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加强国防意识
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必须加强国防意识。种种现实情况,提醒我们要牢记“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古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一格言见之于《左传》。(《尚
书》、《逸周书》均有此意)“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①孙子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我有以持之。先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据《吴子·料敌》记载,吴起在魏国为将时,魏国处在六国中间,四面受敌。魏武侯寝食不安,就此询问大将吴起。吴起据魏国所处被动地位的实际情况,回答道:“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这里的戒是警惕、戒备之意。吴起把“戒”作为“安国定邦之道”,并推其为首,是很有道理的。《吴子》还在《论将》五条中着重强调“备”和“戒”两条:“备者,出门如见敌”,要求部队经常有敌情观念;“戒者,虽克始战”,即使在克敌制胜后的时间里,也应和开始打仗那样,不可以骄傲轻敌,更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春秋吴越争雄时,在吴强越弱的形势下,越国谋臣文种,向越王勾践献了“内补外泄”之《九大计谋》:一是尊天地、事鬼神,以专臣民信仰。二是向吴多献宝以骄吴王之心,消磨其志,贿以内奸,常向吴王美言于越。三是高价超购吴国米粮,使吴之民无余粟。四是献美女以迷吴王心志、耗其精气、破其智谋。五是贡良材巧匠造殿、器,损其财物。六是广选供吴王寻欢取乐之尤臣。七是不间断地在佞臣、谏臣间制造鸿沟,扩大其矛盾。八是富国强兵,备物筹资。九是操兵演武,待机攻吴。九条计谋中尽管有糟粕,但有这样两点是极为重要的。第一、九条计谋构成军事、政治、经济三合一的“整体对抗谋略”;第二、其中八、九两条最重要,即“强兵”和备战。越王勾践有卧薪尝胆誓复山河的决心,采纳了谋臣文种的计谋(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国家安全战略”),取得了“臣民信仰”,终于使弱小的越国灭亡了强大的吴国。
①  《司马法·仁本第一》。
     相反,我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因政治腐败,居安忘危,放松戒备而导致有边无防、丧权辱国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大清帝国任洋人宰割,蒋介石统治的旧中国,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等等,都可说明这个问题。历史的教训,不能再重复?用两千多万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怎能不爱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军人应为国家安全利益而深谋远虑。
     翻开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几能跤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无不重视国防教育。100 多年前,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萨多瓦和色当胜利的荣誉属于日尔曼的小学教师”。俾斯麦的这句话是指19世纪中叶,普鲁士在追求国家统一时,为了增强整个民族的自信心,从小学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责任感。以致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作战非常勇敢,终于取得了萨多瓦和色当这两次重大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德国。
     美国把国防事业当作“社会第一勤务”。每逢大的集会,军乐队必奏“星条旗永不落”的国歌;英国每年在11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日,都由皇室主持为阵亡将士举行悼念活动:法国在西海岸塑筑军人英武的雕像,他们遥指大海,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外敌入侵的危险,苏联一直在提倡“军事爱国主义”等。他们不单有较强的国防观念,而且舍得花钱搞国防建设。日本的中、小学课本中公开说明:日本国上狭小,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要亡国。日本儿童的脑海里从小打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的烙印。瑞典知道在下次战争中,它可能是遭到入侵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构筑一个“规模巨大的、相当秘密的地下世界”,把“陆、海、空军司令部、飞机库,修理厂、军火和燃料储备库,以及国内防务中心控制网、公共防空洞、工厂、医院、实验室、消防处和发电厂”等都“转入地下”。
     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重视建设有法律效应的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和国防政策。他们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国防制度;不论是领导人还是资本家,在国防法律、法规面前,总是规规矩矩,不敢“稍有怠慢”,或公开抵制。当然,那种基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反动民族主义的侵略政策,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但他们重视国防教育及国防建设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象瑞典这样的国家,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独立,这样重视国防,很能启发我们思考。
     我国人民是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曾出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他们从祖国安全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宏谋大略,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问题在于,这些年来国防意识淡化了,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放松了。
     在和平建设时期,怎样才能加强国防意识呢?
     首先,军事领导者在国防建设中应有紧迫感。否则斗智谋略怎能产生?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但绝不应消极等待,放松逐步的、有计划的加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前提,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
     再有,必须强化全体军民的国防观念。现在一些人认为,和平建设时期讲强化国防观念是“搞狼来了那一套”,更有甚者认为是冲击经济建设。这种观念是十分幼稚的。国防观念的核心就是国家安全利益观,即对维护国家尊严、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的高度责任感。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也是进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激发这种爱国之心,有赖于国防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包括系列教材)。
     还有一些人认为,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是巩固的,即使有战事,现动员也来得及。这也是片面的。强化国防观念,不是搞“盘马挽弓箭不发”的“情况刺激”,主要是建立军事谋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巨大精神支柱。安东·亨利·约米尼所著《战争艺术》一书认为:“作者并不主张一个国家应该一天到晚,都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仗,这种情形对于全体人类而言,实在是一种祸害,而且不可能长远如此。作者只是认为一个文明国家的政府,应该随时有应战的能力——它不可以在无准备状态之下为敌人所击败。要达到这个目的,则政府当局一定有远见,要有完善的军事制度和良好的军事政策。”
     战争结局的胜与败。固然有种种原因。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在平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爱国、尚武情感的训练。如果把战争仅仅看做是全国临战以后的事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一个英明的军事领导者,不仅善于在战争中进行妙算,更应在战前就有谋划制胜的法门。
     有了国防观念、懂得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道理,其功力是广泛的。部队干部、战士可以安心习武、爱军献身,在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中,敢于探索、改革,百折不挠;各行各业的人,可以在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建设中兼顾国防和后备力量的建设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搞好军民关系、增强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潜在力量,实现军事谋略所确立的目标。
三、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为国家利益而谋,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孙子》说,为将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是为国而谋,而不是为私而谋的古代表述。
     三国时期的谋略家诸葛亮,一生用来要求自己的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以此教育他的儿辈。“淡泊”是讲没有私欲,“宁静”是讲只有冷静思考,才能深谋远虑。
     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他的名言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明朗的戚继光说过,“天下之险,莫过战阵。”他献身于国家安全利益,英勇抗击倭寇的形象,传为历史佳话。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主义情操更使我们受到教育。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民的天职”,立志“改造中国和世界”。1915年,他对袁世凯承认日本二十一条的罪行,义愤填膺,奋笔疾书:“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周恩来青年时代怀着“为中华之崛起”的救国之心而奋发进取。1917年6 月他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前,写了一首咏志诗。诗云: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青年时代的刘怕承,怀着“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的爱国主义思想,毅然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后来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锻炼成为著名的军事谋略家。
     彭德怀1950年奉命率部出征,挂帅赴朝,他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他义无反顾,慷慨激昂地说:“美国打到鸭绿江边,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我们跟美国打,大不了美国打进中国来,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他在出征途中,心潮澎湃,即使扎营驻地,仍昼夜不能安睡,反复念叨着手泽东的话;别人着急,我们不能站在一边看??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是一番多么深这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思索。
     我党我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