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78-月之暗面:人类首次登月图文全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18)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19)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0)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1)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2)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3)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4)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5)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6)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7)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8)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29)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0)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1)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2)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3)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4)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5)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6)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插图(图)(37)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美国人的勇气(1)

    第一章伟大的事业    
    “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应当在这个10年结束之前,达到把一个人送上月球并使之安全返回地球这个目标。”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5月25日国会上的讲话    
    美国人的勇气    
    公元1969年7月20日,荒凉的月球。    
    下午4点,在漆黑的月球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形状怪异的飞行物,只见它缓缓地朝月面降落,尾部喷射的火焰让月面灰尘四处飞扬,在接触月面的那一瞬间,它将四条细长的腿插入到灰尘里,这个奇怪的飞行物稳稳地降落在月面上。    
    当尘埃落定之后,一个身穿白色宇宙服的、戴着头盔,显得有些臃肿的人从这个怪异的飞行物里走了出来,通过舷梯,缓缓地走向月面。展现在他周围的是一片荒凉的月面景观,没有人,也没有任何生物。周围四处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他就是人类派往月球的使者,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身后长着四只脚的飞行物便是“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鹰”。    
    ……    
    晴朗的夜空,人们总是喜欢观赏那漫天的星斗。星光灿烂,月光满天,似乎那些未知的世界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秘密在等待着人们去思考与遐想,尤其是那颗在人们眼中看来最亮的星球——月球,更是以超强的魅力吸引了人类成千上万年的目光。对于这颗星球的忠诚,没有人会有丝毫的怀疑。它总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围绕在人类的故乡身旁,于是这个世界上也就有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与传说,于是这个世界上也就有了许许多多的人希望将自己置身于这些神话与传说中,于是也就有了20世纪最伟大的实践——人类奔月的故事。    
    生于那个年代的人是幸福的。对于见证过“阿波罗”登月事件的人们来说,当阿姆斯特朗踏上月面的一瞬间,也许地球上的许多人正观望着月球,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永远是那么的强烈,尽管太空探测有着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然而却丝毫不能阻止人类的迈向未来的脚步。    
    当时美苏两国都希望尽快发展自己的太空计划,也投入了众多的精力,然而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是艰难而曲折的,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苏联积极发展“东方号”载人飞船计划,1957年苏联抢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上了太空。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曾经出现“飞弹差距”的恐慌,这个词意指当年苏联的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推力远大于美国,也就是说,暗示着苏联弹道导弹的弹头比美国的弹头更重,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苏联在航天领域的这些成就大大刺激了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人,连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惊呼:“我们落后了”。美国于是奋起直追,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1年提出了伟大“事业”的说法,呼吁美国人民在1969年结束之前达成送人登陆月球并且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这是20世纪一场引人入神的科技竞争,美国最终获胜,而且从此执世界科技牛耳至今不衰。    
    苏联“东方1号”飞船将人类第一次送入太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突破,它表明人类能够战胜地球引力而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苏联“东方号”载人飞船工程从1957年开始论证,1959年春完成设计,1960年初运载火箭和飞船都研制出来,并于当年1月进行了两次无人亚轨道飞行试验。1960年5月1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东方号”发射工位,首次进行无人驾驶的卫星式飞船1号的发射试验,以考核飞船密封性能和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通信系统工作情况。在返回时,由于飞船姿态控制系统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将返回舱推向了更高的轨道,1962年9月5日飞船才进人大气层烧毁。    
    1960年8月19日,载有两只狗两只大白鼠、40只小老鼠和其他一些动植物的卫星式飞船2号发射入轨,进行了生物和航天医学试验,检验了飞船的安全性能和返回系统。返回舱飞行18圈后,返回着陆成功。1960年12月1日,又发射了卫星式飞船3号,船上装有两只小狗和一些植物,飞行27圈后再入回收时失败。1961年3月9日,苏联发射卫星式飞船4号,船内装有模拟假人及1只几内亚猪、1只狗、若干小动植物。该飞船和载人飞船状态完全一致,结果获得圆满成功,按指令在指定地点着陆。与此同时,在莫斯科郊外的航天员培训中心,准备上天的首批航天员季托夫、加加林、邦达连科等人正在进行一系列上天前的模拟训练。1961年3月23日,邦达连科在为期10天的地面训练的最后一天,在充满高浓度氧气的气压室里训练后,他用酒精棉球擦拭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然后顺手将棉球扔向一旁,恰巧落在炽热的电热器上,火苗一下蹿了起来,立即引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这是第一个死于事故的未上天的航天员。1961年3月25日,又一次进行了卫星式飞船5号的发射试验,获得了圆满结果。    
    至此,苏联已进行了9次无人飞船试验,除了用卫星式飞船编号的5次外,另外4次用了卫星编号。9次试验中,失败4次,成功5次,其中最后两次连续成功。苏联决策机关认为已完全具备了载人飞船的发射能力。1961年4月8日,苏联国家航天委员会研究决定发射载人的东方1号飞船。10日晚,加加林被决定为第一个上天的航天员,季托夫为替补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拂晓,广袤无垠的哈萨克大草原依然是春寒料峭,寒气逼人。设在这里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上竖立者一枚巨大的白色火箭,它在蓝天映衬下特别醒目,这就是SS…6洲际弹道导弹。不过其顶端装的不是核弹头,而是“东方1号”载人飞船,它于11日夜里刚刚安装就绪。不远处匍匐着装有火箭燃料的列车,沙丘旁停放着红色消防车。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激动,因为世界第一位飞往宇宙的使者——尤里·加加林即将从这里升空。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有多少人熬过了不眠之夜啊!如今就要梦想成真了。此时,加加林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前一天在发射场与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一起登上发射台的平台,走到飞船跟前。他们默默地站着,望着天空,陷入沉思,想着即将进行的飞行,科罗廖夫打破了沉默说:“加加林,你真幸运,你将从无与伦比的高处观看我们美丽的地球。但是发射和飞行都不会轻松,要经受各种考验,包括那些未预料到的,明天的飞行有风险。”接着又安慰他讲:“你要记住,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竭力支援你。”加加林听后心潮澎湃,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12日清晨,加加林从梦中被医生叫醒。他迅速吃了一顿特别的早餐,便穿上航天服前往发射台。当加加林乘坐的汽车出现在发射场时,等候多时的人群沸腾起来。汽车一直开到矗立着的火箭脚下。身穿橙黄色臃肿航天服、头戴乳白色头盔的加加林从前门下了汽车,后面跟着航天服的设计师和一位医生。加加林走向现场领导小组,举手敬礼并报告:“国家委员会主席同志,飞行员加加林准备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行。”接着,他们热情拥抱。然后加加林向报界和电台发表了简短的历史性讲话,向为他送行的人们挥手致意。    
    7时10分,加加林进入“东方1号”飞船座舱,等待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太空飞行时刻的到来。    
    苏联火箭之父、东方号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坐阵指挥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射。    
    


《月之暗面》 第一部分《月之暗面》 美国人的勇气(2)

    9时07分,东方号火箭载着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东方号火箭发射工位发射升空。两分钟后,捆绑在东方号火箭上的4个助推器分离并脱落。又过30秒,卫星整流罩打开并被抛掉。起飞后5分钟,芯级发动机关机,2级火箭点火。当飞船达到预定轨道时,火箭关机。东方1号飞船按预定程序同火箭分离,进入了一条近地点181千米、远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