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唐、宋、明、清的住宅园林建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道路建设的发展与成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进一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其统治,在城市 

建设中、采取天体观念来规划首都建设,视渭河为天体银河,各宫形如天体 

星座,而且凭借复道、甬道及桥梁将环绕在城市外围畿内200里内的200多 

座宫观串联起来,使之与咸阳联结而为一体。以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 

道网建设更为突出。班固在《汉书·贾山传》中写道:“为驰道于天下,东 

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 

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路四通八达足与古罗马的道路相媲美。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责令蒙恬主修直达长城的道路,全长700公里,花费 

了3年时间,动用30万人力。道路均用石栓或金属椎夯锤,使路面紧实,逢 

山劈石,遇谷垫高。定线的原则是尽量取直,路旁载种四季长青松树,用来 


… Page 105…

保护路基。现在,这一工程仍有遗迹可寻。秦始皇还派人在西南山区修筑“五 

尺道”,加强了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并在江西、湖南部分山区开挖“新道”。 

这些筑路活动使交通大为便得。进而,秦始皇颁令将车轨距统一定为6秦尺 

 (约合现在的1。38米),车同轨制度更利于道路的建设。 

     西汉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全国干道总长度达 

到15万公里,以京师通向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在这庞大的干道系统中,两条 

重要的国际干线最为著名。一条是经陇西、穿中亚、沟通欧亚大陆的西北干 

线“丝绸之路”。另一条自关中循线栈道入巴蜀,再沿“西南夷道”到印度 

的西南干道。在驰道网的建设上,汉代在秦代驰道网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 

提高,从规模和质量上都超过了秦代,形成了一个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庞大驰 

道系统。《西都赋》说:“披三条之路”,指的是“一道三涂”的都城干道 

体制。按规定,中涂为天子专用的驰道,左、右涂为一般行人道。 《三辅黄 

图》说:“汉令,诸侯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也。不 

如令,没入其车马”。说明,当时已有了分道行驶的交通法规。为了加强道 

路的养护管理,责承三辅地方官吏负责“宫馆驰道修治”。到了汉平帝元年 

 (公元元年)以后,驰道系统便纳入到一般道路体系中了。 

     汉代道路网的发展,促进了邮传通讯网络的完善。汉代承袭秦邮传制度, 

沿路2。5公里设一“邮”,5公里一“亭”,15公里一“驿”,全国形成了 

一套管理严格组织建全的通讯网络。 

     东汉时,曾在关中修栈道,在陕西褒城鸡头关下的褒河南岸开凿了著名 

的石门隧道。隧道长14米,宽4米左右,高约4至5米。工程采用火煅面法, 

即先用柴烧炙岩石,然后用浓醋泼洒,使热石破碎,然后掏挖。这种施工方 

法,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技术。 

      (7)陵墓建筑技术的沿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开始建造他的陵墓。前后费时30年,耗人力70 

万,并于公元前210年建成。陵址即今陕西省临潼县东约5公里,骊山北麓 

1公里的下河村。它南依骊山主峰、山势崇峻连如屏障,北傍渭河平原,视 

野开阔,其地理位置极佳。 

     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坚固而华贵。据《史记·秦始皇本记》称:“穿三 

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满藏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 

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种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今已测知墓区水银含量甚高,墓中确有大量水银。在陵墓外围墙东 1225米 

处,发现了3座陪葬的兵马俑坑、10余处祔葬的大冢。已发掘的1号兵马俑 

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约5米。正在发掘的2号坑位于1号坑 

的东侧,两坑相距20米。坑的平面为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 

处98米,深约5米,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两坑坑底为青砖墁地,坑侧立 

柱,柱上置梁枋,上面密排棚木,再在上面铺席,席上盖胶泥,胶泥上封土。 

坑内排列着大量的彩绘兵马俑,仅1号坑和2号坑的试掘,出土的陶俑已有 

7千余件。1号坑兵马俑展示了秦朝雄伟的军阵场面:3列横队俑组成前锋部 

队,由38路纵队的几千个铠车俑,簇拥着战车组成后续部队,两侧和后边则 

有武士俑组成的卫队。1994年3月18日正式开挖的2号坑内,约有大型陶 

俑陶马1300多件,有车兵、步兵和骑兵木质战车89乘,组成了步兵方阵和 

车骑方阵、车辚辚、马萧萧的形象令人惊叹不已。 

     兵马俑坑的覆盖建筑早已塌陷,其原因是俑坑内木架结构自然腐烂塌 


… Page 106…

陷,另一因是经火焚塌落。另据《汉书·楚元王列传》记载,秦始皇陵被“项 

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说明陵园内大片的地面建筑 

被焚毁的史实。 

    秦始皇陵的地表部分由三层方形夯土台累叠而成,每层台壁都向内斜 

收。底层台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底层到顶高43米。据史料记载, 

始皇陵取名石筑墓,累土为坟,植草树以象山,并建寝殿,供祭祀,因而有 

 “陵寝”之称。寝殿气势雄伟,后毁于项羽之手。现存遗迹为一截方锥形冢, 

冢高76米,底面长515米,宽485米。据考证,陵的周围有内外两层墙垣, 

内垣周长约2。5公里,外垣墙周长6。3公里。由此可见,秦陵是中国历史上 

体形最大的陵墓。它的形制,无论从规模或是从结构上来讲,都对汉代的陵 

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汉代陵墓建筑承袭秦制,在咸阳至兴平一带修建了不少大型陵墓,《西 

