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写作·恋爱·生活-司汤达和红与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埋娜名义上嫁给一个叫桑塞维利纳的老公爵。条件是满足他渴求绶带勋章的虚荣心,给他一个驻外大使的职务,举行过婚礼就马上到任,不再回巴马。这样,吉娜名义上是公爵夫人,而实际上是莫斯卡伯爵的情妇,并在巴马宫廷中出尽了风头。在她的庇护和扶持下,法布利斯当上了巴马的副主教。这时,法布利斯在戏院结识了一位剧团的女演员,引起了一位追求这位女演员的丑角的嫉妨。在一次搏斗中,法布利斯受了枪伤,出于自卫杀死了剧团的丑角。巴马的大公四世因为垂涎吉娜的美色而未能如愿以偿,便伙同莫斯卡伯爵的政敌在法布利斯这件事上大做文章。他们把法布利斯关进巴马要赛的一座很高的塔牢里,并判处死刑。

  法布利斯在塔牢中与镇守要塞的康悌将军的女儿克莱莉姬发生了恋爱。克莱莉娅暗中保护法布利斯,给他传递消息、送水、送食物,并挫败了大公企图毒死法布利斯的阴谋。后来吉娜设法帮助法布利斯逃出了监狱,又派人用毒药毒死了大公四世。艾尔纳斯特五世继位。

  莫斯卡伯爵由于帮助新继位的艾尔纳斯特五世镇压了一次人民起义,得到了更大的权势。即将在法律上宣布法布利斯无罪。法布利斯为了洗清杀人罪名,还要入狱接受重审。他听说克莱莉娅遵照父命将和一个侯爵结婚,于是他没有进莫斯卡伯爵治下的市内监狱,自己投到原来的要塞监狱,为的是要和克莱莉娅见面。克莱莉亚的父亲康悌将军原本就是莫斯卡伯爵的政敌。他准备把法布利斯毒死,幸亏克莱莉娅解救了他。

  在吉娜向艾尔纳斯特五世的求情之下,法布利斯被赦免。但这位大公也迷恋吉娜的美色,向她提出非分要求。吉娜为救法布利斯只好违心地答应。法布利斯出狱后,吉娜为了逃避委身大公的痛苦诺言,从此离开了巴马。

  法布利斯出狱后提任了副主教职,后来又当了巴马的大主教。可是尽管地位显赫、富贵双全,还是闷闷不乐。他一心想念的克莱莉娅已经同克里申齐侯爵结了婚。

  法布利斯经过种种努力,暗中与克莱莉娅相会,并且有了一个儿子。但孩子几个月后不幸病死了,克莱莉娅悲痛而死。法布利斯也万念俱灰,辞去了大主教职务,退隐到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是继《红与黑》以后的对封建复辟社会的再批判。所不同的是,《红与黑》离现实的社会生活太接近,所以只能通过于连这个人物的命运,对波旁王朝进行影射式的揭露和批判。而在《巴马修道院》中,这种批判已经成为正面进攻了。巴马小朝庭和它的统治者艾尔纳斯特四世,虽然都是虚构的,但那的确是当时欧洲神圣同盟君主国的缩影。艾尔纳斯特四世是个专横而无能、残妨而胆层的君主。他在公国内进行残酷镇压,把反抗者和具有新思想的人成批地送上绞架、投入监狱。但同时他对人民又害怕得要命,总是提心有人要暗杀他。朝廷内部骄奢淫佚、腐化堕落成风,官僚之间勾心斗角,甚至君臣之间也你争我夺,争风吃醋。简直是封建贵族社会的一幅群丑图。

  司汤达对封建复辟王朝的批判,还体现在对法布利斯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法布利斯出身贵族,从小养尊处优,但基本上是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的产儿。他的性格在有些方面同于连相仿。如崇拜拿破仑,因为时代改变了,从军的愿望不能实现,只好走上神职的道路。他们都冒过险、坐过牢、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但他们最大的分别是出身不同。法布利斯多次落难,都有人保护他,营救他,因为他同贵族社会仍然有着联系和纠葛,所以总能化险为夷。而平民出身的于连却要一切责任自负,背景离乡,被排挤出神学院,最后走上断头台。于连付出了全部努力而没有得到的大主教的位置,法布利斯得到了。但无论怎样,法布利斯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他得到了大主教的位置又怎么样呢?最后还不是万念俱灰,隐居修道院,郁郁而死呢?而同还并没有于连的那份悲壮!作者通过法布利斯的形象告诉我们的是,即使是有着先进思想的,有抱负、热爱自由的青年人,在那个黑暗的复辟王朝中,也找不到理想中的位置,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聪明才智和充沛的精力也得不到正当的发挥,往往只得用于谈情说爱和游戏人间的胡闹,在喧哗中度过毫无意义的一生。这样的结果,完全是黑暗的复辟时代所造成的。

