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锦云后面的故事,容在下慢慢叙述。
在这次金边行动中倒霉的,不止龙锦云一人。还有一个,就是姜山岩。
在那天的上午十点钟左右,当潘其武得知左少卿已经越狱逃跑后,立刻让姜山岩派人追赶。姜山岩要亲自去追赶,却被潘其武禁止。
姜山岩派出了两辆车,四个弟兄。一辆车追赶火车,一辆车直接开到泰国的曼谷。前一辆车在泰国境内追上火车,后一辆车在曼谷站台上堵截。他们最后在曼谷车站上会面,都没有找到左少卿。
面对这样的结果,愤怒焦躁的潘其武终究在官场上经历过磨炼。他深知此事必须对叶公瑾有一个交待,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自己。他平静地看着姜山岩,轻声说:“山岩兄,你和我一起回台北,看看叶局长对你还有什么指示。”
姜山岩刚在台北机场下了飞机,就被几名宪兵带走,被关进情报局看守所里。
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天都有人找他问话。主要问的只有这么几件事,第一件,在金边火车站设伏,为什么要选择在警察分局门外?第二件,中共的人后到,为什么会先拿到了背包?第三件,左少卿的背包,你检查得是否彻底?第四件,杜自远是怎么离开中共办事处的?你怎么会没有发现?
姜山岩目瞪口呆,拚命为自己解释。但是,这几件事是如此的诡异,令人神秘莫测。他越解释越混乱,最后连他自己也崩溃了,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军统和保密局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情报局。关进看守所的军官,论军衔高低,都很难被放出来。姜山岩很快就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只能在这个看守所里终老了。他坐在牢房里放声大哭,终至精神错乱。
深夜时,叶公瑾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萎靡不振的潘其武,不怒不恼。'
潘其武金边之行的结果,确实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在心中自语:“左少卿,这才是你,我没有看错你。”他相信,中国的特工,论国共,出其右者。
此事的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反倒让他心里有一种如浮一大白的感觉,很爽快也很尖利,如利刃划过一般。他明白,接下来要和左少卿过招的,将是他。
叶公瑾想到这里,忍不住又在心里自语:“左少卿,你没有让我失望。只有我了解你呀,因此,只有我才能找到你。少卿,过去在南京,我有幸和你过招。我承认,是你胜。但是现在,你我还会过招。少卿,请你谨慎,我已今非昔比了!”
让叶公瑾心里爽快的另外一点是,这个潘其武,今后只能服服帖帖地为他工作了。他感觉,这样很好,非常好。
叶公瑾轻声说:“其武兄,你累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潘其武慢慢站起来,“是,局长。左少卿这件事,局长还有什么指示?”
叶公瑾向他一笑,“其武兄,既然你问,那么我就告诉你,让你有一个准备。一,不惜一切代价,联络上右少卿。二,命令赵明贵那个组,秘密转移到武汉潜伏,等待我的命令。其武兄,这就是你现在的任务,不要再让我失望。”
潘其武走了之后,叶公瑾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他轻声自语:“少卿,我很期待和你再次见面。”
说起来,这个叶公瑾是走过沧桑的,他这只千年的老妖已经快成精了。他有一个极其清醒的判断,左少卿即使回国后,也不会轻易与杜自远联络。因为“水葫芦”,已如一尊门神一样站立在他们之间,阻隔着他们。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那么,左少卿最大的可能,就是去找她的妹妹右少卿。她要打开这个困局,也许只有右少卿可以帮助她。叶公瑾忍不住微微一笑,他希望潘其武能尽快找到右少卿。他已经准备好出招了。
这样一来,在下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右少卿的了。
这个时间,就要稍微往前一点,是一九五七年的四月初。这个时候,她姐姐左少卿还在南越金兰湾美军基地里,训练当地的情报军官,还没有在“绿竹”咖啡店里与老黄见那最后一面。而远在北京的杜自远,则刚刚接到浙江省委书记杨克勤的电话,正处于心惊肉跳的时刻,驱车行驶在尘土飞扬的中直路上。
右少卿所在的地点,则是在湖北的武汉。再具体一点说,就是武昌。至少,在潘其武提供给叶公瑾的绝密简要资料里,是这么记录的。
看官们看见这个“至少”,一定会有一点疑惑。但要说清楚这个“至少”,在下还得掉一掉书袋,抡圆了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公元二二三年,三国时期的江东吴王孙权,看中了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山,名为“黄鹄山”。认为它是“上控蜀川,下视吴起”的战略要地,便命人在山上建了一座军事要塞。在以后的历史上,这个要塞并未起什么军事作用,倒是后来建在要塞里的黄鹤楼却名扬天下了。
