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乱的经济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因为只有在对更高技术水平的一些产品实行了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它才能将这些产品进一步发展为下一个阶段大量出口的出口替代产品,才能保证进一步的产业升级和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泰国等国1997年陷入货币金融危机,与它们前些年没有再通过对某些产品的进口替代而为出口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作好准备不无关系。
  
  还必须清楚,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之所以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它们实行了外向型经济,而是它们使自己的对外贸易战略、外向性经济以致整个的经济政策都为尽快完成产业升级服务,从而尽可能快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在短短几十年中,日本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从纺织品很快升级到小汽车。韩国和台湾原来只有某些初级产品中的土特产有国际竞争力,而现在韩国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而台湾的优势产业则变成了集成电路之类的产业。正是产业结构的这种快速技术密集化,使它们今日能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或者迈进其门槛。
  
  既然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能否不断生产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以替代外国的进口品,在某些条件下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就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经济发展战略。19世纪的美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外向型经济”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万应灵药,更不是上升为发达国家的唯一道路。
  
  之所以不能把“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当成是发展经济的万应灵药,其根本原因在于:象几乎所有的各种“战略”一样,只有当仅仅一小部分国家实行这种“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时,这种发展战略才对这些国家高速发展经济是行之有效的;而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实行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话,它就不可能使这些国家都获得高速的经济发展。在后一种情况下,实行不同于这种发展战略的、比较注重进口替代的发展的国家倒可能取得较快的经济发展。
  
  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中的结构性问题。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在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产品上没有国际竞争力。因此,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后国家只能大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靠它们来实现“出口替代”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全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整个世界的经济就必将面临严重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甚至会陷入严重的结构性经济危机。其原因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发达国家的人口多得多,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这种产品的出口市场必然严重不足。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将会造成以下各种重大问题:
  
  首先,即使各国之间没有任何贸易上的障碍,全世界都融为同一个大市场,发达国家能够顺利地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停止了所有低技术水平产品的生产,把这些产品的生产都让给了发展中国家,自己转向只生产高技术产品,世界市场也很难容纳得了这么多的低技术产品。
  
  其次,即使世界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能够容纳这么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产品,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这样过多的低技术产品也会将这种产品的贸易条件压得过低。低技术产品这样过低的贸易条件会提高生产某些技术水平高一些的产品的相对收益,使某些发展中国家发展这些技术水平较高产品的生产较为有利,而这样一些产品在这些国家极可能是进口替代产品。这就会使强调增加进出口贸易的经济发展战略变成一种相对不利的经济发展战略。
  
  落后国家之所以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本意是要靠大量出口低技术产品来迅速增加本国的实际总收入。但是,即使这些国家低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真的迅速增加了,如果出口的低技术产品的贸易条件降低得很快,也会使这些国家的实际收入并不能迅速增长。这样,低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并不能导致这些国家实际总收入的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行比较内向型一些的发展战略,多发展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适当放慢对外贸易占总收入比重的增长速度,可能是一种经济增长速度更高一些的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受到出口品加工下降的致命打击,这在20世纪初的巴西表现得特别明显。1913年之后,咖啡的价格甚至它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都不断下降,导致咖啡的主要出口国巴西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在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这种打击特别严重,最后迫使巴西不得不靠政府干预来大幅度削减咖啡的产量。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各国也陷入了出口困难、相互压价竞争的困境。它们在某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削价竞争,半导体等产品的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随着这种压价出口竞争而来的,就是东亚各国爆发了对外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表明,东亚各国不再能依靠它们的低技术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来达到它们原先的经济增长和对外经济平衡目标:它们原来想靠大量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来大幅度增加本国收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以出口创造的大量外汇来偿还所欠的巨额外债;而现在的压价出口竞争使它们的这些原定目标都无法实现。
  
  近年来低技术产品市场上激烈而又严酷的竞争表明:在世界市场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产品已经过剩;过剩的低技术产品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压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使发展中国家从增加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中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大大下降。这些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对这些落后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甚至已经没有多少益处。
  
  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于中国加入WTO,内心最害怕的是印度和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怕从此中国对它们和西方国家的出口品享受到与别国的出口产品一样的政策待遇,使它们的出口产品竞争不过中国产品。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发展中国家之间陷入了这样相互敌对的境地。
  
  最后,发达国家绝不可能十分顺利地完成其经济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放弃其低技术产品生产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充满了各种经济上的摩擦。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倒闭、工人失业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激起了发达国家工人中要求保护、反对全球化的激烈情绪。它们迫使发达国家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在某种程度上加强其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倾向。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倾向又会妨碍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使它们更加难以实现其“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现在,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占总产出的比重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政府负债的增加也使资本所有者们越来越怀疑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企业感到利润太低,投资意愿普遍不足,另一方面是政府也不再敢于大幅度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世界因此进入了一个总需求增长缓慢的时代。它使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丧失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997年东亚各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流入东亚各国(如泰国)的外国资本正在大量撤出。这些资本之所以撤出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显然是因为在这些国家投资、包括在这些国家生产出口产品的部门投资所得回报已经太低,利润率低于在其它部门或其它国家的投资。
  
  在泰国爆发货币金融危机以前,大量资金曾经通过各种金融机构的渠道流向房地产业甚至证券市场;在这些资金中也包含许多国外资金,因为泰国的金融机构曾经大量借入了国外的资金。这样多的资本包括外国资本流向房地产业和证券业,这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泰国这样的国家的面向出口的制造业部门已经无利可图。
  
  与出现这种现象同时发生的是,东亚各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激烈,近年发生了出口困难、相互压价竞争的情况。
  
  这些现象其实都来自同一个根源:在世界市场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产品已经过剩;过剩的低技术产品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压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大幅度降低。这使发展中国家从增加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中所得到的好处大大下降。这很可能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已经走到尽头的表现。
  
  2001年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使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碰到了最大的挫折。美国经济增长从2000年下半年起开始减速,到2001年中期进入衰退。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0。4%,衰退程度并不大,但是这已经给了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东亚外向型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这个季度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5。6%,台湾则下降了4。2%。台湾经济的这种衰退为30年来所没有,连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没有使台湾经济受到如此重挫。
  
  2001年第三季度的这种经济动态具有代表性。外向型经济的繁荣完全依靠少数几种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因此具有这种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特别容易受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2000年美国经济出现超过3%的过高增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