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使这一由印度士兵发起的抗英斗争发展成为印度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大
起义。
②德里、勒克瑙和詹西的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以后,英国殖民者
丧魂落魄,立即调兵遣将,向起义军进行反扑。1857年6月,英军围攻起义
中心德里。据守德里的4万起义军英勇善战,不断奇袭敌军,英军损伤严重。
英军围住德里3个月内不敢攻城。但是,起义军缺乏统一领导,没有乘胜突
围。追歼敌军,贵族军官统领的军队,不服从出身微寒的总司令巴赫德·罕
的调遣;一部分贵族、地主和买办商人投机倒把,抬高物价,制造混乱,通
敌叛国,甚至炸毁起义军的军火库。这一切,使起义力量遭受很大的损失。9
月,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发动猛烈攻势,用重炮轰破德里城。起义者进行巷
战,利用楼房和街道掩护,狠狠打击敌人,打死敌军5千余人,击毙英军两
个司令官。9月20日,英军占领了德里城。他们在德里大肆抢劫、烧杀、掳
掠,犯下滔天罪行。医院伤员被杀死;不少老百姓被割下一块块肌肉,然后
… Page 47…
搁在火上活活烧死;许多水井填满了害怕英军污辱而自杀的妇女的尸体。英
军的暴行惨绝人寰!巴哈杜尔·沙赫二世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向英投降。
起义军撤退到恒河与朱木拿河之间的大平原,展开游击战。
德里失陷后,起义的中心转移到印度北部敖德公国的首府勒克瑙。早在
1857年5月底,敖德的士兵、市民和农民举行了反英起义,把英军打得落花
流水,溃不成军。敖德的行政长官兼司令官蒙哥马利·亨利·劳伦斯率领残
兵败将龟缩在勒克瑙总督府,被起义军层层围困住。6月,起义军不仅控制
了勒克瑙,而且控制敖德全境,不断向总督府进攻。7月,歼灭了几百英军,
把劳伦斯击毙。英军曾多次进攻勒克瑙,均被起义军打败。1858年2—3月,
英国殖民者集中七八万兵力,180门大炮围攻勒克瑙。起义者以少抗多,英
勇奋战20多天后撤退。3月19日,英军占领勒克瑙,实行极其野蛮的“抢
光”、“杀光”政策,洗劫两星期之久,勒克瑙所受损失达600万英镑。
勒克瑙失陷后,敖德的许多地区仍继续战斗,在阿拉哈巴德境内一个小
土邦首领宫瓦尔·辛哈,年逾八十,于1858年3月18日收编了一些从勒克
瑙退出的起义队伍,时而集中兵力会战,时而化整为零突围,出没无定,到
处打击敌人,把英军打得晕头转向。在一次渡恒河作战时,他的右臂中弹,
恐毒性蔓延全身,遂拔刀砍掉右臂,扔进河中,强渡恒河,继续指挥战斗。4
月2日,重新夺回小土邦,重创英军,4月26日,辛哈臂伤发作而死。
英军占领勒克瑙后,开始进攻印度中部的起义中心詹西。早在1857年6
月,詹西士兵和人民起义摧毁了殖民政权。在民族大起义的浪潮中,与英国
有矛盾的詹西女王拉克什米·巴伊也参加了起义,并掌握了詹西地区的起义
领导权。巴伊的丈夫詹西王死后无嗣,只有一个收养的儿子,英国殖民当局
不承认他这个养子有权继承王位,引起了巴伊的愤恨,因此她积极参加反英
起义。她领导詹西人民赶走英国殖民势力,使詹西维持独立达11个月之久。
1958年3月,英军进攻詹西之前,女王就在詹西周围实行坚壁清野政策,以
迎击敌人,并亲自修筑工事。3月24日,敌军围攻詹西,23岁的女王率领全
城军民奋勇抗击。3月29日,敌人的炮弹把城墙轰塌了一段,11名妇女身裹
毛毡,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抢修;工匠们也日夜赶造武器弹药。起义军架着大
炮向敌人射击。4月3日,英军突入城内,詹西人民进行巷战、白刃战,杀
死不少敌人。500名坚守高地的壮士,誓与詹西共存亡,流尽最后一滴血。4
月5日,詹西陷落。女王巴伊手持武器,身穿男装,带领一支队伍突围,连
夜赶路100英里,与领导游击队伍的唐提亚·托比会师,继续坚持抗战。在
6月18日一次战役中,女王的头、臂、眼、胸被敌人砍得鲜血直淌,她已神
智不清时,仍在马上用佩刀把一个英军骑兵杀下马,最后女王巴伊英勇牺牲。
③后期的游击战争。詹西失守后,印度民族大起义由城市保卫战转为游
击战。1858年,约有15至20万人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其中以平民出身的
将军唐提亚·托比领导的起义队伍战斗得最出色。他率领的部队转战在恒河
流域一带,支援过德里、勒克瑙和詹西等城市的保卫战,多次袭击英军据点。
詹西失陷后,托比转战中印度,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到处袭击英军,烧毁
军火库,夺取大炮,往往接连几个星期每天转移几十公里,使英军疲于奔命。
他的部队,时而分散,时而集中,时而占领城市,时而放弃城市,选择有利
时机打击敌人。英军四面八方包围他的部队,但他们总是不可捉摸地突出重
围。
英国政府一面加强军事力量,疯狂镇压印度起义军,一面颁布英国女王
… Page 48…
