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最具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秦俑部件——俑头,自然成了他猎获的对象,他
在飞速地像农民拔萝卜一样地拔着俑头。遗憾的是,俑头像是长在陶俑的身上,怎
么也拔不下来。情急之中,他的头上冒出了汗珠。

    当他一个个不住地摇着俑头时,脚下被绊了一下,险些将他绊倒。他无意识地
往脚下一看,原来地上正躺着一个只有上身而无下身的陶俑,这显然是出土后未来
得及修复的残俑。令他兴奋不已的是,居然俑头完好无损。他立即弯下腰,两手抱
住俑头左右扭动了几下,很快就拔了出来。

    当他抱着俑头顺原路返回到窗下时,他的心中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和激动。
他仿佛觉得怀中抱着的不是一个铠甲武士俑头,不是一个冰冷的泥人人头,而是一
个鲜活水灵并散发着香水气息的女人的头,他仿佛嗅到了这个女人吹到自己脸上的
热烈而甘美的气息,以及醉人的那略带泥土味的馨香。

    一个难题摆在了他面前。

    由于窗子太高,他无法怀抱俑头爬上去。怎么办?他环视四周,发现坑内散落
着一根根的草绳。他不知当初考古人员为什么要在坑内放这么多草绳;也不知这些
草绳的真正用途。他只是觉得这是苍天在暗中帮助着他,让这里有这么多草绳。他
不敢耽搁,跑上前去拽了几根草绳,胡乱将俑头捆绑起来。他要用农家打水的办法,
待自己爬上窗子后,将俑头吊出来。好一条奇妙的计策。

    当他庆幸着老天保佑并觉得心中那个女人已被自己牢牢绑住,并将任意为自己
宰割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大祸来临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今日的秦俑馆已不同于三年前的防卫技术,这里已经配备了
世界上一流的监测防控仪器。当他翻窗跳进大厅的一刹那,已经落入一张天罗地网
之中。

    l 月6 日凌晨2 时55  分,秦俑馆安全技术总控室监测荧屏显示一号大厅04  
号报警区域报警。04  监测探头是复合双技术先进报警探头,具备微波扫描和红外
线控温两种科学手段,能迅速智能分析侦察异常情况。总台值班人员听到报警,马
上通知大厅内民警:“04  号地区情况异常,立即进行现场搜索!”并向公安科长、
队长报告。一把利剑迅速出鞘。

    公安科长冯得全和民警队毕队长在3 分钟内就将全体民警召集起来,果断命令
兵分三路:包围大厅外围,封锁馆内所有通道,部分警力去馆围墙外设伏堵截。与
此同时,公安干部小兰、民警詹向东同民警梁金刚、杨安吉,在馆内大厅兵分两路
向西区搜索前进。大厅内虽有照明设备,但在这阴沉的冬夜似乎显得特别幽暗。要
在总面积14260 平方米内的大厅,寻找一个暗藏的盗窃分子并非易事。约3 时10  
分许,当搜索人员合拢包围到大厅西南角运土木桥时,发现一个黑影紧贴在桥下立
柱上。他,就是韩光云。

    训练有素的民警飞速上前将其擒获。现场缴获了罪犯用草绳捆扎好的俑头,在
墙外缴获一个手提包,这是用来装俑头用的。

    韩光云被送入大牢,所获赃物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如下:

    被盗俑头系秦俑馆一号坑西区T20…8G…81 号铠甲武士俑头,属秦代。俑头造型
准确生动,塑作精致,神韵形象生动,属国家一级文物。

    1994  年9 月1 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韩光云
犯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至此,韩光云的女人梦和发财梦全部落空了,他将在高墙和铁网中度过他的人
生。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少岁月,但他的归宿现在就可以说得清,这
就是——死于女人和贪婪。

    关于自身的忧思

    一百年前,留美归来的广东人容闳想招收一批幼童赴美留学。但他费尽心机,
苦等数日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不得不改道香港招收了数名学生,才算补
足了这小小的数字。

    一百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凡有西方驻中国领事馆的门前,总是
云集着一群群焦虑不安而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待的中国人,尽管他们的身份、背景、
地位、追求各不相同,但总的目的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设法取得一张去西方国家
的签证。

