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恒听得分明,深感丁谓头脑极灵,不仅把三司钱财算得分毫不差,甚至连钱财为什么比汉、唐多,都分析得如此透辟,不禁叹道:“真人材也!”有了丁谓这番话,赵恒彻底踏实了。随在身后的王旦见丁谓如此怂恿蛊惑,心有所忧,又不敢明言反对,只旁敲侧击地补了一句:

  “臣可不希望陛下三番五次地封天祭地!”

  赵恒正在兴头儿上,问道:“为什么?”

  王旦答道:“臣是怕陛下太累,万一伤了龙体,孰得孰失?”

  如果是个会听话儿的,马上就能体会到王旦的暗示是怕劳民伤财,因为钱再多也经不起没完没了地折腾!再说每年还要给契丹那么多钱财呢!可惜赵恒是个直脑筋不拐弯儿,逞强般地说道:“朕身体结实着呢!”

  王旦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得敷衍道:“还是颐养为重!”

  回到玉华宫,赵恒把打算封禅的事对刘采苹说了。自从刘采苹封了皇后,不论大事小事,赵恒总要先征得她的同意,才敢和大臣们商量。他对刘采苹的依赖越来越重,因为他觉得 
 
 
大臣们往往众说不一,搞得他无所适从,而刘采苹的主意,只要自己照办,结果必然不错。比如刘采苹力主把寇准贬出去而让王旦当宰相,朝中诸事很快平顺,再没有死抬杠的人了;又比如贬了寇准以后,赵恒本欲把丁谓也贬出去,因为他是寇准的死党嘛。可刘采苹却说此人是个难得的人才,只要他不跟着寇准一条路走到黑,就不必贬他。为此赵恒把丁谓宣到偏殿,当面锣对面鼓地问丁谓该不该贬寇准,直到丁谓明确地表示他不与寇准沆瀣一气,才把他留了下来。现在到了用钱的时候才知道,丁谓把三司整治得仓满囤流,又让刘采苹说准了!刘采苹说准的事儿越多,赵恒对她就越信赖,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其实王钦若、丁谓早就把赵恒封禅的事对刘采苹说了!刘采苹认为这是往朝廷脸上贴金的事,天下太平隆盛,自己身为皇后,脸上不也有光吗?所以不但同意,还嘱咐王钦若等务必精心安排。如今赵恒向她征询,刘采苹立即表示应该这么做,而且还说了一句更投赵恒心思的话:“陛下如此虔诚地祭告天神,说不定还能因此求得子嗣呢!”

  有了刘采苹的支持,王旦不敢反对,陈尧叟、王钦若、丁谓、杨崇勋等积极备办,赵恒终于在朝廷上发了话:

  “各位爱卿,朕数年积仁履德,终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如今天人协和,蛮夷向化,四方百姓父老又纷纷上书甚至入京,请求封祭天神。朕详览前朝封禅故事,皆不如我朝当今之盛。汉武帝、唐玄宗尚且封禅,朕欲行此大礼,有何不可!众卿有话则言,若是无话,朕即命官草写圣命,播告天下!”

  知制诰王曾刚想出列,对面站着的王旦连忙给他递眼色,让他千万别多说。王曾忍了忍,没有禀奏。赵恒扫视群臣,说道:

  “既然众卿皆以为可,朕即宣布:由宰相王旦担任封禅大礼使,参知政事王钦若为封禅经度制置使,枢密副使陈尧叟为封禅礼仪使,三司使丁谓为封禅行在三司使。所需吏职属官,由你等个人自行调任安排!”

  “惟陛下之命是从!”王旦率先领旨谢恩。

  “惟陛下之命是从!”王钦若随后拱谢。刚想归位,被赵恒叫住:

  “王爱卿,如此大礼,用人甚多,既有在朝者,又要有出外者。朕以为你办事从来仔细,故命你在封禅期间,临时担任兖州知州,专一负责封禅相关事宜!”

  “臣领旨!”王钦若爽快地答道。

  “陈爱卿!”赵恒又叫陈尧叟。陈尧叟应声出列:“臣请陛下宣示!”

  “我朝建国至今四十八年,还没有举行过这么隆重的大礼。你务必尽快和礼仪院的礼官切磋琢磨,早些定下一应所用的乐舞,不得有误!”

  “遵旨!”

  赵恒第一次体会到在常朝之上惟我独尊、无人敢于提出异议的畅快,显得威风了许多。他又唤王旦出列听旨:

  “王丞相还记得天书降临那天朕许过的愿吗?朕说要把天书供奉起来。如今天书降临四五个月,一直放在崇政殿里,这是对天神的不恭敬,所以朕拟由你领衔,建一宫观,安奉天书。此宫务要精心修建,不必计其工费。你看此观建在景龙门西北,如何?”

  “臣领旨!”王旦高拱言道。“不知陛下欲建成何等规模?”

  “敬天之观,岂能寒酸?朕有意让此观百代流传,所以不得少于两千间才是。”

  王旦吓了一跳,建这么大一座宫观,得花费多少银子啊?他正在犹豫是否要谏,知制诰王曾实在忍不住,大步跨到廷中,奏道:

  “陛下,臣以为我朝虽然富庶,但银钱还是要花在有用之处。比如安抚契丹,臣以为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了,起码换来个天下太平。可是耗费大量金银,就为供奉一份天书,臣以为大可不必。须知每一文钱,都是我大宋百姓的民脂民膏啊!”

