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寸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是“无分别。”一拍掌,你的耳朵一听,一溜烟就过去了。再一拍,你的耳朵又听到了,前一个声音会留在你的耳朵里,挂碍到你听下一个声音吗?这是什么?有而无有、即生即灭。这是你的耳根之用,这就是道嘛!这种作用能靠你用想的吗?是你想了之后才有的吗?

 

    我为什么一再重复这些?因为这是我们的习惯,我们不会把这么简单的事当问题,佛是把这么简单的事实当问题,所以他成佛了。他在成佛以前,六年中,一直跟着那些外道的大师学,就是一直不知道大道就在我们的“方寸”上!所以那时候就用心意识一直想、一直求。“有什么解脱的方法啊?”那是已经动了脑筋,用心意识去找方法,经过六年的坎坷波折之后,他才知道:“我一直在用心意识去找,错了!”才知道要把心念放下,放下到极点的时候,看到星光才晓得:我们都是活在心意识的妄想境界!

 

    我们现在学佛法是不是都在动心意识?所以我在日本的禅师朋友才慨叹:正法难闻!几百个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懂。不但是在家人,连法师也一样!

 

    你看,‘啪!’这个上头有大道!很多人听了:“你在说什么嘛?”大家都爱听“身体变化”那一套。什么心轮、海底轮,哪里又动了,又是海底发热、头顶清凉…三脉七轮我都摸过了,摸到都讨厌了。火大观、水大观,谁做出来了?我做出来了!那又怎样?我根本不想要呀!真的不要!为什么不要?因为我一直很注意释迦牟尼佛怎么讲,不会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

 

 

心物一如

 

  “心物一如”的境界,等你进入了你才知道,“哦!原来心物一如的境界是这样!”Everything disappear!心物都一如,没有分开,所以你可以照样听、照样看。没有“这么一下”以前,我们都是理是理,我是我。“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盘寂静”都记得一大堆,有什么用?各种神通、观想,现出来了又如何?佛早把这些都放弃掉了!

 

    一个人孤单单坐在菩提树下,一定要把这个实相弄清楚,结果如何?因为他的心意识都掉了,在心意识掉得干干净净的境界很久了,忽然星光一出现的时候,妄念一起来,妄念是什么——破掉了,“心物一如”的境界!

 

    本来是心物一如,能所都没有分,当星光一摄入眼睛,由于过去的习惯,忽然起了一个妄念:“我看到星光!”为什么这么一看,就能悟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现在要慢慢分析这一点。这是我自己用功、亲验的,毫无条件贡献给各位!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哦!

 

    “心物一如”的智慧实相,或说我们本来的真实相貌,没有办法用认识作用去认到。在心物一如的实相中,如果你说:“我证到实相”那就有一个‘我’,有一个‘实相’,那是在能所分开的状态。同样的,你说“我悟了!”那就有一个‘我’,有一个‘悟的境界”在,也是能所分开,“心物一如”不可能这样!因为实相不属于能所,所以说“不可能以能所去认识”。在心物一如的实相中很久了,忽然有一个契缘,你起了一个普通的妄念,这时才晓得:“唉呀!原来我们很多的烦恼、痛苦,就是因为这个妄念而起来的!”

 

    这是一个修行的契要!很不容易说明,我现在勉强用图表示:如果动了一个念头,就用一个波形表示,由于我们一般人的心意识是乱七八糟的,所以我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波形重叠在一起,来表示我们一般人的心理状态。心物一如的境界则用一条平直的水平线代表。那是一个代表而已,不要以为是什么都不动。在心物一如的境界,不可能用认识作用去认识。因为当你一用认识作用,就马上动了念头,心物一如的水平线就起了一个波,就不再是水平线,那么也就不是心物一如的境界。所以在心物一如的境界,你怎么可能用认识去认到?

 

    在这个心物一如的境界,久久的时间,自己在这个状态时,自己不知道。突然有了一个契机:像释迦牟尼佛看到星光,香严听到竹子碰到石头的声音,灵云看到桃花,玄沙是石头碰到脚尖,“啊!好痛!”这些全是六根所对到的状况。这时突然起了认识,像普通一样的妄念起来,这个认识是妄想,是石头、桃花、星光…带出来的,很多祖师开悟的例子皆然。本来是在心物一如的境界(水平线),突然起了认识(产生波形),这个认识的境界一起,犹如在水平线上起了一个波,这时才体会出此时所起的认识境界,与心物一如所代表的水平线不同。这时才真正看到“妄想的真面目”——原来我们的痛苦、烦恼就是由这个妄想带出来的!

