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背诵,还要伴之以野蛮体罚教育。罗马小学已有节假日的规定,8天休假
一次,7月底至10月中放暑假。
罗马贵族家庭不愿把子女送入小学,便在家里雇佣家庭教师教育儿童。
一部分贵族家庭儿童入小学,也学习希腊人的办法,由教仆伴随儿童上学。
这是罗马共和后期初等教育情况。
中等教育 罗马共和后期,儿童在上完小学之后,12—16岁的少年要进
入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是比小学高一级的学校。这类学校也是由私人创办设立,收取
更高的学费。入学者多为奴隶主贵族子弟。文法学校教师地位比较高,被称
为文法学家或文学家,收入也丰厚。文法学校,最初多由希腊人主办,所以
这类学校亦称为希腊文法学校。
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在希腊人办的学校里主要学习希腊语和希腊文
学,教师多由希腊人承担,教学用希腊语授课,教材用希腊文编写。如此重
视希腊语言文字,原因是罗马征服希腊后,希腊文化迅速传入罗马。希腊语
成为罗马贵族的语言,这是贵族子弟应必备的。公元前100年在罗马出现了
第一所拉丁文法学校。随着罗马文学的成长,拉丁文法学校也迅速发展。于
是,在罗马共和后期便出现了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两种学校。儿童
可同时进这两种学校,学习希腊文或拉丁文。希腊文法学校要学习荷马史诗
和希腊其他作家的作品。拉丁文法学校要学习西塞罗等拉丁文学。此外,还
要学习地理、历史、自然科学以及伦理知识,这些学科内容比较肤浅简单。
拉丁文法学校不重视体育,甚至排斥否定体育,在这一点上与希腊教育完全
不同。文法学校的儿童,在进入高年级后加学一些修辞学和演说术,为升入
高等教育作准备。
文法学校教学方法是讲解和听写,儿童学习以背诵为主。学校管理制度
纪律严格,实行体罚,有暑假和神农节、智慧女神等节假日的规定。
高等教育 罗马共和后期,16—20岁的青年进修辞学校学习,接受高等
教育。这是比文法学校更高一级的学校。
随着罗马共和制的繁荣和发展,高等教育在实际上是演说家的教育。修
辞学校开办的目的则是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演说家和雄辩家,以适应罗马国
家政治的需要。青年在文法学校学习结束以后,准备参加和担任公职的贵族
子弟便进入修辞学校。罗马共和后期,自由民与奴隶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
贵族集团内部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这样从事政治活动就更加需要有演说的
才能和本领来争取群众,影响平民。当时社会风尚流行的观点认为,是否具
备演辩才能是衡量一个罗马人有无教养的重要标志,也是罗马青年在政治方
面取得地位的资本。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需要,贵族子弟多拥入修辞学校学
习。有的青年还要到雅典和其它东方文化中心去留学,学习更多更广博的知
识。
罗马的修辞学校,开始从学习年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多仿照希腊
修辞学校模式建设。教学科目有修辞学、辩证法、法律学、希腊语、数学、
天文学、音乐和伦理学。到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又出现了拉丁修辞学校。
修辞学校教师多来自希腊,以后由罗马人承担。这些教师或是希腊的修辞学
家、哲学家,或者是罗马人拉丁修辞学家。
罗马共和后期高等教育情况表明,至此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和培养目标
… Page 46…
就是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这是由这一时期的政治所制约的。
3。西塞罗及其教育思想
在罗马教育发展史上,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是三位著名的教育家。
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雄辩家教育的理论代表,昆体良著《演说术原理》进一
步系统地论述了演说家的教育,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
育的理论基础,他们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西方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比较
大的影响。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也
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他出身于富裕的骑士家庭,先后在修辞学家、法学家
和斯多葛派哲学家所办的学校学习,受到良好的教育。西塞罗青年时代参加
军事训练服过兵役。他曾到雅典的哲学学校游学,在希腊接受了修辞学方面
的训练,有机会向杰出的雄辩术教师请教,并且可以听到当时最出色演说家
