之明,料到老百姓不会参加他的法会,除了麟趾寺老尼那帮弟子,其他寺院的高僧也不会来捧场。不过他有自己的办法,无遮大会本是接受布施的,他反其道而行之,设下半里地的粥棚,向穷苦之人舍粥,还散财于民。为此他把白马寺的家底都抖楞出来,备下万缗通宝,装了整整十车,僧人们齐动手,将一捧一捧的铜钱撒向人群!

    刚开始百姓还有些不屑,但眼见铜钱像下雨般坠落在自己脚边,终于动心了。霎时间所有人都接着、捡着、欢呼着,喧闹成一片。这消息传扬开,洛阳岂能不轰动?半个城的百姓都聚集过来。薛怀义端坐法坛之上,假模假式双手合十,明为诵经祈福,实则眺望着皇宫的动静——我做这么大一场功德,不信您老人家不来!

    万缗通宝虽不少,终有散完之时,引来的百姓实在太多,甚至有争拾铜钱践踏受伤者。钱撒光了没关系,十几口大灶也煮开了,白烟滚滚、热气腾腾,僧人又忙着给大家舀粥。其实洛阳乃首善之地,并没多少生活无着的穷苦之民,大多数人是为了沾沾喜庆,修建天枢的工匠们也来凑热闹,大伙喝着粥、聊着天,暖意融融甚是喜悦。

    节日期间金吾不禁,本来就很自由,无遮大会又是撒钱又是舍粥,不一会儿工夫连东市、南市的人也引来了,那些百戏艺人见生意转稀索性也都跟过来,就在法坛附近又唱又跳,越发热闹非凡。天津桥以南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官员们都无法进出皇宫了。百姓有说有笑,岂知薛怀义心中却暗暗着急——已过午时了,引来这么多人,闹出这么大动静,历次请愿也不过如此吧?为何女皇还不出来?就是登楼看一眼也好啊!难道她真的见都不想见我?

    好在他还留了一手,一声令下命众僧张起一块白布。这块布虽不是什么锦绣织物,却长宽皆有二百尺,其间没有接缝,单此一点足称得起是稀世之宝!而在这块白布上绘有一幅殷红的巨型佛像,法相庄严、神态慈悲,仔细端详与当今女皇五官甚是相似。工匠们来帮忙,将它一侧拴在修建一半的天枢上,另一侧用连接好的竹竿高高挑起,插在经坛之侧,正对着皇宫的方向。和尚们高声宣扬:“这是我家住持割破膝盖,用血绘成的!乃为社稷苍生祈福,愿女皇万寿无边!”

    “嚯!真的啊?”

    “这真是弥天大愿,实在虔诚!”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百姓们口耳相传,大为称赞。不过也有人暗自冷笑——二百尺的大佛像,别说膝盖的血,就是浑身的血放干净也画不出来啊!搞这么一出指不定宰了多少头牛呢!

    当然,大好的节日谁也不会败兴,百姓们都向薛怀义施礼,并恭请他讲几句。薛怀义在法坛上坐半天了,一直是摆架势,真轮到他讲法,讲什么呢?他心里着急,表面不动声色,双手合十双目微闭,沉吟半晌才以洪亮的声音道:“南无阿弥陀佛……”众人不再喧哗,连俳优艺人也静下来,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法坛,专心聆听他讲法。哪知宣完他这句佛号,隔了片刻第二句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薛怀义实在不知说什么好,反反复复变着声调,就是这么一句。殊不知错有错中,连宣了几遍竟有许多信徒跟着一起念诵起来——净土宗信众特重视这一句,《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竟有人误以为薛怀义受过善导大师真传呢!

    寻常百姓不懂得艰深的唯识、中观之学,许多人连字都不识得,更不要说读佛经了。可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人人皆会、人人能诵,即便不是佛门信徒,大喜的日子跟着念念又何妨?反正是积德积善的好事。在净土信众的感召下,数万人朗声齐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者,即是归命,归命无量寿觉。持佛名号,往生极乐;天下太平,更是世人所期。万众一心共发宏愿,诵佛之声撼动京师,虽不见天女散花、金轮现世,却也是挚诚共业天日可鉴,好一场庄严隆重的无遮大会!然而百姓不知,他们的诵声不仅饱含着对幸福安乐的呼唤,也夹杂着一个男人对女皇的热忱期盼。

    这场法会持续了整整一下午,直至红日西斜百姓们才渐渐散去,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又去走亲访友、观赏花灯了。白马寺众僧都双手合十,向大家表示感谢,胸中颇感畅快——自从怀义大师当上我们的住持,这么多年就今天感觉自己像个和尚!

