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经,譬如我们同依阿弥陀经,有人依照莲池大师的疏钞修学,有人依照蕅益大师的要解,这两种人所依据的解释又不一样。如此,同样依阿弥陀经修行的,还得要分两个道场,这才是真实的‘见和同解’的道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修,才能够成就。即使我们同样依一部经,同样依一家注解,而念诵的方法不一样;有人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慢。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快、很急,这两种人要在一起共修也有困难。这才晓得从前佛家道场之庄严,使人进入山门,肃然起敬。道场里同学道友,只有一个看法、一个想法,修行依照一个法门,一点都不乱。这才警觉现代人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现代的道场,今天请甲法师讲这个法门,明天请乙法师讲那个法门,就是一个道场里面,一起共修无量法门,他怎么会不磨擦呢?怎么会不冲突呢?此事太难,佛都办不到,何况凡夫!可见‘见和同解’是道场基础的基础,大众才能真得到共修之大利。

 

一个团体,大众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兴趣、目标相同,这就能和合了,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如果有不相同的,宁可另外再成立一个僧团,不要在一起共修。一起共修,彼此一定有妨碍,彼此都不能成就。所以佛开无量无边的法门,用意就是要使各种见解、不同思想、不同兴趣的众生,人人都能够成就。这是佛法的伟大、周到,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法门平等’。佛绝不勉强人,叫他要修某一法门。你看观经,韦提希夫人感到这个世界太苦了,想生佛国。佛没有介绍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是把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统统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择(自己选择才适合自己的兴趣啊)。我们凡夫往往勉强人,我学这个法门好。嘿!你也来学吧!一定要拉他(他未必对这个法门有兴趣)。进来了之后,想法、看法、意见多多,都不一致,团体往往因此受到伤害,这是学佛人应当警觉的。最好把大乘佛法普遍介绍,你欢喜那个法门就学那个法门。我们这里是净土宗,喜欢念佛就到我们这里来,看看合不合适。喜欢参禅的,那位法师是修禅宗法门。喜欢学密的,某上师传密教法门。统统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不一定统统拉到自己这里来。法门平等,皆是佛陀大慈大悲屈应机宜而建立,应相互尊重礼赞,这才是‘见和同解’。

 

第二、‘戒和同修’。大家既是同住在一起修学,总要订一个规矩,如果没有规矩就乱了、没秩序了。当然同住规约里,必定包括佛所制定的根本戒。这就要看,是在家的僧团还是出家的僧团。在家的僧团是以五戒为基础,出家的僧团是以比丘戒跟比丘尼戒作基础,再加上大众现前生活共住所必须要遵守的一些规矩。这在我们一般讲,就是寺院的‘常住公约’。由一两个人起草,然后在会议中大家讨论,最后议决通过,住在道场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常住公约中,也包括国家的法律。学佛必须要守规矩、要守法律。人人都能够奉公守法,这个团体就不会有争论了。也就是说,团体中人人地位平等,并无特权阶级。所以佛教的僧团是民主,是持戒守法的团体。

 

第三、‘身和同住’。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共修。道场的建立是成就每一个共修的份子——目的在此;绝对不是逃避社会责任,到佛门里讨生活的。如果是这种观念,那就完全错了。接受十方供养如何能消!这个罪过是无量的,且要还债,佛在经中讲得很清楚。共住不只是同住在一个道场,如每一个人有一个房间,或像现代生活富裕的地区,一个人还有个套房,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修行能不能成就呢?恐怕一个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人,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恶习气太多、太重了。大家相聚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举一动还像个样子,规规矩矩的,还能守法。如果房门一关,没人看到,就随便了、放逸了,毛病百出了。白天修行,晚上放逸,功行尽失,成就困难了。佛陀大智深知此事。那么共住要怎么住呢?睡通铺啊!晚上都睡在一起。白天、晚上都不可离开大众,睡觉也得老老实实,也得乖乖的,也不可以随便,这是依众靠众的精意。所以寺院丛林,你到寮房(卧室、寝室)去看看,皆是通铺,一个人一个铺位,每个铺盖叠得整整齐齐的,像军队一样;比军队还要严格,比军队的纪律还要好。住在道场,过这样的生活,陶冶人的习气,以戒、定、慧三学改造心行,那才真正称得上修行。在寺院丛林里面,什么人有一个寮房呢?当住持的、做执事的,因为他的事务繁多,他的生活起居不能跟大众一样(大众像学生一样,那是非常规矩的)。执事要办事,替大家服务的,他们才有个小房间。住持的房间叫‘方丈’(方圆一丈),房间都很小,并不是叫你住得很舒服,目的是不妨碍大众的精修。还有年岁老的,也单独有房间,生病的也单独有房间。除了这些特殊的,皆是睡广单(通铺)。‘身和同住’是这个意思。真正要想修行有成就,即使在今天富裕的社会,不用这个方法还是不能成功。