的演说。西塞罗受完教育之后,便开始从事律师的工作,继而步入政界。他
以突出的雄辩才能和广博的知识,攀登到统治集团的上层领域。公元前 64
年,西塞罗在竞选中当选为执政官,公元前51年出任西里西亚总督,后因反
对“三头联盟”的执政官安东尼而为其部下所杀。西塞罗的政治演说和他的
作品,其特色用词优美而富有感染力,典丽的拉丁文体帮助了拉丁文学的发
展,影响了罗马以及后来的欧洲教育。《雄辩术》一书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
代表著作。
在哲学观点上,西塞罗是一位折衷主义者。他试图将柏拉图主义、斯多
葛学派和怀疑论折衷拼凑结合起来,并加以通俗化,借以宣扬“灵魂不死”
等观点。西塞罗认为,灵魂是永久活动的,而且是自动的,它永远没有完结,
既不会分散,也不会消灭。灵魂能记忆过去,推测未来。在此基础上,西塞
罗提出人有“天赋观念”,认为儿童的学习是唤起过去的记忆,很多知识在
生前就已具备了。西塞罗在政治上思想保守,维护贵族共和制,认为由执政
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三种权力相互牵制的罗马共和制是最合乎自然的理想
国家。当希腊化教育在共和后期涌入罗马之时,在罗马教育界当中,有的坚
决反对希腊文化教育;有的则绝对拜倒,主张全盘接受。但西塞罗采取折衷
①
调和的态度,他说:“我们要向罗马学习道德,向希腊学习文化。”由此可
见,西塞罗基本上接受外来的文化教育,但要求保存罗马民族的道德传统。
西塞罗以培养雄辩家作为教育的目的和罗马高等教育的理想,他在《雄
辩术》和其他对话录中,对于这种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作了很好的描述,
同时,也阐明了雄辩术训练的必要性。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
雄辩家。当时雄辩家的概念和内容含义比较广泛,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律家
等也包括在内。所谓雄辩家是一个具有广泛教养的人,既有多方面的知识,
又擅长雄辩演说才能。在西塞罗看来,只有好的雄辩家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
活动家,而好的雄辩家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一个名符其实的雄辩家,必须
能够就眼前任何问题,任何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的问题,进行演说,以规
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审慎地进行演说。这是西塞
罗对雄辩家的最本质的特点的描述,也是他给雄辩家所下的基本定义。
① 转引自曹孚等编《外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第83 页。
… Page 47…
西塞罗为了达到培养雄辩家的教育目的,对于雄辩家必须具备的条件和
受教育的内容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西塞罗认为,作为一个雄辩家应该是:(1)
要有广博的知识。为使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教育的课程有:雄辩术、文
学、修辞学、历史、哲学和法学等。前面几种学科必须向希腊人学习,而法
学是罗马人自己的学问。这些学科的学习都要围绕培养雄辩家的总目的来进
行。比如,学哲学是因为在演说、辩论时常常会接触到哲学命题;学历史是
为了提供史实先例以加强论据;学文学是为了使言词优美、动听,打动人心。
(2)应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在言语修养上,雄辩家应表达正确、通
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3)应具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
演说是由身体、手势、眼神以及声音的调节及变化加以控制,它们对于演说
本身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上述可见,西塞罗提出培养一个名符其实的
雄辩家的要求是很高的,而雄辩的艺术则是更为崇高的事情,它是由远比人
们想象的更多得多的各种科学和学问结合而成的。
在教学方法上,西塞罗指出:练习是雄辩术教育中将知识化为演说效果
的主要方法,在培养雄辩家的教育过程中,它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最常用
的练习是模拟演说。为了掌握辩论和演讲,可选用法庭的案件作为练习的题
材,然后尽可能地逼真地发表演说。西塞罗还认为,掌握雄辩术最主要的练
习还要写作,用写作来磨炼演说,使人得到敏锐的判断力和机智的表达能力。
西塞罗在演说上独具风格特色,这是与他根据一定的规则写成的演说细心加
工分不开。他的每一篇演说都照例分成下列各个部分:引言、事件的叙述、
下面的主要部分的大要、证明——演说的主要部分、主要部分的摘要和最后
的结语。西塞罗演说涉及面极广,演说时轻快热情,拥有大量的词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