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喀德退往摩洛哥。1845年,西部掀起新的抗法起义,喀德又被推为领袖。他
兵力虽薄,但仍坚持奋战,多次打败侵略者。1847年,喀德在一次进攻战斗
中不幸被法军俘虏,西部抗法斗争遂出现暂时的低潮,但斗争的烽火并未扑
灭。从1849年—1864年,阿尔及利亚又先后爆发了查阿克绿洲、卡比利亚
山区、拉古亚特绿洲、贝尼—斯南桑部落、乌勒得—西迪—赛依赫部落等抗
法起义,其中卡比利亚起义坚持斗争达7年之久。到1870年,阿尔及利亚抗
法斗争又出现了新的高潮。
②摩洛哥反法、西战争。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入侵阿尔及利亚的同时,把
魔爪也伸向了摩洛哥。1844年,当喀德败退到摩洛哥时,法军以追击喀德为
借口,首次窜犯摩洛哥,以炮舰击毁丹吉尔城。摩洛哥人民奋起反击,但统
治者摩洛哥苏丹却采取退让政策。在法国的压力下,摩洛哥同法国签订了《丹
吉尔条约》。该条约规定,摩洛哥政府放弃支持喀德的反法斗争,法军则撤
出摩洛哥。1847年,当喀德第二次兵败退入阿—摩边境时,摩洛哥苏丹竟派
兵阻拦喀德进入摩洛哥,使喀德陷入绝境而失败。
与摩洛哥苏丹幼稚的想法相反,法国殖民者在镇压了阿尔及利亚抗法斗
争后,便撕毁条约,背信弃义地再次入侵摩洛哥。1859年,法军开始袭扰阿、
摩边境,接着又把军舰开进摩洛哥领海,炮击得土安港。在摩洛哥人民的抗
击下,法国的侵略阴谋未能实现,摩洛哥暂时仍保持着独立,但法国仍未放
弃把摩洛哥变成殖民地的野心。
西班牙为了谋求在北非的利益,也不断向摩洛哥进行渗透和扩张。1859
年11月,西班牙殖民者奥当奈尔将军率领4万殖民军,大举进犯摩洛哥。摩
洛哥人民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入侵者。抵抗军民虽然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处于
劣势,但采用勇猛机智的游击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使侵略者处处遭到
打击。经几个月的激战,西班牙殖民军仍未能实现占领得土安和丹吉尔的图
谋。由于摩洛哥苏丹害怕人民抵抗运动,又慑于西班牙武力,于1860年同西
班牙签订了 《得土安条约》。条约规定摩洛哥放弃休达城周围地区的主权,
向西班牙赔款2000万皮阿斯特,并给西班牙以最惠国待遇。
(2)西非人民反殖战争
位于撤哈拉以南的西非是非洲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加纳、马
里、桑海、伊菲和贝宁等古国的文明。从15世纪开始,欧美殖民主义者就涉
足这里,进行血腥的奴隶贸易,以后又打着传教和“探险”的幌子进行殖民
掠夺。19世纪中叶,英、法、美等国为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大举入侵西非。
美国侵占了利比里亚,英国侵占塞拉利昂、加纳、尼日利亚,法国侵占塞内
加尔和马里。殖民者的侵略,遭到了西非人民的坚决抵抗。其中尤以加纳的
阿散蒂抗英战争和塞内加尔的图库列尔抗法战争最为著名。
… Page 50…
①阿散蒂抗英战争。阿散蒂是位于加纳中部的一个王国,居民主要是阿
肯族人。17世纪中叶以来,阿散蒂不断扩张,开始崛起。18世纪末统一了周
围许多阿肯族土邦,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王国。19世纪初,英国入侵西非,
占据了加纳沿海的海岸角、阿克拉等地,并辟为殖民据点。英国唯恐阿散蒂
在加纳建立统一国家,便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竭力煽动芳蒂土邦反对阿散
蒂王国。1805年至1806年,英国挑起了阿散蒂和芳蒂之间的战争,结果芳
蒂被打败。英国殖民军便以“保护”芳蒂为借口,向阿散蒂王国开战,于是
爆发了阿散蒂第一次抗英战争。阿散蒂王国的军队连连取胜,攻下了许多英
国殖民军的碉堡,迫使英国放弃了对阿散蒂统一的阻挠。1811年和1814年,
阿散蒂王国又同英国进行了两次战争,再次挫败英国。1820年,英国殖民总
督被迫与阿散蒂签订条约,承认芳蒂土邦归属阿散蒂,并向阿散蒂交纳在其
境内修筑碉堡的租金。
英国殖民者把出于无奈的谈判签约作为缓兵之计,暗地却准备发动新的
侵略战争。1822年,英国殖民总督悍然宣布废除协议,并把加纳沿海殖民地
堡垒归塞拉利昂总督麦卡锡管辖。麦卜锡一面修筑堡垒,加强殖民据点,一
面用威胁利诱手段强迫沿海各族酋长同英国结盟,拼凑兵力。1823年,英国
殖民军向阿散蒂发动攻击,遭到阿散蒂军队的顽强抵抗,英军惨败。1824年
11月,英军在恩沙曼被阿散蒂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麦卡锡受伤后毙命。
1826年,阿散蒂军在进攻中初次受挫。英军虽然获胜利,但付出了沉重代价。
