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郑国鸿率领官兵顽强抵御,激战6昼夜,因援兵不至,先后阵亡。10月
中旬,英军又接连攻占镇海和宁波。浙江三城连失,迫使清政府从江苏、湖
北、江西、安徽、河南、甘肃、陕西、四川等省调兵遣将,组织反抗。道光
皇帝派协办大学士奕经到浙江应战。奕经同奕山一样腐败无能,对如何与英
军作战并无认真部署。1842年3月,清军集中1。2万官兵和义勇、水勇2万
余名,总计约4万人,自绍兴分兵三路向定海、镇海、宁波进发,企图一举
收复三城,结果因英军预有准备,加之兵力分散,大败而回,从此不敢再战。
浙东反攻,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斯役失败,
使道光皇帝战胜敌人的信心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从此便由主战转向求和。
清廷派盛京将军耆英和已经革职的两江总督伊里布到浙江向英军求和,英军
不予理睬。5月,英军攻占位于杭州湾之北的军事重镇乍浦。6月,从印度派
来增援的一万多英军陆续到达中国江浙沿海,英军便对吴淞炮台发起猛烈进
攻。江南提督、年近七十的老将陈化成率军苦战,全身8处受伤,血流如注,
仍坚持作战,力竭牺牲,7月,英军溯长江而上,攻占镇江。8月4日,英国
舰队开到南京城仪凤门外草鞋峡江面集结,扬言要炮轰南京城。清廷在英军
炮口的威胁下,终于完全屈服。8月29日,耆英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登上
英舰“皋华丽”号,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又于1843年10月签订了《虎门条约》。在
此情况下,美国、法国也趁火打劫,跟着向清政府索取特权,于是又相继签
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
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遭到严重损害,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鸦片战争成为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一个转折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清王朝充军到新疆,三年后被赦回,任陕西
巡抚、云贵总督等职。1850年,在去广西赴任途中病逝,终年66岁。直到
临终前,这位抗英民族英雄还在协助编录《平夷十六策》、《破逆志》等书,
以望为后人留下抵抗外国侵略的“百战百胜之长策”,表现了他的一片耿耿
爱国之心。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原以为能在中国开辟一个新的庞大
的市场,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工
业品的销售受到很大限制,它们的欲望并未完全实现。1856年3月,英、法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而此时,太平天国农民武装起义正席卷半个中
国,清政府忙于镇压起义军被搞得焦头烂额。于是,因经济迅速发展而急于
扩大市场的英国和法国,便同美、俄相勾结,乘机向中国发动了新的武装进
攻。这次战争因其目的在于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殖民特权,故称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从“修约”的要挟到“亚罗”号事件。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
年。随即,英国联合法国、美国,借口《望厦条约》中有12年可以修约的规
… Page 58…
定,多次向清政府提出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进行
全面修改的要求,实际上是要签订新的内容更加广泛的不平等条约,攫取更
多的在华特权。在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它们便决定诉诸武力,迫
使清王朝就范。
为了给发动侵华战争寻找借口,英国处心积虑地制造了一个“亚罗”号
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州水师官兵到停泊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的
“亚罗”号船上搜捕海盗和鸦片。该船本是一艘中国船,但为走私方便,曾
在香港买了一张为期一年的船籍执照,且这时执照已逾期失效。英国驻广州
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受英国“保护”,蓄意扩大事态,先是要求中国
方面道歉,继而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如不满足其要求,即攻打广州城。两广
总督叶名琛拒绝了英方的无理要求。1856年10月23日,英军突然闯入珠江,
炮击广州,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英法合谋组织侵华联军。为了扩大侵华战争,以巴麦尊为首相的英国
政府于1857年3月强行通过了增加军援和增援远东军的提案,并决定派前加
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统率一支海军开赴中国。同时,向法、美、俄
