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抉择我无自性有四扼要:(一)明应断之扼要,(二)明能遍之扼要,(三)远离一体之扼要,(四)离异体之扼要。此四如车之四轮,缺一不可。《广论》於此,则引入中论七相门,依理观察我有无自性。《略论》则专说一异,然推广亦摄七相法门。
  (一)明应断(应破)之扼要。於未依一异观察之先,须如前所说,认识染污无明。次认识染污无明所执之情状。於此尤须认识俱生萨迦耶见及其执我之情状,方具了知应断之扼要。
  (二)明能遍之扼要。一切法不外有待无待二种。无待谓一,有待谓异。後二即由此生(谓三四两扼要)。抉择我无自性,专就一异法门,为初业有情易了易持易修故。如依缘起法门抉择我无自性,亦有三扼要:一、明应断分之扼要,二、明能遍分之扼要,三、依因相决定缘起扼要。又有依七相法门抉择,有九扼要,即应断应遍加七相各一。其依缘起法门抉择者,惟依缘起一种因相(理由)而观察。例如观补特伽罗实有,则就生灭观察知其不合理,故知补特伽罗非自性实有。若用一门双因相抉择,补特伽罗果实有,必不出一异两种之外。若一若异皆不合理,故知补特伽罗非是一又非是异,即能通达补特伽罗非自性实有。前举四要中初要,在认识其所应断。如内心执补特伽罗实有自性成就,此中如何执著显现之情状,即应断分。因此自性实有,以一异理智得其形状,如龟毛兔角,故立为应断分。而於无自性,立为应证分。以供内心修习无自性之决定。例如远望兔耳谓为两角,此为倒见,非是决定。俱生我执认为我有自性自相,亦是倒执亦非是决定。但此处之所谓决定,乃谓於执著自性成就之情状与理趣而决定,非谓於应断分之自性成就而得决定也。次要乃承初要而生,先须於自性明白了知,先认识应断之我。此我如有自性,则与蕴不属於一必属於异。如不是一又不是异,则定无自性。得此轮廓,再从「一」方观察,如一,应当如何如何,即为离一之决定。复从「异」方观察,如异,应当如何如何,又得离异之决定。经此两方观察之後,皆不得自性,则可决定自性是无矣。又所谓遍者,亦有多种,如随顺遍、相违遍等。例如云瓶与柱,决其为异(体各异),则遮其为一。如单云瓶,决其为一,则遮其为异。此为一与异之正相违。其随顺相违者,例如人与天虽相违,而非人非天者尚多,如畜生等。凡属有法,皆正相违。不属於一,必属於异,绝无非一非异之第三类,故云正相违。以故无自性一异两方俱非之理(意谓自性若有者,不能既非与蕴为一、又非与蕴为异。)由此可获决定也。第三、要於补特伽罗与蕴是一体而为自性成就,见其过失,不能成立。第四、要於彼等是异体见其过失,亦不能成立。如是四扼要全具,乃获得通达补特伽罗无我之真实清净见。例如捕盗於室,室仅二门,此门无盗,定在彼门。若二门皆无,则盗之无可决定矣!
  又如言天授,即知於一中有或非一中有。若二中皆无有,则知无此人。而天授实於一中有,於非一中无有,故知天授乃一人。仅於一中有天授,而非一中则无天授也。天授显一之理者,余皆非天授,乃至天授之蕴亦非天故。显天授仅仅为一,因为此是天授,其他皆非天授故。是天授与非天授为正相反之相违。凡非天授皆属於异体。天授与非天授又交互为异体有,譬如北京与天授即为异体有。若言非异体有,则北京与天授应是一体而有。若言北京与天授非一非异,则无此北京矣。由此类推,如问天授有无?答言有者,应问天授与其所依之蕴为一体有?抑异体有?若言一体中有,则应说天授即蕴(意谓我即是蕴、蕴即是我。持此说者是大错。)有多过失。若言异体中有,应说天授离蕴而有。亦有多过失。若言一异体中皆无天授,而谓天授实有,则即蕴既无、离蕴亦无。天授是蕴既非、离蕴亦非。若言是蕴,则非非蕴。若言非蕴,则非是蕴。若非非蕴,应即是蕴。若非是蕴,应言非蕴。二者必居其一。二者俱非,即知无天授矣。如虚空中花。与蕴一体中既无、异体中亦无,以离蕴现量不可得故。又如北京与蕴(吾人自身之蕴)乃异体中有,故知北京是有。以其本有现量可得故。由是补特伽罗与蕴若一异体中俱无,则知如虚空花,乃毕竟无。若补特伽罗自性实有,应与蕴於一体或异体二者中随一而有,若二中俱无,则自性成就即毕竟无。萨迦耶见执自性成就实有,应善观察其如何而有,彼必不出一异二中之一而有,别无第三聚之俱非。以上说第二扼要,明能遍。
