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士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
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名,
称传胪。凡考中进士、举人者,都可以被任命为中央和地方官。
朱元璋在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过程中,用严刑竣法来整顿吏治。据
《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记载,他规定:地方官受贿钱财一贯以下者,杖
九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监守自盗仓库钱粮一贯以下者,杖八十,
至四十贯斩;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者,斩首,剥皮示众。朱元璋在府州县卫
衙门的左面,建立高庙宇一座,称为“皮场庙”,专供剥人皮之用。在官府
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官员稍有触犯,即刀锯随之。1382
年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发现,各布政司、府、州县计吏到户部核算钱谷
军需帐目时,都随身带着盖有布政司各级官印的空白文书,以便在帐目遭部
驳改正时可随时填用,极为愤怒,下令将各布政司府州县衙门的主印官全部
处斩。1385年(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贪污集团勾结地方官吏贪污税
粮事发后,朱元璋严加惩治,牵连致死者达数万人。
为了保持朱姓的天下,防止任何人从事危害朝廷的活动,朱元璋对大臣
进行侦察监视活动,对起义时帮助他取得天下的功臣则大加杀戮。有一天,
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就问他昨天请了什么人?喝了
什么酒?吃了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作答。朱元璋听后高兴地说,没骗我。
… Page 73…
说毕,拿出一张锦衣卫绘制的宴席坐次图样给宋濂看,把宋濂吓出了一身冷
汗。弘文馆学士罗复仁秉性刚直,能言敢谏,因他曾是陈友谅部下,朱元璋
一直怀疑他有二心,便微服私访,突然出现在罗复仁家,当看到罗复仁家徒
四壁,窄小简陋,而罗复仁本人在打扫房屋、粉刷墙壁时才放心,并赏赐宽
大宅第给他。为了扫除专制集权的障碍,朱元璋对功臣曾两次大肆杀戮。1380
年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如有告发
某人是胡党,并不调查审问,也立即捕杀。韩国公李善长全家被诛杀,宋濂
也因长孙宋慎坐胡党而被安置茂州,死于途中。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杀的达3
万多人。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兴起大将军蓝玉之狱,以“蓝
党”罪名株连残杀1。5万多人。朱元璋还因他自己出身“微贱”,怕地主文
人不肯合作,也不断制造罪名,把他们杀害。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允亮,为海
门卫作《谢增寿表》,因有“作则垂宪”之语,朱元璋以“则”字和“贼”
谐音,是影射他当过红巾军,而下令把他杀掉。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
《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之语,朱元璋认为“生”是“僧”,是讽
刺他当过和尚,而下令把他处死。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结果吓得一些文
士不敢做官。但朱元璋又不准这些人辞官,如诗人高启就是因为辞官的罪名
而被朱元璋处斩的。
朱元璋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
极大地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3)靖难之变与永乐朝的政治
为了保持朱姓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在大兴党狱、剪除功臣势力的同
时,又实行分封制。洪武三年(1370年),首封秦、晋、燕、吴、楚等十王,
并定王府官制,设置大宗正院 (三十二年改为宗人院),掌管藩王事务。洪
武十一年 (1378年),又封蜀、汀、豫、汉、卫五王;二十四年 (1391年)
再封庆、宁、岷、谷、韩等十王。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
“护卫甲士少者三千,多至万九千人,隶属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
①
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封在边防要塞的诸王,因负有防
御蒙古贵族侵扰的任务,地位高,兵力雄厚,如在大宁的宁王朱权,拥有护
卫甲士8万人,战车6000。晋王朱㭎、燕王朱棣长期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节制卫所军队和将领,成为拥精兵、辖要地的真正统帅。而且封国内的守镇
兵,平时虽然不属藩王统辖,但“遇有警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王调
②
遣” 。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
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这些规定,实
际上是把各地驻军的指挥权,控制在诸王手中。当时地方的都指挥使、布政
使、按察使是掌理全省军、政、监察的三司,就品级来说最高不过正三品,
比起诸王来,他们官卑职低,对诸王令旨,自然百依百顺。
对分封藩王的弊害,早在1376年(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臣就
曾上书反对朱元璋予诸王过大的权力,指出,“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
过不了多少年,就会尾大不掉,形成割据局势,并以汉初的“七国反叛”和
西晋的“八王之乱”历史教训,告诫朱元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
今,昭昭然矣!”朱元璋对这个建议不但不听,反而破口大骂,以“离间吾
① 《明史稿·诸王》。
② 《皇明祖训》。
… Page 74…
①
骨肉”罪名,将叶伯臣关进狱中,迫害至死 。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
太子朱标病死,这时年届65岁的朱元璋悲恸万分,不得不立朱标才16岁的
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深恐太孙年少缺乏经验,特地颁布《永鉴录》
和《皇明祖训》以约束藩王、大臣。朱允炆则问太祖:“虏不靖,诸王御之。
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一时语塞,便反问道:“汝意如何?”朱允炆
回答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
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说:“是也,无以易此矣。”为了防范诸王争权,
朱元璋在死时,立下遗诏禁止诸王至京奉丧,“诸王怡国中,无得至京。王
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惟此令从
事。”②
1398年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第二年改元
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即位后,决意施行新政,革冗员,并州县,兴学校,改革制度,
任用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同参军国大
事。针对“诸王多不逊”的迫切问题,朱允炆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
议削藩。齐泰认为,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解除实力最大的燕王朱棣,
黄子澄则认为“周、齐、汀、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
①
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于是,朱允炆采
纳“剪燕王手足”的策略,在登基后三个月,先后削除了周、汀、齐、代、
岷五个藩王。对于燕王,朱允炆也采取了严加防范的措施,一面派工部侍郎
张炆为北平左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让他们密切监视燕王
的行动。一方面又借口北边有寇警,以防边为名,遣将戍北平,“悉调燕藩
②
护卫兵出塞,去其羽翼。” 同时又派都督徐凯、耿分别率兵屯驻临清、山
海关,以观动静。
面对诸弟被废,自己权力被削的危机,燕王朱棣借朝贺改元之机,把世
子朱高炽送往南京,留作人质,自己返回北平后,一面伪装重病在身,卧床
不起,一面暗中加紧练兵,准备起事,并上书乞求朝廷让朱高炽归省。正当
朱棣即将起兵的时候,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到南
京告发燕王谋反。朱允炆密令张昺、谢贵、张信等逮捕燕王朱棣。张信原来
是朱棣旧属,他把朱允炆的行动告知了朱棣。朱棣先用计骗张昺、谢贵到王
府,在酒席宴上将其擒斩。北平城内将士听到张昺、谢贵被杀,皆退散。朱
棣迅即攻占北平全城。接着,朱棣援引 《祖训》,以诛齐泰、黄子澄“清君
侧”为名,举兵“靖难”。
朱棣发难后,连克居庸关、怀来、密云、蓟州、遵化、永年等州县,并
利用鞑靼军助军收买南京的太监以获取军事情报。而朱允迂阔懦弱,“仁柔
少断”,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1402年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
朝中的文武大臣俱跪道旁投降,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下令捉拿“奸臣”,
齐泰、黄子澄等50多人均先后被捕杀。对抗拒不屈者,实行族诛。方孝孺因
①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
② 《明史记事本末·削夺诸藩》。
① 《明史·黄子澄传》。
②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 Page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