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时空航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输,等我收拾了他们,再来收拾你们,一清寰宇。

    没错,一切都尽在我蒋某人的掌握之中。

    ————

    于是蒋介石的心情好了起来。放下胡某人发过来的电报,批了“下不为例”四个字之后就放到了一边,转而拿起另一份报告。

    相当鼓的一份卷宗,抽出来一看,却是复兴社从江南转来的,有关国军某部营长肖环山神秘失踪的调查报告。

    区区一个营长的失踪当然不足以引起他蒋某人的兴趣,他更多关注的,是赤匪留在江南的四大头目之一,顾作霖。

    稍微看了一下报告,蒋介石就忍不住又要骂nxp……哦,不,是mmp了。

    拜托,我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手下不堪大用这茬儿给(暂时)忘了,怎么一转眼你们又提醒了我,你们就这么想要让我注意到你们的无能吗?

    复兴社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没用,东拉西扯了一大堆证据调查,做出来种种推测,又把这些推测都一一推翻之后,得出来最后结果:失踪原因不明。

    原因不明……哼哼哼,那我要你们调查什么?

十八 3() 
做了三个深呼吸之后,蒋介石勉强压下了心头的怒火,开始继续看报告下面的内容。

    “嗯,这是……”

    大约是知道前面的调查结果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调查人员在后面附上了一些看上去很有趣的内容:肖营长的笔记本

    “肖失踪后,职部奉命调查其日记,笔记,书籍,书信等物。分析后可认为肖营长未受赤匪邪说影响……”

    蒋介石心说废话:如果一个营长是卧底,为了救人不惜暴露身份的话,还用得着这么偷偷摸摸的?直接率部反叛了。他本人出面把高级指挥员聚在一起一网打尽,再率部和游击队里应外合,就你们那几块料,能剩下几个人?

    “……然于调查中,职部觅得肖之笔记,研读之下,获益匪浅。职部以为,由笔记观之,肖不失为军之良将,职部未敢擅专,特将肖之笔记呈上,望有助于我军我国日后之用。

    另:不揣菲薄,妄附浅见。”

    落款是复兴社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地效问:有没有人报名?)——不过于其下还有小组长,分社长,支社长等三级领导(复兴社的总社长是蒋介石本人,所以没有总社长批示^…^)的签名批注。批注的意思大约都是文中所写的“未敢擅专,呈请上峰批示。”

    哦,一个小小的营长的笔记,竟然能引起这么多人的注意,甚至一直呈送到自己面前,这稍微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于是把报告收好,同时翻开了报告下面的那份笔记。

    《抗日策略随记》

    抗日?一看到这个题目,蒋介石心里就有些不喜欢了——还说没受赤匪影响,这抗日的调子不是跟赤匪一个鼻孔出气么?还有,这日是那么容易抗的?本痿鼋长前前后后在日本留学了三年,甚至还在他们的部队里当过兵,不比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娃娃更知道日本人的虚实?

    心中虽然不喜,不过这份笔记毕竟是从基层郑而重之一级一级呈送到他面前的,所以蒋介石就算心中不喜,也还是捏着鼻子翻了开来,打算随便看看,随便批示几个字——安抚一下下面这些人的心。

    不过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

    蒋介石看到的,不用说就是肖环山跟魏承恭在那一个星期里讨论的内容,至于具体讨论了那些内容……见前文。

    于是他就看到了下面这些内容。

    “在未来可能的世界大战中,亚洲战场会先于欧洲战场打起来。这是因为德国经过一战的削弱,需要时间恢复国力,而她的敌人(英、法、俄)则强于日本的敌人(中、美)。所以德国和日本的备战策略会截然不同,德国的策略倾向于长期蛰伏,一朝爆发横扫千军;而日本则倾向于依靠强过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中国掠取战争所需的资源。”

    “这就带来一个推论:战争初期,我们必须独力对抗日本。这是因为英法苏联受到德国的压力,无暇顾及远东战场,只能向我们提供道义上的支持——甚至为了避免刺激日本,伤及他们在东亚的利益,就连这种支持也会极为有限。而美国则是一个以商业利益为重的国家,再加上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所以她的政策会倾向于隔岸观火——好吧,世界第一的工业力量,以及战争潜力肯定不会长期蛰伏,但是罗斯福想要扭转国民的孤立主义情绪也要花一些时间,除非是美国受到直接攻击。”

    “这样一来,蒋夫人建设空军的策略就值得商榷了。蒋夫人现在的想法大约是: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现在买过来飞机,过不了几年就落后不堪用了。所以不如把买飞机的钱投入债券市场,用钱生钱,等到战争打起来,再把钱提出来买更新更好的飞机。殊不知到了那个时候,各国都在积极备战,谁会有空生产飞机卖给你?更何况,他们还不想过早地触怒日本。”