  知制诰杨亿紧跟着也启奏道:“天道冥冥,何来天书?臣以为祥瑞之事当存于人心,无需为一封来历不明的天书大兴土木!”

  “大胆杨亿,休得胡言!灵异之象,岂是你等妄可议论者?”说话的人是丁谓。在众臣心目中,丁谓一直是个笑容可掬的江南文士,从没见他动过怒。他这一怒,还真把不少朝臣镇唬住了。杨亿怔怔地看了丁谓一眼,没再反驳,归位去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为了把恩泽传到遐方,赵恒又命王旦派人把封禅的消息告知契丹、西夏和西南诸夷,有愿同心祭天者,可在今年十月前到汴京候旨。再说陕州知州寇准前一阵子接待了宦官周怀政。周怀政先给寇准讲了皇上已经得到天书,不但要供奉天书,还要为此封祭泰山。寇准一听就知道是王钦若在耍弄赵恒,坚持要上书反对。周怀政苦口相劝,说即使是上书,只能是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因为不用这个办法,皇上在澶州丢的脸就没法找回来。不如权且忍耐一时,让皇上高兴了,以后兴许能回朝重新秉政,到那时再去扭转政局,也不算晚。寇准反复寻思,的确也是,莫说自己如今在野,就是在朝极力反对,也未必能让皇上和王钦若就此罢手,最终听从了周怀政的劝告,勉强表示赞同。这一着儿还真灵,没过几个月,朝廷圣旨到,调寇准到大名府去做府尹,兼统河北诸军。寇准得了旨,也不耽搁,把州事向通判夏竦做了些交待,简单收拾一番,便携带茜桃往东行来。为了躲避祸害,他途经孟、郑二州直接往北到卫州,沿黄河走到大名府,没有到汴京陛见。大名府的旧吏调的调贬的贬,如今都是些新进之辈,他都认不得了。不认得有不认得的好处,免得欠谁的人情;新进之辈有新进之辈的好处,他们还嫩点儿,总不敢对自己吆五喝六或公然排斥吧?过得舒坦点儿比什么都强,管他呢!

  中秋节刚过,馆陶县令派人来报,说契丹派来同庆东封泰山的使节已经出了馆陶,一两天之内便到大名府。按照当时澶渊之盟的约定,契丹使节所经之处,均要由当地官吏负责接待。大名府是汴京以北最大的州府,寇准当然要好好安排使节的饮食休息,不过这只是例行公事,他只须吩咐主簿一声儿就行了。那刘主簿是个躁进之士,他揣摩寇准从宰相职位上下来,不定啥时候还会重掌大权,所以伺候他格外小心。接到寇准吩咐,一连声让寇大人放心,说完这些却没有走。寇准问他,他转了眼珠儿,悄声说道:

 
 
 
  “寇大人,最近有个新入乐籍的姑娘,名叫无双,不仅长得美艳绝伦,曲儿也唱得好。寇大人若有闲暇,何不听听歌曲散散郁闷?”

  “本官没有什么郁闷!”寇准生硬地顶了刘主簿一句,大概是感到话说得太无情面,又转缓口气说道:“不过听听曲子倒也是件乐事儿,今晚上你把她叫到本官府上,让她尽心唱上几曲。”

  刘主簿面带难色,哼唧了好几声才说:

  “要是这么容易,下官还不早就把她领来了?这小女子性情孤傲得很,下官跟她说过几次,她一口咬定,非要寇大人亲自来请她,否则绝不踏进府尹的大门!连乐坊主管的话她也不听。”

  “哟呵,什么女子,这么大脾气?”寇准倒有点儿感兴趣了。“这么着吧,你先去安排契丹使臣的住处,本官亲自到坊子里去会会这位小娘子!”

  刘主簿答应了一声,飞也似地跑了。寇准正好没什么事,不由信步出厅,真的朝乐坊走去,刚进门便高声叫嚷:

  “这里有叫无双的吗?”

  “哎,来了来了!”随着寇准一声唤,旋风般跑出来一个妖艳女子。“小女是本坊的总管,委屈寇大人降临敝坊。寇大人,小女带你到无双姑娘屋里去吧!”

  “叫她出来见本府!哪有堂堂府尹倒要拜访一个小小乐伶的道理?”寇准说着坐在凳子上。

  乐坊总管连忙赔笑道:“老爷有所不知,那无双姑娘性情极为孤傲,总是说她是凭技艺吃饭,并不比谁矮一头,也不欠谁,想听她的曲儿,就得亲自去请她。寇大人,你看这……”

  “有意思!”寇准捋了捋胡子。“天下竟有如此傲慢的女子,本官倒要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天下无双!走!”说着起身,随总管走进一间十分精致的绣房,只见一个清秀小女子正坐着调琴。总管连忙招呼道:

  “无双姑娘,府尹寇大人来了!”又转头对寇准致歉道:“这孩子性情特别不好,寇大人千万别生气啊!”

  “本官是来找乐儿的,不生气!”寇准一眼看去,正与扭过头的无双四目对视,果不其然,这女孩儿眼睛里真有股傲气。

  “认得本府吗?”

  “听说老爷姓寇。找小女有事儿吗?”

  “本府三番五次请你献艺,你为何拒不出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