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草经解20070929学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虚不运。而风寒湿凑之。所以麻木也。地黄味甘益脾。脾血润则运动不滞。气寒益肾。肾气充则开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肾主骨。气寒益肾。则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其除痹者。血和则结者散。阴润则闭者通。皆补脾之功也。其疗折跌绝筋者。筋虽属肝。而养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则筋得养而自续也。久服气寒益肾。肾气充所以身轻。味甘益脾。脾血旺则华面。所以不老。且先后二天交接。元气与谷气俱纳也。
制方:
地黄同大蓟、小蓟各半。捣取自然汁。和童便服。治血热吐衄症。
同麦冬。治产后烦闷。
同沙蒺藜、苁蓉、鹿茸、山茱萸、北味。治男子精寒。
同白茯、丹皮、泽泻、山茱萸、山药。名六味汤丸。治一切阴虚症。
同人参、远志、麦冬、枣仁、柏仁、茯神、甘草。治心虚怔忡悸忘。
同黄、川莲、黄柏、枣仁、五味、麦冬、圆肉、牡蛎。治盗汗不止。
同麦冬、五味、牛膝、杞子、车前、阿胶、天冬。治尿血。同麦冬、五味、牛膝。治下部无力。同砂仁。治胎动下血腰痛。
同生姜。治产后中风。同醋炒黄。治肠风不止。
同肉桂、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白茯。名七味汤丸。治命门火衰。
同肉桂、附子、山茱萸、白茯、丹皮、泽泻、山药丸。名肾气丸。治命门虚寒。
     卷一草部上
【天门冬】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
。延年不饥。(去心)
天门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寒凉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暴风湿偏痹者。燥者濡之。热者清之。着者润之也。盖风本阳邪。风湿偏痹。发之以暴。暴病皆属于火也。骨属肾。肾属水。天冬气平益肺。肺金生水。故骨髓强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三虫伏尸皆去也。久服益肺。肺清则气充。故益气。气足则身轻。气治则延年。气满则不饥也。
制方:
天冬同麦冬、五味煎膏。治消渴。
     同生地、人参。滋养阴血。
     同生地、麦冬丸。煎逍遥散下。治妇人骨蒸。
     同生地、麦冬、白芍、鳖甲、牛膝、杜仲、续断、童便。治吐血。
     卷一草部上
【麦门冬】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去心)
麦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心腹者。肺脾之分。结气者。邪热之气结也。其主之者。麦冬甘平。平能清热。甘缓散结也。中者阴也。伤中者阴伤也。甘平益阴。故主伤中。脾为胃行津液者也。脾血不润。则不能为胃行津液。而伤饱之症生矣。味甘而润。滋养脾血。故主伤饱。脉者血之府。胃与脾合。胃络脉绝者。脾血不统。脉络不与胃相接也。甘润养阴。所以续脉。脾主肌肉。而禀气于胃。脾阴不润。则肌肉不长。而胃气上逆。肺亦能呼不能吸。而气短促矣。麦冬味甘益脾。故主羸瘦。气平益肺。故主短气也。久服肺气充。所以身轻。脾血润。所以不老不饥也。
制方:
麦冬同川连。治消渴饮水。
     同甘草、粳米、大枣、竹叶。治劳气欲绝。
     同乌梅。治下利口渴。
     同人参、北味、杞子。治虚热病暑。
     同沙参、北味。治心肺虚热。
     卷一草部上
【葳蕤】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烂泪出。
葳蕤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湿土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甘平之品。则能清能润。故亦主心腹结气也。其主虚热者。甘能补虚。平可清热也。湿毒腰痛。及茎中寒。目痛烂泪出。皆太阳膀胱之病也。膀胱之经。起于目内。其直者下项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膀胱本寒水之经。膀胱有湿毒。则湿气走腰中而痛。走膀胱而茎中寒矣。于是膀胱湿火上炎于经络。目痛内烂而泪自出也。其主之者。膀胱之开合。皆由气化。葳蕤气平益肺。肺气降则小便通。湿行火降。而诸症平矣。盖膀胱津液之府。肺乃津液之原。润其原。则膀胱之湿亦行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者如此。
制方:
葳蕤同黄。治老人大便秘。
     同漆叶。治阴虚。兼令人有子。
     卷一草部上
【牛膝】
