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的行政在9世纪经历了相当大的演变,这大大有助于解释帝国约从 
  855年起的事态发展。前面已经谈过,它吸收了地方各类人物,他们的社会 
  出身与那些最正规的官僚的出身明显不同;也谈到了利用在地方政府中的地 
  位通过财产的假转让来保护逃税的方式。中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必须依靠 
  本地的胥吏去完成许多基本任务,所以它们一直受到强大的地方压力。但在 
  晚唐,地方的行政机构逐渐丧失了它们作为中央政府代表的特点,并且日益 

① 这一节取材于以下的研究著作:松井秀一:《唐代后半期的江淮》,第94—121 页;日野开三郎:《中 

国中世的军阀》,第208—215 页;栗原益男:《安史之乱与藩镇制的发展》,载《岩波讲座世界历史》, 
6 (1971 年),第173—178 页;吴章铨:《唐代农民问题研究》,第137—209 页,及各处;堀敏一:《黄 
巢之叛乱》,载 《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13  (1957 年),第1—108 页。 
① 《册府元龟》,卷698 第17 页。 

… Page 334…

  趋向地方本位主义。它们陷入地方利益集团的网络而不能自拔,但这些地方 
  利益集团总是根本不赞成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结果,节度使和观察使、 
  刺史及其幕僚等朝廷任命的官员同地方政府的本地公职人员 (包括军队)之 
  间的一直存在的潜在冲突就变成了现实,因为前者日益被看成是异己的和敌 
  对的利益的代理人。这一局势反映了这一世纪自安禄山之乱以来正式的地方 
  结构已经官僚化的程度;但它又突出地说明了长安的朝廷和帝国重要地区的 
  地方集团之间的鸿沟日趋扩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的官僚 
  与这些集团之间缺乏牢固的社会纽带。在理论上,科举制度开辟了入仕之途。 
  但仍只起小规模的作用。另一个因素是私人经济部门的规模扩大和迅速发 
  展。但是,如果说在地方政府的官员或在一般地方民众中存在着一股强烈的 
  反王朝情绪的暗流,那也未免过分了:他们只希望中央政府少来干预,这不 
  一定与对皇帝的抽象的忠诚有矛盾。 
       与此同时,各地的军事力量严重削弱。军事预算和驻军的削减大大地减 
  少了能紧急动员应变的军队。长期只习惯于守卫任务的驻军发现要保持他们 
  的战斗技术和斗志必然是不可能的。但各地军队战斗力的下降还有进一步的 
  原因,这种情况只有在9世纪50年代后期才充分表现了出来。宪宗时期所采 
  用、并在他及其以后诸帝所推行的改革使战斗部队的规模变得很小,指挥权 
  又广泛地分散在节度使和刺史的手中。这些改革 (虽然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 
  用)旨在一举解决另一个问题,即藩镇兵力过于集中;但结果在以后的几十 
  年却把地方政府的兵力减少到不能维持地方治安的水平。除了边境的藩镇、 
  东北拒不听命的诸镇和内地一两个特殊的镇——如武宁(从870年起改为感 
  化)——以外,诸镇基本上变成文官性质的政府了。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这些变化来看待法纪荡然和抗拒官府的行为逐渐频繁 
  的情况。845年诗人兼文学家杜牧从他的长江任所呈上的一份关于江贼的报 
  告中,详细地叙述了多达百名的帮匪在沿江袭击和洗劫居民地和市场而不受 
                 ① 
  惩罚的情景。 据杜牧所言,这些居民地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掠夺和盗匪的蹂 
  躏。值得注意的是,据说盗贼是从淮河区来到长江地区专事抢掠的。这说明, 
  他们在其他地方胡作非为,就能逃避在家乡地区的惩处。他们还需要一个秘 
  密市场以销赃。杜牧断言,他们与江淮地区的居民有广泛的联系,他们还乐 
  于对一些村落公然进行武装保护(但不知他是否看到过其中某些村落)。他 
  还确定这些盗匪贩运私盐;从其他许多史料中,我们看到这一时期出现了盐 
  和茶叶的走私活动。后者主要是财政问题,但由于这种人在进行活动时藐视 
  官府,并且不惜为他们的非法活动动用武力,所以他们也造成了一个治安问 
  题。杜牧提出并得到宰相李德裕支持的一个解决办法是,设立一支有50条船 
  的巡逻队在长江作战和保护其居民地。如果它真正实行,问题很可能成功地 
  解决。但总的说,严重的不法行为不断发生;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朝廷在852 
                                                               ① 
  年下令在各戍军地任命教练使,以便定期进行训练活动。事实上,盗匪活动 
  在859年第一次引起了规模不详的民众起义,但在当时,驻军本身却是朝廷 
  主要关心的对象。 
       虽然在历来多事之地(东北和武宁)麻烦依然不断发生,但这时地方驻 
  军的兵变和骚乱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兵变和骚乱在原来很少发生的长江诸 

