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永华无法忘记高旭第一次接见自己所说的这句话。在高旭介入福建事务之前,高旭领着陈永华参观了高老庄的核心地带高氏工坊。见识过高氏工坊内朝气蓬勃的新技术之后,陈永华震撼之余,又听高旭问道:“复甫,你说说,什么是科学?”

    陈永华当时愣了一下,然后答道:“科学,自然就是科举之学。宋代陈亮有云,‘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

    在古汉语中,科学的意思即为“科举之学”,也就是科举制度下的学科统称。高旭听罢,笑着摇摇头,道:“复甫,总有一日,你会明白真正的科学是什么?”

    陈永华当时没有寻根问底,在性格上,陈永华不是浮夸的人,他总是沉言寡语,多看,多体会,非到万不得已,才会不耻下问。

    “复甫,以你看来,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子重要,还是这高氏工坊里的一个开创了新技术的工匠重要?”

    面对高旭的问讯,陈永华只是沉默。在明代,工匠是贱籍,地位低下,但在同盟会的新措施中,工匠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以时人看来,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高旭又道:“其实,一个好的工匠,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实践,也需要才学上的基础。我希望,将来有一批士子,比如说你,不要空谈于四书五经,空谈于于道德歌赋,而要投入于实干领域。……你应该知道,北京城,南京城内,那些奉满清为主子的,十之**都是那些所谓满腹经伦的士大夫们。而高氏工坊内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他们制造出的枪炮,成为我们同盟军所向披靡的利器。”

    在高旭领着陈永华参观了高氏工坊之后,高旭把一本高氏印刷坊出品的《天工开物》精装本交给他,道:“复甫,真正的科学,不是科举制下的八股文,而是像这样的技术著作。我要求你对于其中记载的每一项技术,都要了如指掌。有朝一日,你希望你成为东方的牛顿。”

    当时高旭心中也是感慨不已,西方的牛顿已经在英国的伦敦出生了,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开始起步,而东方的却还是一张白纸。尽管他有着后来人的优势,但光凭着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以高旭看来,这个陈永华年纪尚轻,又家教良好,自小饱读诗书,难得的是性格不浮夸,务实而又内敛,在科学方面,是传承自己各种来自后世新式思想和技术的最好人选。

    在同盟会的第二代人才梯队之中,高旭看好夏完淳、沈从文、陈永华、汤志远这几个后起之秀。除了原名汤浪的汤志远,夏、沈、陈三人都算是士子,但高旭对他们几人的培养方向不同。汤志远的性格偏僻,难以大成,但菱角磨去之后,要成长为同盟军中一个能征擅战的名将,还是有可能的。夏完淳这个江南才子,已经专注于军务方面,在高旭的新式建军方略指导与栽培下,已成为浦东军区的教导队长。沈从文则是专注于同盟会的政务领域,他成为同盟会执政体系中最年轻的县级理事长,主政上海县。

    至于这个陈永华,高旭则是期望他在自己的引领下,成为科学领域的主导者。如果将来高旭想要组建一个科学院,陈永华有足够的学识与能力能担当院理之职。

    牛顿是谁,陈永华也没有问,但从高旭的推崇之色中,知道这个人必定是了不得的人物。大都时候,陈永华总是问得少,看得多,然后再去做得多。

    自此之后,陈永华的案头移去了四书五经,而是摆上了《天工开物》,以及高旭为同盟公塾编写的算术、几何、天文、地理方面的教学课本。

    在高旭编写的公塾课本之中,很多的理论是前所未闻的。在算术方面,高旭“发明”的简易阿拉伯数字以及相应的加减乘除表,足以让人敬佩不已。此外,还有几何学上点、线、面之类的相关定理;在天文上,提出的宇宙的形成,太阳系的概况,对月亮阴晴圆缺的解释;在地理上,对世界地形、各大洲洋,西方诸国的大略概述……尽管高旭编辑这些课本相对于后世来说,极为简陋粗略,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来说,比如陈永华这样的年轻士子,引起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在高旭的影响下,陈永华知道高旭所提倡的新科学,除了在自然、数学方面的理论之外,就是新技术的创造革新。而且,高旭也不是光嘴上说说,福建的局势稳定之后,他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冶铁业这样的军工领域。

    高旭看过了商政署周福生收集的福建冶铁报告书之后,然后又召见了陈永华。在大殿中悬挂的福建全省简易地图上,高旭指着地处闽中的尤溪县,对着陈永华道:“复甫,我打算在尤溪打造一个实验基地,需要一个主管人。”

    在高旭的计划之中,这个实验中心,不仅利用本地丰富的水力资源进一步研发水力机械,以及丰富的石灰石矿产开创堡垒建筑方面所急需的水泥技术,最重要的还有冶铁技术的革新。

    在人力方面,工匠的骨干自然由崇明的高氏工坊派驻,一般的工匠可以本地招募。福建的冶铁业发达,所需的熟练矿工很多。至于所需的物力财力,全部由商政署的周福生负责调度。在安全方面,高旭打算在尤溪驻扎一个旭卫镇预备营,一个安义镇预备营,一个邬含蓄的宪兵黑衣卫情报支队,主将为同盟广场事件的主角耿云,再加上尤溪正处闽中,地利上足够保障秘密与安全。