    就在英国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并给人类带来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一个世纪之后,
西方的洋人们在中国的土地上铺设了华夏第一条铁路。其结果却被当时的中国政府
和炎黄子孙以极大的恐惧与愤怒之情将铁路拆毁。直到历史的年轮滚动到20  世纪
80  年代并卡压得中国子民几乎无喘息之力时,才有人站起来大声惊呼:“中国发
展的要害部位在于交通。”由于长期的封闭与保守,直到本世纪70  年代我们还仍
在自我感觉良好地声称: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而一旦当国门打
开,我们的目光注视着整个世界格局和发展图景时,才蓦然醒悟我们面临的是什么
样的危机:人口、资源、粮食、环境无不困扰着生存在这块黄土地上的炎黄子孙。

    于是,我们的生活观念开始转变,我们的价值取向开始转移,我们的目光和奋
斗目标在投向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人类的同时,也在热切地投向自身,我们在关
心整个民族发展的同时,也在感悟注重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身价值。

    当我们蓦然回首,竟发现昨天与今天有那么多的不同之处,昨天虽然没有古老,
但却毕竟成为过去,过去的时光不会再来。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叠厚厚的纸张,散发出淡淡的霉味。在这些回忆文章和日记
中间,我有机会再度窥视到已逝去的那段时光中这里的建设者那潜藏于身心之中的
思想脉络和生命轨迹——从筹建博物馆的人来说,只有从外县调回下放的3 个干部,
加上自愿回本地工作的2 人,其余19  人都是从省文化局所属单位借调的。博物馆
地处农村,距西安市70  里,到临县办事还要步行7 公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
一想到革命的前辈,在开创根据地时披荆斩棘,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心里就
忐忑不安,惭愧不已。今天有党和人民的支持,只要自己努力工作,一定会完成任
务。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建好秦俑馆。一股暖流涌向
心头,人说千条万条抓根本,千军万马抓班子,根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
思想。(我)随即提出了一个动员口号:建好秦俑馆,为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
……不知不觉地合衣而睡了。

    ——摘自秦俑馆第一任馆长

    杨正卿手稿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除了“四人帮”的疯狂捣乱和破坏外,唐
山、松潘又遭严重地震。接着国家几位主要领导人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毛主席又
相继去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情相当不安,处于一片悲痛、哀伤之中。尤其是
“四人帮”,为了反对周总理和迫害邓副主席,捣乱破坏的步伐节节升级,从刮起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狂潮起,到阴险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天安门流血事件,残酷
地镇压了革命人民,妄图窃取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祖国的上空确实密布了阴云。
但是,战斗在秦俑工地的干部职工,背负着这沉重的压力,大家默默地扎实地干着
自己的事业,压力成了动力。

    大家在参加了毛主席的追悼大会第二天,就化悲痛为力量,动上开挖了秦俑一
号坑大厅36  个基础坑的第一个。筹建处党支部、施工现场指挥部领导,为了鼓舞
士气,提出了建好秦俑馆为国争光,为毛主席争气的战斗口号。所以我们一不怕地
震的威胁,二不怕”四人帮”批“唯生产力论”。领导群众,大家都是吃在工地,
住在防震棚,白天热火朝天地干活,晚上棚内讨论工程和国家大事。基础土方工程
进展很快。

    ——摘自王志龙回忆文章面对这显然镌刻着时代烙印并具有浓烈政治色彩的日
记与手稿,我不怀疑撰写者当初的真诚,相信他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并
在这段历程中始终洋溢着的革命激情。这其实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整体精
神与生活风貌的概括与写照。同样,面对今天的他们,以及他们同伴的精神变化与
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依然感到真实可信。

    在秦俑博物馆副馆长吴永琪的办公室里,这位当年随着上山下乡的热潮来到延
安地区插队,后调到秦俑馆工作的北京知青,向我介绍了大量工作人员的艰苦生活
与奉献精神后,又特地叮嘱:“在你的文章里不仅要有秦俑人的乐观和自豪,还要
有他们的忧思和对前景的真实心理感受,这样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秦俑人的内心世
界和现实生活。”我在点头称是的同时,心中暗想,秦俑人经过了十几年生活磨炼
和情感积淀后,终于摆脱了特定时代所赋予的盲目乐观与自豪,而实实在在地开始
注重自身的生活与事业、甘苦与忧虑了。

    那么,我们现在该关照些什么?

    秦俑人的忧虑是多方面的,但生活的困境则是构成忧虑的重要因素。尽管秦始
皇陵园和秦俑博物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尽管这块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弹
丸之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尽管早在十年前就正式对外
开放,但秦俑博物馆仍然未能摆脱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束缚,它依旧并
注定要永远坐落在这偏僻闭塞的山野荒滩之中。

    当年来这里工作的人们,也许并未意识到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会这样长久地和山
野荒滩作伴,更未令他们预料到的当自己的青春及生命将要被岁月无情地耗掉时,
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