 

 

明极妄生

 

  这种情形,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用四个字描述:“明极妄生。”这个虚妄的妄想是心意识作用——我看、我听、我知道、我痛、你坏、我好…都是认识作用。在事实的存在之后,虚造了一个‘我’,在那里“我看、我听…”小时候,刚生下来没有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起了一个无明的妄想作用——以为有我。记得你何时开始有‘我’这一念吗?连佛也不记得!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的,所以难办!就好像知道什么时候犯错:“哦!我错在这里!”那就好改了。可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根本无明——以为有我!佛说明这个情形,用“明极妄生”四个字,这个很不容易了解。

 

    如果用心意识去思考:‘明’是我们本来正确的样子,为什么“明极”了,会有‘妄’生出来?为什么原来是对的,会有错误的生出来?那么圆满清净的本觉佛性,怎么会有无明生出来?如果会有无明生出来,那佛性就不圆满了。用我们分辨善恶好坏的思维判断去思考的话,自然会有这样的矛盾出来。事实是:不知何时有了一个‘我’的妄念出来,这是事实!这个‘我’愈滚愈大,‘我’要学佛,‘我’要修行,修行是以‘我’作主,那就开始走偏了。所以“以我作主”的修行,愈修行愈糟糕。没有努力把‘我’去掉,宁可不要修行,不要学佛法。因为你会愈修‘我’愈大,“我见、我慢”愈强,虽然可能有许多灵异,走的路却正好跟佛法相反。

 

 

自觉圣智

 

  我再一次强调,在心物一如的境界,不是不看、不听、不呼吸、不吃饭,而是日常生活的一切都照常在做。所以香严当时在扫地,一边扫地,一边同时在心物一如的境界;玄沙在走路,一边走路,一边在心物一如的境界;日本的原田老师当时是在喝茶的时候,苦修了二十几年,打坐打到腿几乎烂掉了,因为这个样子,所以他能够契入心物一如。佛是六年苦修,他知道心意识是错的,所以他放下心意识,当时没有人能指导释迦,因为他是头一个,他懂了这个,明心见性之后,把这个法一直传下来,“佛语心”佛真正的心法,一代一代传下来。

 

    现在,你的色相在前面,我是洪文亮,如果我的“我见”没有掉,我认为我在这里,看到外面你的色相,那我要杀头了,不能在这里“讲法”。可以读经说明,可以教你们怎么修,念什么咒,那谁都可以来,只要熟练一些,都可以教人。但是根本的这个你不知道,那是盲修瞎练。

 

    心物一如的境界,一定要闻思修,然后实际作到,在这个境界的时间久久了,靠闻思修的力量,也不离因果之理,因为如此用功,才有这样一个功力在,“碰!一下子!”突然起了一个妄念,这时候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有一个缘来了!哦!缘来的意识境界突然起了,你认到我们小时候,不晓得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我’的妄想!所有我们的境界——痛苦、快乐、烦恼、地狱、三界…都是这个妄念变的。这时,才知道妄念作用的真相,见识到妄念的威力。能认识妄念真相的力量叫“自觉之力”。这个力量不是佛给你的,不是靠念咒的,而是自觉的。《楞伽经》把这个能觉悟到的力量叫“自觉圣智”。

 

    一切境界都是这个妄念玩的把戏。我们普通人,乃至一般修行人,都是活在乱七八糟的妄念下,就像刚才说明的许多波叠在一起的图形。在这个状态下,你怎么可能去认识妄念的真相?你所知道的佛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都是用认识、用脑子去知道,如果大家没有“心物一如”的经验,那么听我的说法,用脑子去想,都是妄念在动。

 

    你有“心物一如”的经验的话,才有办法发起自觉之力,这是“自觉圣智,”是圣人的智慧。普通人没有好好努力,没有好的老师给你指导,你根本不可能进入心物一如,即使进入了,你也体会不出妄念,如果没有明师点破你,以为到了这个境界就对了,还不是!

 

    日常生活里,听声音、看东西,是不是色相跟我两个分开呢?“啊!我看到你!”那是事实以后。我们都在意识抓到事实以后的境界里,以为“我这样、我那样。。。”其实,事实是在前一个,那个前一个的事实是什么?是心物一如的境界!这是前一刻,刹那前一刻是心物一如。有的人有这个境界,心物一如修到了,没有老师指点他,他以为这个就是!妄念一起的话,以妄念去看这个“啊!这个是!”其实不是的!因为他没有自觉之力,自觉之力的培养没有成功。所以这个只有靠明眼人,能够一下子给你点破。

 

明师明路可学佛

 

  道元禅师当年在禅堂打坐,他已经用功到心物一如的境界。当时隔壁的人在打瞌睡,发出打呼声,道元一听到才知道“哦!原来我在这个境界。”就跑到如净禅师那里报告:“老师,我知道这个了,我做到身心脱落了!”如净禅师到底是过来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