    对于要开创的新项目技术方向自然有高旭提出,但具体的执行人,高旭却没有适合的人选。在高氏工坊之中,威望最高的自然是毕老拐子,但老拐子年事已高,牛脾气火爆,而新技术的开创要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成功,老拐子万万没有这个耐心的。此外还有一个人选是老拐子的高徒马三炮,但马三炮受限于学识,除了铸造方面能力出众,但不是全面人才。想来想去,最终高旭的注意打到了陈永华身上。

    面对高旭的委以重任,陈永华没有欣喜若狂,却是沉默了一分钟,然后神色迟疑地道:“总理,我能行么?”

    高旭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可以怀疑自己,但不能怀疑我的眼光。……其实,我也只是个工匠而已,把你弃到炉火中,最终能不能化铁成钢,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八月上旬,陈永华带着高旭的规划书,以及商政署周福生调度来的大批人力物力来到尤溪,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开拓尤溪基地的序幕。

    八月中秋过后,马三炮也带着高氏工坊的骨干技术力量从高老庄来到福建,加盟尤溪基地的建设。

    ∶∶∶∶∶∶

    (晚上12点能再更一章。)g!。 

第六十章 尤溪基地 三() 
高旭新婚一月,就离开崇明,如今又因为福建初定事务繁忙的原因,在中秋节也没有回高老庄,高少夫人沈洁的肚也一直没动静,今年过年老头也别指望抱孙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此,高老头大发雷霆。

    高旭暂时的确不能离开福建,虽常州战役的战火连日不熄,但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军需和钱粮,没有高旭坐镇福建后方,阎应元哪能安心抗战。何况尤溪的实验基地,以及闽江口长乐造船厂这些大项目刚刚启动,初期也离开不开高旭身体力行的支持。

    除了尤溪基地在陈永华的主持之下,领着马三炮为首的高氏工坊的技术骨干,实验着高旭推出的冶铁新技术之外,长乐太平港的同盟造船厂也在筹建当中。对于造船,赵明月的兴致显然来得比高旭要高。

    对于她这样的女海盗来,巨舰利炮正是纵横大海的梦想。但是在明末,大明的造船业规模已从郑和下西洋的巅峰时期落到了谷底,要造适合于远洋航线的西式战舰,急需要一些西方造船工匠的技术支持。为此,一是为了去澳门去寻找造船工匠,二是长久没出海,按她的话,整个人都生锈发痒了,需要吹吹海风,所以,赵明月过了中秋之后,就驶着她的明月号,“挟持”着不愿离开高旭的汤嫣儿,领着她的巾帼营出驶澳门了。

    当汤嫣儿登上明月号驶离福州港之后,悻悻对赵明月道:“姐姐,我们这一离开,岂不是便宜了那群秦淮河的骚蹄们?”

    赵明月呵呵一笑,敲着汤嫣儿的脑袋道:“看开点吧,比起以前,他不知好了多少了。想当年,整个高老庄的大娘们都让他祸害了。这男人,都这个德性。但是,妮,放心,老娘不会让那些妖精抢走的高少爷的。”

    汤嫣儿不放心地哼哼一声,挺挺自己已经有点规模的胸脯,道:“姐姐,这出海要多久,没有爷磨的日,那该怎么过呀?”

    赵明月嘻嘻笑道:“嫣儿,要真是发…春了,没爷磨,大可以磨镜,这明月号上可有三百姐妹呢。”

    “姐……姐姐……”,汤嫣儿红着脸道:“又不正经了。”

    赵明月道:“嫣儿,谁女不如男,只要我们独立自强,那少爷自然会对我们刮目相看。嫣儿,可别学娘亲那样柔柔弱弱的,得学姐姐这般刚强,哼哼。”

    汤嫣儿也是哼哼一声,道:“姐姐得有理,嫣儿是要刚强一点,到时我们母女刚柔想济,大相得,哪还怕少爷……”

    汤嫣儿突然顿住嘴,很显然,她漏嘴了,幸好赵明月性大略略的,对于以前高大少爷的放纵也是司空见惯,听了汤嫣儿的话,也是不以为然,笑道:“可惜,嫣儿,还得要磨爷几年,到十八岁呢,要不,姐先让磨磨……”

    汤嫣儿听罢,羞得掉头便跑。赵明月却是在她身后哈哈大笑。

    ∶∶∶∶∶∶

    自从赵明月、汤嫣儿领着巾帼营离开福州行宫之后,偌大的行宫内就冷清了许多。内院服侍高旭的尽是以顾君眉和秦淮六这些个个花容月貌,有着花魁之姿的绝色女。当然,她们都穿上宫装之后,倒让外臣们看不出一丝风尘气息。而在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