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中都有内感受器。在人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神经节中也有 
内感受器。内感受器的比较高级的中枢在下丘脑,并在大脑 
皮层有代表区。因此,皮层能控制有机体的一切内部过程。 
通过皮层,内外感受器之间可以形成条件联系,因而使 
外界环境能通过外感受器来影响内部器官的工作,使内部器 
官的生活适应于周围条件。 
内感受器种类很多,但是产生的感觉为数并不多,内部 
感觉一般带有不确定的性质,并且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谢 
切诺夫曾把它们称为〃黑暗〃感觉。 
当内部器官工作正常的时候,各种感觉便融合为一种感 
觉,从而构成人的一般所谓〃自我感觉〃。在发病的情况下, 
个别的内部器官都能引起痛觉。 
来自内部感受器的冲动是达到皮层的,但这些信号常常 
不能意识到。这是因为这些信号被掩蔽起来了,没有在言语 
系统中反映出来。在通常条件下,内感受器的信号被外感受 
器的工作掩蔽着,只有在内部器官受到特别强烈的或经常不 
断的刺激的情况下,机体觉才变为占优势的、鲜明的感觉。有 
 
 
? 518? 
普 通 心 理 学 
机体中缺乏营养物质就产生饥觉,缺乏水分就产生渴觉,呼 
吸困难就产生窒息的感觉等等。 
饥觉是由有机体中缺乏营养物质而引起的,凡是同食物 
消化的一切阶段有关的器官的感受信号都参与饥饿感觉的产 
生。 
利用巴甫洛夫的假饲法证明食物只通过食道不流入胃并 
不能使饥饿感觉消失。长期以来,有人认为饥觉只跟饥饿血 
对神经中枢的作用有关,但在接受食物以后,营养物质还没 
有可能进入血液的时候,饥觉即可消除。把橡皮囊送入胃内 
记录胃收缩的研究表明:饥觉是伴随着胃的收缩的,因而证 
明胃的收缩是饥觉的直接动因。 
饥觉可带有选择性。例如,使一个人遵守一定的饮食制 
度如淡食,因为有机体缺乏盐,他就会产生对盐的需要,饥 
饿时特别想吃咸食。 
渴觉是由于有机体缺乏水分而引起的,是由于参与调节 
有机体水分状况的神经组织的兴奋而产生的。反应血液化学 
成分的变化的内感受器在渴觉的产生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渴觉不只决定于口腔和喉部的感受器,也不只决定于反 
应血液化学成分的变化的内感受器。因为在假饮实验中喝比 
正常多5—6倍的水还不解渴。而在实际喝水以后,当水还未 
能进入血液的短时间后,即能解渴。这个实验说明胃的内感 
受器在渴觉产生上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渴觉跟来自不同 
内感受器的复杂的信号作用有关。 
 
 
普 通 心 理 学 
? 519? 
第五章  知  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 
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当前事物在脑中的反映,其差别在于:感 
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 
合的、整体的反映。在知觉的时候,头脑中产生的不是事物 
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的孤立的映象,而是由各种感觉结合而成 
的具体事物的映象—— 如房屋、车子、机器、树木等等。任 
何客观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和部分组成的综合体,事物的整 
体跟它的个别属性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看到红色的东 
西,就知觉到这是一面红旗、一朵红花等等。同时,知觉又 
必须以感觉为基础,要知觉一朵红花,必须看到红的颜色和 
花的形状。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和部分越丰富,对事物 
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是以知觉的形 
式直接反映事物的,就是说,客观现实是作为具体事物反映 
在意识中的,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在心理学中进行科学的 
分析,才把感觉分出来研究。 
知觉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 
 