1827年,双方通过谈判,再次签订协议,英国承认阿散蒂独立,阿散蒂放弃
对加纳沿海一些地区的控制。
此后,英国加紧收买沿海各族酋长,以分裂阿散蒂王国。同时,将侵略
势力扩大到离海岸60公里左右的内地,建立所谓“黄金海岸保护领地”,企
图巩固它在加纳沿海的殖民统治。1853年和1863年,英国又两次撕毁条约。
挑起同阿散蒂的战争,但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②图库列尔抗法战争。19世纪上半期,塞内加尔河流域分裂成许多封建
小王国。法国殖民者利用这些小王国之间的矛盾,进行挑拨和干预,把自己
的势力渗透到塞内加尔河流域。法国的这一侵略扩张阴谋,遭到了塞内加尔
的图库列尔王国的反抗。
图库列尔国王哈吉·奥马尔笃信伊斯兰教。他一生致力于塞内加尔河流
域各封建王国的统一事业,是当时非洲黑人的民族英雄之一。奥马尔利用伊
斯兰教一个进步教派的教义训练并团结了一批教徒,并从沿海取得武器,组
成一支强大的部队。1857年,奥马尔率领军队1。5万人宣布“圣战”,立志
要把法国侵略者从塞内加尔驱逐出去。奥马尔军进攻法国据点梅迪内堡,迫
使敌人龟缩堡内,在3个月围攻期间,法军伤亡惨重。后由于法国殖民军大
批增援部队赶到,方才解围。奥马尔率军主动撤退到西苏丹腹地。此后,几
年间,他向东扩张,建立了一个包括尼日尔河以东大片土地及塞内加尔与尼
日尔河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国家,阻挡法国继续向东侵略。1864年,奥马尔被
图库列尔王国叛乱贵族杀害,其子阿赫马杜继位,继续领导人民反抗法国侵
略者。
(3)南非人民反殖战争
欧洲殖民主义者从17世纪开始,就不断向南非(阿扎尼亚)扩张。1652
年,荷兰殖民者在开普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并将大批移民迁居南非。紧
… Page 51…
接着,法国、德国殖民者也相继侵入。从此,这些殖民者以及他们的后裔—
—布尔人便开始了对南非人民的殖民统治。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也大规模
入侵南非,争夺领土,奴役人民。南非人民同殖民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
19世纪,主要是科萨人和祖鲁人反对英、布殖民者的战争。
①科萨人的战争。科萨人是南非班图族的一支,生活在大菲希河流域。
科萨人反殖民侵略斗争,在南非人民反殖斗争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从1779
—1877年间,荷、英殖民者对科萨人进行了10次侵略战争,即所谓“卡弗
尔战争”,遇到科萨人的坚决抵抗。
1778年,布尔人从开普北上,以武力进攻科萨人,占领了他们居住的大
菲希河地区的土地和牧场。次年,科萨人坚决反击,发生了第一次卡弗尔战
争。1806年,英国侵占好望角,1815年,又从荷兰手中夺得开普殖民地,并
进行扩张。从此,英国殖民者成了南非人民的主要敌人。英国殖民当局派遣
军队把两万多科萨人赶过大菲希河,霸占他们的土地,建立碉堡,移来白人
开垦,激起了科萨人的极大愤恨。这时科萨人中间出现了一位叫马康达的“先
知”,他以神的名义号召科萨人行动起来,把白人殖民者赶下海去。科萨人
渡过大菲希河,向开普进军,1819年包围了殖民据点格雷厄姆斯敦,英殖民
当局陷入混乱。1834年,科萨人在酋长马可摩领导下,联合分散的部落进行
收复失地的斗争,一度进入开普殖民地。1833年,殖民军打败马可摩军,向
东北进占巴西河地区。1850—1853年科萨各部落联合起义,班图人其他各支
及霍屯督人甚至殖民军中的非洲人骑兵也参加了起义。英殖民当局调动了10
个营以上的兵力,镇压了这次起义,但科萨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反英斗
争坚持到19世纪70年代。
②祖鲁人的战争。祖鲁人是南非班图族的另一支,散居在纳塔尔北部地
区。19世纪初,在杰出的酋长恰卡领导下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大部落联盟。
面对布尔人向北扩张,蚕食班图人民土地的威胁,恰卡着手建军备战,征收
18岁以上的男子入伍,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改革传统的战术和武器,采用
牛皮盾牌和长矛,并配以短杆刺矛,进行白刃战;用有组织的密集队形代替
没有指挥的各自为战的战术。恰卡还设立皮革加工工场,向葡萄牙人买武器,
建立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1818—1828年10年间,恰卡在纳塔尔、德兰
土瓦、奥伦治一带建立了统治权,奠定了祖鲁人国家的基础。1828年9月,
恰卡被同父异母弟丁刚刺杀。丁刚夺取了哥哥的王位,同时也继承了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