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谬’,错误。

 

何谓端曲?一般人见到谨慎、不倔强的人,就称他为善人。可是古圣先贤宁愿欣赏有志气、肯进取,或者是安分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有胆识,真正能够为群众服务,为国家担当大任。如果一个人虽然很谨慎,全乡里的人都认为他是好人,但是个性柔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没有担当,孔老夫子称这种人为‘乡愿’,这不是一个好榜样,人人都学他,那就坏了。所以,世间人对于善人、恶人的标准,与圣人恰恰相反。圣人是明白人,有学问、有德行、有经验,能够辨别善人、恶人。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天地鬼神对‘福善祸淫’的见解与圣贤人相同,不同于世俗人的看法。鬼神如何看‘福善祸淫’?前面举的这些例子,我们都能够观察得到。

 

我们要问,鬼神是不是有权将祸福降临于人?鬼神没有这个权。就好像我们世间有人行善事,有人作恶事,执法的人员加刑罚于作恶者,是不是他有权?不是。因为你犯了罪,他才拿手镣脚铐来铐你;你没有犯罪,他不敢侵犯你。天地鬼神就像刑警一样,你造作善,他来嘉奖你;你造作不善,他来惩罚你。这个奖励、惩罚都是自作自受。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端’,端直,决定不夹杂一丝毫委曲;‘曲’,自私自利。

 

我们发心想修善积德,决定不能被耳目所欺骗,眼睛喜欢好看的,耳朵喜欢好听的,要是随顺这种贪心就错了。必须从起心动念隐微之处,将自己的心洗得干干净净;换言之,决不能让邪恶的念头污染了清净心。全是济世救人的心,这是端;如果有一点点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全是爱人的心,爱人就是大慈大悲,这个爱是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真诚的爱心,这是端。如果还有丝毫怨恨不平,所发的心就是曲。全是恭敬别人的心,这是端;掺杂丝毫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地方应当细细的辨别。

 

了凡先生在此地用‘端’,佛家所谓‘直心是道场’,端心就是直心。端的反面是曲,心里还有讨好世俗的心。《起信论》云:‘直心、深心、大悲心。’菩提心的体是直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真正觉悟的人他的心是直心。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念念利益众生,这是大悲心。如果还掺杂著自利,就是不善。

 

如何将自己的心洗得干干净净?《十善业道经》上,佛教我们修学的纲领是‘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完全清净。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了凡四训》,细心揣摩,认真反省,方能明白如何修善积德。我提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只有一个爱心、一个感恩的心放在心上。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何谓阴阳?善有阴善、阳善。你做的好事完全显露出来,人人都知道,报纸、电视传播赞扬你,这是‘阳善’。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不会告诉任何人,这是‘阴德’。如果是阴德,你将来得的果报厚,殊胜而且长远。如果是阳善,人家会赞叹、恭敬你,但是你的果报就报掉了。

 

名也是福,一般讲‘知名度高’。名是天地鬼神都忌讳的,所以出名不是好事情。知名度很高的人,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害,这是现报。一个人没有过失,行善积德而被别人侮辱、误会,恶名广布,这倒是一件好事。好在哪里?每个人看到他,瞪他一眼,骂他几句,这也是果报,就把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所以,他的儿孙往往忽然之间发达了,也有少数是自己晚年福报现前。因此,阴德、阳德的果报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别。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应该怎么作法,自己就明白了。

 

古人所谓‘实至名归’,你真有实德,自然有人赞叹。你藏得再隐密,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被人赞扬。譬如近代印光大师一生修善积德,没有人知道。到他老人家七十岁的时候,有几位有学问、有道德的居士在普陀山藏经楼遇到他,他们觉得印光法师的风度、言谈与一般出家人不一样,于是常常亲近他,才知道老法师真的有德行。于是在报纸、杂志上写文章发表,印光大师的大名就传开了。这不是印光大师委托他的,是这些人真正见到一位高僧大德,所以普遍向广大群众介绍,这是‘实至名归’。这个名不是虚名,是真有实德。

 

在世间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哪些人?电影明星。出名也是福报,如果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所以这些大明星真正能得善终的不多。不仅是影剧界,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真实的德行,知名度愈高,潜伏著意想不到灾害的机会也愈多。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鲁国’,春秋时代孔老夫子的故乡。‘子贡’,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字。

 

何谓是非?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在穷困的时候,被人家卖到别的国家作奴婢,若有人能把这些人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他。子贡赎人回来时,不接受政府的奖金。孔老夫子听到了,责备子贡说:‘你错了!’圣贤人做事情有一个原则,就是决定可以移风易俗;换言之,帮助社会改良不好的风俗,而且教化百姓,给百姓做榜样。所以,不能随自己的爱好,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要顾全社会大众。鲁国现前的社会状况,富贵人少,贫穷人多。如果赎人接受政府的奖赏,好像自己不廉洁,今后还有谁敢做赎人的事情?

 

因此,子贡赎人要欢欢喜喜接受政府的奖励,就能鼓励社会大众有钱的人,把自己国家人民在外面作奴婢都赎回来,这才是好事情。如果赎人不接受奖金,以为自己很廉洁,接受奖金就不廉洁,对于自己来说是说得过去,但是对于整个社会风俗来说就做错了。由此可知,圣人的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

 

我在各地讲经,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这个意思。所做所为能为社会大众做表率的,我们应当要学;不能为社会大众做表率的,我们不学。换言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孔子的学生。

 

子路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将他救起。这个人非常感激,送一头牛以表谢意,子路接受了。孔老夫子听到了,很欢喜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救那些在水里快淹死的人了。’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由’,子路的名字。‘流弊’,影响。

 

以上两个例子,一般人的看法,认为子贡不接受奖金值得赞叹,子路接受赠牛则比不上子贡。然而孔老夫子的看法却不一样,他赞叹子路,责备子贡。我们行善,若善的影响面广,时间长,这是大善,这个善是‘是’。若影响面很小,时间短,这是小善,这个善是‘非’。所以,不在一时,在影响的时间;得的利益不是我一身,而是令天下人受益。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子贡所做的就是现行善,好像是善事,但他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个影响会阻碍许多人去赎人回国,阻碍别人不就是害了人吗?所以,这似善而实非善。子路救了一个人,人家送他一头牛,他接受了,好像是不善,但是他能影响别人,使其他人听到子路这种行为,也会很勇敢去救人,所以这是善。

 

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是非的事情太多了。譬如,有一个人做坏事,决定要惩罚他,不能宽恕他。如果宽恕了这个罪人,算不算是义?一定要观察,假如这个人做错事情被宽恕,他反而胆子更大,将来会做更多的坏事,使许多人受害,这个宽恕是错误的;如果警诫、惩罚他,他以后不敢作奸犯科,这是真正的义。这就是‘非义之义’。‘礼’要有分寸,用礼貌待人是礼;如果过分恭维、赞叹,使这个人渐渐傲慢,那就是‘非礼’。信用很重要,但是也要看状况。如果因顾全小信却失了大信,就错了。圣人顾全大信,有的时候可以放弃小信,这就是‘非信之信’。‘慈’是慈爱,慈爱不能过分,过分往往变成不仁慈,这是‘非慈之慈’。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方便是佛家教学最重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