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至5米,宽1。5至2米,高1。5至2米,形制简单,有的也有1、2个放棺 

的耳室,有的还建有壁龛、灶台。重室墓有前后室,后室置棺,有的带耳室 

置棺,一般为1至2个,有的有多个,可能是同族人合葬。前堂后穴式墓由 

1个较大的亨堂和1至4个墓穴组成,多为双穴。亨堂在前,全部敞开。有 

的有1至2个石柱,它的作用是把后部的墓穴统一起来,作为整个家族的祭 

奠场所。墓室多为重室墓,多附耳室。 

     从建筑手法上说,四川的白崖崖墓的第45号墓最具代表性,墓外开凿3 

门,门上施雕刻。门内有长方形平面的祭堂,壁面隐起柱枋。北壁的中央处, 

有凹入的龛,顶部加覆斗形藻井。龛的两侧各辟1门,门内有纵深的墓室, 

设灶、龛和石棺。属家族合葬的前堂后穴式崖墓。崖墓建筑还受到地面住宅 

的影响,如白崖墓第41号墓的入口处雕有双阙,反映了地上建筑的形制。又 

如,建于东汉的山东沂南画像石墓,具有前、中、后室,左右又各有侧室2 

至3间,前室和中室的中央各建八角柱,上置斗拱,壁面与藻井饰以精美雕 

刻。这种平面布局复杂,修饰精美的崖墓,显然受地面住宅建筑形制和建筑 

手法的影响。由于砖墓、崖墓和石墓的发展,代替了商,周以来长期使用的 

木椁墓,充分显然示了汉代崖墓的建筑技术水平。 

      (8)佛教建筑技术的民族化发展 

     佛教的传入、产生了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有文字可考的佛寺 

建筑是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的洛阳白马寺。此后,经过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的提倡,兴建佛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建筑活动。南史卷70 

 《郭祖深传》记载,梁时都城建康有“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魏书·释 

老志》曰:太和元年 (公元477年),“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四方 

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北魏末年 (公元520—524年)首都洛阳有1367所 

佛寺,天下有寺3万余所。除佛寺之外,佛塔、经幢、石窟、雕刻、塑像, 

等形式佛教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由于中国的建筑师和工匠将传统的 

建筑技术与外来的佛教建筑技术相结合,使佛教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中 

最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后中国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寺”是信徒的礼佛之所。中国洛阳的白马寺,是现存最早的佛寺建 

筑。《魏书·释志》卷114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阁,画迹甚妙, 

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 

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白马寺的建设主要遵循印度式样,但开始带 

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白马寺原是用于接待宾客的官署,原名为鸿胪寺, 

改建后称“白马寺”,使中国官署的“寺”具有了外来佛教文化的含义,成 

了佛寺。文献还记载,东汉末笮融在徐州建浮图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三国志》卷49《刘繇传》也记述:徐州浮 

图祠为“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这里的“金盘”和“铜盘九重”指的 


… Page 108…

是印度佛塔上的“刹”;“重楼阁”则是楼阁式建筑。因为多层楼阁盛行于 

东汉之际,因此该浮图祠应是中国楼阁式木塔的萌芽。从佛寺的布局上来看, 

主要有两种类形。一种是平面布局大体与印度相同,即在建筑中轴线上布置 

主要建筑;前有寺门,门内建塔,塔后建佛殿,塔、殿并重。永宁寺则是这 

类佛寺布局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是利用原有的大府第经过适当改造,将前厅 

改建为佛殿,将后堂辟为讲经室,而供奉佛象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这种 

布局形式比第一种形式采用的更为广泛。 

     北魏的《洛阳伽蓝记》记述了当时洛阳40多所重要佛寺,而永宁寺是其 

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永宁寺系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胡灵太后所建。 

据《洛阳伽蓝记》载:寺院平面为方形,“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 

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南门楼三重、通三道阁,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 

端门”。东西门楼各2层,但北门用乌头门。佛院内建有塔、殿,塔是寺院 

的核心。《洛阳伽蓝记》卷1载:“永宁寺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 

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盖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由此可知,这是一座建于3层台基上的9层木质方塔。经实际测量,塔基上 

