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东那里。毛泽东读后很重视,在材料第一页批示道:“印10份交我为盼。毛泽东廿七日上午六时”。未署月份,待查。这件事是当时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高智办的。毛泽东要10份,可能是用来推荐给其他人阅读。
  这个材料开始即说:“认为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有些人认为老子的自然观是唯物的,未涉及老子的认识论;有些人认为老子的自然观和认识论都基本上是唯物的。认为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则都是包括老子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双方从《老子》书中抓的话,一部分是共同的,但作的解释不同;一部分是一方抓的。现将双方从《老子》书中抓的话列下,并加以简单说明。”接着,材料摘引了争论双方经常引用的《老子》书中的15段话,在每段话下面概述了争论双方对它的解释和评论。
  毛泽东比较赞同的观点,是认为老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2。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读《论语》)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摘自孔子《论语·八佾》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摘自毛泽东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0页)
  [解析]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当过鲁国一个叫鄹的地方的大夫,故当地人称孔子为鄹人之子。上面引的《论语》中的一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到周公庙去,看到什么事都要问个明白。有人就嘲笑他,谁说鄹人的儿子懂得礼节呀,他在周公庙什么都不懂,遇到事情总是问。孔子听后说:我“每事问”,这就是谨守礼节。孔子入太庙而“每事问”,在《论语·八佾》中的本来意义,是说他对周公、周礼的尊敬和谨慎的态度。同时,也体现孔子重视多见多闻、虚心请教。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引用的,主要是后面这个意思,把“每事问”当作一种工作方法,以此来说明解决问题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孔子还强调“博学于文”,要广泛地学习六艺,因而在方法上就要多见多闻,虚心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这些说法,毛泽东是很熟悉的,在他的著作中时有引用。 
3。用孔子的教学方法(读《论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海焉。
  ——摘自《论语·述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期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摘自《论语·先进》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新,其实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的。同一个问题,他答复子路的跟答复冉有的就不一样。子路是急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慢一些。冉有是慢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快一些。
  ——摘自毛泽东1944年3月22日关于边区文化教
  育问题的讲话(见《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解析]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很有贡献的。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恐怕孔子是第一人。他收学生,不问贵贱,“有教无类”,用《论语》所载孔子自己的话说,只要主动交来一束干肉,“吾未尝无诲焉”,即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这样,许多贫贱子弟都可以到他这里来接受教育了,事实上,他的学生,也是出身贫贱者多。对此,毛泽东给予了肯定,在1944年3月22日的讲话中,毛泽东还说到,老百姓送学生进学校,还是从孔子开始的。五年前,即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的一篇文章中,毛泽东还说过:“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谓盛矣。”
  在毛泽东看来,孔子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也有可取之处。“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这是孔子反复表达的自己的教学态度,从《论语》所载的答问看,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的。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有几千名弟子,程度不齐,孔子的办法便是因材施教。毛泽东很赞赏这个办法,即同样一个性质的问题,他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人讲。
  毛泽东所举教育子路的实例,便是我们前面引述的《论语·先进》中的那段话,大意是: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有爸爸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听到就干起来。”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孔子说,他们两人问的是同一个问题,而您的答复却相反,我有些糊涂,大胆来问问。孔子回答:“冉有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鼓励他进取;子路的胆量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压压他,让他谨慎一些。”这个例子很生动,孔子的不同回答也是有道理的,毛泽东用它来说明,边区各学校的教育,“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也逄妥帖。
  60年代以后,毛泽东反孔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但是,1964年2月3日,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起教育制度的改革时,毛泽东还是把孔子看成自学成才的典型和从事简化而有效的平民教育的先驱。他说:“孔夫子出身贫穷,放过羊,当过吹鼓手,还做过会计。会弹琴、身箭、驾车子,还搞历史书。他学会了‘六艺’。孔子的教育只有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教出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四大贤人。现在的课程就是多,害死人。” 
4。我们也会变成鲲鹏(读庄子《庄子》)
  北冥为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摘自《庄子·逍遥游》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在跼蹐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引者按:指李鸿章),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渭也;及其登坛□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群予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摘自毛泽东1913年10月至12月《讲堂录》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607页)
  由分散的游击战逐渐转变到正规的运动战,由游击战为主逐渐转变到以运动战为主,在抗战初期,靠打麻雀战,打游击战。麻雀满天飞,哪里有东西吃,就飞到哪里去。客观事实完全证明了,我们这个麻雀与别的麻雀不同,可以长大变成鹏鸟。从前中国神话中说:有一个大鹏鸟,从北方的大海飞到南方的大海,翅膀一扫,就把中国扫得差不多了。我们也准备那样,准备发展到三百万、五百万,这个过程就要从小麻雀变成大麻雀,变成一个翅膀可以扫尽全中国的大鹏鸟。
  ——摘自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口头政治报告(见《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34—135页)
  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翅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指《庄子·秋水》——引者注),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摘自毛译东1963年1月4日致李讷信(见《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第67页)
  [解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8),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曾为蒙漆园吏,是个下层小官。发展老子思想,成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现在所传的《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历来认为是庄周自己所作,其余诸篇许多人认为是后来道家托作。庄子的文章雄丽汪洋,生动活泼,颇富浪漫和幽默气氛,向为后人推崇。
  青年时代,毛泽东对《庄子》便读得很熟。如1913年的《讲堂录》里,读魏际瑞(1620—1677)《铭书案曰净厚宽平》的笔记,便随手用《庄子》里的叙述来解释有关字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