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惩治自己耶?自若放逸无悲心,
  则以智慧观察后,思维恶名恶趣畏。
  那么国王以何种方式来惩治自己呢?是不是把自己关于监狱,以刀鞭杀打自己呢?并非如此。而是应详察自相续是否很放逸,具不具悲心,有没有解除眷属根本痛苦的发心,如是以智慧观察后发现自己行为不如法,无有慈愍之心,长此下去则恶名传遍天下,将使许多人受苦,来世也只有三恶趣是去处,一想到现来归处的可畏可怖,便立即调正自相续,改正自己的行为。
  行法君主一切时,应向自己国境中,
  被人誉为高尚士,精明沙门婆罗门,
  具有知识之学者,请教何善何不善,
  如何而行成善妙,如何而行成罪恶,
  赐予说法之时机。
  真正愿意行持佛法的国王,在自己国境内,对那些被众人公认为德行高尚的人士,精通一切经论明处的沙门大德和娑罗门,凡是具有一定学问的学者前应请教:哪些是善法?哪些为非善法?怎样行持才能成为真正善妙的君主?行持什么样的法会成为恶业?如是在善知识前断除我慢,虔心请教,并赐予说法的机会。因为国王威望高,任何人都不敢轻言妄谈,随便对国王教导宣讲不合国王心意的想法,所以君主应赐给他们说法的机会并虚心请教,才有可能了知如法与非法之行。
  彼等亦应于君主,宣讲古代贤善理,
  若待允许以和言,指出彼王诸过失。
  那些高尚士的贤善大德、广博学识者,应对君主宣讲古代一直流传至今为人类所信奉的贤善道理,象福德圆满的佛陀所宣说的经论,大德们所作的对国王身心等各方面有益的贤善论典和格言。再机缘成熟,国王心情愉悦,应以和缓的语气指出国王的过失,如不能杀人,不能饮酒等,此皆不合经论,且后世必感受痛苦之果报,以有利于国王今生来世的经论善巧地遮止国王的罪业。
  如此依外善知识,内在己之智慧力,
  杜绝自己蛮横行。
  君主自己调伏自己就是外缘依止具足法相的善知识调伏自己蛮横的行为,内缘依靠自己的智慧力,调伏自己的相续。这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外缘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完全依靠外缘善知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断除自己的野蛮行为。象我们修行人,上师固然十分重要,但上师只能引导我们走向解脱,而绝不可能象抛石块一样,直接把我们投到清净刹土,主要还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力精进度圆满福慧资粮。否则,会如《格言宝藏论》中说:〃常依他人扶持者,一旦此人会遭殃,犹如天鹅携乌龟,终于摔死于地上。〃又由于佛法极为深广,没有善知识的开导也不能以自力契佛密意,所谓〃佛法无人讲,智者也难解〃。因此,国王欲杜绝自己的蛮横行也是同样,一定要依止国师,自己从内心断除贪嗔痴,生起大悲心,才是比较有效的调伏方法。
  奉行佛法之君主,保护器世有情法:
  当以不焚不毁等,如理如法而护持。
  奉行佛法的君主,保护器世界及有情众生的方法:应当是不焚烧不毁坏,如对器世界的山河大地,在未有水土严重流失,生态仍是平衡时,就应该设防护林,生物保护圈,防患于未然;对有情众生不能焚毁他们的精神粮食,不能象历史上的暴君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而〃焚书坑儒〃,应遵照佛法中所讲的世规去做,绝不应妨碍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
  即使君主发怒时,毁诸嗔恨之外境,
  焚烧大小之城邑,毁池坏境伐果树,
  破坏庄稼毁佛塔,摧毁一切游览地,
  修行圣处风景区,优美环境皆非理。
  某些愚昧无知的君主,当嗔恨心正在发作时,迁怒于无情的外境器世界,焚烧大大小小的城邑,毁坏净池,砍伐果树,破坏优美的环境,遭踏庄稼,摧毁佛塔,以及那些优雅怡人赏心悦目的浏览胜地,乃至失去理智地毁坏修行者静处灵地,名山名水的风景区等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不应理的。类似这些愚蠢行为,无异于无能的妻子对丈夫无奈或窝囊的丈夫拿刁妻没办法时,只有摔锅砸碗一样的可笑。然而恶君魔王常常都是这样,在不高兴的时候,会做出各种坏事,自己还认为以此呈了威风。
  彼诸实物嗔恨境,他众赖以生存处,
  彼等并未造罪恶,此外家宅等之处,
  住有天神旁生众,毁坏诸多无辜者,
  令其不喜或遭殃。
  君主所嗔恨的实物外境,都是其他众生所依赖生存的处所,家宅的四周等环境,多住有天神和旁生,他们并未惹你生气,也没有造任何罪恶,无缘无故遭受灭顶之灾,肯定是有非常难忍的痛苦。他们因遭受不幸而不欢喜,对国王生大嗔心,作一些不祥之事,使国王遭殃,这些于己于他都是不利的。
  若未毁坏诸外境,护持外境器世界,
  所摄一切诸众生,如是保护众有情,
  尽善尽美行利益。
  如果没有毁坏上述的那些外境,说明君主保护了器世界,同时也保护了器世界所依存的一切众生。应该如理如法地保护有情和无情世界,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利益他们,合理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等等都是君王爱护器情的很好体观。
  应当如何来保护,住于国境之天众?
