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等古浩然反应过来,陈胜就接着说道:“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是不会有真正的偶然发生的,就算有,也不可能如此巧合接二连三地出现。所以我断定,这些事情是被人设计安排过,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地发生的!”
“怎么可能!”古浩然浑身一颤,大声嚷道。
“怎么不可能。”陈胜淡然反驳古浩然,说道:“现在不是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如何去找出这个布局之人。”陈胜说到这里的时候,声音也变得严肃了起来:“此人的身份,定然非同小可。”
清了清嗓子之后,陈胜说道:“首先,此人肯定很了解帝国的的政治内务。从皇帝减免天下税赋这一举动,就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这话如何说。”见陈胜说这话,古浩然又是不解地问道。
“灭齐国之后,皇帝尚未称帝,天下采取何等治式,也尚在探讨之中,其中有旧丞相王绾和当今丞相李斯各推举一种方式,分别是分封和郡县制。如果皇帝倾向分封,定然不会减免天下税赋,因为税赋征收之权力,是属于封国诸侯的权力,皇帝一开始就减免帝国境内的税赋,已经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
“这个有理。”古浩然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然后这人还相当熟悉新政的内容。”陈胜又说道:“统一度量衡以及货币,接下来几年,帝国货币必然会统一规范,其余国家的货币,按照规定价格折换,六国货币必然贬值,所以此人便将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货币,趁早大量折换成粮食等东西。不过这个也只是他的大计划里的一环而已。帝国免征收税赋,也使得国库空虚,大量抢购粮食,不过是他这个大计划之中的一环而已!”
“这人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子做?”古浩然紧紧蹙眉,对陈胜的剖析已经有初步的相信。
“不清楚。”陈胜说到这里的时候,叹道:“但是我相信,购买全国这么多粮食货物,定然需要不少钱币,相信大人知道,这大概需要多少钱币吧?”
“知道,折换成半两,大约需要两万万秦半两,就是两亿钱,二百万金!这也接近了山东六国在世上所流通的所有钱币!”古浩然吁出一口浊气,这么大的一笔财富,足以支撑整个帝国进行大规模作战数年!这么多的钱币一下子在帝国境内流通,已经足以让帝国根基不稳了。
“帝国之内,可有人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吗?”陈胜问道。
“只有巴郡凌家,或者陇西乌家!”古浩然眼睛里闪现一抹精光来。“你的意思是,是他们的诡计?”古浩然心中一凛,联想到了后面所发生的事情。
“不,不是这个意思。”陈胜眉头一皱,否定了古浩然的话。不过他相信古浩然的判断也没错,这两家人肯定也参与进了此事中来。不然他们这两家人肯定不会在皇帝准备偃旗息鼓的时候进贡大批财货,资助了皇帝的战争计划。只是这两个巨富家族在这件事情里扮演了什么角色,还得仔细参详。
陈胜苦笑了一下,接着说道:“你想想,我们关注的不是这个问题,主要问题应该集中在于,这么多六国钱币,是从哪里来的,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所在。”陈胜又笑了一下,说道:“我记得,去年皇帝曾经下令,将山东六国富豪十二万户,迁往咸阳?”“不错,从去年五月开始,此事到现在仍然还在进行着。”古浩然身为黑水阁的官吏,对政治情报自然清楚。
第四十二章 帝国第一大案()
迁徙这些富豪大户的工作,可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远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
陈胜问道:“不错,我好像还记得,皇帝还下令,让参与了迁徙的富豪们将自家的钱币与官府兑换半两和黄金,这不错吧?”
“是的。不过这个法令是八月的时候才开始推行的。”古浩然答了一句,忽然心中一凛,忽然就想到了什么。也明白了陈胜为何会有此一问。
“那些兑换了的钱币,如何处理?”陈胜问道。
“通常情况下,这些钱币会经过当地官府入库封存之后,统一运往咸阳,交付于丞相府,丞相府经过验收之后,然后统一将这些钱币进行销毁,按照销毁的一定比例,铸成半两钱。”古浩然想了想,补充说道:“不过各地官府所兑换出来的钱币,数量并不算多,远远达不到能够掀起这次事件的数量。”他以为陈胜是怀疑有人在此做了手脚,将本该销毁的钱币大量偷运出牟利了。
“嗯。”陈胜沉吟了一下。本来他也是这般设想的,不过以听了古浩然的话,稍稍改变了想法,不过却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坚定了,说道:“我们继续分析之前的问题。此人知道皇帝的新政计划,所以可能会领先于官府就将消息散发出去,可能会传言说皇帝废除六国旧钱之类的言论,制造恐慌,然后再低价购入这些钱币。关于这个,古大人,相信你们黑水阁很容易就可以查得出来。”
古浩然点了点头,说道:“之前没注意这些,稍后我就发函回去,让他们好好着手调查。”说完,脸色已经微微发青。如果事情真如这样,那实际上是打了他们黑水阁的脸,帝国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他们竟然一点都不知情,这个是渎职大罪。
陈胜“嗯”了一声,接着说道:“然后很快,这一批钱币就被投入了运转,大肆在山东六国购买粮食,低价买来的钱币,很快就转化成可以用秦半两兑买的商品,这中间可以挣到的差价就大着去了。”说到这里,陈胜又缓了缓,说道:“当然,这些人觉得,平价卖出这些粮食货物,挣得太少,于是,他们就挑动了帝国的南征,以求帝国粮食等必需品短缺,好提价挣钱。如果是这样子的话还好,那么凌家和乌家未必就是这个计划里面的重要部分,说不定他们还被人家利用了。”说到这里的时候,陈胜想了想,肃然说道:“如果这是正确的,这些粮食应该在不久之后,就会通过渠道,以高昂的价格流到帝国的粮仓之中,如果此人别有用心,那么南征大军将不可能用得到这一批粮食!那南征必败无疑!”