  《巴马修道院》这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司汤达仅用了五十二天工夫就写成了。但艺术上却不失精美。人物性格鲜明,充满激情,并且情节曲折,进展紧凑,结构完整。特别是小说的第二章末和第三章、第四章中对滑铁卢战役的描写,受到了后来的读者和研究者的一致赞扬。他通过法布利斯莽莽撞撞来到滑铁卢战场上的一天的经历,带领读者在距地上巡游了一周,让人们看到战场的各个角落、战争的各种景象以及这个战役的发展、变化和结局。虽然描写滑铁卢战役的章节在小说中只是处于“序幕”的地位,但司汤达那支犀利的笔,却从此有力地翻开了需要人们注目审视的1815年后的一个反动黑暗的历史时期。此外,全书自始至终充满了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深刻尖锐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司汤达创作的新成就。

  《吕西安·娄凡》

  《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是司汤达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作者于1834年开始写作,1836年左右完成了前两部的写作。后因转而写作自传《亨利·勃吕拉的一生》,未能写作第三部。在他逝世以后,这部未竟的长篇小说于1894年第一次出版。

  小说的第一部《绿色的猎人》写了吕西安·娄凡在外省的一段经历。吕西安·娄凡是一个大银行家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控制着交易所,左右着宫廷政治。吕西安是个又漂亮又活泼的青年,而且生来富有。他在巴黎宗合工科学校上学时因具有共和派思想而被学校开除了。父亲就安排他进入军队,当上了一名骑兵少尉,驻在外省南锡。他穿着紫红色骑士军服,骑着一匹出众的战马,但很快就对这支为银行家的国王效力的军队的沉闷生活感到厌倦了。上司要求他们多接触当地的上流社会,每星期天要去做弥撒,禁止到书店去。吕西安在南锡工人区看到工人们的苦难生活,在郊外看到农村一片荒凉,所遇到的农民都是受苦受难的样子,“到处都是令人心酸的活生生的贫困现象。”同时也看到资产阶级的骄奢淫佚和政府的贪污腐化。吕西安因为有钱,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就很受欢迎。但他觉得生活很平淡。他认为作为军人,就应该凭着勇气到马伦哥或者奥斯特里茨战场去搏杀,博得晋升,可是热衷于赚钱的国王却只是用军队去“征讨”住在城里的贫民区的工人。这些都使吕西安感到失望和忧郁,但他无法改变这一切。于是,吕西安开始用虚伪来对待这个社会。他到城里最受欢迎的教学去,买一份每日祈祷书,假装在研究;他奉承主教大人,在公开场合只读些保守派的报纸,“不久,吕西安便深知他必须对他们说些什么,以及他们将会如何回答。”在吕西安看来,不能大声说出他真正想说的话,这种烦恼是一切痛苦当中最大的痛苦。

  后来,吕西安结识了美丽的德·夏斯特勒夫人,给仓郁闷的内心带来了一种尉藉。夏斯特勒夫人是一位年轻的贵族寡妇,她虽然温和宽容,却很高贵,有着孤傲的内心世界。许多崇拜者在她那里碰了壁。吕西安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被她所接纳。他们热烈地相爱了。当地的贵族青年伯吕西安把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带走,就设了一个圈套离间他和夏斯特勒夫人的关系。他们制造出一些无耻滥言,使吕西安相信夏斯特勒夫人行为不检点,还生了一个私生子。这个阴谋终于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破裂。他抛弃了军职,动身回到巴黎。

  小说的第二部《电报》,写吕西安回到巴黎后的经历。在父亲的安排下,吕西安担任了内政部长的秘书,卷入了卑鄙的政治活动。在这之前,他那老银行家父亲就露骨地给他上了一课,要他准备好做一个流氓。他说道:

  少尉先生,您能成为这样一个流氓吗?您能够面对一连串的阴谋诡

  计熟视无睹吗?您作为下属,愿意帮助部长,还是阻止他做这些事

  呢?……一句话,这是傻瓜们所说的最荣耀体面的职位,但是,您能够

  流氓气十足地胜任它吗?

  吕西安到职后,很快就发现新任内务部长德·韦兹伯爵热衷于交易所的投机生易。他利用职务之便,出卖政府电报情报,与大银行家勾结,在交易所进行投机,赚钱以后分成。吕西安自然得充当这肮脏色当的中间跑腿人,来往于父亲和部长之间。吕西安对这种差事感到厌恶。更使他感到气愤的是,这位自己屁股不干净的部长,还要落井下石,让吕西安整理材料,捕风捉影地指挥前任部长做投机生意,被吕西安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但他进入了成串的政治阴谋中以后,已经变得身不由己了。内政部长虽然对吕西安的傲慢、不听指挥极为恼火,但碍于他的大银行家的父亲的势力,也无可奈何。何况他还要充分利用吕西安和他的父亲去办一些别人无法办到的事情。

  这段时间,吕西安内心非常苦闷,经常想起在南锡时热恋的德·夏斯特勒夫人,因而常常愁眉不展,引起上流社会人们的猜测。人们议论他是圣西门主义者。吕西安的父亲为了使他摆脱这促形象,堵住别人的嘴,就交给他一万两千法郎,叫他去追女人,树立一个唐·璜的形象。但吕西安对上流社会的那些搔首弄姿、娇柔造作的女人们毫无兴趣,他心里惦念的还是夏斯特勒夫人。

  新一轮选举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