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 
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 
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 
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四诗”只有“风, 
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 
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苏轼从小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 
字不漏地背出来。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一天,苏轼乘着酒兴, 
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一 
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老婆婆指指门上的对联, 
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老婆婆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 
识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你听着,我念给你听!” 
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苏轼 
急得满头大汗,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老婆婆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吗?”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老婆婆问道。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老婆婆忙上前阻止道:“慢! 
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边说边把对联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并谆谆告诫说:“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苏轼回到书房,立刻找出启蒙老师曾经赠给自己的“学无止境”的条幅,把 
它张贴起来。从此,他谦恭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门前绿水流将去 

                                                                                  65 

… 页面 66…

  屋里青山跳出来 
    过去有一个官,请了一个老师教儿子读书。有一天,那个官出上联,要儿子 
对: 
        门前绿水流将去 
    儿子一想:我用“屋里”对“门前”,“青山”对“绿水”,“跳出来”对“流 
将去”不是很工整吗?于是就对: 
        屋里青山跳出来 
    那个官一听,十分恼怒,把儿子大骂。 
    第二天,那个当官的同宾客一起到一所道观拜访客人。道观里有个道士叫彭 
青山,是个跛脚,猛听见当官的来了,急忙从屋里跳出来迎接。这时,宾客对当 
官的说:“昨天令公子所说的‘屋里青山跳出来’,还真的有啊!”大家一起大笑。 

● 某地方修剧院,正在的过程中,请一个先生写对联。可由于事多,先生请来 
后,把纸墨闭准备在那里,就没有人打先生的招呼。先生等的不耐烦了,就问: 
写什么? 
答:不管他。 
于是先生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下了“不管他”。 
有等了一会,还是没有人招呼先生,又问:究竟写什么? 
答:随便你。 
先生火,提笔写了“随便你”,扭头就走。 
近晚,主事人看到先生写的对联,明白先生生气了。赶紧到先生家里请罪,摆酒 
写罪,恳请先生再写。先生酒足饭饱后,吩咐准备笔墨,把前面写的对联拿来, 
唰唰在上下联上各续了四个字。宴请者一看,连连叫好。后此对联贴上,吸引力 
特强,戏院生意着实红火。 
原来,先生写的对联是: 
不管他南腔北调, 
随便你东进西出。 

●一姓姜的男子和一姓陈的女子准备结婚(都是二婚),请人写对联。写对联的 
人说,写是写,但我写了,就怕你们生气。二人正处于重渡爱河的喜悦中,都说: 
没事,你只管写,什么都行。得到承诺,写对联的人挥笔就写下了: 
一碗姜水,去风去湿; 
两块陈皮,消疼消肿。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 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 
下联少  “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 2 )死 
 (4 )妻(7)散(3)”。 

                                                                                   66 

… 页面 67…

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 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 

●巧妙的数字对联 
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 
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 
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 
德符《万历野获编》)。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 
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 
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 
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 

●数字联取胜 
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他屡 
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 
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 
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 
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 
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 
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 
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 
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 
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乾隆联识冯诚修 
     上个故事讲到乾隆跟刘墉在保定府“仁和诗社”斗联,乾隆见社主既文雅又 
懂礼节,不免喜欢上了他,便坐在一边攀谈起来。乾隆问:“社主尊姓大名,贵 
乡何处?”社主回答说:“晚生冯诚修,浙江人氏。”乾隆又问:“不知因何至此 
直隶保定开此诗社?”冯诚修说:“说起来惭愧,晚生进京赴试,名落孙山,无 
脸回乡,家父好友陈宏谋为我租此读书之所,让我三年后再进京赴试。”刘墉问: 
 “可是那文华殿大学士陈宏谋吗?”冯诚修说:“正是家叔!”乾隆又问:“为何 
开此诗社?”冯说:“今日端阳佳节,陈叔之子邀我办社三日,以诗会友,访个 
鸿才博学的朋友,不想今日幸遇二位师伯,还望赐教。”听其言,观其行,乾隆 
越发喜爱上这位年轻人了,便说:“我也有一联,不知可愿对否?”冯诚修说: 
 “晚生焉敢班门弄斧,只恐对得不工,还望二位师伯指教。”乾隆遂提笔写了上 
联: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冯诚修接过一看,略加思索,一挥而就: 

                                                                                  67 

… 页面 68…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味海酒地为盘。 
    乾隆看了,不由喜上眉梢,极口称赞:奇才,奇才!”冯诚修说:“见笑,见 
笑。”乾隆心想:他乃文华殿大学士陈宏谋的贤侄,又出身仕宦之有,便对刘墉 
说:“刘爱卿,我看此人文才出众,作个礼部侍郎也不为过……”刘墉一听,连 
忙截住话头说:“高爷,此处诗社……”乾隆正在兴头上,哪听得出刘墉话中之 
隐,接着说:“他乃文华殿大学士陈宏谋的侄儿,我看就作为你的门生吧!” 
    冯诚修一听,才知道这位高天赐乃是当今皇上,刘翁乃是那宰相刘墉,连忙 
离座跪地而拜:“小民不知万岁驾到,望乞恕罪。”乾隆如梦方醒,才知道自己一 
时高兴说走了嘴,只好就阶下坡说:“三年后殿试时,朕再亲笔点你头名状元如 
何?” 
    冯诚修说:“谢万岁!但愿三年后殿试之时,万岁以才取士为好!” 
    三年之后,冯诚修得中殿试第一名,乾隆真的点了他个头名状元,并让他在 
礼部作了侍郎。 

观音点化苏东坡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 
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 
人不认识的字,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