 
? 610? 
普 通 心 理 学 
时候,就这样或那样地感知着这些事物,实践活动的任务、活 
动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人有选择地知觉对象和如何去知觉这 
些对象。同时,知觉的正确性,即知觉同对象符合的程度,是 
由实践活动来检验的。实践活动是知觉的基础,同时又是检 
验知觉真实性的标准。 
知觉的发生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由于人在实践活 
动中积累了关于一定对象的知识和经验,他就借助于这些知 
识和经验把当前的刺激物认知为现实界的确定的事物。如果 
所感知的事物同过去的知识经验没有联系,就不能立刻把它 
确认为一定的对象。一个没有生物学知识的人,在第一次观 
察显微镜下细菌切片的时候,所获得的更多地是一些不同明 
暗、不同颜色的形状,而不是细菌的完整形态的知觉。 
词在知觉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幼年起,知觉便 
在语言的影响下形成起来。成人的语言指示帮助儿童区分对 
象,发现对象的异同。儿童通过语言获得关于对象的新知识, 
并用词把所知觉的对象标示出来。人借助于词的命名,把事 
物的个别部分和属性联合成为整体。 
知觉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而知觉受人的 
各种特点的制约。一个人的知识、兴趣、情绪等等都直接影 
响着知觉过程。因而,不同的人对于同样对象的知觉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于同 
样对象的知觉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知觉是人脑的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的产物,它是对复杂 
(复合)刺激物和刺激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反射活动。以前 
形成的暂时联系在对当前刺激物的分析综合中起着重要作 
 
 
普 通 心 理 学 
? 611? 
用,它影响着知觉的内容和性质,这就是过去经验在知觉中 
的作用。 
知觉一般是由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产生的。许多分析 
器的共同参与能反映对象的多种多样的属性,就产生了综合 
的、完整的知觉。例如,人们日常说看电影、听音乐,实际 
上两者都常常是视分析器和听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不过 
其中有一种分析器的活动是主要的。在许多种知觉中,视分 
析器和运动分析器起着主导作用。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一切事物都存在于 
空间和时间中。物体的移动是在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空间、 
时间和运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 
的特性,可以分出三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即空间知觉、时间 
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空间特性(如距离、大 
小、形状、方位等),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人对空间、时间和物 
体运动的知觉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觉的分类也可以依 
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为标准,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 
触知觉,等等。不符合事物的客观情况的错误的知觉叫做错 
觉。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 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 
 
 
? 612? 
普 通 心 理 学 
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象 
从其它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它事物就退到 
〃后面〃去。前者是知觉的对象,后者成为知觉的背景。在知 
觉中,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在一种情形下,我们选择 
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它事物成为背景;在另一种情 
形下,我们选择另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于是先前作为对 
象的东西就成为背景了。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黑 
板上的字便是学生的知觉对象,至于附近的墙壁、挂图以及 
其它物品都是背景,而在教师讲解挂图的时候,挂图便成为 
知觉的对象,黑板上的字等等便成为背景了。 
可以用双关图形来说明知觉对象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在 
知觉这种图形时,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对象能成为背 
景,背景又能成为对象。 
从知觉的背景中分出对象来,受着下列各种条件的影响: 
(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 
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任何物体只有在它的亮度和颜色 
等同周围背景不同的时候才能被看见。如果对象和背景的亮 
度、颜色一致,便分别不出物体与背景,物体就不容易被发 
现。如在黄昏或夜晚的微光照明条件下,物体和背景的亮度 
差别很小,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夜间的灯光与周围黑暗 
的亮度的差别很大,因而在较远的距离仍然能看到。在听觉 
中,突出的声音容易作为对象被知觉出来。 
(二)对象的运动: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刺激物 
容易被知觉为对象。例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黑夜里的流星 
等。 
 
 
普 通 心 理 学 
? 613? 
(三)刺激物各部分的组合: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 
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 
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中,刺激物在 
时距上的接近也是分辨出对象的重要条件。 
这些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规律对于实践有重大意义。人 
们根据这些规律设计交通中的信号标志,军事中的伪装设施, 
并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观察方法,以便更迅速地发现目标。在 
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安排直观教具,改进教学方 
法。 

  在晴天阳光照射下,白色物体比所有其它颜色物体容易被发 
现。一座白色房屋看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