都赋》谓:“南望杜霸,北眺五陵”,表明杜陵与霸陵建在渭南,长陵、平 

陵、安陵、茂陵和阳陵分布在渭北。陵墓形状与秦墓相似,累土为方锥形而 

截去其上部,称为“方上”,最大的方上约高20余米。据《汉书》记载,陵 

上有高墙、象生和殿屋,陵内置寝殿与苑囿,周以城垣,设官署和守卫的兵 

营。由于汉继续推行秦的强干弱枝政策,自汉高祖长陵徒齐田及楚昭、屈、 

景等望族充实陵邑,以后建置陵邑均徒吏二千石、高訾富户及豪杰併兼之家 

来奉陵寝。后来,东汉帝后多葬于洛阳邙山,陵邑制废止。 

    汉代达官贵人的坟墓大多为方锥平顶式。坟前置石造亨堂,其前立碑, 

并在前面修有神道,道两侧置石羊、石虎等。最外面建有两座仿木建筑形式 

的石阙,阙身和台基浮雕有柱、枋、斗拱及人物花纹,上部覆以屋顶。 

    东汉墓方上的体量远不及西汉诸陵宏巨。墓前始建石制墓表,上面立柱, 

柱的单面非正园形,而是将长方形的四角雕成弧形,柱身刻有凹形槽纹。顶 

端以二虎承托矩形平板,镌刻死者的官职和姓氏。墓表下部的石础上也浮雕 

二虎。此外,也有将柱身表面刻为束竹纹的。这种墓表到南北朝时,仍为陵 

墓所采用。 

    在结构上,西汉初期广泛采用木椁墓。墓室用坚固的柏木作为结构材料, 

以沙层和木炭做为主要的防水材料,并且逐步将战国末年出现的空心砖应用 

在陵墓上。例如,河南洛阳一带发掘的汉墓空心砖,长约1。10米,宽0。405 

米,厚0。103米,砖的表面压印有多种花纹。一个墓室仅用30块左右空心砖。 

其抗湿防腐性优于木椁,而且易于施工。此后,又出现了长约0。25至0。378 

米,宽0。125至0。188米,厚0。04至0。05米的普通小砖。随之,墓室结构 

材料也改为墓道用小砖,墓顶用梁式空心砖。随后,又出现了以用2块斜置 

的空心砖,自两侧墓壁支撑中间水平空心砖的墓顶结构形式,并由此发展为 

多边形砖拱,到西汉末年改进为半园形拱结构的砖墓。东汉初则由砖简拱发 

展成为砖穹窿。砖穹窿结构的形成,使墓室布局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面积扩 

大,而且可按需要建成各种不同的平面,墓内或绘制壁画、或贴上花纹面砖。 

     南朝时,砖结构墓室更为成熟。新发掘的南京西善桥大墓,墓室为纵深 

的椭圆形,长10米,宽、高均为6。7米,室上部为二券二伏的砖穹窿顶。墓 

室前的甬道亦用砖砌,甬道侧墙用予制的花砖修砌。河南邓县发掘的彩色画 

像砖墓,墓分甬道和墓室两部分。墓壁左右各有12个砖柱、柱上砌有38× 

19×6。5厘米的画像贴面砖,砖面花纹题材丰富,有历史故事、音乐舞蹈等 

34种之多。这种贴面砖结构的装饰水平已十分出色。 


… Page 107…

     另外,现存的南朝陵墓大部分建有墓阙,在神道两侧置石兽;皇帝陵置 

麒麟,贵族墓置辟邪。石兽之后建墓表和碑。墓表则承袭汉晋以来的形制, 

但更为简洁秀美、雕饰虽多但无繁琐弊端。其中,萧景墓表就是汉代以来墓 

表中最为优秀的精品之一。 

     崖墓是东汉时期出现的另一种墓葬形式。特点是在崖壁上开凿洞穴放置 

棺木,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贵州一带山区,尤以四川一带盛行,乐山 

崖墓规模最大。如白崖崖墓在1公里长的石崖上,共凿有56个墓。崖墓有3 

种类型,即单室墓、重室墓和前堂后穴式墓。单室墓只有1个墓室,一般深 

3至5米,宽1。5至2米,高1。5至2米,形制简单,有的也有1、2个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