等国发出照会,约其联合出兵。法国与英国一拍即合,以天主教神甫马赖于
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因违法犯罪被处死一事为借口,决定派葛罗为全权
公使,统率一支侵略军,加入侵华战争。处于南北战争前夕的美国,因国内
局势不稳,未能出兵,但令其驻华公使列卫廉同英、法密切配合。刚刚在克
里未亚战场上与英、法兵戎相见的俄国,为迫使清王朝满足其对中国领土的
要求,此时也决定与英、法携手,派海军上将普提雅廷为驻华特使,与英、
法联合行动。1857年11月,额尔金、葛罗、列卫廉,普提雅廷会聚香港,
决定英、法发动军事进攻,4国在外交上行动一致。就这样,在共同的侵略
利益的旗帜下,英、法、美、俄结成了一条侵华联合战线。
③英法联军第一次北犯。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集中32艘舰
艇的100余门大炮,同时轰击广州,持续达27小时之久。广州军民奋起还击,
同联军血战。29日,联军占领广州。1858年1月,叶名琛为联军俘获,押往
印度加尔各答,次年4月9日绝食而死。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额尔金、葛罗看到清政府未能就范,决定率联
合舰队北上,把战火引向北中国沿海。1858年4月,英、法舰队沿南海、东
海、黄海进入渤海,到达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率兵船随同北上。4月20
日,4国公使在白河口外会齐,随即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派全权代表大臣
在北京或天津谈判。英、法公使竟限令在6天内作出明确答复,否则便要采
取军事行动。聚集在大沽口外的英、法军舰在做好攻击准备后,即于5月10
日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炮台守军与联军艰苦鏖战,使联军付出了重大代价,
仅英军就死伤近90人。由于孤军作战,两岸炮台相继陷落。26日,联军炮
艇沿白河而上,直逼天津城下。咸丰皇帝无奈,只得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
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到天津议和,全部接受了4国的要求,分别于6月13、
18、26、27日,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
之后,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④英、法联军第二次北犯。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在加强天津沿海
防务的同时,希望利用在沪与英、法谈判修改税则之机,对条约内容作某些
修改。英、法政府却认为:“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同意”,想利
用在北京换约之机,武装进京,以武力向中国勒索更多的权益。1859年6月,
… Page 59…
英新任驻华公使,额尔金之弟普鲁斯,在上海同法、美公使就此进行了密谋。
于是,英、法联军开始第二次北犯。
1859年6月17日,侵华英军海军司令贺布率领联军舰队抵达大沽口外。
英、法公使强行要求从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清政府只同意从北塘登岸,
由天津进京。于是,联军决定以武力在大沽打开进京通道。这时,在科尔沁
亲王僧格林沁的督率下,大沽口的防御已大大增加,炮台增至6座,新安大
炮60门,驻兵4000余人;另在距天津30余里的双港新筑炮台13座,安炮
81门,并在大沽附近的新城、新河、草头沽等处驻军2000名,以便随时增
援。25日,联军炮艇13艘驶入海口,先是拆除障碍物,继以密集炮火轰击
大沽南北各炮台。在僧格林沁指挥下,守军以既准又狠的炮火向联军战舰猛
烈还击。联军旗舰舰长被击毙,舰队司令贺布也受伤,“茶隼号”和“庇护
号”被击沉,其余参战舰艇均被击伤。当天下午,联军1500多人强行登陆,
守军凭借事先挖好的工事,火炮、抬枪、鸟枪齐发,打得联军死伤狼籍,指
挥官勒蒙也身负重伤,最后只得狼狈退却。这次大沽战斗,英军亡89人,伤
345人;法军参战60人,死伤14人,骄横的联军第一次受到重创。7月间,
英、法公使终于带着被打败的联军,灰溜溜地南逃了。
⑤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联军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朝野震动,英、
法政府决计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春,两国陆续从国内和各
殖民地调遣了2。5万陆海军部队,由英国陆军中将格兰特、法国陆军中将托
班率领,分乘206艘舰船,第三次北犯。
1860年4月,联军占领舟山,随即又占领大连、烟台,封锁了渤海湾。
清廷只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英、法增兵前来报复未认真加强防务。8月
初,联军乘虚在北塘口登陆,继而攻占北塘镇、新河、军粮城、塘沽。21日,
联军集中炮火。轰击大沽北岸炮台,守军大部牺牲。北岸炮台失守后,清政
府下令撤走天津的全部军队,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