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到外交都承袭了约克家族所制定下的国策。此后,都铎王朝在新贵族和新 

  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王权不断巩固,社会不断发展。 

        (2)迫害失地农民的皿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工场手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作为传统工业的毛织业 

  在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毛织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羊毛需求量的增加,1430 

                                                    ① 

  —1540年100多年间,羊毛价格上涨了2倍 ,养羊有利可图。许多贵族地 

  主用篱笆把土地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贪婪的贵族大肆强占传统的公用土 

  地,或强迫农民退佃,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圈地现象在13世纪时出现,15 

  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高潮。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使与市场有联系的新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增加了土地和货币收入,大批丧失 

  土地和家园的农民变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 

  准备了前提条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 

  圈地运动的实质作了深刻的揭露:“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的,吃一点点就满 

  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从此,圈地运动就 

  有了“羊吃人”之称。 

       圈地运动的发展影响国王的税源和兵源,大批农民丧失土地,颠沛流离, 

  无以为生,社会动荡不安。都铎王朝的历届政府和国会曾多次颁布法令,限 

  制和禁止圈地。1489年,亨利七世颁布法令,禁止将那些至少带有20英亩 

  土地的农庄圈为牧场。1515年,亨利八世限令把改为牧场的耕地在一年以内 

  复原;1533年,又颁布法令,规定一个牧场主饲养的羊群数不得超过2000 

  头。但这些法令从没有认真执行过,政府对违背法令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 

                                                                               ① 

  没有绳之以法。因为那些执行这些法律的法官,就是圈地既得利益者 。 

       另一方面,从16世纪30年代起,都铎王朝却制定一系列禁止流浪的法 



①  E。N。Williams :《企鹅英国及欧洲史大辞典》,1980 年英文版,第399 页。 

① 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资本主义时期),三联书店1963 年版,第25 页。 

①  '英'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三联书店1958 年版,第224 页。 


… Page 33…

  令,迫害破产农民。1530年的法令规定,除年老、丧失劳动力者得领取乞食 

  特许证外,凡身体健壮的流浪者,一律逮捕,系于马车后部,鞭打至流血为 

  止,然后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遣送回原籍。1536年,亨利八世又重申前令, 

  并规定凡第二次违令被捕者,鞭打之外,再将耳朵割去一半,第三次违令者, 

  则处于死刑。1547年,爱德华六世即位,迫害流浪农民的法令更为残酷。凡 

  拒绝工作的人,一经别人告发,即判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有权用鞭子或铁 

  链强迫其工作。如果奴隶逃跑超过14天,就判为终身奴隶,并在额上或背上 

  打上“S”(“Slave”'奴隶'一词的第一个字母)烙印,主人可以任意赠送、 

  转让或出卖。三次逃跑的奴隶,以叛逆罪处以死刑。如果奴隶企图反抗,主 

  人可以立即将他处决。如果一个流浪者在某地3天无所事事,就要被遣送回 

  籍,在胸前打上“V”(“Vagabond”'流浪者'一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烙印, 

  并系上锁链,在街头等处服役。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 

  领去当“学徒”,男的当到24岁,女的当到20岁;如果逃跑,则罚为“师 

  傅”的奴隶。为了便于识别,主人可以在其奴隶的脖子上、手上或脚上套上 

  一个铁环。1572年,伊丽莎白的一项法令规定,14岁以上没有领到乞食特许 

  证的乞丐,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他2年,就要受毒打,左耳打上烙印;如果 

  再次行乞而且年过18岁,又没有人愿意使用他2年,应处死刑;第三次重犯 

  的,以叛逆罪处死无赦。据哈林兹海德编年史记载,亨利八世统治时期(1509 

  —1547年)被处死的失地农民有72000人。伊丽莎白统治时期,每一年都有 

  300—400人被送上绞刑台。马克思把这些法令称之为“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 

      ① 

  律”。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农民在被剥夺土地之后,又用暴力把他们变成工 

  资奴隶,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廉价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迫害流浪者的血腥立法,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整 

