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习俗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豪侠传》。施耐庵专心著书,后半生心血全都倾注于书稿上。 

     书成后,施耐庵解释:水浒即水边,含有“在野”之意,《诗经》上有 

 “古公亶夫,朝来走马,卒西水浒,至于歧下”的句子,是歌颂周代发祥史 

的。《水浒传》是写起义英雄的,此名非常合适。 



                             《西游记》的由来 


… Page 16…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名著。 

      《西游记》源于如下史实: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俗名“唐僧”),为了 

剔除佛经的谬误,弄清佛教的根本,决定到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经, 

贞观元年(627年)唐僧离开长安 (今西安)西行,经兰州,到凉州(今甘 

肃武威),然后西奔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进入了400公里荒漠。 

他曾迷失方向,渴昏倒地,在被夜半凉风吹醒后,找到水源,又继续前行。 

他抱定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克服了数 

不清的艰难,历时18载,行程2500公里,亲历110个国家,于贞观十九年 

正月,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祖国,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唐太宗 

李世民还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3月初,他 

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10余万字的《大唐西域记》。书中介绍了 

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料等等。后门徒慧立、彦琮编撰《大 

唐大慈恩志三藏法师传》,为神化唐僧,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 

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 

取经故事串联起来。 

     明小说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 

上,经过再创作,写成《西游记》。 



                             《金瓶梅》的由来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和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 

材的文学名著。 

      《金瓶梅》源于如下传说:16世纪中叶,一位名叫王抒的官员偶然得到 

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这使奸臣严嵩极为垂涎,后严嵩窃取了朝廷大 

权,便将这件珍品攫为己有。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告诉严嵩这幅画只不过是 

件复制品,使他大为懊恼,于是便向朝廷诬奏王抒,使王抒蒙冤受害。严嵩 

死后,王抒之子王世贞时刻不忘杀父之仇,一次上朝,恰与严嵩之子严世蕃 

站在一起。因王世贞在文学上深有造诣,严世蕃便问王现在写什么作品。正 

巧靠近他们站的地方有个金属花瓶插着盛开的梅花,王世贞就灵机一动,顺 

口答道:“我刚写完一部小说,叫做《金瓶梅》。”王回家后,真的着手写 

作了。数旬后《金瓶梅》问世。王世贞含沙射影地把他的仇人严世蕃的私生 

活 (即书中西门庆的行为)写入书中。 



                            《古文观止》的由来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 《古文观止》,是较好的古代散文 

选本。书名中“观止”一词原出自《左传》,其中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的 

公子季札有一次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箾”者,称赞说:“观止矣!若有它 

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我已看到了最好的艺术了,假如还有别的音 

乐舞蹈,我也不敢再提出要看了。以后便以“观止”赞扬所见事物尽善尽美, 

无以复加。二吴编选古代散文书名曰“观止”,意思是说本书所选文章是精 

心挑选的,是尽善尽美的。 


… Page 17…

                             《红楼梦》的由来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 

陵十二钗》等书名。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 

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 

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一 

梦。清代作家曹雪芹,通过贾、史、王、薛四大贵族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描 

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书名《红楼梦》,寓 

意深刻。 



                              “红学”的由来 



      “红学”现已成为专门学科。但俞平伯说过:“所谓红学,这本是一句 

笑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上海1918年出版的《可发一笑》的笑话集内《治“红学”》篇中记载: 

清代自乾隆以后,国内讲求“经学”之风盛行,学者们埋头于《易》、《诗》、 

 《礼》、《春秋》等几部经书中,松江有个文人朱昌鼎,不肯趋附这种风气, 

唯对被称为五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精熟入迷。一天朋友来访,问他:“你 

为什么不研究 ‘经学’?”朱昌鼎答道:“我也在钻研‘经学’,不过和别 

人的 ‘经学’不同。我的‘经学’比别人的少一画三曲。”朋友迷惑不解, 

他笑着解释:“我指的就是‘红学’呀。”原来繁体字的“經”字少“一画 

三曲”就成为“红”字了。 



                            《聊斋志异》的由来 



      《聊斋志异》是一部驰名中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蒲松龄,少年时家境贫寒,屡试不第,大半生都在自己家乡附近教 

书,使他有机会了解人民的疾苦,从而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极为不满。蒲 

松龄20岁时,决心写一部“孤愤之书”,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挞伐封建社 

会的腐败黑暗,他选择了离住所很近的柳泉 (因泉旁有一株大柳而得名)作 

为采风基地,这里地处叉路口,是南北东西往来旅者的必经之路。蒲松龄每 

于教书之暇,就来到柳泉的大柳树下,铺下席子,邀途经这里的旅客坐下饮 

茶,请他们讲述各地奇闻异见,并一一用心记下。30年间,蒲松龄去柳泉采 

风从未间断。每天晚上,他都将白天听来的东西整理加工成文,到他50岁时, 

 《聊斋志异》终于问世。 

     何以称《聊斋志异》?原来,蒲松龄写作的书房叫“聊斋”,“志异” 

即记载奇闻异见,故他将这部小说集取名为《聊斋志异》。 



                              《呐喊》的由来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个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鲁 

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籍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 

们无畏地前进。 


… Page 18…

                             《彷徨》的由来 



      《彷徨》由鲁迅写于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原来参加新文 

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当时鲁迅像布不成阵的 

游勇那样感到孤独和彷徨。书名 《彷徨》,表明他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 

索的心情。 



                             《子夜》的由来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写于1931年10—1932年12月,1933 

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夜11时至次日晨1时称为子时,所以称半夜为子夜。子夜是一日中最黑 

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前的时刻。茅盾将其作为书名,深刻揭示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林家铺子》的由来 



      《林家铺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关于《林家铺 

子》书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文坛佳话。 

     1932年,茅盾先生应《申报月刊》之约,为创刊号写了一篇题名为《倒 

闭》的小说。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意谓写的是一家乡镇店铺倒闭的故事。 

但 《申报月刊》主编俞颂华认为创刊号上登《倒闭》,似乎不吉利,就改为 

 《林家铺子》,并同茅盾先生商量。 

      《倒闭》的篇名同小说的内容是切合的,然而显得比较直露,带有刺激 

性。而《林家铺子》却显得含蓄,也突出了“这一个”——林家铺子。通过 

它的遭遇,联想到当时中国濒于破产的张家铺、李家铺、王家铺的命运。茅 

盾先生当时就欣然同意了。 



                           《小城春秋》的由来 



     1930年厦门劫狱事件发生后不久,地下党员傅树生拿着全部材料交给了 

高云览,要他写成小说。年仅21岁的高云览接受了这一重托,但为当时的环 

境和生活所迫,写了一半就停笔了。直到1951年,他才重新拿起笔来。他把 

自己关在书房里,没日没夜没有节假日地写,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创作上。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的袖口长年累月地在桌案上磨蹭,黑呢子被磨得发 

了白,桌上的稿纸堆得越来越高。那时他住在天津,为了征求战友和内行的 

意见,他还要不时地往北京跑。而每次从北京回来,差不多他都要把原稿重 

新改写一遍。而所有这些,都是在他身患癌症的情况下进行的。1956年6月, 

他因患癌症,动了第二次手术,切去七八寸肠子。当时这部小说已修改了六 

遍,但直到进手术室前几分钟,他还握着笔在修改。推他进手术室时,他回 

头叮嘱其妻说:“把我的笔收好。”不幸的是,他于6月13日突然离开了人 

间,已听不见人民对《小城春秋》的赞誉了。 



                         《王贵与李香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