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凌听他话里的意思对这门亲事是愿意的,只是发愁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他家要多少聘礼?”
郑棠听了吐出口长气道:“要三十两银子,还要一套白银打的首饰。”
沈凌说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郑棠的唇角浮现出一丝无奈的笑意:“我原本想着从族学里出去,在外面做个小生意,家里也有些进益,我娘也同意了。可是如果将积蓄全拿去做了聘礼,本钱又从哪里来?”
沈凌想了想道:“先抛开聘礼的事,你想做个什么生意?”
提到做生意,郑棠的眼里终于有了些光彩,他用一种平稳的语调说道:“我想做生意这个念头不是一天两天了,想了这么长时间,我觉得适合我做的便是开书店。一来,我好歹在族学里念过几年书,什么书好卖,我还是知道一些的。二来,开书店也不算玷污了我郑氏一门的名号,比其他生意听起来总归文雅一些。”
沈凌点头道:“你这话说的不错,我也觉得开书店这个主意不错。实话说了吧,我手里倒是有一笔银子。虽然不多,但是却足够聘礼的钱了。”他看郑棠有话要说,忙打断道,“你我之间不必多说,这银子我明日便给你送来,什么时候你的书店挣了钱,什么时候再还我就是。”
从郑棠家里出来,沈凌独自一人朝族学走去。有了他的那一番话,郑棠直接定下了心,下去便去看合适的店面去了。
因为时间宽裕,沈凌不急不缓的走到了学堂,然后翻开上午所学的内容默默记诵了一遍。等他将内容全部默记于心后,也差不多是上课的时间了。
郑铭来的时候,手上还拿着一沓批阅过的文章,他将文章一一发放下去,便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们写一篇文章。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就可以离开。
沈凌手上没有批阅过的文章,不用研究郑铭写的批语,先一步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题目就是上午所学的中庸上的一句原文: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沈凌将其释义反复默念了几遍,便开始作文。于郑枫而言,这当然不是第一次写文章,但是对沈凌来说却是第一次。他心里有万千思绪在翻腾,但在下笔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将白话文转化成古文。
沈凌想起上大学时一个学姐教他快速写出一篇论文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先找出十来篇范文,然后每篇截取一段,把一些句子前后换换位置或是换一种说法,这样便可拼凑出一篇质量尚可的论文,而且抄袭率肯定在30%以下。
于是,沈凌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将四书五经中涉及到君子与小人的内容全部默写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东拼西凑了一篇六百多字的文章。
沈凌交文章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学堂里只剩下了十来个人。他将文章交到郑铭手中,简单收拾了一下桌上的文具,便出了学堂。
回到家里的时候,兰珠正和黄氏坐在一起做针线活。沈凌将两条鱼交给小丫鬟坠儿,就听黄氏道:“好好的,怎么想起买鱼来了?”
沈凌道:“也不知怎么了,忽然很想吃鱼,就到鱼市里买了两条。”幸亏他们所在的县城边上就有一条大河,常有渔民到城里卖鱼。不然他还真不好将空间里的鱼拿出来。
黄氏听儿子说想吃鱼,当即叫坠儿去厨房叫做饭的李婆子留下一条养在缸里另一条炖了晚上吃。
沈凌在旁看了一会儿娘两个做给他穿的衣裳,说了几句闲话,便去了自己的书房。
黄氏看着儿子的背影笑道:“枫儿自从这一遭把你接回来,人用功多了。想来是你的功劳。”
兰珠低头轻声道:“哪里是媳妇的功劳,是相公自己知道上进了。”
黄氏笑了笑,也不点破,过了一会儿又道:“我也不盼着他加官进爵,只要中个秀才,我就心满意足了。再过几年,你们给我添个大胖小子,我就再无遗憾了。”
兰珠微红着脸不说话,低头只做针线活。
这一番谈话,沈凌自然是不知的。他窝在书房里,将书架上的所有文章选集都浏览了几遍,再对比他下午写的文章,简直是字字珠玑。沈凌选了几篇题目类似的文章,准备晚上的时候将它们都默背下来。
吃晚饭的时候,黄氏命坠儿将李婆子做的鱼放在沈凌面前。
沈凌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是两条五六斤重的鲤鱼,是他在竹碧湖的时候捞取的几条鲤鱼中的两条。
五六斤重的鲤鱼被李婆子切成了两块,鱼头的那一部分做了一大碗鱼头豆腐汤,剩下的部分则做了一道红烧鲤鱼。
那鱼头豆腐汤熬了大半个时辰,奶白色的汤汁透着一股鲜香,沈凌连喝了两碗,又劝黄氏和兰珠也尝尝味道。
黄氏和兰珠不好推却他的好意,两人各自盛了小半碗。黄氏受不了鱼腥味,喝了两口就放下了。兰珠也受不了那股腥味,喝了一口就有些恶心,忙放下了。
沈凌只好独个享受美味,就着白饭,将那道红烧鲤鱼吃了一半多。
吃完晚饭,沈凌依旧回了书房,将那几篇文章记得烂熟才回到房里。兰珠和昨天晚上一样,正坐在房里等他。
沈凌一边脱衣服一边道:“以后你该睡就睡,不用等我。”
兰珠给他端来洗脚水,说道:“你不用管我,只要你每晚用功读书,我就是每天半夜才睡也心甘情愿。”
沈凌脱去鞋袜,“你若是执意要等我,那我只好从明天起不去书房了。”
兰珠这才妥协:“好,不等就不等。”说完笑吟吟的看着沈凌。
沈凌被她看的不自在,问道:“怎么了,你这么看着我作甚?”