    “阿弥陀佛……”薛怀义兀自盘坐在法坛之上,面无表情,双目空洞,口中依旧喃喃,便如一位真正的高僧。但此刻他并非进入物我两忘之境,而是心灰意冷。虽然他感动了洛阳的每一个人,但他一心期盼的那个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任凭众人纷纷散去,他仍执著地望着皇宫方向,忍着干渴将佛号念了几千遍,直至天色昏暗,再也看不清门楼为止。他哀叹一声,终于意识到圣心真的无可挽回了,愣了半晌怅然抬起头,但见那幅牛血绘制的巨型画像仍在风中飘扬,暮色之下原本慈祥的法相变得格外诡异,仿佛正对他冷嘲热讽。

    薛怀义胸中顿时腾起无法遏制的怒火……

    三、火焚明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世人遵循的法则。若在寻常日子里二更时分所有人都已经安歇,不仅市井街道漆黑一片,皇宫也会陷入沉寂;但现在是节日期间,而且是正月十七日,过完这一夜新年就结束了,又要开始宵禁,故而所有人都想在这最后的狂欢时刻玩得尽兴。鼓乐喧天,灯火辉煌,高棚跨路,广幕如云,影灯、杂耍、角抵、百戏,无论男女老少,也不分贵贱僧俗,大家都在街上游逛,享受着节日的喜庆。

    皇宫何尝不是一样热闹?端门、则天门都敞着,从天津桥直至明堂都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内苑中也广设炬烛,楼台殿阁灯光闪耀,彼此相应荧煌如昼,虽不及民间热闹,却更得显富贵繁华,宛如仙境一般。隋炀帝曾有一首诗专写上元灯景,词曰: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武曌雅兴不输杨广,也酷爱文艺,她在瑶光殿设摆御宴——瑶光殿坐落于皇宫西苑,毗邻九州池,在此既能观赏明月,又便于眺望沿岸的花灯。

    不过今日武曌宴请的不是宰相重臣,而是以文采驰名之士。李峤、崔融、阎朝隐、杜审言、李迥秀、张说、陈子昂等二十多人受邀,大家不拘官阶但以年岁列座,最年长的是弘文馆学士员半千,已年逾七旬,最年轻的是左补阙崔湜,年方二十五岁。除这些人外还有女皇的亲人,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武攸绪等侄儿,尤为难得的是皇嗣武轮也来了,这是三年来他首次获准与群臣一同饮宴。惜乎他与武承嗣这对老冤家碰面,彼此皆感尴尬,都显得很拘谨。

    大家有幸与皇帝共度佳节,自然竭力讴歌,众人之中又以沈佺期最是才思敏捷,一杯酒下肚已有腹稿,当即吟来:

    西禁青春满,南端皓月微。

    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

    星斗横纶阁,天河度琐闱。

    烟光章奏里,纷向夕郎飞。

    星河灿烂,皓月倚云,又是一年春风将至。武曌闻诗甚喜,群臣皆尽举酒,恭祝女皇万寿无疆,愿大周社稷五谷丰登。武三思灵机一动,又斟满第二杯酒,毕恭毕敬向武轮道:“皇嗣殿下近两年圣体违和,臣等唯恐有碍清静莫敢拜谒。幸而天随人愿,值此佳节之际得以痊愈,臣等不胜欢欣,今日斗胆敬您一杯,愿殿下圣体康泰。”这话说得甚是滑头——您前两年不是被软禁,而是身体有病;我们也不是不敢拜谒,是怕打搅您静养。您吉人自有天相,如今“大病痊愈”,前程不可限量,可别记恨我们不够恭敬您啊!

    这番话说到大伙心缝里去了,在座众文士又何尝不想对皇嗣表示恭敬?大伙纷纷起身跟着道:“臣等也斗胆敬您一杯,愿殿下圣体康泰。”武三思这“斗胆”二字用得甚妙,大伙酒是冲着皇嗣敬的,眼睛却都怯怯瞧着女皇;武轮也避席而立,诚惶诚恐望着母亲。

    时过境迁,武曌已不再担忧臣下怀念李唐,遂笑着对武轮说:“众人向你敬酒呢!还不快谢谢大家。”

    武轮这才敢领受,举杯向众人还礼:“不敢不敢,咱们同饮。”

    武承嗣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可大伙都举杯与武轮共饮,他也不便愣着,只好跟着一起喝。这杯酒岂是滋味?简直是从后脊梁下去的。哪知武三思喝完酒又讪讪道:“上元乃阖家团圆之日,民间亦如此,皇家岂能有憾?陛下何不将寿春、衡阳、临淄等王一并召来,三代同堂以享天伦之乐?”

    方才他主动敬酒,武轮只是略感宽慰,这次听他如此提议,心里真的大为动容——自从成器、隆基等被监禁宫中,已三年不曾相见,今日有幸重聚吗?他心中迫切希望见儿子们一面,却不敢附和。

    天增岁月人增寿,随着新年到来武曌已七十三岁,到这等年纪哪有不期盼儿孙绕膝的?况且酒宴之上群臣皆在,他们父子能串通什么?于是点头道:“三思之言正合朕意……”回头吩咐高延福,“你速召成器等五王前来,还有守礼那孩子,孤身一人怪可怜的,也一并召来。”

    武轮心愿得遂大为激动,虽不便说什么,却向武三思点头致意以示感谢。他倒是高兴了,武承嗣大为愤懑,心里暗骂武三思不义气,吃里爬外脚踏两只船,这不是要做不倒翁吗?武攸宁、武懿宗等人也都目视武三思,似有不悦之色。

    武三思八面玲珑“定力”甚佳,明知兄弟们盯着自己,竟丝毫不显尴尬,放下酒杯便转移话题:“古之擅诗文者举不胜举,汉有两司马、魏有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