  若未损毁诸方处,并且布施食子等,
  则已保护诸众生,杜绝一切蛮横者,
  无有一切诸罪过,后世增长诸福德。
  那么,应当如何保护住在自己国境内的天人呢?就是对那些村落户邑、聚落城舍、田林树丛,凡所依怙之处,皆不作损毁,对依彼的众生经常布施供品食子等,保证给予他们饮食,使他们生起欢喜心,同时杜绝一些野蛮者伤害他们,爱护小生命,如此执政则无有任何罪过,一切事业都能成功,也为后世积累了很大的福德。象寺院中,每天都供养护法神,护法神众会在你成办事情过程中尽力赐于顺缘。
  为成众生各自利,君主如理护有情,
  彼国境中诸财物,非属国王一人有。
  为了成办众生各自的利益,君主应如理如法护持有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国境中的人以外,对非人傍生等同样要尽力善加护持。国境中的一切财产并非国王一人拥有,而是所有众生的共业所感,国王的一切是〃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有责任护持而不能任意享用。否则,遇到反腐败的大风,还是极为危险的。国王不能把国产认为是自己私人拥有的,若有这样的想法,自己的行持很难如法,久之连支配的权力也会失去。故尔国王一定谨慎行持。
  有财却不向君主,交付合理之税收,
  纵然非是不与取,亦成吝啬之罪业。
  作为君主的眷属,拥有相当多的财富,却不向君主交合理的税收,虽然这不是不与取,但也会成为吝啬的罪业,是应该忏悔之处。在自己有钱财时,对合理的国税应交纳。
  有财不付合理税,即使君主强暴取,
  亦如受薪之比喻,不会成为不予取。
  在每一个国境中,都有一批富裕之人,有些富商做人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但其中少数人,越富裕越吝啬,连合理的税收也不愿意交纳,对这种人,君主以暴力取得赋税也是没有过失的。就象仆人给主人做了定期的工作,理当有相应的劳动报酬,仆人应该索取,主人应该付给,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与此相同,国王强取合理的税收不会成为不与取,不成为不善业。若是一位行持佛法的君主,不懂得这些开遮处,欲在处理世事与行持佛法同时做得如理内心会很和矛盾的。这里作者以其甚深广大的智慧作了明示,对君主来说是很应需的。
  强行收取贫者税,分为有罪与无罪,
  为止赌徒娼妓等,挥霍非法之受用,
  如是收取成二利,说此即为无罪过。
  国王强行收取贫穷者的税收,可分为有与无罪两种。那么,何等情况属于有罪?何种又属无罪呢?无罪者就是对那些以赌博娼淫为业的邪命之徒,为了制止他们无度的挥霍非法的受用,国王理应采取暴力的方式,没收他们的财产。这样,一方面强制了他们的非法行,使他们不得不改邪归正,对他们的今生来世有很大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财政上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用来济贫救苦方面,是一举两得。尔今却并非如此,不但不事制止,反而还大力支持,收刮民脂民膏给赌徒妓女们兴建豪华的宫殿,目睹此情此果,不得不令明智的人们感慨道:千古历来真君少!
  何人财遭火焚等,损耗之时尚收税,
  于彼走头无路众,不加保护成罪业。
  国王对何者收税成罪业?就是对那些横遭水灾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者,他们的财产受到很大的损失,几乎已沦为乞丐,连基本的生活资具也依靠他人支助,若国王仍旧照收不误,这就是极大的错误。而应在他们走投无路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不如是加以保护遭难者定成罪业。
  具有悲心不放逸,君主具足何条件,
  方可被人共称为,一切圆满之法王?
  若如上所述,君主已具有悲心和不放逸,那么还需要具足哪些条件,才能被世人共称同誉为一切圆满的法王呢?此即如下所说。
  一切福泽皆圆满,眷属调顺智慧胜,
  精进恭敬通事理,柔和明晓世间行,
  能够忍受诸不幸,受持佛法不颠倒,
  具此十种条件者,称为圆满之法王。
  圆满的法王具足十种条件:福泽圆满,眷属调顺,智慧殊胜,勇猛精进,恭敬有情,通达事理,柔顺和蔼,明晓世行,忍诸不幸,受持佛法无颠倒。具此十条方堪称为圆满法王。
  以其本身福德力,国境臣等一切人,
  健康无害具乐财,称为福泽圆满也。
  初者,君王以其本身俱来的福德力,使国中所有的大臣、王妃、眷民等所有的人们,均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