兰珠笑道:“总觉得这两天你像换了个人似的,知道体贴别人了。”
沈凌不说话,笑了笑,心里想,可不是嘛!
洗漱完,小两口躺在被窝里说话。多是兰珠在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沈凌先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两句话。后面他就有些迷迷糊糊,听着兰珠的那些家常话,什么时候睡去的都不知道。
第二天早起起来,沈凌擦把脸,喝了李婆子熬的鱼肉粥,就上学堂去了。
这天上午,郑铭依旧是先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沈凌早已将原文和注释背的烂熟,自然轻易的过了这一关。
检查完学生以后,郑铭接着讲中庸,一切都和昨天一样。只是下午发放批阅的文章时,沈凌手里终于多出了一篇画了几个红圈写了些字的文章。
画红圈的地方是郑铭觉得写的比较好的句子,而批语则是针对沈凌这种不会作文的人提出的几点建议,还列了几个书名。
沈凌根据郑铭的建议写好文章后,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到附近的书店买了郑铭说的那几本书。
回到家,他将那几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顿觉受益匪浅。
第 24 章()
沈凌再做文章的时候就参照了其中一本书的某篇文章上的技巧。第二天发下批阅过的文章来,沈凌就发现画了红圈的地方比前日多了一些,这次的批语则写的是一些作文的虚实反正。
很快,沈凌就觉自己渐渐摸到了一点作文的门道,写出的文章也像模像样起来。而随着郑铭对他的态度由之前的漫不经心到稍显重视,让沈凌越发确定了这个事实。
这天下午,沈凌从学堂回到家,就发现郑棠已经等了他好一会儿了。自从那天沈凌给他送去了三十两银子后,郑棠便不再去学堂,一心一意开始张罗起书店来。
两人当着黄氏的面寒暄了几句,沈凌就将他领到了自己的书房。
“我这次来找你是为了书店的事。”郑棠很快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店面我已经谈妥,就是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好。”
郑棠说完后,又报了几个名字,问沈凌觉得哪个好。
沈凌想了想,“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文翰阁。”
郑棠将这个名字翻来覆去的念了好几遍,末了道:“不错,又大气又雅致,就是它了。”
两人商议完了书店名字的事,沈凌就问他那门亲事如何了。
郑棠脸上绽放出笑容来:“已经下定了。今年冬天过门。”
沈凌听了立时笑道:“那我在这里就先恭喜你了。”
两人又谈了一些书店的事情,很快就到了晚饭时分。沈凌便邀郑棠留下来吃饭。
因为家里多了郑棠这个客人,李婆子多做了几样菜,其中就有沈凌提回来的鱼虾。
郑棠吃了几口李婆子做的红烧鱼,便赞味道鲜美,又道:“看见这鱼,我倒想起一事。前日我经过先生的住所时,看见郑桥的父亲带着一个仆役进了宅子,那仆役手中拿着几尾鲜鱼,想是送给先生的。也难怪先生会对郑桥青睐有加。”
郑棠本是这么随口一说,但是沈凌听了心里微微一动。他正在心里盘算找个什么机会给郑铭送些新鲜的鱼虾时,对面坐着的兰珠忽然站起身来就往外走。
黄氏问她去做什么,她也不答。沈凌站起身正想去看看,忽听院子里传来一阵干呕声。沈凌一下愣在了当地,黄氏忽然明白过来,马上站起来就往外走。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黄氏就搀着兰珠回到了屋里,沈凌脸上已经恢复了正常,便问兰珠哪里还不舒服,又叫坠儿去请大夫。
不多时大夫过来,把完脉便道喜,沈凌心中的猜测成了事实,一时之间只觉万般滋味在心头。
大夫和郑棠相继告辞后,沈凌回到厢房,看着灯光下神色柔和不少的兰珠,不由想道,这样也好。有了孩子以后,自己起码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逃避夫妻间的那点事。
兰珠温柔的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抬头见丈夫在那里发呆,不由问道:“怎么,你不喜欢我们的孩子吗?我看你听了这个消息后,脸色有些不太对。”
沈凌忙道:“我怎么会不喜欢,就是消息来得太突然,总觉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