诏书,收买封建主为其效劳。1859年4月7日,印度民族英雄、起义军领袖
唐提亚·托比被叛徒出卖,献给英军。4月18日,托比泰然自若、毫无惧色
地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其他一些游击队伍仍然坚持斗争,直到1859年底
起义最后失败为止。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
削弱了英国的侵略扩张势力,有力地推动了印度和整个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
发展。
2。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战争
非洲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最早的地区。1415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摩
洛哥建立了第一,殖民据点。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殖民者
也相继入侵,纷纷在西非、中非、南非和东非沿岸建立殖民地,用抢劫和不
等价交换手段,掠夺非洲财富,从事血腥的奴隶贩卖,使非洲一度成为殖民
者的“黄金海岸”、“奴隶海岸”和“谷物海岸”。到19世纪中叶,欧美殖
民者凭借武力,将非洲1。8%的领土变成了殖民地。热爱自由和独立的非洲
人民,自殖民者的铁蹄踏上非洲土地的那一天起,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英
勇斗争。从沙漠到丛林,从海滨到内陆,他们凭借弓箭刀矛等原始武器,到
处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早在15世纪末,刚果人民胜利地驱逐了最先侵入刚
果河流域的葡萄牙殖民者。1512年,葡萄牙驻印度总督阿尔梅达侵占开普,
霍屯督人起而自卫,把他连同75名卫士全部歼灭,使欧洲殖民者侵占南非的
时间推迟了140年。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在非洲如火如荼,越烧越旺。到 19
世纪中期,非洲已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1)北非人民反殖战争
北部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马格里布国家,在西方殖民
者向非洲扩张时,首当其冲受到侵犯。从15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的魔爪
就开始伸向这里,以后英、法、美等国也接踵而至。北非人民不断奋起反抗,
打击殖民者的入侵。在 19世纪,反殖民主义斗争最为激烈的是阿尔及利亚和
摩洛哥。
①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法国殖民主义者对富饶的阿尔及利亚早已垂涎
三尺,拿破仑曾亲拟了入侵阿尔及利亚的军事计划,但未及实现就垮台了。
法国王朝复辟以后,重新拣起拿破仑的衣钵,发动了侵略阿尔及利亚的战争。
1827年4月,法国以阿尔及利亚国王“侮辱”法国总领事为借口,下令封锁
阿尔及利亚海岸。1830年6月,法国布尔蒙将军统率3。8万名步兵和4000
骑兵在阿尔及利亚登陆。7月4日,法军占领阿尔及尔城。法军侵入阿尔及
利亚之后,疯狂屠杀人民,随意奸淫妇女,掠夺财富,引起了阿尔及利亚人
民的愤怒和反抗。在阿尔及利亚,西起特累姆森,东至君士坦丁,抗法斗争
的怒火到处燃烧。斗争最激烈的西部地区,广大农民、牧民以及部分小封建
主,在年轻的民族首领阿布杜拉·喀德领导下,同法国入侵者展开了英勇的
战斗。
阿布杜拉·喀德出身于古老的阿拉伯家族,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和勇敢
的军人。1832年—1834年间,他运用游击战术多次挫败在兵力、装备方面处
于优势的法军,迫使法军于1834年签订在西部停火的条约,并承认喀德在西
部的统治权。喀德建立了以马斯卡腊为中心的“艾米尔国”,在辖区内限制
… Page 49…
封建主的剥削,建立正规军,创设军需工厂,修筑防御工事,以抵御法国侵
略者。
1835年,法军在拼凑力量之后,撕毁条约,重新挑起战争。喀德率军再
次打败法军。法军被迫又于1837年与喀德签订和约,承认除阿尔及利亚东部
外,其余归喀德统治。但这是侵略者的缓兵之计,当法军击败东部阿赫默德
领导的抗法斗争后,便在1839年撕毁和约,向喀德进攻。喀德率领部队重创
法军,消灭4万余人。当时法军拥有兵力超过10万,而喀德只有3万人左右,
由于力量悬殊,喀德逐渐失利。1841年,喀德都城马斯卡腊失陷。1844年,
喀德退往摩洛哥。1845年,西部掀起新的抗法起义,喀德又被推为领袖。他
兵力虽薄,但仍坚持奋战,多次打败侵略者。1847年,喀德在一次进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