气平。味苦酸。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牛膝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酸无毒。得地木火之味。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络。气味俱降。阴也。肺热叶焦。发为痿痹。牛膝苦平清肺。肺气清则通调水道。寒湿下逐。营卫行而痿痹愈矣。湿热不攘。则大筋软短。而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矣。牛膝苦酸。酸则舒筋。苦除湿热。所以主之也。逐血气者。苦平下泄。能逐气滞血凝也。伤热火烂者。热汤伤。火伤疮也。苦平清热。酸能收。敛则止。而疮愈也。苦味伐生生之气。酸滑伤厥阴之血。所以堕胎。久服则血脉流通无滞。所以轻身而耐老也。
制方:
牛膝同生地。治下元虚。专用五两酒煎。治女人阴痛。
     同当归、生地。下死胎。用三两
     同鳖甲三钱。治疟在阴分久不愈。胃虚加人参一两。陈皮去白五钱。
     同青蒿、生地、麦冬、杞子。治血虚发热。
     卷一草部上
【续断】
气微温。味苦。无毒。主伤中。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酒炒用)
续断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阳也。肝藏血。心主血。血者营也。中之守也。血虚则中伤。续断气微温入肝。肝者阳中之少阳。以生气血者也。所以主伤中。补不足者。补肝经之不足也。金疮痈疡。皆伤血之症。气温益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折跌续筋骨者。气微温能活血。血活则断者续也。女人血不足则乳难。气温行血。血充乳自多也。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之脏也。气微温。达少阳之气。所以益气力也。
制方:
续断一味。治产后诸症。
     同杜仲、枣肉丸。治胎不安。
     同北味、木瓜、炮姜、牛膝、丹皮、生地。治产后火升。
     卷一草部上
【五味子】
气温。味酸。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升味降。阴也。胆者担也。生气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五味气温益胆。味酸益肝。所以益气。肝血虚则木枯火炎。乘所不胜。病咳逆上气矣。五味酸以收之。温以行之。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气不足。则不胜作劳。劳则伤其真气。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气温治劳。所以主劳伤羸瘦也。肝胆者。东方生生之脏腑。万物荣发之经也。肝胆生发。则余脏从之宣化。五味益胆气而滋肝血。所以补不足也。阴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阴强也。酸温之品。收敛元阳。敛则阴生。精者阴气之英华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制方:
五味子同黄、麦冬、黄柏。治夏月困乏无力。
     同炮姜炭。敛浮游之火归于下焦。
     同干葛、扁豆。治酒疸。同苦茶、甘草。治久咳。
     同白矾末。猪肺蘸服。治痰嗽并喘。专为末。治肝虚泄精。及阳事不起。
     同生地、丹皮、山萸、山药、泽泻、茯芩。名都气汤。治水虚火炎。
     同淫羊藿丸。治阴虚阳痿。临房不举。易泄易软。
     卷一草部上
【沙参】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沙参气微寒。禀天初冬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主血而藏神。神不宁则血结而易惊矣。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沙参味苦能散。气寒能平也。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苦寒之味能清心火。故除寒热。阴者所以守中者也。气寒益阴。所以补中。肺为金藏。其性畏火。沙参入心。苦寒清火。所以益肺气也。
制方:
沙参一味。治肺热咳嗽。为末。酒服方寸匕。治卒疝。少腹及阴中相引绞痛。自汗出欲死者。用米饮下二钱。治白带。
     卷一草部上
【芍药】
气平。味苦。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赤者破血)
芍药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腹者足太阴行之地。邪气者。肝木之邪气乘脾土作痛也。芍药入肺。气平伐肝。所以主之。血痹者。血涩不行而麻木也。芍药入心。苦以散结。故主之也。坚积。坚硬之积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积也。寒热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热也。芍药能破之者。味苦散结。气平伐肝也。诸痛皆属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气。苦平清肺。肺气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气。壮火则食气。芍药气平益肺。肺清故益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