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碍不着宰相的事,凭什么受他编排!”

  在赵恒的记忆中,阎承翰从来都是柔声细气,今天发这么一篇牢骚,想必是李沆说了难听的话,问道:“他都说了些什么?”

  “说了一大箩筐呢,总之是个千不该万不该!”阎承翰气还没消,把李沆的话原原本本重复了一遍,末后又道:“光说也就罢了,他居然把陛下的亲笔御书扯成了纸条!微臣还是不明白:陛下身为大宋天子,为什么不宣他进殿出示圣谕,偏偏要写张纸去问他?莫非他的排场比陛下还大不成?”

 
 
 
  赵恒无奈地摆摆手说:“你懂得什么?这老头儿认准了的理儿,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一直到他满意才肯罢休,否则就不停地在朝堂上启奏啊,廷争啊,朕有点儿怕他,才不得不这么做。就算他撕了朕的手笔,总算没当着面儿给朕难看,就算不错了!”

  “唉!真是!”阎承翰叹道。

  停了片刻,赵恒又问:“那寇准当参政的事,李老头儿怎么说?”

  阎承翰把那片黄纸掏出来呈给赵恒,答道:“李沆阴阳怪气地看完,像个闷葫芦一样把纸还给了微臣。微臣向他讨个话儿,他却说已经说完了,真是莫名其妙!”

  “朕明白了,这是让朕收回这份心。”

  “陛下,李沆这也不赞成那也不赞成,微臣以为他有不臣之心。”阎承翰气愤地说,又突然想起一件事,接着奏道:“微臣看寇准也不一定是个尽忠的,李沆辱骂刘贵人的时候,他可是帮李沆的腔儿呢!”

  赵恒没有气恼,只闷闷地自语道:

  “真不知道刘采苹有什么不是,为什么从先皇帝时就要把她赶出家门?老宰相吕端也对她不以为然,朕觉得她很无辜啊!”

  “陛下!”阎承翰凑近赵恒耳边献策道:“微臣以为这件事非要得到大臣的认可,还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陛下还有一位宰相呢,怎么忘了?”

  “你是说吕蒙正?”

  “对呀!”阎承翰有些眉飞色舞。“吕蒙正病了这么久,陛下如果亲幸其第看望抚问,就凭这点儿浩荡皇恩,他也会点头应允。那时候陛下不就有话说了?老宰相都发话了,谁再反对,找吕丞相说去!”

  赵恒感到这是个好主意,眼睛也有神了,考虑片刻,问阎承翰:

  “你把将作监刚造的那辆华车给刘采苹送去了吗?”

  “还没有。”阎承翰应声答道。“怎么,那辆车不给刘娘娘了?”

  “对,朕要用这辆华车替刘采苹换个贵妃。刘采苹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你快去准备准备,正好今日无朝,朕要亲幸吕丞相府第视疾!”赵恒拿定了主意。

  不消多久,一应礼品都已备好。赵恒来到吕蒙正府第时,吕蒙正已率家人子弟在门口跪迎了。赵恒下了车,见吕蒙正跪在地上,连忙迎上前去,说道:

  “爱卿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你是病人,怎么受得了啊!”

  吕蒙正支撑着站起身来,口称“多谢陛下”,躬着微驼的身子陪赵恒进到府中。赵恒坐定,见吕蒙正还站在那里,又招呼道:

  “快坐呀!”

  “谢陛下!”吕蒙正撑着案子坐了下来。

  赵恒注视着十分憔悴的吕蒙正,有些抱歉地说道:

  “朕一向操劳太多,没顾上来看望老丞相,不知丞相近日病情是否好转?”

  “托陛下的洪福,老臣的病虽然未见大好,但也没有恶化。请陛下安心理政,不必把老臣放在心上。”

  “丞相说哪里话!你是我大宋的擎天柱,朕能对你不闻不问?那样的话别说满朝大臣会说朕不以大臣为意,就是先皇帝在天之灵,也会责怪于朕的!”赵恒说得十分恳切。停了停,对阎承翰说:“给丞相的礼物呢?还不快让丞相过目!”

  “遵旨!”阎承翰走到厅门朝外一招手,随行禁侍们很快将那辆精美的车子拉到厅前。赵恒朝车子一指,对吕蒙正说:

  “丞相患的是慢症,不要总闷在家里,朕给你带来一辆车,想让你多出去散散心,什么固子林啊,金明池啊,禹王台啊,都可以去转转,心情一好,病情也会减轻。”

  吕蒙正抬眼看了看车子,连忙辞谢:“陛下这么贵重的礼物,老臣实在承受不起,还望陛下将车带回宫中,这样老臣心里会安稳些。”略停片刻,又问赵恒:“臣前些日子所上的奏书,不知陛下是否圣览?”

  赵恒被问得有些茫然,问阎承翰道:

  “丞相上的奏疏为什么没拿给朕看?”

  “陛下看过了!”阎承翰赔笑说道。“是李沆李丞相拿给陛下看的,就是吕丞相恳请辞相归乡的那一封。”

  “噢,吕爱卿是说那封奏疏?朕眼下就有事要征询你的意见,日后还有更多的事要你替朕操办,怎么能把你放回洛阳去?”赵恒没有同意吕蒙正的请求。

  “不知陛下要问老臣何事?”