这个要塞后经多次扩建成为城市,始称夏口,又称鄂城。公元二二九年,孙权在鄂城登基称帝,取“因武而昌”之义,将鄂城改名为武昌。
但是,看官们要是以为这就是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那就错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一直被称为“江夏”。这就可以明白,最初的鄂城为什么被称作“夏口”了。“江夏”这个名称,从隋朝时就开始使用了,历史十分悠久。直至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国民政府才将原名鄂城的那个武昌,更名为寿昌,而将江夏更名为武昌。所以,今天的武昌,在一九一三年之前,名为江夏。
一九一四年,国民政府又将寿昌更名为鄂城。国民政府为何如此一改再改,还请知道者指点。
但是,右少卿的潜伏地点,明为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实际却在鄂城,即一九一三年之前的那个武昌。这是右少卿耍的一个慎之又慎的小阴谋。她可不希望在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的秘密档案室里,被人抄走了底细。
二百九十三、 潜伏武昌()
这个小阴谋,是右少卿的精明之处,但也是误事之处。她的电台损坏之后,潘其武曾派出两组人潜入大陆,要与她恢复联系。其中一个小组已经到达武汉,却没有找到她,也正是这个原因。
右少卿与台湾失去联系之后,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个麻烦,是她目前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怎么解决,容在下慢慢叙述。
武汉(对右少卿而言则是鄂城)的四月,正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季节。梅雨季还没到,酷暑也没到,阴冷的冬季却已经远去。人们已经穿上春装甚至夏装了。街上的行人已经一改臃肿和灰暗,变得绚丽多彩了。尤其是年青的姑娘们和少妇们,变着法地打扮自己,自然也就打扮着这个城市的街景。
右少卿也换上了春装,只是并不鲜艳。她穿一件白色的棉布衬衣,袖子半卷,下面是一条米黄色的宽脚克罗丁长裤,脚上是一双极普通的平跟皮鞋,看上去清爽而麻利,在朴素中透着美丽。她头上仍是短发,只比过去在南京时略略地长了一点,将将垂到肩上,一只黑色的发卡别在右侧的头发上,衬出她好看的容貌。
她坐在狭窄昏暗的办公桌前,整理着一堆货单。她所在的这间小小的贸易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定货和发货,整理发货单是她每天干不完的工作。'
她今天整理发货单的速度比较快,离下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她已经整理完全部发货单。她今天想提前下班。她有重要的事要办。
这个时候,右少卿手里拿着整理好的一摞发货单,敲门进了经理办公室。她把发货单放在经理沈平福的面前,露出淡淡的微笑,轻声说:“沈经理,这是今天的单子,你看一眼。我家里有一点事,要早走一会儿,行吗?”
这个要求,沈经理自然会同意。右少卿是个很能干的职员。她其实是干着两个人的活儿,平时整理货单,月底时整理财务报表,两个活儿都干得简明而精细。但她只拿一个人的薪水,这是沈经理最满意的事。再说了,这么文静漂亮的女职员提出这么一点小要求,哪个男经理会拒绝?
沈经理是个忠厚的中年人,但在小心眼里还是有一点点好色。他并不敢挑逗这个能干的女职员,但在心里,却时时希望她有一点点那个意思的暗示,好让他得一回手,毕竟她是在自己的手下混饭吃。不过,他也并不敢抱多大希望。他隐约看出,在这个女职员漂亮温柔的外表下,偶尔会透出一丝冷峻来。他感觉,这一丝冷峻,来自于这个精干女人本性里的杀伐决断。
右少卿手里提着自己的布包,离开公司,走在日渐繁华的街道上。她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边不经意地打量着前后左右。
时时保持警惕,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偶尔,她就会想到姐姐,也体验到当初姐姐在南京时,可能也是这样谨慎地打量前后左右,时时保持着警惕。
她体验到,公开和隐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
右少卿今晚出门有两件事要办。第一件事,她要为全组七个组员重新寻找适合的工作和可靠的居住地。这是她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就要做的一件事。
对于任何潜伏人员来说,在一个地方住久了,或工作久了,周围的邻居或同事就会对这个人有越来越深、越来越细的了解。从说话方式,可以判断出他的文化程度。从吃喝习惯,可以看出他过去的贫富程度。甚至从他的知识面,也可以判断出他从前做过什么工作,有过什么样的经历。
这很危险。迟早会有人对他的某一点感到疑惑,甚至看出他们的底细来。那个时候的老百姓,都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右少卿因此时时保持着警惕。
所以,每隔两年或三年,右少卿就要让她的组员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