① 《全唐文》,卷751 第16—19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51 第8121 页。 

… Page 335…

  镇和沿南方和西南边境的驻军中突然出现。后一种困境与9世纪中期以后来 
  自南诏的日趋严重的外来压力(对中国本部和安南)和这些地区的土著部落 
  日益扩大的暴动直接有关。政府感到难以将资源转用来加强南方的防务;办 
  法之一就是抽调内地各地军中的分遣队到那里服役。这个办法和其他临时应 
  急措施造成了后勤安排不当和服役期过长,从而又导致了南方戍军的不满和 
  偶尔出现的暴力行动。 
       在长江流域动乱的过程中,浙东的观察使在855年被赶出其治地,湖南、 
  江西和宣歙诸观察使也于858年被赶走,其起因部分是相似的。858年朝廷 
  官员张潜禀报皇帝,节度使和观察使们为了取得优良考绩,设法筹集财政结 
  余,当难以增加税收时,唯一可选择的办法是紧缩开支,而军需和军饷就是 
                   ① 
  最易下手之处。所以这类兵变与农村农民的苦难有关,但只是间接的。至少 
  以858年宣歙的兵变而言,一篇近期的研究论文表明它还有另一方面的原 
      ② 
  因。对当时的观察使郑薰的苛政的反应是一场兵变,它表面上是武将康全泰 
  领导。但真正的领导人物是幕僚李惟真,此人同时又是一个富商,曾利用其 
  地位的庇护作用和特权而积聚了大量财产,而且私下招集了大批人马。此外, 
  他的同谋者之一有大量土地,为了灌溉,此人又把持了原来要使130户得益 
  的水源。这样的利益冲突无疑在各镇辖地很普遍;朝廷官员很想严厉推行不 
  利于这些人的个人私利的法律和中央政策,但这种企图始终有引起反对甚至 
  有力抵制的危险。 
       859年后期浙东裘甫的起义是一个世纪前袁枢之乱以来这一地区第一次 
  出现的军事大动乱。在整个唐王朝时期,东南一直异常平静,甚至807年浙 
  西李锜之乱也没有发生什么真正的战斗。裘甫的起义在唐代则是新的事物, 
  新就新在它是一次真正的民间农民起义。裘甫本人是贫民出身的亡命之徒, 
  他纠集了200名追随者以劫掠为生,最后逐渐发展到攻打城镇和乡村。他在 
  初期轻易地取得了几次胜利,攻占了几座县城,并且很快发现他的队伍迅速 
  壮大到了数千人,据我们所知的史料记载,它扩大到了三万人,此数也许有 
  点夸大。他们被描述成无赖亡命之徒,但其中大部分一定是农村受苦难的穷 
  人。运动从一开始就反王朝,也许还是被阶级仇恨所激起的:官员和文人被 
  杀;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了年号,铸造了上有“天平”铭文的印玺。 
       由于浙东的兵力证明完全不足以平息这次起义,朝廷于是命高级将领王 
  式负责镇压叛乱者,并从邻近诸道和从河南调兵遣将。王式先下手为强,封 
  锁了主要集结在明州和越州的叛军的一切退路。他还开仓济贫,以减少民众 
  对裘甫的支持或潜在的支持。但战役仍持续到860年的夏末,经过了叛乱者 
  的顽强抵抗才告结束。虽然这次叛乱主要是地方性的,但它表明在王朝的生 
  存必不可少的这个区域,社会和经济问题正在接近危急的阶段。可以毫不过 
  分地说,作为第一次爆发的民变,这次叛乱常被视为是黄巢叛乱的前兆,或 
  者更确切地说,这是一次被民众的愤怒和苦难煽起和支持的叛乱。 
       人们有兴趣推测,政府可能采取什么行动路线,以防止它在各地的权力 
  和控制进一步削弱。但得益于现状的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可能太多 (特别是 
  在各藩镇中),因此不存在支持根本变化的真正基础。总之,在一心寻欢作 
  乐的懿宗治下(860—873年在位),对策根本不存在,而他的大臣也没有表 

① 《资治通鉴》,卷249 第8071 页。 
② 松井秀一: 《唐代后半期的江淮》,第116—117 页。 

… Page 336…

  现出什么采取新的主动行动的才能。但如果认为王朝国祚急剧衰落的现象一 
  定到处可见,并以此来描述当时的局势,那也是错误的。裘甫的叛乱在很大 
  程度上是地方性事件,而且长江流域经过了若干个别地方驻军的哗变后,秩 
  序已迅速恢复。国内没有明显的重大政治威胁,尽管朝廷已把注意力转移到 
  南方地区的防务问题方面(这样做有充分的理由)。但与此有关的措施之一 
  在国内却有重要的意义。 
       武宁长期以来是帝国的多事之地,其驻军在862年赶走了节度使。朝廷 
  任命在对付安南战争和镇压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