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 
一副对子: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 
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的神态,不由得有意讥讽,便 
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 雪压竹竿头着地 
     风吹荷叶背朝天 

                                                                                   61 

… 页面 62…

       凌蒙初小时候天资颖慧,可是家境贫寒,进不了学堂,只好在学堂外偷听。 
    一天,大雪刚过,凌蒙初又去学堂偷听。先生正在教学生对对联,先生念道: 
        雪压竹竿头着地 
    学生们一个个都对不上来。 
    凌蒙初在外面不由得脱口而出: 
        风吹荷叶背朝天 
    先生一听,十分高兴,便又出了一个上联来考他: 
        弟子数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时,恰巧一个瞎子算命先生走过去,凌蒙初眼睛一亮,对道: 
        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先生暗暗吃惊,连声喊道:“妙!妙!妙!” 
    凌蒙初大着胆子说:“先生,我出个对联给您对对,可以吗?” 
    先生点点头。凌蒙初念道: 
        六和塔七层,四圆八方; 
    先生一听,一时间也对不出来,只好举起手摇了摇。不料凌蒙初惊喜地叫了 
起来:“先生对出来了!您对的是‘一只手五指,三长两短’。”先生叹了口气, 
说: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长; 
    凌蒙初飞快地答道: 
        眼珠子,鼻孔子,诸子反在孔子上。 
    先生“腾”地站起来,拍案叫道:“奇才,奇才,真是个奇个。小时候出口 
不凡,长大必成大器。”于是,他收凌蒙初为义子,让凌蒙初免费上学。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有一天,苏东坡去谒见宰相王安石,看见书桌上有半首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诗胡说八道:菊花谢了只会枯萎哪里会落 
呢?于是就在后面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见了只笑了一下,不久就将苏东坡调任黄州,并亲自送苏东坡上路, 
出了三道题即三个句子让苏东坡对。第一句: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所以是“两度春秋”。 
    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个叫半塘的 
地方。东坡不久前曾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 
    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 

                                                                                  62 

… 页面 63…

当时苏东坡也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虽是妙才,但一时也对不出来。王安石笑着说:现在不必急着对答,等 
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 
    苏东坡在黄州,重阳节时,一连刮了几天的风。天晴后,苏东坡到后园赏菊, 
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 
没有。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还乱改了王安石的诗,也明白了王安石让 
他来黄州的用意。 
    不久,王安石又把他调回京师。途中,他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于 
是对出了其中的一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还有两联,苏东坡一直没有能对出来。从此,苏东坡不敢再小看他人了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传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路过马家镇,见马员外家小姐以对联招亲。那 
小姐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大门口悬 
着一只走马灯,挂有一条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联语以“走马灯”倒顺回读成联,巧妙而又工整。王安石一看;赞叹道:  “真 
是好句。”因急着赴考,就把此联默记在心中。 
    他赶赴京城入考,第一个交卷。主考官欧阳修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 
欢喜,指着厅前随风飘动的飞虎旗,说: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将马家镇的“走马灯”上联随口应对。主考官听了,拍手叫好。 
    王安石考罢,急忙赶赴马家镇,见“走马灯”联仍悬在马员外大门口,喜出 
望外,便以主考官的“飞虎旗”联应对。 
    马员外见他才华不凡,即以女相许,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当新人拜天地时, 
又报来喜讯:王大人金榜题名了。 
    王安石心中喜上加喜,真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趁酒兴余意,他信 
手在一大红纸上写下连体“喜”字,贴在大门上(据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 
事时;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并吟诗曰: 
        巧对联成双喜歌 
        马灯飞虎结丝罗 
    一副对联,成全了王安石人生两大喜事。从此;王安石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 
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名列唐宋 
八大家之一。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 
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 

                                                                                  63 

… 页面 64…

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 
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 
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 
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很有主见,自己作 
主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去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 
天,风雨交加,苏小妹担心女儿住的那两间房漏雨,便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 
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与丈夫的读书声。苏小妹没有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 
下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 
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 
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 
把母亲让进屋中。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摆设虽然简陋却井井有条,便 
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又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 
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在上联中用了“红花”、“防风” 
两味中药名,女儿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相对,而且说明了刚 
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 
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 
联: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母亲是因为放心不下才来的,并在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 
 “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便故意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拖延了一 
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出来了: 
        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 
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给女儿留下一些钱,放心地回去 
了。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64 

… 页面 65…

    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 
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 
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吓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 
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 
三个字,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