  赵恒呷了口茶,缓缓说道:“眼下像你这样的老臣越来越少,朕心里不安啊!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所以朕想问吕爱卿,你以为寇准担任参知政事如何?还有陈尧叟,朕想把他安排在枢密院里,爱卿以为妥还是不妥?”

  吕蒙正答道:“人臣辅佐,还是陛下自作主张为妥,臣不敢说。”

  赵恒愣了一下,因为“臣不敢说”的话外音就是不同意。他没想到吕蒙正刚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软钉子,看来他的心思和李沆差不多。难道这样的大臣就是太祖、太宗称道的“直臣”?他没气没恼,又问了一句:“有几个颇有人望的后进之辈,不知吕爱卿以为可不可以大用?”

  “请陛下宣示其人。”

  “比如丁谓、王钦若、张耆。”

  吕蒙正考虑片刻,答道:“这几个人,老臣倒是常听人提起,只是毁誉参半,故而老臣以为当再培植,以备日后之用。”

 
 
 
  赵恒感到这一回吕蒙正给自己的不是颗软钉子,倒像块麦芽糖,又甜又黏,把自己的嘴巴都粘住了。还没等他再问,吕蒙正又开口了:

  “陛下还要问后宫刘妃晋封贵妃的事儿吧?”

  “你怎么知道?”赵恒惊奇地瞪着吕蒙正。

  “陛下驾临之前不久,有人到老臣府上来过,让老臣务必为刘妃说几句好话。”

  “谁?”

  “老臣不认得,来人也不想说。”吕蒙正如实答道。

  赵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未及多想,接着问道:

  “吕爱卿想替刘妃说好话吗?”

  吕蒙正颤抖着站起来,一头跪在赵恒面前,奏道:

  “老臣已很久没有处理朝政,所以不想再多说什么,尤其是后宫之事,本与外朝无关。如果老臣猜得不错,陛下已经问过李沆,而且李沆不赞成陛下的想法,陛下才来征询老臣的意见。陛下明知李沆持异议,还来询问老臣,实在让老臣为难了。如果陛下真的爱怜老臣,恳请陛下将老臣这把即朽之骨掷归洛阳!”

  “快起来吧,吕爱卿,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上,何必如此?”赵恒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他猜想吕蒙正如此坚持求退,病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肯定还有更深的隐忧。想到这里,他倒有几分可怜吕蒙正了。直到阎承翰把他扶起坐定,赵恒才又开口:

  “朕还不知道吕爱卿有几个虎子?”

  “回陛下,老臣有四子。”

  “吕爱卿是个廉相啊!”赵恒感慨道。“这么多年,你没有因为儿子们的官职向朕开过一回口。如今你也老了,说说看,你的公子中哪个是堪为大用的?”

  “老臣感谢陛下厚爱,只可惜这几个犬子中,竟没有一个可成大器的材料。”吕蒙正答道。“陛下万勿以为老臣是在和陛下故作廉洁逊退的姿态,老臣说的都是实话。如果说老臣的后辈中有出息的,倒是一个侄子。”

  “叫什么?”

  “叫吕夷简,现在淮南真州担任判官之职。老臣兄长死得早,夷简也是老臣抚养大的。话虽这么说,老臣还是希望陛下不要骤擢其人,大凡士子,都须百般磨砺才能成器。官升得太快,便会有凌忽妄作之心,于社稷并非美事!”

  “朕记下了。”赵恒点点头,又嘱咐吕蒙正道:“爱卿只管安心养疾,待有好转,再回中书,回洛阳的事不要再提了!”说着站起身,出厅上车,回到宫中,已是红日沉西了。

  他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很想到刘采苹宫里去倾吐一番。刚到偏殿想换件衣裳,周怀政跑了过来:

  “陛下,翰林学士王钦若等候多时了。”

  “嗯,那就宣他到偏殿去吧。”

  王钦若是为今科进士考试来求见的。考卷改完,名次排出,要皇帝认可才算定论。赵恒接过王钦若递上的进士名次表,见状元名叫王曾,问道:

  “此人学识果然魁于众人吗?”

  王钦若答道:“此人的卷子,是王旦大人和臣几经推敲才定下来的,请陛下殿试时再予严核。”

  赵恒心思不在这儿,随口又问了一句:

  “今科考试,没有舞弊之事吧?”

  “没有没有。”王钦若应声答道。“三天之试,秩序井然。”

  “那就好。退下吧!”

  “陛下!”王钦若见赵恒要走,叫了一声。赵恒瞅着他问:“还有何事?”

  “陛下还记得曾经指派臣到蜀中安抚诸州的事儿吗?”

  “噢。”赵恒想起来了,稍稍沉思,对王钦若道:“朕是说过此话,今科一毕,你就到蜀中去做安抚使,替朕绥靖西南,千万别再闹事了!可殿试还没举行,金榜还没张布,你这个大座主还没受门生们的拜谒。张咏到蜀中有几个月了,眼下局势还算平稳,你索性就再等几天吧。不过你记住,此行能否把蜀民安定下来,上关朝廷安危,下关你自己的前途,务要以柔怀之!”

  “遵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