  至三四扼要,先从第三扼要与蕴一体之中观察自性之有无。此如前举捕盗喻,室仅有东西二门,兹先从东门寻觅究竟有无。如即蕴是我者,依佛护《论释》有三种过:(一)我无义,(二)我应成多,(三)我应有生灭。云何许我无义过。若蕴与我体一而自性成就,则彼二即成毫不可判别之一。此中一,与一体,微有差别,须善了知。例如人之体相为能言知义,此能言知义与人为一体,然非是一。又如水之性相为润为流,此润与流皆依水而有,因而与水为一体,然非是一。又如汉人呼瓶,藏人呼笨巴,瓶与笨巴同为一物。以音不同,汉人心中不了知笨巴,藏人不了知瓶。彼二虽是一体而非是一。由音之异,而心之了别亦异。我与蕴亦如是。我依蕴而有,我与蕴是一体而非是一。於此等处须善判别,不可认为一体即一、一即一体。凡有法,不住一中有,即在异中有。我如实有者,不与蕴异,即与蕴一。如一,则成不可判别之一。既成不可判别之一,则成立我为取蕴舍蕴者(取舍蕴之义详下文。)即成无义矣。再申言之,我与蕴若成真实不可判别之一,则言说念知皆不能差别其熟为我、熟为蕴。以胜义观察,凡一体性者,则任何种心皆不能见其为异,但见其为一。彼之理由,在虚假俗谛方面,所见情状(谓理与事实)不合,不为相违,不与非一相违。若在真实方面成就彼二(谓见理与事理),则成相违。倘与蕴是自性成就之一,则彼二即成毫无可判别之一。而吾人心中又只能显见为一体,不能显现其为异。若吾人所见为异,而彼真实是一,则是见理与事理不合。见理与事理不合,则我与蕴之自性,即成为假体,亦即我与蕴非自性成就。何以故?一心不能同时见彼为一,而又见彼二为异故。由是之故,起念起知起言说,皆不能见其为毫无判别之我即是蕴、蕴即是我。彼执我者,谓此我舍前生之蕴而取後生之蕴,我乃能取蕴舍蕴之作者(此一切有部如是计。)如言月与玉兔,名言异而体实一。如是,则所计之能取所取为一。能取所取既一,则所许为无义。《中论》云:「若除取蕴外,其我定非有。(自续以下皆许取蕴即我)计取我为有,汝我则无义。」
  云何我应成多过?如车有多支分,车支分若各自为一,则一车应如其支分而成多车。然一车实非多车,故知车与支分非为一体。若一车仅一,而无其余可言,则多支分如轮轴等,亦应为一而不可分辨。我与蕴为一,则蕴五,我应成五。如我是一,则蕴成亦成一。如《入中论》云:「若蕴即我故,蕴多我应多。」
  云何我应有生灭过?《中论》云:「若蕴即是我,(此我字,指俱生我执之我,非指世俗名言之我。)我应有生灭。」我如与蕴自性成就为一体,蕴有生灭,我亦应随同生灭。有部中之众多部许如是。彼虽未明言蕴即是我,而许我与蕴自性成就为一体,实无异承许蕴即是我。以彼等於离蕴外寻求我不可得,遂默许蕴即是我。果如是,则蕴刹那生灭,我亦应刹那生灭,以一体故。若蕴生时自性之我不生、蕴灭时自性之我不灭,则显然为异而非一矣。许我与蕴成为一体,此一体即应是我蕴之真实事理(列粗)而见理(朗粗)亦应与之相同。吾人心中应只见其为一而不能见其为异。凡实有成就法,若是一,则非异。若是异则非一。依世俗名言,则一与异不相违。如瓶与无常,亦一亦异。若是实有法,则一异同时,便有相违过失。如自性成就之我,而如蕴刹那生灭者,则其自性亦刹那生灭。如是,复有三过:(一)《入中论》云:「诸法(谓补特伽罗)若由自相别,(心是一相续,若前後自性各别,则不应一贯相续。)是一相续不应理。」後生依前生而来,故前後生相关。能忆宿命者,即表今生与前生相关。若过去有自性成就(不依他,不相关,自能实有成就。)之前生,现在有实有成就之今生,则今生与前生各不相关,则非是一相续,应不能忆宿命。今日昨日,亦复如是。今日之先生与昨日之先生名言虽异,然其内心是一相续,故能忆及昨日所行所为。若谓今日之先生自性成就、自能独立,不依於昨日之先生,彼之相续不成一贯而各别,则应不能忆及昨日行为,如一康定人不能忆及一泸定人昨日行为,以非一相续故。佛有从弟名天授,如佛说,尔时我为我乳大王」,天授即不能作是念,相续各别故。自宗虽许刹那生灭,然以前後是一相续不违,故许能忆宿命,以许唯分别安立故。若此生之我自主自在而能成就,则与前生之我渺不相关。如是,将时分缩短,今年之我与去年之我亦无关,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亦无关,今日之我应不能忆昨日之我所行所为。又若许前生之我与前生之蕴是一者,则前生之蕴坏灭时,前生之我亦应坏灭,其流即断。如是,则今生之我乃新生成立,虽前生已取之无量生趣,此生亦概不能忆及,以互不相关故。似此即显然有不能忆夙命之过。顾颇有未达此义者,见经中佛说我昔为某某,便以为成佛时之补特伽罗与往昔之补特伽罗是一,不知佛为遮破,说彼二非一相续,而显示一相续。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