 

第四、‘口和无诤’。这是说大家住在一起没有诤论,真正能够用功向道。人与人相处,最容易造的就是口业。古人常讲:‘病从口入(怎么会生病呢?喜欢吃东西、吃得不干净、吃得不卫生),祸从口出。’说话多,言多必失,有些时候,讲者无心,听者有意,就产生误会,在无形当中,结了许许多多的怨怼,招得以后的果报。实在讲,那是非常苦恼的事情!所以古德常常教训我们,叫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言语愈少愈好,非必要的言语,不说那是顶好旳。我这一次在洛杉矶讲经,有一位同修告诉我,他的小孩念高中,暑假去参加日本的三天禅学会,回来之后,说寒假他还要去参加。这个禅宗道场,是日本人建立的,现在那个和尚已经过世了,由他的美国弟子们继续维持。其特色是进入道场就不准说话,每天的功课就是打坐。早晨,八点钟开始坐到下午五点半;晚上从七点半坐到九点半,其他什么都没有。三天都不说话,人在那种地方,就会感觉轻松。三天就是这样坐,所以他坐得很欢喜,印象很好。这种道场的特色就是‘口和无诤’。不准讲话!还争什么呢?所以严格的道场里,确实听不到闲言语,真正的道场也没杂心闲话、聊天这些事情。念佛的道场,二六时中,只听到‘阿弥陀佛’绵绵不断,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都可以。真正密宗道场则咒声不间断。我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上师。我亲近他三年,从没有见到他咒离开过口。他念咒不出声,但是嘴唇微动,我们知道他在念咒,这叫金刚持,就是口动没有声音。无论在什么时候,甚至接见客人时,他仍然持咒不断。只有跟我们讲话的时候停下来,话一说完,他的功夫马上接上。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看到真正修行的人,就这么一个。他心清净,真的一个妄想、杂念都没有。我们向他请教问题,提出一个问题,他要观察我们的心定了,他才答覆。你心不定,他不跟你讲,他不是考虑,他在念咒,他的眼睛看著你的眼睛,看到你心定了,他才讲。他这种教学法,非常的特殊,两个钟点也许讲三、四句话。但是他的话,字字皆有千斤之力!让你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而且会依教奉行,这是真正做到‘口和无诤’。所以净土念佛堂里面止语,不仅仅在佛七当中要这样做,平时就要学,这样对于自己的道业,绝对有好处。我们想要把烦恼舍掉,念佛三昧早日成就,不用这个方法,就很难达到目的。

 

第五、是‘意和同悦’。这就是平常讲的‘法喜充满’。我们学佛,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最粗浅的成就,就是欢喜。假如学佛,学得不快乐,这一定有问题(不是佛法有问题,是我们自己修行有了问题),不是违背了理论,就是方法用错了;否则学佛的效果一定非常明显——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痛苦、烦恼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自在,这证明学佛功夫得力。如果得不到这个现象,你的功夫有了问题,这是自己要认真去检讨,找出毛病、找出病根,再把这个病根消除,我们就能够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佛法修学是在生活中历事练心。历是经历,就在日常生活上练心。练什么心呢?练清净心、练正知正见、练觉而不迷。所以真正学佛人无论遇到善人或是恶人,顺境或是逆境,无一不视为是帮助自己消业障、增福慧的助缘,怎么不欢喜呢?这个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叫‘法喜充满’。大家在一起共修,人人都得法喜,换一句话说,个个都有真正的成就。

 

第六、‘利和同均’。这是讲在一起共修的人,物质生活是平等的。道场的财源,在古时候,一部份是帝王护持的,就是国家建立的十方道场。其次就是大富长者捐助的。实在讲,化小缘建立的道场,在古时候并没有。这是很晚很晚才出现的,并不是如法的。特别是出家人自己去化小缘,在从前没有这种事情;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吃饭,外面去托钵;睡觉,找个树荫大的地方,打坐、休息一晚,他的功夫不间断的。因此道场的建立就好像办学校一样,是为了教化一方众生而设的。所以,建道场是这一方,真正有学问、有远见的人士,来提倡创建,或是大富长者出钱、出力建道场,再礼请高僧大德到此地来住持、修行、教化众生。这好像办学校,校舍建好了,就请品德、学问俱优的人士来做校长、老师;让他们在这里教导这一方众生是一样的道理。佛家的道场就是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