    “所以未来的中日战争一开,求购无门,国军现有飞机快速消耗后,国府有可能落入有钱而无飞机可用的尴尬局面,制空权势必在短时间内沦入敌手——所以部队在对阵日本军队的时候,极有可能还要同时面对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如果忽视这一点,部队会受到极为惨重的损失。”

    肖环山当时向魏承恭求教的用意是想要搞清楚自己的部队在战争中做什么,所以这则随笔并没有奢谈如何纠正蒋夫人的错误——不过在随笔末尾,还是忍不住设想了一下:

    “如果蒋夫人能更正现行的空军建设方略,趁着各国、特别是拥有巨大生产能力的美国还没有开始备战的时候,把能弄到手的飞机都弄回来,则战争开始后,制空权的最终丧失会大为推后,大大有利。实际上,现在买飞机正是好时候,因为国外大部分的飞机生产厂都没有什么订单——此时去买便于压价。等到战事一起,或者各国开始大规模备战以后,飞机的价格势必急速上升。”

    随笔是用钢笔写的,不过旁边还有用毛笔写的小楷注解——大约就是之前那个“不揣菲薄,妄附浅见”的家伙,必须要说,字写得虽小,但是却挺漂亮。

    于是蒋介石又注意到了这行注解,“非议痿鼋长夫人,胆大包天——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能遂行,其所部必为我国军劲旅。”(再次请问,没有人愿意报名么?)

    ……

    仅仅是看了这第一则随笔,蒋介石就忍不住有些动容了:虽然这则随笔中用来推断的根据不是那么有力,不过“熟知列强情况”的蒋介石知道,这些情况都极有可能发生。

    想到中日开战,自己空有一大堆投在证券市场上的钱,却没有飞机可用……蒋介石忍不住抓起一边的电话机摇把转了起来。

    转了不到半圈儿,又停了下来:他还没有想好怎么跟老婆说这个事,而且仅仅是看了这一则随笔就打电话给老婆,有点听风就是雨了——自己可一向是“每临大事有静气”。

    “还是看完再说吧。”想到这里,他又放下了电话,揉了揉睛明穴,把随便翻到了第一页,打算从头开始认真看一看(之前是随便翻开的)。

十八 4() 
(接下来可能会用这本随笔水一两节。要不然“十八”这个章节跟“十三”“十七”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话说,要模仿民国时代那种不文不白的文风,还真不是很轻松。

    另:原谅地效标题无能吧)

    ————

    这则随笔从一开篇,标题就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从《孙子兵法》看未来的中日战争》。于是蒋介石看到了以下这些内容——嗯,文字风格有些不一样:

    ——孙子曰,经五事,校七情,而可知战之胜负,今请以五事七情经校中日之战。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西人有所谓‘动员能力’说,意指国家能投入战争之人力基础——此为所有战争之基础。此项对比上,中国人力六倍于日本,看似占优,实则不然,何哉?上下意不能同也。意不同则下不能为上所用,虽身处一国,而视若仇雠——如今日之赤匪之于国府也。

    然则如何方能意同?在利也。国之利何在?在欲也。日本囿于四岛,世受火山地震之苦,欲安枕于大陆,非止一时,非只一日,非止近来数代也。故其国未立,就有白江之役(注1);其国方安,就有朝鲜之征(注2);其国渐强,则有甲午、日俄之战。今日其国盛极,自有“竟千年未尽功,奠百世强盛业”之心。

    故其上下一意,支持战争之决心,不可轻忽。举国一致之下,虽有异议,不能阻止大势。反观中国,虽于抗日一事上举国同利,然乡民边民不知教化,国家意识淡薄,更兼政府组织力差,人虽多,而无所用——所谓一盘散沙是也。

    故战端若开,不可低估日人亡我之决心,亦不可高估国人抵抗之意志,甚至汉奸遍地之景可预,更甚不乏朝堂之上者。

    中日“道”之经,日方胜——

    后面还有肖环山本人的后注:敌强我弱,不可讳言,非为泄气,只为警醒。今日倭国虽极盛,其内部弊端种种,已成积重难返之势。盛极必衰,天道之常,日人之败,十年可期。譬如“道”之争,日方虽胜,虑及我方基数庞大,动员效率虽低,而绝对数量不低,相去或不为远。

    此外,还有那个复兴社社员李润泽(书友w担任)的旁批——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行文的影响,他的旁批也是半文言的:向者以为我国兵源众多,计及交换比,或可与日一战,今日见此文,如醍醐灌顶,方知敌我强弱,不可一概而论。更知痿鼋长“攘外必先安内”方略之正确。

    ————

    肖环山跟魏承恭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魏承恭是在反驳肖环山“我方人多势众”的观点,结果肖环山被说服了,于是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