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搞割据。朕若执意讨之未免有失肚量,不妨先礼后兵,可遣使封乞乞仲象、乞四比羽二人为国公,令他们遣子入朝为质,并将部众置于安东都护府监管之下。他们肯答应自然最好,若不答应发兵讨之也算仁至义尽。”

    “是。”狄仁杰深表赞同——国土紧要不可姑息,但叛乱方定将士疲惫,此时能不动兵尽量不动兵,女皇这个策略可算老成持重。于是又问:“那陛下打算给他们什么封号呢?”

    “爱卿看着安排便是……”对封号这类的事武曌一向较真,现在却允许狄仁杰自己决定,可见极为信任。

    说话间张昌宗连投出两个六点,所有白子都走入宫内。武曌苦笑着把棋盘一推:“又输了,朕今日手气实在不佳。”

    张昌宗避席跪地,嬉皮笑脸道:“陛下天纵神睿,九州社稷了若指掌,区区双陆怎会不胜?不过是懒得跟微臣计较,故意相让。”

    武曌见他这么会说话,不禁一笑,从腰中解下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朝他一抛:“赏你吧。”却扭头对狄仁杰道,“朕当年与天皇玩这个十胜八九,现在可真是老了,脑筋跟不上。”狄仁杰虽比女皇年轻,却也是年近七旬之人,她说这话便似是两位老人闲话家常。

    狄仁杰却道:“陛下福寿无疆,何可言老?常言道琴棋诗酒皆可通神,臣在旁观之,觉这棋局之中蕴含天意。”

    “天意?”武曌莫名其妙。

    狄仁杰指了指她这侧的棋盘:“双陆不胜者,乃因宫中无子。此乃上天警示陛下,储君之位不可空缺。”

    此言一出不但武曌一愣,张昌宗也止住笑容,连在一抚琴助兴的张易之也停了下来,哥俩对视一眼,匆忙起身退入屏风之后。武曌没料到狄仁杰竟有此讽谏之策,低头扫了一眼残局,不禁慨叹:“爱卿着实厉害,好个一语双关!”

    窗户纸既已捅破,狄仁杰也不再绕弯子,起身施礼道:“臣闻受天命者,皇王之大业,统摄国政,恩泽芸芸;为国本者,储副之位崇,上承宗祧,下固黎献。国本之大,不可不务,皇储之重,不可不立……”

    武曌沉默不语,双眼仍紧盯着空荡荡的棋盘——这些道理还用别人告诉她吗?莫看她现在整日和男宠厮混,其实心里一直为此愁烦。

    狄仁杰见她不说话,却也没有抗拒之意,于是进一步放胆道:“今外间议论纷纷,辅立何人多有揣测。臣蒙陛下拔擢之恩,委以国事之重,当此时节敢不为君分忧?以臣思之,至亲者母子,至重者宗庙。陛下之皇位源于大唐,昔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欲传之子孙。天皇大帝临终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不辞劳苦代为执政,本是出于慈爱。但若移社稷于他族,岂不有违天意?”

    这番话已说得很露骨,就差挑明要恢复李唐了。但是武曌却没有发脾气,只是默默听着——固然因为她年老,戾气有所收敛,更因为此时她已别无选择。压制复辟势力的事情她没少做,大臣杀了一批又一批,结果如何?摁到水里的木头终究要浮上来。这固然因为李唐旧德尚在,因为武氏没有杰出之人,却更因为她是女子,国祚骨血不能两全,这个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日月消磨光阴似箭,她已这把年纪,讳疾忌医没有用,总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吧?

    狄仁杰筹谋已久,兀自滔滔不绝说着:“况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孰疏?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奉姑于庙者。若武氏之王继统,非但天皇不血食,亦恐陛下不得祭祀……”

    其实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当年李昭德就曾剖析过,但相较而言狄仁杰的态度更显诚恳。武曌每个字都听到心里去了,似乎也唯有让儿子继统她才能和李治共眠乾陵,若侄儿继统,怎么可能让她和先朝皇帝躺在同一墓穴中?难道死后还要孤零零的,岂不太凄凉?然而她还是打断了狄仁杰的话:“立储乃朕之家事,卿不必多言。”

    狄仁杰笑呵呵道:“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之家事即为国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能不言?”汇报军务只是借口,他今日入见就是为立储之事,怎容女皇回避?

    武曌无奈而笑,实在服了狄仁杰这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却也有几分感动,毕竟这是第一个不畏己祸,敢于直抒胸臆之人。她叹息道:“知道了,此事容朕好好考虑一下,过几天再说。”

    话已至此狄仁杰还能说什么,只好作揖道:“陛下圣谋宏远,慈济苍生,必有明智抉择。臣但求早定元良,以安社稷人心。”说罢恭恭敬敬辞驾而去。

    武曌望着狄仁杰远去的背影,心有所思——她并非不赞成狄仁杰的论调,不轻易表态实是心有所钟。经过这些日子的反复思虑她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立储方案,大体与狄仁杰所言相合,但还是有差别的。这个立储方案与以往争论的都不同,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大臣提出过,所以她也必须谨慎行事,唯恐贸然提出引起朝野争议。

    “陛下。”张氏兄弟从屏风后走出来。

    武曌已没心情听琴下棋了,不耐烦地摆摆手:“朕想静一静,你们退下吧。”

    “是……”兄弟俩施礼而退,脚步却有些踟蹰,走到殿门口嘀咕了几句又立刻转回,双双跪倒在女皇面前。

    “你们这是何意?”