下分3层,底层夯基呈方形,东西长约101米,南北宽98米,厚2。1米;中 

层夯基为边长50米的正方形,厚约3。6米;上层用土坯砌成,为边长10米 

的正方形,残高2。2米。在塔的北面建有佛殿。文献载:“浮图北有佛殿一 

所,形如太极殿”,殿中有丈八金像、中长金象等。围绕塔、殿,有“僧房 

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璅绮疏,”“栝柏松椿,扶疏檐雷,其四 

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这种以中轴对长的方形平面布置,将主体 

建筑塔、殿建于中央的方法,使寺院布局更具有中国礼制建筑的特点,是对 

印度佛寺建筑的发展和创新。到了唐代以后,寺院布局完全演变为中国的多 

重院落组合式了。 

     塔是佛教的重要建筑,是膜拜的对象。塔的概念和形制,源于印度的窣 

堵波 (Stnpa)。他是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构成的实心建筑物, 

主要用于埋藏舍利(释迦牟尼遣骨);还有将窣堵波安置在传统圆形小祠庙 

里的支提,以及形似单屈的小塔,平面方形、上加圆顶、内是佛象的支提; 

此外还有平面方形和亚字形的密檐塔。塔建筑传入中国后,即与中国建筑的 

传统手法相结合,创造了中国楼阁式木塔、单层的及密檐式砖塔、石塔等多 

种类型。 

     楼阁式木塔,是印度早期的塔与中国东汉时多屋木构楼阁建筑技术相结 

合的产物。这种塔首见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进入发展盛期,数量最多,成 

为当时塔的主流。这类塔以洛阳永宁寺塔最具代表性,可惜该塔在北魏永熙 

三年(公元534年)被焚毁。但从文献和遗物中可知,这座9层高塔极富装 

饰性,塔门漆成朱红色,门扉上有金环铺首及5行金钉,塔刹上有金宝瓶, 

宝瓶下置11重金盘,四周悬挂金铎。以四道铁璅 (su%,同琐将刹与塔顶四 

角相连,璅上悬金铎;9层塔檐的四角均悬金铎。从结构上来讲,斗拱和柱 

枋逐层向内收进,塔身自下往上,逐层减低。说明楼阁式塔已中国化了。 

     密檐式砖塔,源于公元3世纪的印度。传入中国后,受其传统建筑的影 

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密檐式塔底层较高,上有密檐5至15层,檐窗密 

小,无平座栏杆,不供登临眺望。这种多层塔主要采用砖石材料。现存建造 

年代最早的是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砖塔。 

     嵩岳寺塔地处登封西北约6公里的嵩山南麓,建于北魏正光四年 (公元 


… Page 109…

523年),平面12边形,是塔中的孤例。塔的外形,呈一略凸曲线,比例匀 

称,线条柔和。塔高40米,15层,底层转角用八角形倚柱,下有雕砖莲瓣 

形柱础,柱头有砖雕的火焰和垂莲。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形拱券,龛座隐起 

壶门和狮子作装饰,保留了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涩而未用斗拱。塔为 

空心筒体结构,砖砌塔壁厚2。45米,底层有东、西、南、北四门,除底层为 

12边形外,往上均为正8边形,塔内做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并用木楼板隔为 

10层。塔刹用砖石砌成,在简单的台座上置覆钵、束腰、仰莲,再叠相轮7 

重和宝珠1枚。塔檐间距离逐层向上缩短,与外轮廓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 

的塔身稳重而秀美,而檐下的小窗,打破了塔身的单调感,产生了较强的对 

比作用,使整个大塔显得玲珑多姿,富有情趣。 

     从南北朝到唐代,因中国的木结构技术水平较高,密檐式砖塔的发展较 

为缓慢,后来砖结构技术不断提高,逐渐取代了木塔建筑。北魏中期,出现 

了模仿木塔式的石塔,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皇兴 (公元467— 

471年)年间所构三级石佛国等,“大小皆石,高十丈”。表明这类石塔的 

建筑规模相当大,并且对唐代以后楼阁式砖石塔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从文献上还可发现,当时还有亭阁式塔,如《洛阳伽蓝记》卷4 

说:“明帝崩(公元75年),起祗洹于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塚上或作浮图 

焉”。一些学者认为塚上浮图即是亭阁式小塔。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的洞窟型佛寺。起源于印度,后随同佛教传入中 

国,由于受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及技术的影响,其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中 

国的石窟寺、最早于东汉末年(约公元3世纪)出现在新疆的拜城、库车一 

带的克孜尔山上。以后在一些地区相继出现。从十六国时期起,凿崖造寺之 

风遍及全国,由敦煌向东沿河西走廊至天水,开凿的石窟不下20处。北魏时, 

开凿了著名的云岗石窟,在邺城开凿了响堂山石窟。各石窟的雕刻、壁画都 

别具风彩。中国的石窟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以塔为中心的塔院型。如云 

岗石窟即是其代表作;以佛像为主的佛殿型,这种石窟十分普遍;还有窟中 

置佛像,在周围凿出若干小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