  个16世纪,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536—1537年,英国北方的约克郡和林肯 

  郡爆发了农民起义。此后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其中以爆发于诺福克郡的起义 

  影响最大。 

       1549年6月,在圈地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诺福克郡温千姆镇,农民拆毁 

  地主圈地的篱笆,成为起义的开端。农民推举小贵族罗伯特·凯特兄弟二人 

  为起义领袖。凯特率领起义农民直捣诺福克郡首府诺里季,起义迅速波及全 

  郡。7月初,起义农民扎营城外一个名叫摩斯荷尔德的丛林中。城市里的失 

  业工人、破产手工业者和丧失土地的流浪者,纷纷参加起义,起义队伍迅速 

  发展到2万多人。 

       起义农民在丛林中拟订了 29条纲领,准备送交国王。纲领要求停止圈 

  地,任何庄园主不得自由购买土地,恢复农民使用公有地的权利,降低地租, 

  废除庄园法庭,消灭农奴制的残余,所有农民应该得到自由,不得再向居民 

  征收任何什一税。这是一个温和的纲领,并未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取 

  消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只反映了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的利益,显然不能满 

  足广大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的要求。起义的贫苦阶层在另一份文件里说:“我 

  们要拆毁栅栏,填平沟渠,让每一个人都有使用公共牧场的机会。……我们 

  希望自由、平等和同样使用一切物品。” 

       英国政府被起义的规模所吓倒,国王爱德华六世采用欺骗和镇压的手法 

  对付凯特起义。一方面派人带来大赦令,假意答应农民的部分要求;另一方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239 页。 


… Page 34…

  面派兵进攻起义军的营寨。农民军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他们说:“我们是无 

  辜的人,正直的人,用不着任何人来赦罪。”起义军击溃了国王的军队,并 

  于7月22日攻占了诺里季城。这时英国西南部的德文郡和康瓦尔郡也爆发了 

  大规模农民起义。凯特想和西南农民军联合,但计划未能实现。英国政府镇 

  压了西南部的起义后,由瓦维克伯爵率领1。5万人的德、意雇佣军,勾结当 

  地贵族武装,疯狂镇压起义。起义军被迫撤出诺里季,驻扎在城外丛林里。 

  在斗争的关键时刻,起义军内部出现矛盾和分裂,又不善于同正规军作战, 

  经过2天的激战后,于8月27日在杜辛德尔河谷完全溃败。3500多农民军 

  在战斗中牺牲,凯特兄弟被俘后,被绞死。 

       凯特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民以革命的方式维护 

  自己的土地权利,使封建主从此不敢到起义地区收租,因此诺福克一带保存 

  了许多自耕农。这些自耕农后来成了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的主 

  力。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动摇了封建统治, 

  预示了革命的到来。 

       (3)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1485—1603年),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大力加 

  强王权,打击和削弱封建贵族势力,英国王权空前强化。 

       亨利七世即位之初,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反对党的威胁,国内局势不稳。 

  冒充约克家族后裔的大贵族,先后三次起兵反叛,企图争夺王位。亨利七世 

  取得兰开斯特家族合法继承权的理由是极为勉强而有限的,各地不服从王朝 

  统治的情形很为普遍。亨利七世采取断然措施,打击旧的封建贵族和他们的 

  残余势力,加强统治。亨利七世首先削弱旧贵族世家的军事力量,强令解散 

  其所豢养的扈从队伍,禁止他们蓄养家兵队伍,拆毁他们的城堡,翦除旧贵 

  族的羽翼。同时在中央设立“星室法庭”,惩治不驯服的贵族。亨利七世还 

  亲近资产阶级,争取他们的支持;提拔市民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敕封其为直 

  接依靠王室的新贵族。专制王权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都铎王朝专制主义统治主要是通过其一手控制下的议会、枢密院、“星 

  室法庭”和地方治安法官来维系的。此外,通过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进行宗 

  教改革,专制主义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英国的议会,到都铎王朝时已经存在了200多年。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 

  制度和法国、西班牙不同,国王不仅不停止国会的活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 

  加强它的作用。在君主就位、国家政策的制订、战争、批准拨款等事需要国 

  会时才召集国会,国会的法案,也只是根据国王的意旨来制订。不许国会独 

  自行事,更不许国会中有反对派存在。国会议员温特沃思在1576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