    张昌宗支支吾吾道:“陛下恕罪,方才狄公的话我们也听得了,觉得陛下确实是该、该……尽快立储。”

    “是啊!”张易之也道,“陛下为国为民操劳一生,早定下储君之事也好心无挂虑安享晚年。”

    武曌气乐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们也跟着凑热闹,快别烦朕啦!”口气甚是轻蔑——在她看来张氏兄弟不过是两个消遣之物,年少无知,尚不如薛怀义,怎指望他们对朝政有何裨益?

    张昌宗见女皇一脸戏谑的表情,心中甚是着急,又道:“陛下!我兄弟确是一片忠心为您考虑,为今之计唯有复立庐陵王为嗣才能君臣皆安、朝野无虞!”

    武曌仿佛被针扎了一下,顿时一怔,凝然注视这两个男宠,与其说惊讶还不如说是恐惧——立储之事关乎无数人的富贵前程,连两个玩物也卷入其中,伺机进言以邀恩宠,可见外间群情纷纷,此事何等可怖?更可怕的是他们一开口就……

    武曌年纪虽老,脑筋却不慢,随即意识到此等紧要之事绝非这两个小子能揣摩到的,于是转而问道:“这话是谁指使你们说的?”

    这回轮到张氏兄弟大吃一惊了,哥俩对视一眼,低头道:“并无指使之人,实是我兄弟一片忠心。”

    武曌冷冷一笑:“你们听说过宦官大将军范云仙吗?他弱冠之时就服侍在朕身边,跟随朕鞍前马后五十余年,到头来因为干预立储之事还是被朕处死了,而且是腰斩!”

    张氏兄弟听到此处浑身战栗,仿佛想到自己被一刀两段的惨相。

    “你们已犯下不赦之罪,若肯招出指使之人,朕或可法外开恩,若执意欺瞒,罪加一等!留神你们张家满门的性命……”

    被她这一通吓唬,张昌宗哪还咬得住?匆忙叩首:“陛下开恩,这话确实是别人教我们的。”

    “谁?!”武曌厉声追问。

    “御、御史中丞吉顼。”

第94章 武曌召回李显,意欲将皇位复归李唐() 
一、鹿死谁手

    定更时分宫苑寂静,武曌秘召右御史中丞吉顼至瑶光殿,连张氏兄弟乃至高延福、上官婉儿也被屏退,只有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武曌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仔细观察面前这个人——天授初年此人还是一介县尉,赖武承嗣之力入京为官,告发刘思礼、弹劾来俊臣,短短七年就跻身四品高官,至今还不到四十岁,却已经与年近七旬的左中丞魏元忠平起平坐,这蹿升得也太快了吧?君子也好小人也罢,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此人的聪明无可置疑!

    吉顼早料到自己会被召见,坦然接受女皇的审视——自从将“妹妹”送给武承嗣,他利用这层关系大肆结交权贵,时时刻刻都在寻觅立功晋升的机会,在旁人看来他平步青云至今日之位已属侥幸,他自己却不知足,还有更远大的抱负。

    当今之世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帮女皇搞定立储之事,就在百官畏难之际吉顼很独到地把赌注押在张氏兄弟身上,不惜以通贵之身曲媚男宠,频繁造访张宅,向张宗昌之母韦氏、张易之之母臧氏献上重金。二张骤然富贵,虽不乏巴结逢迎之辈,却都是卑微小人,哪曾得过四品高官的青睐?受宠若惊倾心相交,不久就混得烂熟。吉顼见火候差不多了,向他们说出了筹谋已久的话:“富贵之道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你兄弟宠遇甚厚,却非以德业取之,只恐天下侧目切齿者多矣!倘有一日圣上驾崩,那时你们何以自全?”一席话吓得张氏兄弟小脸煞白,正是这番道理,什么云麾将军、司卫少卿?不过一时得意,只怕现在越风光将来越惨。张昌宗仓皇问计,吉顼笑道:“今四海共忧者乃后嗣之事。圣上春秋高,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东宫皇嗣也未见重托,而天下未忘唐德,你兄弟何不劝圣上迎回庐陵王复立为太子?如此则圣上欢喜、群臣免忧、朝野感德,非但可以免祸,将来庐陵王继承大统必念及你兄弟之功,可保长久富贵!”张氏兄弟闻后大喜,连连道谢。不过吉顼心里明白,凭这俩小子的才智是解释不清其中利害的,女皇早晚追问到他头上……

    果不其然,女皇从二张口中逼问出内情,当晚召其入宫。沉默半晌之后终于悠然开口:“为今之计唯有立庐陵王为嗣才能君臣皆安、朝野无虞……这话是你说的?”

    “正是。”

    “道理何在?”

    吉顼长出一口气——此事最险之处并非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