古浩然和尉缭心中一沉。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又能够说动凌家和乌家来混淆视听的人,至少也是朝廷里手握重权,位列三公九卿的重权人物。这些人,钱财实际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然而他们这样做,究竟是贪图什么?尉缭背后凉飕飕的。而古浩然则是迅速站立了起来,对着尉缭师徒三人拱手道歉,说道:“下官必须先把此事禀报皇帝,先告退了。”
古浩然行为举止充分体现出了黑水阁成员的特征,反应敏捷迅速,黑水阁的情报传送,通常都要比任何的文件到达咸阳的速度快上很多。
古浩然走后,宴会也便散了。
回到了县衙安排的住宿地方,尉缭一脸愁容。见老师满腹心事的样子,陈胜和田鹏大是不解。陈胜问道:“老师,因为刚才古县令所说的事情犯愁?”
尉缭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你想想,帝国数十万大军此时陷岭南一带,粮草不继,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啊!皇帝定然不会罔顾这大军的死活;若无计可施,定会重启税赋征集粮草,可现在才二月,此时征粮,那可是要了天下百姓的命啊!帝国也会信誉全失,根基不稳,天下大乱就又要开始了。”
陈胜点了点头,老师的担心是非常正常的。六国刚刚一统,民心还没有完全归附,这时候皇帝又自毁其言,那就会失信天下,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些可活动的口实和空间了。
“老师,事情还不至于如此严重的。”陈胜说道:“此事并不难解决。”
“哦?”尉缭看了看陈胜,问道:“此话怎讲?”
陈胜想了一下,才说道:“不管抢购粮食之人是谁,购买了这么多的粮食,最终的目的,都要把这些粮食售卖出去或者做其他用途,粮食的贮藏时间也不能太长,顶多三到五年。”
“三五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尉缭苦笑了一下说道。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老师。”陈胜解释道:“您想想,帝国匮粮也只是目前,皇帝只是去年免收税赋,今年还是要征收的,过了几月,帝国再次征粮,那以后粮草匮乏的事情必然减少。到时候,囤积粮食的人,必然会在帝国粮草匮乏问题解决之前,将这些粮草卖出去,不然粮价回落,他们便得不偿失了。”
“嗯。”尉缭点了点头。“可是如果这些人果如你所说的,收购这些粮食只为让帝国南征大军溃败呢?”
“这个可能性不大。”陈胜点了点头,说道:“倘若大军大败,皇帝盛怒之下,必然会对此事穷追猛打,以皇帝的雷霆手段,认真起来,就算潜藏于九地之下,也难以逃脱皇帝的掌心。此人犯不着如此激怒皇帝。”
“这也倒是。”尉缭点了点头。“不过此事牵涉如此巨大,皇帝此时恐怕已经处于盛怒之中了。”尉缭苦笑了一下。
理清楚头绪之后,尉缭也明白这一件事情牵涉多广,能够躲过黑水阁的监控,大范围地收购了六国贵族旧钱,再在全国范围内大肆购粮囤积居奇,导致帝国粮库粮食短缺,无法维持南征用度。这一个事件里面,涉及其中人员恐怕极多。
“这是自皇帝亲政以来,帝国第一大案啊!”尉缭感慨了一声。
第四十三章 咸阳千里有客来()
感慨一番之后,尉缭便想起,皇帝亲政以来帝国发生的大事件,最让尉缭觉得惊心动魄的便是当年皇帝亲政之后的逐客令。当时皇帝发现从韩国来秦治水的大家郑国是韩国的间谍,使用疲秦计,试图让秦国陷入浩大工程修建之中,无力入侵韩国。年轻的皇帝一怒之下,当即颁布了《逐客令》,准备将山东六国的移民、商贾和在秦国任职的官员一扫而空,全部驱逐出秦国。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